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宾
目的:探讨急性肠坏死的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12例经手术证实发生肠坏死的急腹症患者MSCT影像资料,同时应用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技术进行观察.结果:12例病例均提示伴随肠梗阻、肠壁水肿等表现,CT表现为肠系膜血管充盈缺损、推拉移位;肠管聚集,肠腔扩张积气及气液平改变,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积血;肠系膜局部脂肪密度增高.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重建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技术,对急性肠坏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庄毅;姜新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lot scan全景摄影技术在双下肢全长摄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1日—2018年6月25日行双下肢全长摄影患者135例,利用Slot检查技术,通过一次连续几秒曝光后重建获得包含双髋关节至踝关节的双下肢全长X线影像.结果:135例患者都能顺利地一次性完成双下肢全长检查,通过软件自动拼接重建处理,获得清晰、无形变的双下肢全长X片,范围包括髋关节到足尖.结论:slot scan全景摄影技术简便快捷,在下肢全长摄影中成像速度快、成像精度高、失真度小、测量数据精确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诊疗意义和应用推广的价值.
作者:王世疆;韦芳玉;杨海坚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腹部超声心动图在孕中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5000例孕中期胎儿心脏结构进行超声筛查,行经腹部超声心动图,利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统计分析方法等对其进行临床诊断.结果:在所有胎儿中有99例属心脏异常,占比为1.98%,经孕早期超声患先天性心脏病4例,占异常胎儿总数的4.04%,产后确诊患先天性心脏病2例,占比为2.02%.结论:在孕中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经腹部超声心动图的诊断效果相对较好,有一定的参考与应用价值.
作者:王海燕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直肠癌DCE-MRI参数与其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直肠癌患者55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DCE-MRI扫描,并对患者病理分化程度和Dukes分期与DCE-MRI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调查.结果:在直肠癌病理分化程度方面,随着分化程度的增高,Ktrans值逐渐降低,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虽然Ve和Kep值两项值同样随着分化程度的增高而逐渐降低,但经过数据分析,两项数值与病理分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Dukes分期程度的增加,Ktrans值逐渐升高,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和Kep值两项数值与直肠癌Dukes分期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DCE-MRI可以将肿瘤内部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直接显现出来,且DCE-MRI参数与患者的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于评价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谢立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索数字化X线摄片(DR)与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肺癌患者100例为对象,均接受DR摄片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比两种方法的肺癌检出率等.结果:肺癌病灶直径≤5mm和6~10mm的检出率:DR均明显低于低剂量CT,且肺癌病灶的总检出率:DR低于低剂量CT,P<0.05;对于直径11~20mm和>20mm的检出率:DR与低剂量C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在肺癌筛查中应用价值高,尤其是对于直径微小的肺癌病灶,低剂量螺旋CT检出率高,且辐射剂量低,值得推广.
作者:凌俊强;王世疆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并归纳柔性线圈行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时的影像质量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将40例因肩关节疼痛来我院检查的患者纳入研究,我院磁共振扫描仪器采用的是柔性线圈,患者均进行肩关节磁共振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归纳柔性线圈行肩关节磁共振扫描时的影像质量影响因素.结果:仰卧内旋位检测会导致影像质量重叠,一般采用仰卧外旋位或仰卧中立位进行检测.线圈缠绕过紧、扫描次数、扫描序列、扫描参数等均会影响磁共振扫描的影像质量.结论:线圈缠绕过紧、扫描次数、扫描序列、扫描参数等均会影响磁共振扫描的影像质量,一般通过改变检测体位、避免线圈缠绕过紧、增加扫描次数、适当调整FOV等措施来调整影响质量,采用脂肪抑制技术抑制脂肪和运动伪影.
作者:裴锐昌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与CA125联合检测在卵巢单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单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设为巧囊组,将21例子宫附件其它单房囊性病变设为对照组,分析卵巢单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超声表现,比较两组的CA125水平并作统计学分析,以术后病理诊断标准判断超声、CA125及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1)病灶长径4.3~10.8cm,平均6.9cm,呈圆形及卵圆形;囊肿壁<3mm者6例,>3mm者10例;囊壁边界模糊10例,边界清楚6例;呈等及稍高回声11例,低回声5例,16例血流信号均不丰富.(2)巧囊组CA125平均78.79U/Ml(12例阳性),对照组CA125平均21.15U/Ml(6例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超声、CA125联合检查比单一检查准确性高(P<0.05).结论:超声与CA125联合检测可提高卵巢单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的诊断正确性.
作者:柳彬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冠脉疾病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92例在我院接受冠脉疾病诊治的患者,为全部患者提供CT A冠脉造影检查,完成检查后2周内为患者提供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冠状动脉硬斑块检出率为73.91%,冠状动脉软斑块检出率为71.74%,冠状动脉钙化检出率为90.22%,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为97.83%,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检出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硬斑块以及冠状动脉软斑块检出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检出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硬斑块以及冠状动脉软斑块检出率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动脉狭窄检测特异度为95.12%,灵敏度为92.22%,阴性预测值为95.71%,阳性预测值为91.21%.结论:冠脉疾病患者应用128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使其冠脉血管获得清晰显示,同时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判断冠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和准确性,可为临床医生制定对症治疗计划提供信息以及参考.
作者:朱助培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双源CT头颈部CT血管造影扫描参数优化效果.方法:我院在2018年1月—2018年8月收治50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两组均执行双源CT头颈部CT血管造影扫描.其中,对照组将阈值设置为100H U,触发点设置在颈动脉主干部位,观察组将阈值设置为70HU,触发点设置在主动脉弓升为位置,对照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的颈部动脉节段图像质量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在比较分析中差异显著,统计学符合P<0.05.结论:采取双源CT头颈部CT血管造影扫描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中,给予参数的优化能获取良好的图像质量.
作者:汪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析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本院8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诊断)和对照组(数字X线摄片诊断),分析两组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实验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踝间隆突骨折正确诊断率、并腓骨小头骨折正确诊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影像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薛川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利用CBCT对盆腔肿瘤调强放疗患者首次摆位误差进行研究.方法:对接受强调放疗40例盆腔肿瘤,首次摆位后行CBCT扫描,获取X轴、Y轴和Z轴的摆位误差共120个,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在X轴为(1.8±1.5)mm,Y轴为(1.1±0.8)mm,Z轴为(4.6±2.9)mm.其中Z轴误差大,大值为11mm;Y轴误差小,大值3mm;对误差>5mm给予纠正.结论:应用图像引导放疗(IGRT)的CBCT技术可减少盆腔肿瘤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有助于确定CTV(临床靶区)外放边界,减少治疗副反应.
作者:沈恩龙;时飞跃;陈飞;赵环宇 刊期: 2019年第04期
X线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而且能科学有效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早在20世纪就有将X射线应用到医学诊断的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所有与X线有关的影像技术均被大量应用临床医疗,X线技术不仅能有效诊断疾病,还能治疗疾病,目前,DR技术被逐渐开发应用,它不仅可以规避常规X线成像高成本、滞后的缺点,还能有效改善提高疾病的临床诊断率各治疗有效率,本文主要探讨X线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增强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讨核磁诊断用于脑静脉窦血栓病患当中的诊断效果.方法:从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静脉窦血栓病患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50例进行研究,根据诊断的方法和平均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CT进行诊断,而观察组则使用核磁进行诊断,对比两组研究对象诊断的准确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确诊的例数为23例,确诊的概率为92%;对照组确诊的例数为20例,确诊的概率为80%,观察组确诊的概率要高于对照组确诊的概率(P<0.05).结论:跟CT诊断相比,核磁诊断用于脑静脉窦血栓病患的诊断概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马雪霏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018年收治64例胸腹部创伤患者,按照不同的诊断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螺旋CT诊断方法,对照组采用X摄像成像诊断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符合率民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检测结果显示:肾实质内类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显示:无肺纹理的低密度带影,在其内缘可以看见受压迫的萎陷肺脏阴影界限.结论:螺旋CT诊断急诊胸腹部创伤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促进临床中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车春霞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MRI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肌肿瘤患者18例纳入研究,入选时间为2018年2月—2018年9月,经活检病理或手术病理诊断证实,其中11例为良性肿瘤,7例恶性肿瘤,同期选取行MRI检查无骨肌肿瘤的25例患者作为对照,均采用MRI弥散加权成像进行检查诊断,比较不同B值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DC)的变化情况.结果:良性肿瘤的ADC在600s/mm2、800s/mm2、1000s/mm2与恶性肿瘤与正常肌肉的ADC值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肌肿瘤诊断中应用MRI弥散加权成像可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张敬辉;杨帆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经腹超声在瘢痕子宫妊娠诊断的价值评价.方法:选择自2015年10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7例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为对象,均接受经阴道超声检查、经腹超声检查.比较单独经阴道超声检查方法(A组)、单独经腹超声检查方法(B组)以及经阴道超声联合经腹超声检查方法(C组)的诊断效果.结果:A组的检查准确率57.89%与B组的59.65%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值=0.0362,P值=0.8491;C组的检查准确率89.47%明显高于A组,χ2值=14.6571,P值=0.0001;C组的检查准确率89.47%明显高于B组,χ2值=13.3655,P值=0.0003.结论:在瘢痕子宫妊娠诊断中,应用经阴道超声联合经腹超声检查较单一检查方式的检查准确率更高.
作者:邓萍;黄俊;杨丹;杨巧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宫颈机能不全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疑似宫颈机能不全患者6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为30例.对照组采用经腹部超声检查,研究组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宫颈机能不全的检出率和在宫颈内外口成像的满意度.结果:通过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在宫颈机能不全检出率的对比上,研究组病症的检出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种检查方式成像后,研究组宫颈内外口成像的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宫颈机能不全,可以有效提高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的检出率,从而让患者实现早期治疗,便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同时采取阴道超声检查,在宫颈内开口的成像更加清晰,便于临床医生尽早作出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断,加快了患者疾病的有效治疗,这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何庆兰;廖晓红;曾红英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平板运动试验(TET)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TET和冠脉造影(CAG)对我院2017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参照,分析TET诊断冠心病的价值.结果:TET阳性率为71.1%,CAG阳性率为53.3%,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CAG检查结果为对照,TET诊断冠心病的准确度、特异性、灵敏性分别为64.4%、57.1%、83.3%.结论:TET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阳性率及灵敏性,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马琼芬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结肠癌及结肠息肉CT表现及CT在术前后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6例结直肠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和CT检查,检查结束后对患者的CT检出率、术前及术后复发CT诊断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患者结肠息肉CT检出率为89.47%,结肠癌检出率为94.81%,CT总检出率为93.75%;患者术前分期CT总诊断准确率为87.01%,患者术后复发分期CT总诊断准确率为78.57%.结论:CT检查在结肠癌及结肠息肉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且CT检查对于结肠癌术前、后的分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代志昌;赵志强 刊期: 2019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核医学科的放射防护措施,并分析其具体的护理措施.方法:严格按照国家对放射源的管理标准,建立健全的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相关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其护理技巧,不断优化放射源管理措施,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保证,促进核医学科的各项检查和治疗顺利开展.结果:通过放射源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护理人员娴熟的护理操作,不仅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治效率,还降低了核素污染率.结论:建立健全的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是促进临床诊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也是降低核素污染的重要任务.
作者:刘军 刊期: 201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