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燕
目的:探究直肠癌DCE-MRI参数与其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直肠癌患者55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DCE-MRI扫描,并对患者病理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与DCE-MRI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调查.结果:在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方面,随着分化程度的增高,Ktrans值逐渐降低,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虽然Ve和Kep值两项值同样随着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逐渐降低,但经过数据分析,两项数值与病理分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Dukes分期程度的增加,Ktrans值逐渐升高,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和Kep值两项数值与直肠癌Dukes分期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DCE-MRI可以将肿瘤内部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直接显现出来,且DCE-MRI参数与患者的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评价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立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产前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在产前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孕周在22~28周的孕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系统检查患儿的心内结构与血流情况,以孕产妇引产后尸检结果作为对照,对新生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2.31%,漏诊率为7.69%,漏诊原因包括室间隔缺损.结论:产前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具有较高产前筛查价值,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彭玲玲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随机对照分析将增强CT应用于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文加入研究的数据来自2016年3月—2018年3月本医院予以诊断及治疗的62例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按照抽签法开展分组,一组纳入31例,试验组采取增强CT诊断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CT诊断方法,计算及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不良反应总统计值.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指标(80.65%),P<0.05,显示数据分析后的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统计值(0.00%)相比对于对照组患者相关指标(3.23%),P>0.05,未显示数据分析后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临床诊断中采取增强CT技术呈现较优诊断效果,展现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张彬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在临床上对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的诊断,采用螺旋CT和MRI进行诊断,探讨在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在前两年(2016年3月—2018年1月)接受的疑似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床位号分为给予螺旋CT诊断的对照组和采用MRI进行诊断的实验组,对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观察采用不同诊断手法的临床指标.结果:根据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可明显看出,采用MRI进行诊断的实验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结果一致性较高,而采用CT诊断的对照组一致性较差,两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疑似盆腔附件囊实性病变的患者,在临床上给予MRI进行诊断,可以提高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且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刘金良;孙志红;李文;尹祖展;王钺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超声根管冲洗在一次法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实施一次法根管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冲洗一次法完成治疗,试验组采用超声根管冲洗一次法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的疼痛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先增加后下降,但试验组治疗后各时点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超声根管冲洗在一次法根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董柏秋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宫颈机能不全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宫颈机能不全患者6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30例.对照组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研究组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宫颈机能不全的检出率和在宫颈内外口成像的满意度.结果:通过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在宫颈机能不全检出率的对比上,研究组病症的检出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种检查方式成像后,研究组宫颈内外口成像的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宫颈机能不全,可以有效提高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检出率,从而让患者实现早期治疗,便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同时采取阴道超声检查,在宫颈内开口的成像更加清晰,便于临床医生尽早作出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加快了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疗,这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何庆兰;廖晓红;曾红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结肠癌及结肠息肉CT表现及CT在术前后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6例结直肠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和CT检查,检查结束后对患者的CT检出率、术前及术后复发CT诊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结肠息肉CT检出率为89.47%,结肠癌检出率为94.81%,CT总检出率为93.75%;患者术前分期CT总诊断准确率为87.01%,患者术后复发分期CT总诊断准确率为78.57%.结论:CT检查在结肠癌及结肠息肉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且CT检查对于结肠癌术前、后的分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代志昌;赵志强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技术对卵巢囊实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5例卵巢囊实性肿瘤,扫描采集患者的MR常规平扫、DWI及动态增强图像,分析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类型,测量良、恶性组实性成分的平均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组实性成份平均ADC值为(1.47±0.43)×10-3mm2/s,恶性组实性成分平均ADC值为(0.90±0.31)×10-3mm2/s.良性组与恶性组实性成分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P<0.001),DWI结合MR动态增强扫描,对卵巢囊实性肿瘤良、恶性鉴别的正确指数0.854、灵敏度92.3%、特异性86.7%、阳性预测值90.6%、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当选取阈值ADC值为1.23×10-3mm2/s,其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0.5%、83.7%.结论:MR动态增强扫描结合DWI在卵巢囊实性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应常规用于临床卵巢囊实性肿瘤的术前检查.
作者:韦进军;林海明;黄欣;黎军强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胸部结节病变患者68例作为研究资料,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结果作为标准,回顾性分析患者CT影像学表现,评价该疾病的鉴别、诊断特征,评价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结果中,出现误诊1.47%,漏诊2.94%,准确率为95.58,与病理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典型胸部结节病影像主要表现出胸内淋巴结肿大、边缘光滑、边界清晰、不融合等,强化方式以均匀明显强化为主,但伴随环形强化、囊性强化,且强化程度也伴随中度、低度和无强化.结论:非典型胸部结节病患者术前经双源CT检查可获得清晰的病变影像资料,清楚观察病变,明确病变位置、大小、范围等特征,且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为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伟;彭霞;王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医学影像学是当今医学检查中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对于肝癌的检测来说也是如此,使肝癌手术诊疗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使用影像学进行医学检查的手段都存在优缺点,因此,将其进行结合,配合临床表现等,有助于进行肝癌的诊断,本文主要讲述的是医学影像学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赵海宾 刊期: 2019年第04期
肛瘘是一种肉芽肿性的管道,位于肛管周围,由内口、外口及瘘管三部分组成.肛瘘约占肛肠疾病的25%,仅次于痔,多见于青壮年男性[1],可能与体内的雄激素水平相关.大多数的肛瘘由肛周脓肿引起,可以说肛瘘和肛周脓肿是一个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本病容易迁延不愈或间歇性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准确判断内口的位置、瘘管的走行及分支情况,是治疗肛瘘的关键.MRI检查是目前公认的诊断肛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其价格昂贵,且耗时较长,不适合反复检查.腔内超声的出现,为诊断肛瘘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选取经手术证实为肛瘘的患者47例,探讨经直肠双平面腔内超声对其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国;孙姗姗;田力;冯涛;廖大琴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特点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对其超声检查结果与患者病例资料等进行回顾分析,以对患者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特点进行评价分析.结果:76例患者中,有73例患者颈部动脉血管存在异常,异常率为97.4%,共检查发现斑块87处,以颈总动脉分叉处为斑块主要发生部位,此外,颈总动脉与颈内起始处、颈外动脉也存在粥样硬化斑块,且不同程度动脉血管狭窄患者的斑块发生率存在差异,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血管存在斑块样病变,且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越高斑块发生率越高.
作者:张应龙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与MRI诊断及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卵巢肿瘤病变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良恶性诊断准确率.结果:MRI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良恶性诊断准确率略高于超声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与超声在卵巢肿瘤良恶性病变诊断和鉴别中的价值相当,临床可将两种方法结合进行诊断及鉴别,以为疾病早期确诊和防治提供依据.
作者:胡华全;段金兰;王先苹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对肝动脉解剖及变异显示的价值,将结果与DSA进行对照研究,旨在探讨原发性肝癌的CTA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1月—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经临床、CT和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并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肝动脉血管成像检查,其中43例病人有两次或两次以上64排128层螺旋CT增强检查,并将其结果与DSA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1)对比肝动脉的正常解剖及变异情况,采用不同后处理技术的肝动脉显示情况,CTA在显示肝动脉的1、2、3级血管与DSA相仿(P>0.05),在显示末梢血管方面较DSA差(P<0.05);(2)以DSA为标准,CTA对肝动脉解剖变异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P>0.05);(3)CTA检查显示门静脉癌栓检出率明显高于DSA(P<0.05);(4)43例患者治疗后碘油沉积呈完全型6例、缺损型9例、斑块型22例、稀疏型6例;6例患者肿瘤病灶栓塞好,其中1例又出现新发病灶,37例病灶仍有供血,4例患者原肿瘤动脉已栓塞,通过肝右动脉或肝左动脉的侧支动脉供血,CTA检查未显示,DSA造影检查发现,1例病人右侧膈肌动脉供血血管已栓塞,但肝右动脉仍然参与供血,3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内转移灶,CTA发现原病灶复发4例,DSA发现6例.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可较好地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动脉血管成像结果,且可对介入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蒋光仲;邓俊耀;陆佳华;叶梅英;蒋河君;唐名杰;唐祖军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和MRI表现,提升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是分别进行CT检查和MRI检查,对本组患者的CT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的50例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脑室的周围,呈现出扇形对称性或者是不对称性的分布,其边缘较模糊,在CT检查中表现为低密度区,MRI检查中表现为相等或是稍长的T1与长T2的改变,FLAIR表现为高信号且伴有单发或者多发的软化灶、脑萎缩、脑梗死、脑出血等.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在CT检查或MRI检查上具有着特征性的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CT检查尤其是MRI检查能够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周洁;朱益幡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将MRI检查方法和CT检查方法均应用于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评估临床效果.方法:此文资料是2016年4月—2018年6月本医院纳入诊断的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对患者均实施MRI检查和CT检查及关节镜检查,统计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膝关节损伤患者采取MRI检查的检出准确率相比于采取CT检查的检出准确率明显提升,P<0.05,证明数据值之间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膝关节损伤患者诊断中采取MRI检查的效果显著优于CT检查.
作者:王彦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8例进行研究,均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和颈动脉超声进行诊断,而后再联合颈动脉超声诊断,比较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的灵敏度、漏诊率和特异度、误诊率.结果:联合诊断在灵敏度和特异度方面,均要明显高于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和颈动脉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的漏诊率和误诊率,均要明显低于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和颈动脉超声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应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晓兰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对胸部CT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月为样本采集区间,在该时间段内选择45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作为研究观察组,与此同时,选择同期45例未合并肺动脉高压的COPD患者为研究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相同的胸部CT检查,以右心导管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讨胸部CT在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分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RPAD、MPAD、LPAD等检查指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中,重度患者RPAD、MPAD、LPAD水平高于中度、轻度(P<0.05),同时,胸部CT对不同分级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均在90%以上.结论:胸部CT是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分级诊断的有效手段,推荐使用.
作者:于澜;李伟;王刚;周晓明;高远翔;李志明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对X线及CT诊断技术在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方式和应用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30例不典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采用X线诊断技术、CT诊断技术,后联合应用X线和CT诊断技术.以准确诊断结果为依据,对不同诊断技术的诊断结果准确率以及病变位置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通过采用X线检查技术,诊断准确率为(24/30)80.0%;通过采用CT检查技术,诊断准确率为(26/30)86.7%;联合应用X线检查和CT检查技术,诊断准确率为(29/30)96.7%,差异显著,P<0.05.通过对30例患者进行诊断,病变部位在上肺者有13例,中下肺者有7例,双肺广泛分布有5例,其他有5例.结论:在对不典型肺结核患者进行疾病诊断时,CT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更高,可推广应用,但是,由于两种诊断方式在影像表现方面均具有多样性特征,因此,医师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综合诊断方式,提升诊断结果的准确率.
作者:李强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本文深入探讨了数字图像处理在医学影像方面的应用.方法:挑选了8例肺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以及PET全身影像,经过ps软件处理,终进行图像的输出,获得的PET和CT融合图像.结果:CT影像经过PS软件处理之后图像更加清晰.结论:为了能够从医学影像中获得更多的生物信息,需要对医学影像产生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作者:张宗斌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