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军;赵玉芳;何仲
目的了解术后访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改进,提高术后访视效果.方法通过向患者发放问卷,了解患者对访妹视者仪表、服务态度、理论知识的满意度以及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结果100%的患者认可访视者的服务态度,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9%.结论不断征求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改进,可以提高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郑新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通过对边境地区核损伤护理急救工作的分析和研究,探讨针对核损伤的特点,以及护理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核损伤护理急救培训的组织与实施方法,提高医护人员的战伤救护能力.
作者:李莉;霍丽杰;金贞顺;何梅芳;陈淑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概念和中心任务.对不同阶段住院精神病病人的护理中贯彻了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针对病人的心理,通过与病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对生活懒散或有冲动、伤人行为的病人进行行为矫正等措施来强化人文关怀,使病人的合理需求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人格得到尊重,护理效果也得到了提高.
作者:贺美玲;孙宏;胡丽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循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新兴领域,综述了循证护理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循证护理引入护理教学的必要性及循证护理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指出护理教育要想适应循证护理的发展,必须加强院校投资,进行专业教师培训,培养学生循证思维和循证实践能力,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韩继明;王亚飞;薛继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杜绝护理事故,减少护理投诉与纠纷,提高医院临床护理质量与管理水平.方法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以<护理安全>管理手册为媒介,有效地进行二级(护理部、科室)护理安全教育,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开展新的项目防范措施与预案.结果护理缺点上半年与下半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护理安全>管理手册,有助于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陆彩萍;刘秋鸣;黄淇敏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对高危孕产妇产前、产后母婴分离焦虑、抑郁情绪进行分析,为实施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SAS、SDS自评量表,调查分析120例高危孕产妇产前、产后母婴分离的心理状况.结果高危孕产妇产后母婴分离焦虑阳性率为68.3%、抑郁阳性率为45.0%,高于产前焦虑阳性率(51.7%)和抑郁阳性率(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危孕产妇产后母婴分离焦虑和抑郁发生率较产前有明显升高.应采取多种护理干预,增强高危孕产妇战胜疾病和照顾新生儿的信心,以降低高危孕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安全地度过产褥期.
作者:曹燕霞;高文;郑莹;范恺芝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生职业防护教育的方法.方法建立手术室职业防护师资队伍,开设护生防护培训课程,采用理论授课、演示教学和实物练习、比较教学等方式使护生在手术室系统学习职业防护知识和技能.结果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得到提高.结论建立手术室职业防护师资队伍,对护生实施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十分必要.
作者:练雪萍;戴红霞;钟爱玲;张秦华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的自护行为及实施家庭管理对其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家庭管理,对照组未作家庭干预.干预前和干预半年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自护行为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人自护行为及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家庭管理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自护行为(除遵医嘱服药和血糖监测外)及生化指标(除总胆固醇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病人实施家庭管理可提高其自护能力.
作者:杨俊华;赖静;晏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我国开展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已有10余年,面对人们的健康需求、教育需求不断变化,需要及时做出反思,以便迎接更大的挑战.目前的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在学科定位和培养类型、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应明确这些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为今后护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更大的空间.
作者:李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为了提高护理临床教学质量,从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临床教学目标、临床教师选择、临床教学环境和临床教学方法4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规范教学目标,加强目标控制;培养临床专职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加强临床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加以改进.
作者:王冬军;赵玉芳;何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伤害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对公众健康和社会发展形成重大威胁;伤害能够通过有效的社区干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政策、环境支持和大众传媒教育是社区干预的重点;伤害的预防控制需要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参与,包括建立规范的社区伤害预防控制监测机制,开展伤害的社区三级预防,确定和分析社区中与伤害有关的因素,在政府的支持下规划和实施伤害的社区预防等.
作者:吴亚君;张培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对我院造口专业护士的培训情况,以及造口专业护士在临床护理、护理会诊、护理教学、护理科研4个方面的职能进行介绍,总结我院在培养、使用造口专业护士方面的经验,并在专业护士培养法规、制度,专业护士的评审,职责范围的界定,以及如何提高造口专业护士的水平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促进造口专业护士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作者:史冬雷;吴欣娟;成颖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生存质量,分析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各种因素,以提供改善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依据,有利于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和COPD生存质量(QOL)测评表对COPD患者进行评价,被调查患者对问卷完全理解后填写,然后将调查表收回.结果COPD患者生存质量各方面都有所下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明显.影响COPD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吸烟量、病情的严重程度、卧床时间、心率等.结论对COPD患者应积极进行卫生宣教,制订康复计划,通过教育使轻症患者对COPD的早期控制加以重视,寻求早期治疗.对重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营养支持、康复锻炼一体化的综合治疗,终改善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晶;侯惠如;高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在护理教学实践中对护生实施创新意识教育培养,以项目教学为主导,启发护生对临床护理中的静脉输液等操作和现象进行细致观察,从减轻病人痛苦和增加人文关怀角度进行创新性思考,从而提高护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强护生的工作能力.
作者:查璐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现代医院面临多种危机,护理危机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和紧迫性.在护理危机管理中要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预防控制.按照预防控制、及时主动、实事求是、患者至上、积极沟通的原则建立预案,实施管理计划,强化护理人员危机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化危机为契机.
作者:罗琼;沈莉;钟勤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找出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为就业工作提供依据,增加就业率.方法对103名应届护理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科护生与大专护生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就业优势;86.6%的护生就业去向是临床护理工作;53.4%的护生认为就业指导应安排在实习前;就业过程中护生认为个人素质、能力、专长、外表、身高、良好的气质与交际能力等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结论加强护生的临床实际应用能力,并在实习前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提高就业率.
作者:丁淑平;陈长香;张田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为了保证精神科急、危重症病人的护理安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方法成立危机干预中心,负责全院重症精神病病人的治疗及院前急救.通过对该中心护理人员精神专科知识、技能培训,针对该专科病人病情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结果运行1年来,病人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由64次/年降为13次/年(u=6.04,P<0.01),病人受攻击率由21次/年降为4次/年(u=3.40,P<0.01),医护人员受伤率由8次/年降为1次/年(u=2.33,P<0.05).结论对重症精神病病人进行集中治疗和护理,可有效预防由于病人严重伤人、毁物行为导致的各种意外损伤,确保了病人及工作人员的安全,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作者:陈永琴;冉程;胡永凡;姜森林;崔太秀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临床基础护理操作水平.方法通过探讨基层医院基础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和培训对策并加以实施.结果临床基础护理操作达到医院分级管理标准.结论健全教学管理组织,打破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加强对掌握规范操作重要性的认识;改进培训方法;补充新知识、引进新思维等是提高基层医院临床基础护理操作水平的重要举措.
作者:漆俐红;赵桂林;李红;聂道红;谢勉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方法.方法应用图解式评估法,建立护士绩效评估要素的指标,按连续或非连续尺度法,把工作绩效分为5个等级、10个项目,对护士进行绩效评价.结果图解式评估法不仅可以对护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责任及行为特征进行评估,而且可以对被认为是成功的工作绩效所必需的个人特征进行评估.结论图解式评估法实用且成本小、易于操作,是比较理想的护理人员绩效评估方法,但仍有需要完善之处.
作者:区淑仪;袁凤英;郑丽娇;林凤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对护士继续教育的需求,探索适应新时期特点的护士继续教育模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患者、医生和护士,对从不同角度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患者认为护士沟通交流技巧、健康教育能力、人文关怀意识需要提高;医生认为专科监护技术、观察处理能力需要提高;护士认为人文知识、法律知识、新技术、新业务知识需要提高.结论根据需求改革教育模式,全方位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作者:刘思文;王力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