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分析

王冰;李玲;车菲菲

关键词:心肌病, 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对康复的指导.方法:31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均接受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收集并对比相关资料.结果:(1)心尖部心肌厚度等,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2)左室舒张末径等,两组相当(P>0.05);(3)Rv5+Sv1波幅等,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电图联合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并指导早期的康复治疗,可考虑推广运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直接数字X射线胸片与普通高千伏X射线胸片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射线胸片对比普通高千伏胸片的优势.方法:第一组选择2014年度航天六院职工在我科尘肺体检中的高千伏胸片743人,第二组选择2016年度六院职工尘肺体检的直接数字(DR)X线胸片743人,多数为同一人.对两组胸片的质量,细微结构显示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R胸片组的甲片率和废片率分别是91%和0,普通高千伏胸片组的甲片率和废片率分别是63%和1.8%,两肺细微结构显示情况DR胸片组也明显优于普通高千伏胸片组.结论:DR胸片的图像质量明显优于普通高千伏胸片,在职工健康体检中应用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优质片率.

    作者:王贵元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脑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78例,进行CT检查结果以及临床资料分析.结果:经CT检查结果分析,78例患者中,基底节出血39例,占50.0%;丘脑出血13例,占16.7%;小脑半球出血12例,占15.4%;脑叶出血8例,占10.2%;脑干出血6例,占7.7%.78例患者中,出血量<10ml者21例,占26.9%;死亡1例,占4.8%.出血量在10~30ml者48例,占61.5%;死亡4例,占8.3%.出血量>30ml者9例,占11.5%;死亡3例,占33.3%.三组不同出血量患者死亡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6.089,P<0.05).结论:CT检查诊断脑出血快速、准确、无创,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曹文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GE OPTIMA CT660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扫描技术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与分析在临床上GE OPTIMA CT660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优化扫描结果.方法:选择在2017年10月—2018年3月时间段实行GE OPTIMA CT660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对扫描检查进行优化的患者100例.患者被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固定电流毫安的手段进行扫描,而观察组根据患者体重指数调整电流毫安量以及使用EGG电流对扫描模式进行调节.后比较与分析两组患者的肺静脉与肺动脉以及冠状动脉与冠状静脉的CT值.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静脉与肺动脉以及冠状动脉与冠状静脉的C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GE OPTIMA CT660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中对扫描技术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结果的正确率,明显降低发生冠心病等危险事件的机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志华;颜雷;刘英;苏利营;赵媛;岳中华;陈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B超诊断胃肠穿孔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B超诊断肠胃穿孔的临床价值,对B超与X线进行进行诊断对比.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共计40例肠胃穿孔患者采用B超声像图和X线检查对比分析,比较两种手段对肠胃穿孔的诊断价值.结果:B超对诊断肠胃穿孔各项症状有着比X西线更高的准确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者对B超检查的满意程度较X线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检查对检验胃肠穿孔方面具有准确性较高、误诊率较低的特点,但检测腹腔游离气体的情况不如X线,应对患者具体的临床情况进行B超检查,必要时联合X线或体片,能提高检查结果的精确性.总的来说,B超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杨淑芳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肝脏动态增强CT与肝脏MRI诊断肝细胞癌对比分析

    目的:探究肝脏动态增强CT与肝脏MRI诊断肝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诊治的40例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科后均给予肝脏动态CT检查与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结果:MRI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均著高于肝脏动态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肝脏动态增强CT,对肝细胞癌患者性MRI检查的准确性更高,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周丽波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成人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CT与MRI诊断价值的临床对比

    目的:探讨成人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CT与MRI诊断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4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06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包括120例男性患者,86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35~79岁,平均年龄(46.79±6.99)岁.以病理资料为金标准,对比不同检查技术对疾病的分期诊断正确率;CT、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及漏诊率.结果:CT与MRI检查对中期及晚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诊断正确率相似(P>0.05);与CT相比,MRI对中期及晚期疾病的诊断正确率及总体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比较有差异(P<0.05);与病理为金标准,CT诊断疾病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0.73、0.97、0.03、0.27;与病理为金标准,MRI诊断疾病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及漏诊率分别为0.91、特异度为0.99、误诊率为0.01、漏诊率为0.09;MRI诊断疾病灵敏度、特异度高于CT,误诊率、漏诊率低于CT,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MRI与CT诊断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均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MRI优势体现在诊断中期及后期病变中.

    作者:颜丙峰;马俊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自助胶片打印机在我院的应用探讨

    通过对医院放射科现有业务的微改造,建立自助式的胶片和报告打印系统,解决传统模式下放射科分发报告与胶片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减少病人取片等待时间.本文主要放射科自助胶片打印系统在本院的改造过程与应用效果,重点讨论自助打印系统如何通过对现有系统及流程的微改造以适应现业务流程的过程.

    作者:孙薇;徐向东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和MRI诊断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和MRI表现,提升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是分别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对本组患者的CT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的50例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脑室的周围,呈现出扇形对称性或者是不对称性的分布,其边缘较模糊,在CT检查中表现为低密度区,MRI检查中表现为相等或是稍长的T1与长T2的改变,FLAIR表现为高信号且伴有单发或者多发的软化灶、脑萎缩、脑梗死、脑出血等.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在CT检查或MRI检查上具有着特征性的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CT检查尤其是MRI检查能够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周洁;朱益幡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CT检查对原发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原发性骨肿瘤或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本次研究49例原发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均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均实施CT检查与X线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检查:11例患者为肿瘤样病变,1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21例患者为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95.9%;X线检查:10例患者为肿瘤样病变,12例患者为恶性肿瘤,18例患者为良性肿瘤,诊断准确率为81.6%;病理:12例患者为肿瘤样病变,15例患者为恶性肿瘤,22例患者为良性肿瘤.CT检查准确率95.9%高于X线检查准确率81.6%,差异显著(P<0.05);CT检查准确率95.9%与病理检查100.0%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CT诊断在原发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极大的提高了诊断准确性,为临床的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孟亮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经阴道彩超在剖宫产疤痕处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总结分析经阴道彩超在剖宫产疤痕处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疤痕处妊娠者为研究对象,分别接受经腹部彩超检查及经阴道彩超检查诊断,观察比较两种彩超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阴道彩超诊断剖宫产疤痕妊娠的符合率98.00%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86.00%,二者差异显著(χ2=4.8913,P<0.05.结论:经阴道彩超在剖宫产疤痕处妊娠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极高,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乳腺恶性叶状肿瘤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提高放射科医生对乳腺叶状肿瘤的X线及MRI表现的认识,以影像及病理相结合的方式给外科手术提供依据,帮助预后评估.方法:回顾来我院检查并进行诊疗的2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患者的磁共振表现及诊疗经过,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2名女性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叶状肿瘤.结论:乳腺叶状肿瘤是十分少见的纤维上皮肿瘤,该肿瘤易误诊为纤维瘤,部分具有潜在恶性及术后易复发的特点,穿刺活检、术中冰冻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影像诊断尤其是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利用乳腺动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软组织高分辨率的特点,对病灶的大小、范围、病灶信号及强化特点、是否存在腋下淋巴结或转移等都有的客观的显示,帮助临床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通过影像、病理及临床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该肿瘤的术前诊断的准确率,降低复发率、评估预后等.

    作者:蔡钰;韦慧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探究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就急诊腹部CT对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别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剖腹探查方式诊断,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急诊腹部CT检查诊断,分别就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诊断时间、失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4.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00.00%,差异显著(P<0.05);另外,在诊断时间以及失血量比较上,观察组患者(0)ml、(26.03±1.04)min同样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48.26±2.01)ml、(59.97±2.05)min,差异显著(P<0.05);后,在并发症发生情况上,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74.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由此可见,在急性肠系膜血管栓塞患者临床诊断中,尽管急诊腹部CT临床诊断率较低于剖腹探查,但其在失血量、并发症发生等综合方面明显优于剖腹探查诊断,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伟;于澜;王刚;李志明;周晓明;高远翔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磁共振SNAP对血管狭窄程度的评估

    目的:探讨SNAP序列血管重建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方法:对50例仅一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或基底动脉狭窄的患者行3.0T磁共振SNAP扫描,排查图像质量差或动脉血管闭塞患者,对SNAP序列重建后获得血管图像进行狭窄测量,并与对比增强MRA(contrast-enhanced MR angiography,CE-MRA)重建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对比.结果:终42例患者共80支血管纳入研究,基底动脉狭窄24支,仅一侧大脑中动脉狭窄56支.SNAP与3CE-MRA比较血管重建后的狭窄程度[基底动脉:k=0.812,(P<0.05),大脑中动脉水平段k=0.86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NAP可以准确可以血管狭窄程度.

    作者:庄仲;刘舰;杨涛;彭晓刚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甲状腺肿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时间为2017年6月—2018年6月,均行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穿刺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对比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可知,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总符合率为95.59%;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的符合率为100.00%,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诊断符合率为75.00%,甲状腺良性肿瘤符合率为96.77%.结论:甲状腺肿瘤应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细针穿刺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推广应用.

    作者:周磊;陈怡;马红英;罗艳红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胸部结节病变患者68例作为研究资料,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结果作为标准,回顾性分析患者CT影像学表现,评价该疾病的鉴别、诊断特征,评价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结果中,出现误诊1.47%,漏诊2.94%,准确率为95.58,与病理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典型胸部结节病影像主要表现出胸内淋巴结肿大、边缘光滑、边界清晰、不融合等,强化方式以均匀明显强化为主,但伴随环形强化、囊性强化,且强化程度也伴随中度、低度和无强化.结论: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术前经双源CT检查可获得清晰的病变影像资料,清楚观察病变,明确病变位置、大小、范围等特征,且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彭霞;王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脊柱结核的MRI表现与早期诊断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采用MRI诊断的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内接收的63例脊柱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与CT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并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影像学表现.结果:(1)早期诊断:MRI检查时脊椎及附件骨质或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椎管侵犯、韧带扩散、硬膜脓肿、脊膜强化、钙化检出率较CT检出率更高,二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影像学表现:MRI检查时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并可见椎管受侵脊髓损伤,病情严重患者椎体呈现出楔形变且嵌入,且T1WI呈现低中信号,T2WI仍为高信号.CT检查时椎体边缘毛糙,并可见病变区椎骨呈现圆形或不规则性的骨质缺损.结论:针对脊柱结核可采用MRI检查诊断,影像学表现较为明显,且临床检出率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启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MR动态增强结合DWI对卵巢囊实性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技术对卵巢囊实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5例卵巢囊实性肿瘤,扫描采集患者的MR常规平扫、DWI及动态增强图像,分析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测量良、恶性组实性成分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组实性成份平均ADC值为(1.47±0.43)×10-3mm2/s,恶性组实性成分平均ADC值为(0.90±0.31)×10-3mm2/s.良性组与恶性组实性成分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P<0.001),DWI结合MR动态增强扫描,对卵巢囊实性肿瘤良、恶性鉴别的正确指数0.854、灵敏度92.3%、特异性86.7%、阳性预测值90.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当选取阈值ADC值为1.23×10-3mm2/s,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5%、83.7%.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在卵巢囊实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应常规用于临床卵巢囊实性肿瘤的术前检查.

    作者:韦进军;林海明;黄欣;黎军强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64例胸腹部创伤的CT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8年收治64例胸腹部创伤患者,按照不同的诊断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螺旋CT诊断方法,对照组采用X摄像成像诊断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民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测结果显示:肾实质内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显示:无肺纹理的低密度带影,在其内缘可以看见受压迫的萎陷肺脏阴影界限.结论: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促进临床中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车春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核磁诊断用于脑静脉窦血栓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探讨核磁诊断用于脑静脉窦血栓病患当中的诊断效果.方法:从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病患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50例进行研究,根据诊断的方法和平均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CT进行诊断,而观察组则使用核磁进行诊断,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确诊的例数为23例,确诊的概率为92%;对照组确诊的例数为20例,确诊的概率为80%,观察组确诊的概率要高于对照组确诊的概率(P<0.05).结论:跟CT诊断相比,核磁诊断用于脑静脉窦血栓病患的诊断概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马雪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 柔性线圈行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时的影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总结并归纳柔性线圈行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时的影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将40例因肩关节疼痛来我院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我院磁共振扫描仪器采用的是柔性线圈,患者均进行肩关节磁共振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归纳柔性线圈行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时的影像质量影响因素.结果:仰卧内旋位检测会导致影像质量重叠,一般采用仰卧外旋位或仰卧中立位进行检测.线圈缠绕过紧、扫描次数、扫描序列、扫描参数等均会影响磁共振扫描的影像质量.结论:线圈缠绕过紧、扫描次数、扫描序列、扫描参数等均会影响磁共振扫描的影像质量,一般通过改变检测体位、避免线圈缠绕过紧、增加扫描次数、适当调整FOV等措施来调整影响质量,采用脂肪抑制技术抑制脂肪和运动伪影.

    作者:裴锐昌 刊期: 2019年第04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