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CT与MRI诊断价值对比

俱京涛

关键词:MRI, CT, 颈部静脉孔区, 原发肿瘤, 临床诊断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CT与MR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1例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分别给予CT诊断及MRI诊断,总结两种诊断方法的局限与优势,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价.结果:MRI与CT检查均能够进行患者病灶位置的清晰显示,其中颈静脉孔呈均匀性增大的患者为22例、呈偏心性增大患者为19例;34例患者颈静脉增大呈椭圆形,2例患者为不规则型,5例患者为圆形;25例患者通过C T诊断显示颈静脉孔骨质呈压迫吸收性破坏,16例患者显示为骨质浸蚀破坏,并且在16例骨质浸蚀破坏患者中M R I显示吸收破坏改变患者为6例;M R I显示有26例患者为纵向生长特征者,C T诊断仅仅有9例患者显示;M R I诊断13例神经鞘瘤患者中有10例患者清晰显示囊变,C T诊断仅仅显示1例患者;C T诊断检查18例颈静脉球瘤患者呈或者稍高密度,M R I诊断有14例患者出现条状、点状血管留空低信号影,4例患者瘤内出现迂曲血管.结论:在颈部静脉孔区原发肿瘤临床诊断中应用MRI和CT诊断方法各具优势,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研究产前超声筛查对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诊断价值及意义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筛查在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来我院经产前超声筛查发现的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患者13例,对其超声检查结果与尸检或引产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例经产前超声筛查发现的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患者中尸检8例,3例外院引产,2例失访;其中1例大动脉转位合并主动脉弓离断,主动脉弓离断漏诊,1例法四合并大动脉转位,漏诊大动脉转位,4例合并其它脏器畸形.结论:产前超声筛查可多个切面联合扫查,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胎儿的心脏结构及血流情况,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诊断中的表现具有特异性,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袁志英;姚磊;赵瑞;赵进;赵恺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X线片与CT检查在诊断复杂性髋关节骨折中的价值体会与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对比分析临床中对复杂性髋关节骨折患者应用X线片与CT检查对其骨折情况所具有的诊断效果和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于2016年5月—2018年4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复杂性髋关节骨折患者共70例,在临床诊断期间,对所有患者均采用X线片与CT检查,并对两组患者接受影像学诊断后的各项检测结果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分析研究X线片与C T检查对复杂性髋关节骨折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经X线片检查后70例患者中,共检出复杂性髋关节骨折58例并确诊,确诊率为82.86%,漏诊、误诊分别为5例、7例;经C T检查后70例患者中,共检出复杂性髋关节骨折66例并确诊,确诊率为94.29%,漏诊、误诊分别为1例、3例.上述数据表明相较于X线片,C T检查在临床中对复杂性髋关节骨折具有更高诊断准确性,P<0.05.结论:综上所述,在临床中运用X线片与C T检查对于复杂性髋关节骨折均具有一较好的诊断效果,但CT检查诊断准确性所具有优势更高,而在实际临床诊断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用适宜诊断方法.

    作者:陈臣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鼻内窥镜下等离子治疗在鼻后端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鼻内窥镜下等离子治疗鼻后端出血,对中下甲后端影响出血点的暴露时,可先给予消融.结果:62例患者中,一次性止血成功59例,其中2例3天后出现再次出血改为鼻腔填塞,其他3例因出血太急,出血点暴露欠清改为前后孔填塞.治愈率90%,有效率95%.一次性治愈的57例经随访三个月,均未发生相同部位出血,亦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等离子治疗鼻后端出血具有暴露清晰、创伤少、痛苦小、恢复快的优点,是鼻后端出血简捷、有效地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李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应用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方面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膝关节损伤方面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76例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的是CT和核磁共振方式进行诊断,诊断后对数据结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满意人数分别是36例和30例,观察组效果突出,数值分析可知(t=6.6,P=0.09).对诊断率分析可知观察组的优势更为突出.结论:对膝关节损伤患者给予核磁共振方式诊断,效果明显,准确率高于CT诊断方式,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实施和推广.

    作者:王小燕;丛阿妮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颅脑超声结合Torch检测结果分析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意义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新生儿室管膜下囊肿的特点与其Torch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分析我院298例经颅脑超声诊断为室管膜下囊肿的新生儿,并将其Torch八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室管膜下囊肿特点为高回声内小液区的30例,Torch八项IgG、IgM均阴性的2例(2/30),至少一项IgG(+),余IgG、IgM均阴性的26例(26/30),1~2项IgG、IgM阳性,余IgG、IgM阴性的2例(2/30).室管膜下囊肿特点为单个或多个薄壁小液区的268例,T o r c h八项I g G、I g M均阴性的0例(0/268),至少一项I g G(+),余I g G、I g M均阴性的249例(249/268),1~2项IgG、IgM均阳性的,余IgG、IgM阴性的19例(19/268).结论:超声诊断室管膜下囊肿的特点与新生儿Torch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黄帝;尤沛;居燕;钱晴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不同钙化超声特征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钙化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超声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经过超声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根据结节钙化超声表现特点分为不同类型(I型、II型、III型和IV型).分析甲状腺良性及恶性结节之间各种钙化类型的分布特征及差异性.结果:5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共检出200个良性结节(50个存在钙化)、30个恶性结节(14个存在钙化).恶性结节中I型、I I型率,均高于良性结节(P<0.05);恶性结节中I I I型与I V型率,均低于良性结节(P<0.05);I型有2个良性结节、II型有10个良性结节、III型有13个良性结节、IV型有25个良性结节,I型有7个恶性结节、II型有4个恶性结节、III型有3个恶性结节、IV型有0个恶性结节,恶性结节I型钙化所占比例显著高于II型、I I I型和I V型(P<0.05),恶性结节I型与良性结节I型所占比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钙化类型的超声特征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就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丽雅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CT与普放手段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采用C T与普放手段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本院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9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T检查和普放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2.55%,与普放检查的82.98%相比优势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 T检查中能够清晰显示病灶边缘,而普放检查则只能够显示病灶的大小与病变之间的关系.结论:CT检查应用于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诊断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刘曦红;戴琴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CT和MRI在周围型肺癌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CT和MRI在周围型肺癌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75例经病理证实为周围型肺癌患者.据病理等检查结果统计CT和MRI显示周围特性、内部结构的数据.结果:C T对于<3c m周围型肺癌病灶周围特性、内部结构显示优于M R I,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 R I对于3~5c m周围型肺癌病灶周围特性、内部结构显示优于C T,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技术、MRI技术对诊断周围型肺癌均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广泛应用.

    作者:谭梅媚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意义比较分析

    目的:观察并探讨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76例来我体检中心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体检的乳腺纤维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三级医院确诊后回访,并且所有患者给予高频彩超检查,对乳腺纤维瘤超声表现进行观察,并对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乳腺纤维瘤典型声像图特征为:病灶成类圆形或者圆形,薄膜完整且边缘清楚,病灶内无血流或者流血较少,病灶后上方回声显著增强.非典型声像图特征为: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边缘较为模糊,存在较大钙化斑点及少量液性暗区,有丰富血流信号.经过高频彩超诊断确诊人数为168例,漏诊人数为3例,误诊人数为5例,与病理结果相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5.45%,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在乳腺纤维瘤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宣叶飞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实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在成人肝脏硬度诊断方面的应用研究

    实时二维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通过向生物组织发射声辐脉冲而使组织发生形变,并在组织不同深度连续聚焦形成马赫锥现象,进而分析对比剪切波在组织内传播速度的差异,获得组织的弹性模量,作为一种相对客观的定量评价指标,用于成人肝脏硬度诊断.本文旨在通过LE-20型超声图像诊断仪与具有国际水平的Aixplorer型实时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诊断系统在同批量成人肝硬化病例的临床前研究对比,探讨该技术在成人肝脏硬度预诊断方面的应用可行性,为国产2D-SWE技术的临床大范围推广运用奠定基础.

    作者:刘洪伟;黄颖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目的:了解对肝外胆结石患者用腹部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手段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经手术病理确诊肝外胆结石患者108例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腹部C T以及核磁胰胆管成像方式进行检查,对患者影像资料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并归纳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在对结石直径不同(是否超过9c m)检出准确率方面,核磁胰胆管成像准确率有显著优越性(P<0.05);在患者结石检查特异性、敏感性、误诊漏诊率方面,核磁胰胆管成像所得数据相对于腹部CT均有明显优越性(P<0.05).结论:为肝外胆结石患者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手段检查,相对于腹部CT诊断方式在准确率方面有明显优势,为患者及时治疗提供良好基础,值得推广.

    作者:路雨澍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常规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常规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病例(n=57)和恶性病例(n=50),全部患者术前均行常规高频超声和U E检查,分析超声与超声+U E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准确性.结果:超声+UE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92.00%)、特异性(89.47%)、准确性(90.65%)明显高于单一超声诊断的(70.00%)、(73.68%)、(71.96%)(P<0.05),漏诊率(8.00%)和误诊率(10.53%)明显低于单一超声诊断的(30.00%)和(26.32%)(P<0.05).结论:常规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可有效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病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春红;向桢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肩袖损伤诊断中超声检查的运用探究

    目的:探究肩袖损伤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肩袖损伤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超声检查结果显示,56例患者共检出肩袖损伤54例,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达到96.43%(54/56);且超声检查肩袖关节面部分损伤、肩峰面部分损伤及小面积全层损伤等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肩袖损伤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有效诊断出肩袖损伤具体情况,可作为肩袖损伤诊断的首选,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程杨杨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C T与M R I诊断效果对比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治疗的10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术前接受CT与MRI检查,CT检查作为对照组,MRI检查作为观察组,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的鼻咽部位受侵情况、颅底部位受侵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口咽、咽旁间隙、颞下窝、翼腭窝、海绵窦等鼻咽部位的诊出率为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P<0.05);观察组在破裂孔、卵圆孔、斜坡、蝶骨大翼等颅底部位诊出率为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P<0.05).结论:鼻咽癌采用MRI的诊断效果更佳,对鼻咽部位及颅底部位的受侵情况诊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临床对不能通过CT检查诊断的病灶应联合MRI检查.

    作者:龚思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均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对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与临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50例子宫内膜病变病变患者经临床病理检查,子宫内膜增生患者62例,黏膜下肌瘤患者61例,内膜息肉患者1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11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67%.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R I指数高于恶性病变者,E D V低于恶性病变者(P<0.05);良恶性病变者P S 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可作为子宫内膜病变的首选筛查手段;对经筛查为可疑病变者,可联合宫腔镜检查,提高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黄慧琨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

    目的:分析超声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科诊治的61例患者(157个淋巴结肿大),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评价其鉴别良恶性价值.结果:良性病变以淋巴结体积增大为主,且为疾病所在引流区;恶性病变淋巴结肿大区域较大,多在2处或以上,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61例患者中有157个肿大淋巴结,其中有97枚为良性,大的淋巴结为3.5×2.0cm;60例为恶性,大淋巴结为5.0×4.0cm.良性组淋巴L/S为2.17,恶性组为1.41.结论:对于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而言使用超声检查可较好的鉴别良恶性,值得在借鉴.

    作者:周晓莹;张帆;娄媛媛;贾旭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技术在评价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的价值探究

    目的:分析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疗效评价中采用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系统(MARs)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骨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观察,均接受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术后均行能谱CT检查,将CT获取的原始图像作为参照,再采用设备自带软件包对原始图像进行去除金属伪影处理、膝关节重建三维图像,两者进行对比,观察、分析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采用能谱CT金属伪影去除技术的图像显示效果.结果:经过金属伪影去除技术的能谱图像的图像质量评分、伪影指数、伪影长度均都低于混合能量图像组(P<0.05).结论:能谱C T金属伪影去除技术能有效减少金属内固定伪影范围,提高图像清晰度,为评价胫骨平台骨折行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数据.

    作者:唐琳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胆囊结石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胆囊结石漏诊误诊原因.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130例拟诊断为胆囊结石并执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漏诊与误诊情况.结果: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结石的敏感度为96.80%,特异度为40.00%,准确度为94.62%,误诊率为60.00%,漏诊率3.2%.结论:超声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作为超声医师应当不断学习,积累经验,负责地给病人进行检查,以进一步提高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

    作者:陶建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诊断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诊断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效果.方法:挑选2018年1月—2018年10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髋关节滑膜炎患儿57例,所有患儿治疗前和治疗期间均需进行高频超声检查,回顾分析患儿超声检查结果.结果:57例患儿髋关节治疗前经高频超声检查显示:病灶处股骨颈和股骨头均存在光滑软骨,且未出现软骨碎裂、增厚或骨膜掀起等情况,患侧股骨颈前间隙明显比健侧股骨颈前间隙宽,而股骨颈前间隙内光点存在不均匀回声,其中关节腔积液型35例、关节囊肿胀型22例,经治疗后,患儿超声影像显示:患侧股骨颈前间隙基本正常,且无关节腔积液.结论:诊断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应用高频超声检查的效果较显著,可以清晰反映出患儿髋关节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影像学参考.

    作者:郑欣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肌肉骨骼超声在评估慢性足底筋膜炎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肌肉骨骼超声在评估慢性足底筋膜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的研究对象进行肌肉骨骼超声检测,检测足底筋膜的厚度以及重测信度.结果:患侧足底筋膜厚度的第一次检测、第二次检测以及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健侧足底筋膜厚度(P<0.05);重测信度检测:患者的健侧、患侧重测信度I C C分别是0.90、0.86,两者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肌肉骨骼超声能够准确地评估慢性足底筋膜炎的严重程度,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杨辉;刘玫;石玉琴;赵苏云;段晓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