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敏;顾美琴;章晓兰;郑小佳;季亚香;吴连芬
目的:分析双源CT头颈部CT血管造影扫描参数优化效果.方法:我院在2018年1月—2018年8月收治50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两组均执行双源CT头颈部CT血管造影扫描.其中,对照组将阈值设置为100H U,触发点设置在颈动脉主干部位,观察组将阈值设置为70HU,触发点设置在主动脉弓升为位置,对照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颈部动脉节段图像质量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在比较分析中差异显著,统计学符合P<0.05.结论:采取双源CT头颈部CT血管造影扫描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中,给予参数的优化能获取良好的图像质量.
作者:汪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豆状核叉状征是影像学上表现为基底节区对称性病变,目前研究发现其多见于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患者,本文描述了一例影像学符合豆状核叉状征,同时又合并有颞叶内侧改变的患者,并就目前关于豆状核叉状征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以期为临床上及早识别此征象提供参考.
作者:张金燕;王昌波;袁民绍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粗针穿刺活检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50例胰腺实性占位病变患者给予超声引导经皮粗针穿刺,将穿刺样本组织病理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作为诊断依据,观察此种检测的安全性以及检测结果的应用价值.结果:50例患者中,取材满意率92.00%,取材不满意率8.00%;粗针穿刺活检鉴别胰腺病灶良恶性敏感性与诊断准确率特异性分为90.00%、96.00%,诊断的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均为100.00%.结论:针对胰腺占位性病变,应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粗针穿刺活检手段,能够为临床终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陈国秀;田勇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用于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54例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诊断,将诊断的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联合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联合诊断的准确性为94.6%(51/54),同病理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联合多普勒超声应用在良性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朋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作用,如何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以我院医疗机构以及医疗设备为基准,从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处罚,从医疗体制改革下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应用入手,分析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之间的关系.结果: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的技术支持,两组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医学影像诊断的需求推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改革的推动力,两者是相互辩证统一的整体.结论:医学影像的诊断需要强化医学影像技术的额支持,通过临床诊断需求以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为主,提高医学影像诊断正确率以及诊断水平,提高医院诊断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李艳卫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应用核磁共振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50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核磁共振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行核磁共振诊断后,其检出率为96.0%,其中I级半月板损伤者14例、Ⅱ级25例、Ⅲ级9例,与关节镜诊断结果差异不大,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核磁共振应用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诊断中,能有效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为患者临床治疗与预后有着积极作用,值得广泛用于临床诊断中.
作者:王宏德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特殊类型三阴性乳腺癌的1.5T核磁共振FLASH-3D动态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表现.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7月间接受MRI强化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免疫组化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37例,其中TNBC40例,非TNBC97例,分析两组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核磁共振影像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三阴性乳腺癌中,37例为肿块样强化,3例为非肿块样强化.97例非三阴性乳腺癌中,81例为肿块样强化,16例为非肿块样强化.分析显示,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在病灶形态(P<0.05)、肿块边缘(P<0.001)、内部强化特点(P<0.001)、T2WI信号(P<0.001)、ADC值(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间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的病变在病灶边缘、内部强化特点、T2WI信号及ADC值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特殊类型三阴性乳腺癌在MR上更多表现为肿块样强化,边缘光滑,环形强化、T2WI上高亮信号及ADC值较高的影像学特点.
作者:滕敏敏;邵元伟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经直肠超声影像学检查方法在男性前列腺癌患者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2月—2018年4月期间,将我院确诊收治的108例男性前列腺癌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54例,为参照组行经腹超声影像学检查,针对研究组实施经直肠超声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准确率指标,并在与穿刺病理结果对比条件下,比较两组的敏感性指标.结果:研究组的诊断结果准确率指标高于参照组(P>0.05).在与穿刺病理结果对比条件下,研究组的敏感性指标高于参照组.结论:在男性前列腺癌患者诊断过程中,经直肠超声影像学检查方法具备较好应用效果,值得关注.
作者:邢国靖;许文哲;田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图像处理在医学影像方面的应用.方法:挑选了8例肺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以及PET全身影像,经过ps软件处理,终进行图像的输出,获得的PET和CT融合图像.结果:CT影像经过PS软件处理之后图像更加清晰.结论:为了能够从医学影像中获得更多的生物信息,需要对医学影像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作者:张宗斌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对胸部CT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为样本采集区间,在该时间段内选择45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与此同时,选择同期45例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相同的胸部CT检查,以右心导管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胸部CT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RPAD、MPAD、LPAD等检查指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中,重度患者RPAD、MPAD、LPAD水平高于中度、轻度(P<0.05),同时,胸部CT对不同分级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均在90%以上.结论:胸部CT是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分级诊断的有效手段,推荐使用.
作者:于澜;李伟;王刚;周晓明;高远翔;李志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放射检查及介入治疗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选择72例于我院接受放射检查与介入治疗的患者,纳入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7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36例.其中参照组应用常规检查或介入治疗护理方式,实验组行综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与护理不良事件.结果:实验组病房环境、术后康复、护理技巧、沟通交流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坠床、造影无效、血管痉挛等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5.56%)明显低于参照组(25.00%),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护理形式在放射检查及介入治疗方面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水平,应予以临床推广.
作者:高源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lot scan全景摄影技术在双下肢全长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25日行双下肢全长摄影患者135例,利用Slot检查技术,通过一次连续几秒曝光后重建获得包含双髋关节至踝关节的双下肢全长X线影像.结果:135例患者都能顺利地一次性完成双下肢全长检查,通过软件自动拼接重建处理,获得清晰、无形变的双下肢全长X片,范围包括髋关节到足尖.结论:slot scan全景摄影技术简便快捷,在下肢全长摄影中成像速度快、成像精度高、失真度小、测量数据精确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诊疗意义和应用推广的价值.
作者:王世疆;韦芳玉;杨海坚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SCT在SPTP影像诊断、临床分期、手术完全切除性判断、临床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手术、病理诊断SPTP病例共12例,分析其CT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价CT诊断准确性、临床分期及手术完全切除预判的正确率;通过术后随访评价术前CT评估临床预后的准确性.结果:术前CT定性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率达91.7%;对肿瘤的分期、手术完全切除预判的准确性达100%;CT临床预后评估与术后随访结果一致性高.结论:通过综合分析SPTP的MSCT影像学表现,可以提高SPTP诊断准确率,对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完全切除判断及临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周小忠;刘德樟;黄鑫;周玲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讨在预测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中采用颈动脉超声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病患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设为实验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老年人5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均实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两组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颈动脉超声在预测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价值.结果:实验组病患的斑块形成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内径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峰值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可对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进行有效的筛查,有利于其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作者:刘敏;刘元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肝脏动态增强CT与肝脏MRI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诊治的40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科后均给予肝脏动态CT检查与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结果: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均著高于肝脏动态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肝脏动态增强CT,对肝细胞癌患者性MRI检查的准确性更高,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周丽波 刊期: 2019年第04期
医疗技术的进步,带动了CT技术发展的步伐.在各种疾病中的有效应用,极大的带动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但CT技术的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确保其使用的便利性、安全性、可靠性,掌握其工作原理、应用进展等尤为关键.
作者:刘全胜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将64排CT用于周围型肺癌诊断中,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与CT检查,对两组诊断方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CT诊断在分叶征、毛刺征、肺门肿大、棘样突起、血管集束征、胸水等征象检出率与X线诊断相比,均明显更高(P<0.05);CT诊断敏感行为95.92%(94/98),特异性为75.0%(6/8),X线检查敏感性为74.49%(73/98),特异性为38.10%(8/21),两种诊断方式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相比,CT检查相对更高(P<0.05).结论:64排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可提升疾病各种征象检出率,提升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陈刚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冠脉疾病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92例在我院接受冠脉疾病诊治的患者,为全部患者提供CT A冠脉造影检查,完成检查后2周内为患者提供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冠状动脉硬斑块检出率为73.91%,冠状动脉软斑块检出率为71.74%,冠状动脉钙化检出率为90.22%,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为97.83%,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检出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硬斑块以及冠状动脉软斑块检出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检出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硬斑块以及冠状动脉软斑块检出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动脉狭窄检测特异度为95.12%,灵敏度为92.22%,阴性预测值为95.71%,阳性预测值为91.21%.结论:冠脉疾病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使其冠脉血管获得清晰显示,同时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判断冠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和准确性,可为临床医生制定对症治疗计划提供信息以及参考.
作者:朱助培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心动图在孕中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00例孕中期胎儿心脏结构进行超声筛查,行经腹部超声心动图,利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统计分析方法等对其进行临床诊断.结果:在所有胎儿中有99例属心脏异常,占比为1.98%,经孕早期超声患先天性心脏病4例,占异常胎儿总数的4.04%,产后确诊患先天性心脏病2例,占比为2.02%.结论:在孕中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经腹部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效果相对较好,有一定的参考与应用价值.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气管内肿瘤的疗效及毒副效应.方法:对24例气管内肿瘤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前后临床症状、Karnofsky评分、气促等级、肺功能、气道再通效果进行比较.结果:24例患者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咯血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气管内肿瘤,可以使肿瘤体积缩小,减轻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咯血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简便、有效、无创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一帆;丁广成;孙艺媛;秦德华;时昌立;孟三彦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