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2例肝包囊虫病CT表现回顾性分析

尼顿;米玛

关键词:肝包囊虫病, CT表现
摘要:目的:对肝包囊虫病患者进行C T诊断,研究肝包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和C 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肝包囊虫病患者52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 T诊断,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肝包囊虫病患者中,细粒棘球蚴见于50例患者中,泡状棘球蚴见于2例患者中.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于30岁~40岁,患者的病变部位以肝右叶为多(49%),其次为肝左叶(38%),后是肝左叶、肝右叶或者肝尾叶并发(13%).细粒棘球蚴的C T表现主要包括5种类型,如单纯型、钙化型、多囊型、母子囊型、混合型.肝包囊虫病的CT表现主要是外囊分离,囊壁明显增厚,囊内有很多小气泡影以及囊内出现彩带征等.泡状棘球蚴在CT下无明显特征,对泡状棘球蚴的诊断比较困难.结论:利用CT扫描方式能够对肝包囊虫病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部分患者利用CT平扫便可作为准确的定位诊断,CT在肝包囊虫病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探究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并探讨超声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5例来我体检中心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体检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随机将患者按照体检号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体检者(37例)给予常规超声检查,实验组体检者(38例)在常规超声检查后给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对照组确诊患者为30例,诊断符合率为81.08%,敏感性为78.26%(18/23),特异性为71.43%(10/14),其中漏诊误诊患者人数为7例;实验组确诊患者为37例,诊断符合率为97.37%,敏感性为96.00%(24/25),特异性为92.31%(12/13),其中漏诊误诊患者人数为1例.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竞楠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并确诊为胆道梗阻性疾病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扫描,且患者已全部由手术病理确诊,统计分析MRCP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MRCP诊断胆系结石的准确率为56.7%,胆管炎性狭窄的准确率为23.3%,胆系恶性梗阻性病变准确率为20.0%.MRCP的诊断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CP可以清晰的显示胰胆管的解剖结构,明确胰胆管的病变部位及性质,为临床提供有力准确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麟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继发性肺结核不典型CT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继发性肺结核的不典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经临床、病理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而CT影像表现不典型的42例患者资料.结果:叶段实变型23例,CT表现为叶段片状实变,其中8例可见支气管气像,4例可见空洞.间质改变为主型6例,C 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网格影、树芽征、小叶间隔增厚、细支气管壁增厚,其中2例可见空洞.孤立结节肿块型13例,孤立结节10例,单发肿块3例,其中5例深分叶,边缘毛刺6例,4例可见空洞.结论:准确理解肺结核病变的影像特点,熟悉肺结核不典型影像表现,同时结合详尽的临床资料,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洪班怡;熊海荣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与1.5TMR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64排128层螺旋CT与1.5TMR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自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2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行64排128层螺旋C T与1.5T M R进行诊断,并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测后其检出率较之1.5TMR检出率更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64排128层螺旋C T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能有效提高其动脉瘤检出率,有利于在临床中广泛普及与应用.

    作者:祁洪云;李德栋;郭磊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颞骨HRCT扫描及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在外伤性面瘫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颞骨HRCT及其面神经管曲面重建(CPR)技术在外伤性面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外伤性单侧面瘫患者行颞骨HRCT轴位扫描及面神经管CPR,对照其手术结果回顾性分析影像学表现.结果:本组50例中,颞骨骨折46例:纵行骨折29例,横形骨折10例,混合型7例;C P R显示骨折线累及面神经管38例:膝状窝21例,鼓室段10例,乳突段4例,锥曲段2例,迷路段1例.手术证实面神经管骨折42例,术前漏诊4例,分别为:膝状窝1例、鼓室段2例及锥曲段1例.结论:颞骨HRCT扫描及CPR技术可清晰显示面神经管全程及骨折部位,对外伤性面瘫的术前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魏忠荣;李世华;陈涛;戴维思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早期宫外孕患者中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宫外孕患者中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92例早期宫外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实施阴道及腹部B超诊断,对照组实施腹部B超诊断,对两组诊断的价值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1.30%,漏诊率6.52%,误诊率2.17%;对照组诊断准确率71.74%,漏诊率17.39%,误诊率10.87%,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数据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宫外孕患者实施阴道及腹部B超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苟晓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

    目的:讨论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产前超声检查的300例孕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而后以孕妇实施超声检查方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常规三级超声检查)与研究组(产前超声筛查),评判标准:确诊率、漏诊率、误诊率.结果:研究组孕妇的确诊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超声筛查对于筛查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根据该病的高危因素对孕妇加强管护,以此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徐晓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肌肉骨骼超声在评估慢性足底筋膜炎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肌肉骨骼超声在评估慢性足底筋膜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肌肉骨骼超声检测,检测足底筋膜的厚度以及重测信度.结果:患侧足底筋膜厚度的第一次检测、第二次检测以及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健侧足底筋膜厚度(P<0.05);重测信度检测:患者的健侧、患侧重测信度I C C分别是0.90、0.86,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肌肉骨骼超声能够准确地评估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严重程度,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杨辉;刘玫;石玉琴;赵苏云;段晓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医用诊断X射线辐射源空气比释动能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测量不确定度是根据所用到的信息,表征赋予被测量值分散性的负参数.作为各级医院诊断常用的医用X射线辐射源.其测量数据的准确直接影响人民的健康安全.为此,对其空气比释动能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是十分必要.

    作者:付晓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低磁场磁共振成像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低磁场磁共振成像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2016年1月—2018年5月,医院收治怀疑为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174例入组,都进行MRI检查、X线检查,选择性的开展CT、血管造影、核素、活组织检查.结果:110例诊断为股骨头坏死、64例为阴性.M R I检查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例均进行了M R I与C T线检查,终均诊断为股骨头坏死缺血,M R I灵敏度100.0%(56/56),高于CT83.9%(47/56),CT检查对象、MRI检查的坏死指数水平分别为(21.4±7.4)%、(24.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与终诊分期的一致性kappa=0.815,属于高度一致.结论:低磁场磁共振成像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价值较高,应该与X线检查一同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作者:彭金亮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0年03月—2018年03月在本院接受咯血的43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即试验组(n=23),对照组(n=20);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保守治疗以及以明胶海绵为主要栓塞材料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死亡率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治疗效果好、死亡率低较为显著且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78.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两组均有患者死亡,但试验组死亡率为4.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文英;蒋仕淑;江鹰;赵长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肩袖损伤诊断中超声检查的运用探究

    目的:探究肩袖损伤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肩袖损伤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显示,56例患者共检出肩袖损伤54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达到96.43%(54/56);且超声检查肩袖关节面部分损伤、肩峰面部分损伤及小面积全层损伤等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肩袖损伤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有效诊断出肩袖损伤具体情况,可作为肩袖损伤诊断的首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程杨杨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泌尿系结石检查中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泌尿系结石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超声检查,发现泌尿系结石患者89例,其中67例患者曾出现过突发性腰痛、腹痛,部分患者出现血尿,经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药物治疗后排出结石,临床确诊为泌尿系结石;22例患者长期无临床症状,经体检发现泌尿系结石,通过对比结石出现的部位及其声像图表现特征,调查其生活习惯相关数据,研究结石形成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结果:在本研究泌尿系结石患者中,双肾结石41例,单肾结石19例,膀胱结石13例,输尿管结石1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双肾结石43例,单肾结石18例,膀胱结石12例,输尿管结石16例,检出准确率为92.13%;在生活习惯上,双肾结石以长期卧床(32/41)和爱喝浓茶(37/41)所占比例高;单肾结石与双肾结石患者相同;膀胱结石以厌食少食(11/13)高;输尿管结石以饮水较少(15/16)和作息不规律(9/16)高.结论:泌尿系结石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可以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便于医生实时、动态、安全的观察结石所在部位及了解结石的图像特点,为临床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作者:王琰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影像学疗效评价进展

    近年来随着对肝癌分子机制深入研究,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中晚期肝癌的治疗热点.治疗后肝癌病灶除瘤体直径变化外,常因内部癌细胞坏死活性降低,在CT/MRI表现为低密度的改变,给临床疗效评价带来了困难与挑战,而准确的疗效评价对指导临床治疗非常关键,本文就总结近些年来相关文献报道,对临床常用影像学进行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影像学疗效评价进展进行以下分析,为广大医学工作者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书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CT与MRI诊断价值对比

    目的:观察并探讨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CT与MR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1例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分别给予CT诊断及MRI诊断,总结两种诊断方法的局限与优势,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MRI与CT检查均能够进行患者病灶位置的清晰显示,其中颈静脉孔呈均匀性增大的患者为22例、呈偏心性增大患者为19例;34例患者颈静脉增大呈椭圆形,2例患者为不规则型,5例患者为圆形;25例患者通过C T诊断显示颈静脉孔骨质呈压迫吸收性破坏,16例患者显示为骨质浸蚀破坏,并且在16例骨质浸蚀破坏患者中M R I显示吸收破坏改变患者为6例;M R I显示有26例患者为纵向生长特征者,C T诊断仅仅有9例患者显示;M R I诊断13例神经鞘瘤患者中有10例患者清晰显示囊变,C T诊断仅仅显示1例患者;C T诊断检查18例颈静脉球瘤患者呈或者稍高密度,M R I诊断有14例患者出现条状、点状血管留空低信号影,4例患者瘤内出现迂曲血管.结论:在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临床诊断中应用MRI和CT诊断方法各具优势,

    作者:俱京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诊断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诊断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挑选2018年1月—2018年10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髋关节滑膜炎患儿57例,所有患儿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均需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回顾分析患儿超声检查结果.结果:57例患儿髋关节治疗前经高频超声检查显示:病灶处股骨颈和股骨头均存在光滑软骨,且未出现软骨碎裂、增厚或骨膜掀起等情况,患侧股骨颈前间隙明显比健侧股骨颈前间隙宽,而股骨颈前间隙内光点存在不均匀回声,其中关节腔积液型35例、关节囊肿胀型22例,经治疗后,患儿超声影像显示:患侧股骨颈前间隙基本正常,且无关节腔积液.结论:诊断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效果较显著,可以清晰反映出患儿髋关节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影像学参考.

    作者:郑欣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不同年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超声特征比较

    目的:对不同年龄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超声特征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56例甲状腺肿并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差异将其分为青年组24例(≤39)、中年组18例(40~59)和老年组14例(≥60),对所有患者甲状腺均进行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检查,并对比三组患者的超声图像回声、SPV和RI.结果:青年组病灶低回声率为1875%,SPV为(31.15±2.15)cm/s,RI为(0.97±0.08)%,这与中年组、老年组的比较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结节性甲状腺肿并甲状腺癌患者甲状腺超声图像存在差异,病灶低回声伴微小钙化就是青年患者的主要声像图表现.

    作者:吴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对比.方法:选取50例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患者作为本次讨论的研究对象,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时间在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术前均进行超声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患者病灶的大直径和平均直径、造影剂到达病灶早和晚时间符合正态分布,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是90.00%,比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低10.00%,P小于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的准确率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辛燕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经腹及经阴道彩超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经腹及经阴道彩超在子宫瘢痕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子宫瘢痕妊娠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腹和经阴道彩超,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及超声图像表现.结果:经阴道彩超对孕囊型、不均质肿块型、混合型子宫瘢痕妊娠确诊率及总体确诊率分别为94.87%、91.67%、85.71%、93.10%,明显高于经腹彩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子宫瘢痕妊娠的区别在于子宫前壁下段表现及周围血流信号不同.结论:经阴道彩超可提高各类型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断准确率,具有无创伤、辐射小、可重复操作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翠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其超声分型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其超声分型.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85例因心绞痛、不明原因心痛或者心肌梗塞入院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患者冠脉造影检查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单支组和多支组,并对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其超声分型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部位以颈动脉分叉部为常见,其次为两侧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起始段,颈外动脉部位较为少见,并且以左侧居多.大多数冠心病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多为Ⅰ~Ⅲ型,未造成明显狭窄,以扁平斑常见,其次为软斑和硬斑,溃疡斑比较少见.结论: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发生于颈动脉分叉处,以左侧为常见,斑块类型多为扁平斑,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积分越高,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作者:王虹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