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毅;姜新宇
目的:观察与分析在临床上GE OPTIMA CT660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优化扫描结果.方法:选择在2017年10月—2018年3月时间段实行GE OPTIMA CT660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对扫描检查进行优化的患者100例.患者被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固定电流毫安的手段进行扫描,而观察组根据患者体重指数调整电流毫安量以及使用EGG电流对扫描模式进行调节.后比较与分析两组患者的肺静脉与肺动脉以及冠状动脉与冠状静脉的CT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静脉与肺动脉以及冠状动脉与冠状静脉的C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GE OPTIMA CT660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对扫描技术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结果的正确率,明显降低发生冠心病等危险事件的机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志华;颜雷;刘英;苏利营;赵媛;岳中华;陈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胸部结节病变患者68例作为研究资料,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结果作为标准,回顾性分析患者CT影像学表现,评价该疾病的鉴别、诊断特征,评价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结果中,出现误诊1.47%,漏诊2.94%,准确率为95.58,与病理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典型胸部结节病影像主要表现出胸内淋巴结肿大、边缘光滑、边界清晰、不融合等,强化方式以均匀明显强化为主,但伴随环形强化、囊性强化,且强化程度也伴随中度、低度和无强化.结论: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术前经双源CT检查可获得清晰的病变影像资料,清楚观察病变,明确病变位置、大小、范围等特征,且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彭霞;王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应用核磁共振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核磁共振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诊断后,其检出率为96.0%,其中I级半月板损伤者14例、Ⅱ级25例、Ⅲ级9例,与关节镜诊断结果差异不大,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核磁共振应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断中,能有效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为患者临床治疗与预后有着积极作用,值得广泛用于临床诊断中.
作者:王宏德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腕及指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接受超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28例为观察组,另选常规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均采用超声检测两组关节腔积液、滑膜厚度、骨侵蚀程度及活动期前后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结果: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滑膜增厚及关节腔积液、骨侵蚀,观察组35.71%的腕关节出现滑膜增厚,32.14%指关节出现滑膜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关节中,60.71%可检出低速血流信号,57.14%可见关节腔积液,10.71%可见骨侵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腕及指关节情况,对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估均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董春妹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原发性骨肿瘤或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本次研究49例原发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均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均实施CT检查与X线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检查:11例患者为肿瘤样病变,1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21例患者为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5.9%;X线检查:10例患者为肿瘤样病变,12例患者为恶性肿瘤,18例患者为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81.6%;病理:12例患者为肿瘤样病变,1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22例患者为良性肿瘤.CT检查准确率95.9%高于X线检查准确率81.6%,差异显著(P<0.05);CT检查准确率95.9%与病理检查100.0%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CT诊断在原发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极大的提高了诊断准确性,为临床的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孟亮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CT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近一年半收治的84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实施的是CT以及核磁共振方式检查,检查后对数据分析,总结不同诊断方式的作用.结果: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分析,乙组效果明显,数据值明显高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分析,乙组和家族的满意率分别是95.2%和83.3%.结论:在临床研究中对股骨头坏死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诊断方式,效果明显,符合当前诊断的试剂要求,值得推广和实施.
作者:王小燕;丛阿妮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在乳腺磁共振(MR)动态增强扫描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影像科接受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检查前后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护理组30例在检查过程中接受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组一次检查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护理组患者平均检查时间、伪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检查后护理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进行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实施全程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提升一次性检查成功率并缩短MR检查时间,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胡守玮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复杂性阑尾炎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7例临床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复杂性阑尾炎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复杂性阑尾炎总符合率为78.8%;与非复杂性阑尾炎相比较,复杂性阑尾炎的阑尾壁内血流显著减少(P<0.05),回盲部肠壁水肿、阑尾周围高回声组织包绕、肠管间积液的超声检出率增高(P<0.05);结合临床表现的高低频探头顺序扫查有助于复杂性阑尾炎的检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孙健玮;闫楠;丁丁;高屏;李树萍;杨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来我院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3例,对其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例患者颈动脉超声诊断的阳性预测率为77.8%(49/63),经颅多普勒诊断的阳性预测率为73.0%(46/63),两者联合诊断的阳性预测率为98.4%(62/63).结论:经颅多普勒与颈动脉超声联合应用,不仅能够较准确地发现颈内动脉有无狭窄、闭塞等病变,还能够清晰地显示出颅内侧支循环情况,有利于发现血管病变的程度、部位及范围,不仅能够为临床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提供可靠依据,还能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信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楠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随机对照分析将增强CT应用于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文加入研究的数据来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医院予以诊断及治疗的62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按照抽签法开展分组,一组纳入31例,试验组采取增强CT诊断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CT诊断方法,计算及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不良反应总统计值.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指标(80.65%),P<0.05,显示数据分析后的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统计值(0.00%)相比对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指标(3.23%),P>0.05,未显示数据分析后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临床诊断中采取增强CT技术呈现较优诊断效果,展现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张彬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对康复的指导.方法:31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均接受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收集并对比相关资料.结果:(1)心尖部心肌厚度等,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2)左室舒张末径等,两组相当(P>0.05);(3)Rv5+Sv1波幅等,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并指导早期的康复治疗,可考虑推广运用.
作者:王冰;李玲;车菲菲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DVT(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50例疑诊DVT形成患者,研究时段自2016年8月—2018年8月,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50例疑诊DVT形成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确诊43例.其中26例为左下肢DVT,占60.47%;17例为右下肢DVT,占39.5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DVT形成中,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肖火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经直肠超声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男性前列腺癌患者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2月—2018年4月期间,将我院确诊收治的108例男性前列腺癌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54例,为参照组行经腹超声影像学检查,针对研究组实施经直肠超声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准确率指标,并在与穿刺病理结果对比条件下,比较两组的敏感性指标.结果:研究组的诊断结果准确率指标高于参照组(P>0.05).在与穿刺病理结果对比条件下,研究组的敏感性指标高于参照组.结论:在男性前列腺癌患者诊断过程中,经直肠超声影像学检查方法具备较好应用效果,值得关注.
作者:邢国靖;许文哲;田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超声检查结果与患者病例资料等进行回顾分析,以对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特点进行评价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有73例患者颈部动脉血管存在异常,异常率为97.4%,共检查发现斑块87处,以颈总动脉分叉处为斑块主要发生部位,此外,颈总动脉与颈内起始处、颈外动脉也存在粥样硬化斑块,且不同程度动脉血管狭窄患者的斑块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存在斑块样病变,且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越高斑块发生率越高.
作者:张应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超声造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进入本院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152例,对其进行超声造影诊断,CT诊断和MRI诊断,将超声造影,CT和MRI的诊断结果与手术或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对比.结果:治疗干预三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超声造影技术的诊断灵敏度显著优于CT诊断与MRI,(P<0.05).而在特异度方面,三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CT诊断和MRI诊断相比,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超声造影诊断的效果更显著,故方案推广意义大.
作者:高明霞;刘学彬;林川;王林;朱林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脑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择取本院2016年5月—2018年6月期间诊治的100例颅脑疾病新生儿,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患儿划为参照组、试验组各50例.即参照组患儿使用常规超声检查,试验组患儿使用颅脑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儿检出率.结果:试验组患儿检出48例、检出率为96.00%;参照组患儿检出42例,检出率为84.00%,即两组患儿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即试验组脑积水1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9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脑实质内出血5例、脑膜炎3例;参照组脑积水1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8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脑实质内出血4例、脑膜炎2例.结论:颅脑疾病新生儿中,颅脑超声检查能够精准鉴别患儿各类疾病,且存在极高的检出率,值得推广.
作者:周燕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实施经腹与经会阴产前超声联合检查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科室40例前置胎盘患者(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收治)进行研究观察,对所有患者均实施产前经腹超声检查及产前经会阴超声联合检查,分析总结患者实施产前经腹超声检查及产前经会阴超声单独检测、联合检测的诊断效果.结果:前置胎盘实施经腹超声及产前经会阴超声联合检测的漏诊率和误诊率2.50%、2.50%与经腹超声单独结果15.00%、10.00%、经会阴超声结果10.00%、5.00%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经腹超声及产前经会阴超声联合检测诊断胎盘前置的准确率95.00%明显高于经腹超声单独检测75.00%(P<0.05).经腹超声及产前经会阴超声联合检测诊断胎盘前置的准确率95.00%较产前经会阴超声单独检测85.00%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实施经腹超声及产前经会阴超声联合检测对低置型、边缘型、部分型、完全型胎盘前置检出率与经腹超声单独检测、经会阴超声单独检测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前置胎盘实施经腹与经会阴产前超声联合检查诊断可提升诊断效果,减少漏诊和误诊.
作者:秦敏;顾美琴;章晓兰;郑小佳;季亚香;吴连芬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在单纯性单脐动脉胎儿的检查中进行中孕期彩超筛查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我院进行胎儿超声检查的单胎妊娠孕妇110例,均为孕13~28周,其中超声检查显示为单纯性单脐动脉胎儿50例设为观察组,超声检查显示为健康胎儿60例设为健康组,两组胎儿均给予中孕期彩超检查,对比两组胎儿的脐动脉血流状况.结果:观察组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组;观察组的脐动脉血流速度峰谷比、脐动脉血流的动脉阻力指数以及动脉搏动指数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在单纯性单脐动脉胎儿的检查中进行中孕期彩超筛查,可对胎儿的畸形情况进行较好诊断,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喻莉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8例进行研究,均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进行诊断,而后再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比较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的灵敏度、漏诊率和特异度、误诊率.结果:联合诊断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均要明显高于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和颈动脉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要明显低于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和颈动脉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晓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CT及临床触诊对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收治治疗的60例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前均进行CT和临床触诊检查,将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报告来比较,分析二者对于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阳性率比临床触诊更高,此外,其在判断肿瘤以及淋巴结浸润情况特异性更好,准确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CT检查对于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具有更大的价值,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长金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