张真真;聂云雷
目的:对肝包囊虫病患者进行C T诊断,研究肝包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和C 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肝包囊虫病患者5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 T诊断,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肝包囊虫病患者中,细粒棘球蚴见于50例患者中,泡状棘球蚴见于2例患者中.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于30岁~40岁,患者的病变部位以肝右叶为多(49%),其次为肝左叶(38%),后是肝左叶、肝右叶或者肝尾叶并发(13%).细粒棘球蚴的C T表现主要包括5种类型,如单纯型、钙化型、多囊型、母子囊型、混合型.肝包囊虫病的CT表现主要是外囊分离,囊壁明显增厚,囊内有很多小气泡影以及囊内出现彩带征等.泡状棘球蚴在CT下无明显特征,对泡状棘球蚴的诊断比较困难.结论:利用CT扫描方式能够对肝包囊虫病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部分患者利用CT平扫便可作为准确的定位诊断,CT在肝包囊虫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尼顿;米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应用第二版的影像报告数据系统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疑似为前列腺癌的4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行M R I检查及磁共振引导吸下穿刺活检,参照前列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中的标准对每个兴趣点进行评分,评价病理检查前列腺疾病诊断价值.结果:病理学检查26例前列腺癌,19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穿刺兴趣点78处.穿刺病理上,前列腺癌T2W I、D W I及前列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评分均要高于前列腺增伤.结论:前列腺影像报告数据系统对前列腺诊断的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朱星星;冯再辉;王瑞霞;普光林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患者接受心脏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所选目标为2016年2月—2018年10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断的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左心衰患者28例,将其视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28例,将其视为对照组,均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分析两组患者指标差异,并比较观察组不同心功能等级患者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各项心脏超声指标明显优于观察组(t=27.8906、11.6805、19.2508、22.0894,P<0.05),且观察组内III级心功能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内径、舒张早、晚峰值流速比值均明显高于I、II级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指标低于I、II级患者(P<0.05).结论:心脏超声技术可用于诊断患者心衰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诸玮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讨论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300例孕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而后以孕妇实施超声检查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常规三级超声检查)与研究组(产前超声筛查),评判标准:确诊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研究组孕妇的确诊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超声筛查对于筛查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根据该病的高危因素对孕妇加强管护,以此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徐晓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在诊断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腹部超声诊断、阴道超声诊断、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检出率.结果:全部10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中,病理结果证实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卵巢囊肿、急性化脓性输卵管炎、急性盆腔炎、其它各有21例、15例、14例、16例、24例、10例;腹部超声诊断检出率为86.0%(86/100),阴道超声诊断检出率为85.0%(85/100),联合诊断检出率为96.0%(96/100),联合检出率均要明显高于腹部超声诊断、阴道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部超声诊断和阴道超声诊断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急腹症的诊断中,采用腹部超声联合阴道超声诊断的方式,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分析128排螺旋C 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颅脑部128排螺旋C T三维重建技术及D S 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查,观察两组检查方法检出颅内动脉瘤的情况.结果:①螺旋CT三维重建及DS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检出率分别为96.12%、98.28%,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螺旋CT三维重建检出大瘤体直径(5.2±0.6)mm,DSA检出大瘤体直径平均(5.3±0.8)mm,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③CT扫描所用对比剂剂量(80.5±2.5)m l、检查用时(5.1±0.9)m i n、检查费用(1520.4±12.6)元均明显低于D S A,且差异显著(P<0.01).结论:128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应用价值极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魏丽;李显忠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评价X线投照角度对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2018年1月到2018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受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形式将其平均划分成为两个组别,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行X线中立位投射角度,实验组行X线内旋25度,对比两组受伤恢复状况.结果:经过调查对照组的踝关节伤口恢复效果低于实验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用X线进行踝关节影像学评估的过程中,将投照角度设定成为内旋25度,能够促进踝关节的关节功能指标的恢复,帮助患者加快康复速度,具有高的广泛应用优势.
作者:汪飞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排C T在急性阑尾炎穿孔与非穿孔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共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对所有患者实施多排CT扫描,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阑尾直径比观察组要大,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在白细胞计数方面实施比较,差距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阑尾腔外气体、阑尾腔外有粪石、阑尾周边有脓肿物、阑尾有炎症、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相比较,差距显著(P<0.05);在阑尾腔内有气体与阑尾腔内有粪石C T征象相比较,差距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C T诊断可将阑尾与其周边情况显示出来,利于医师对阑尾周边器官病变状态进行观察,多排CT临床价值高,操作简单、速度快,可行性强.
作者:李艳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诊断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挑选2018年1月—2018年10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髋关节滑膜炎患儿57例,所有患儿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均需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回顾分析患儿超声检查结果.结果:57例患儿髋关节治疗前经高频超声检查显示:病灶处股骨颈和股骨头均存在光滑软骨,且未出现软骨碎裂、增厚或骨膜掀起等情况,患侧股骨颈前间隙明显比健侧股骨颈前间隙宽,而股骨颈前间隙内光点存在不均匀回声,其中关节腔积液型35例、关节囊肿胀型22例,经治疗后,患儿超声影像显示:患侧股骨颈前间隙基本正常,且无关节腔积液.结论:诊断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效果较显著,可以清晰反映出患儿髋关节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影像学参考.
作者:郑欣 刊期: 2019年第05期
近年来随着对肝癌分子机制深入研究,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中晚期肝癌的治疗热点.治疗后肝癌病灶除瘤体直径变化外,常因内部癌细胞坏死活性降低,在CT/MRI表现为低密度的改变,给临床疗效评价带来了困难与挑战,而准确的疗效评价对指导临床治疗非常关键,本文就总结近些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对临床常用影像学进行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影像学疗效评价进展进行以下分析,为广大医学工作者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书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C T在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脂肪肝定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研究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经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98例患者,分别于化疗3个周期、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6个月及1年后进行肝脏CT平扫,测量肝/脾CT值比值,随后对相关数据实行定量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后会造成脂肪肝,肝/脾CT值比值法可准确定量诊断脂肪肝,有助于临床医师提高这一化疗并发症的足够重视和及时有效的积极处理,阻止肝脏的进一步损害.
作者:尹华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肺曲菌球在多层螺旋C T中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到2018年8月期间接受手术治疗亦或是穿刺活检证实肺曲菌球的30例患者,以其多层螺旋C T征象为统计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临床诊断结果分析,30例肺曲菌球中含气征有5例,气环征有10例,空气新月征为11例,曲菌球空洞伴随体位滚动9例.其中,9例接受平扫与增强扫描,强化现象并不显著.结论:肺曲菌球的C T表现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且多层螺旋C T在肺曲菌球诊断方面的价值显著,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吴登友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肌肉骨骼超声在评估慢性足底筋膜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肌肉骨骼超声检测,检测足底筋膜的厚度以及重测信度.结果:患侧足底筋膜厚度的第一次检测、第二次检测以及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健侧足底筋膜厚度(P<0.05);重测信度检测:患者的健侧、患侧重测信度I C C分别是0.90、0.86,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肌肉骨骼超声能够准确地评估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严重程度,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杨辉;刘玫;石玉琴;赵苏云;段晓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用于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次参与研究的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纳入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超声检查,后总结所得结果.结果:甲状腺结节患者50例经检查后可知,良性结节患者有30例,恶性结节患者有20例.恶性结节表现为以下特征,如:病灶形态不是十分规则,边界模糊,包膜结构未见或完整性较差,回声较低且不是十分均匀,血流信号伴有异常,穿支血管和高祖频谱可见.结论:甲状腺结节利用超声检查可有效鉴别甲状腺结节病症性质,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有利依据.
作者:曾丹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急性阑尾炎彩超表现与病理诊断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8月间入本院治疗的2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A组研究主体,对其行彩超诊断.以同期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急性阑尾炎的29例患者为B组研究主体.分析彩超的诊断符合率,并对比诊断满意度.结果:A组的诊断符合率略低于B组,对比无差异(P>0.05).A组的诊断满意度为93.10%,B组为68.97%,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急性阑尾炎患者行彩超诊断的效果较佳,且诊断满意度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晓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也被应用在各个领域,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中应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医学影像的处理效率,还能够保证医学影像的清晰度与准确度,从而使临床诊断更加准确,对于医疗水平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医学影像技术中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不断的对图像处理技术进行创新,确保在今后的医学临床影像应用的有效性.为此本文针对目前阶段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并对其中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希望通过对目前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帮助临床诊断提升准确率.
作者:于大伟;曹章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M R检查的价值和影像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之间收治的110例HIE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实施MR检查,记录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轻、中度HIE患儿大脑皮层及大脑皮层深部的白质出现小片状或斑点状的高信号,重度HIE患儿影像呈现出灰白质分解模糊的特点.结论:MR检查影像清晰,且不同程度的HIE患儿会呈现出明显的影像差异,适合在HIE临床检查中推广应用.
作者:郭太赟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在现有条件下大可能的提高放疗的摆位精确度和重复性,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1例放疗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摆位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31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按常规X、Y、Z三轴确定靶区中心点,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明显的体表标志处加用另一套X0、Y0、Z0参考线,比较观察两组的摆位误差率,应用S P S 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卡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误差超过5m m人数4人,误差率为12.90%,对照组误差超过5m m人数5人,误差率为25.00%,研究组5m m误差率低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三套激光参考轴定位靶区中心点,可明显降低摆位误差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忠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临床中对复杂性髋关节骨折患者应用X线片与CT检查对其骨折情况所具有的诊断效果和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于2016年5月—2018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复杂性髋关节骨折患者共70例,在临床诊断期间,对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片与CT检查,并对两组患者接受影像学诊断后的各项检测结果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分析研究X线片与C T检查对复杂性髋关节骨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经X线片检查后70例患者中,共检出复杂性髋关节骨折58例并确诊,确诊率为82.86%,漏诊、误诊分别为5例、7例;经C T检查后70例患者中,共检出复杂性髋关节骨折66例并确诊,确诊率为94.29%,漏诊、误诊分别为1例、3例.上述数据表明相较于X线片,C T检查在临床中对复杂性髋关节骨折具有更高诊断准确性,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临床中运用X线片与C T检查对于复杂性髋关节骨折均具有一较好的诊断效果,但CT检查诊断准确性所具有优势更高,而在实际临床诊断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诊断方法.
作者:陈臣 刊期: 201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低磁场磁共振成像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8年5月,医院收治怀疑为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174例入组,都进行MRI检查、X线检查,选择性的开展CT、血管造影、核素、活组织检查.结果:110例诊断为股骨头坏死、64例为阴性.M R I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均进行了M R I与C T线检查,终均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缺血,M R I灵敏度100.0%(56/56),高于CT83.9%(47/56),CT检查对象、MRI检查的坏死指数水平分别为(21.4±7.4)%、(24.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终诊分期的一致性kappa=0.815,属于高度一致.结论:低磁场磁共振成像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价值较高,应该与X线检查一同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作者:彭金亮 刊期: 201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