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术后继发鼻出血临床分析

吴海峰;肖静;吴昌林

关键词:鼻出血, 电凝疗效, 鼻内镜术, 疗效
摘要:鼻内镜技术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微创、尽量保全鼻腔生理功能、术野清晰等明显优势,随着其广泛应用,手术并发症也有所增加,虽然鼻内镜术后鼻出血未归类为严重甚至并发症,但是,出血量的多少也可以作为一项指标.目前鲜有术后继发性鼻出血的报道.术后继发性鼻出血发生率虽然较低,但处理不当可引起患者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本文总结24例鼻内镜术后因继发鼻出血再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原因及治疗方法.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手法复位治疗多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近远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多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诊断和快速手法复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4年7月诊治的317例行快速手法复位的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其中单半规管BPPV 258例,两个或两个以上半规管BPPV 59例,根据变位试验检查确定受累半规管并行快速手法复位治疗,随访1周至3个月.结果 59例多半规管BPPV患者,双侧后半规管BPPV 1例(1.7%),双侧水平半规管BPPV6例(10.2%),后半规管合并上半规管BPPV10例(16.9%),水平半规管合并上半规管BP-PV 14例(23.7%),后半规管合并水平半规管BPPV 28例(47.5%).所有患者随访1周,总有效52例(88.1%),随访3个月总有效56例(94.9%),与同期258例单半规管BPPV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半规管BPPV并不罕见,并对临床医生的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明确诊断后快速手法复位法对治疗多半规管BPPV效果确切能获得与单半规管BPPV同样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进让;张昊;郭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微囊蛋白-1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分析微囊蛋白-1(caveolin-1,CAV-1)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62例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与20例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及15例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CAV-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CAV-1与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CAV-1 mRNA与蛋白在正常下鼻甲黏膜、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及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7%、60.0%、32.3%和80.0%、55.0%、29.0%.CAV-1mRNA和蛋白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CAV-1 mRNA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3,P<0.05).结论 CAV-1 mRNA和蛋白在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提示CAV-1可能参与了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作者:温艳玲;李永团;金铮;辛露;王宁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鼻咽癌放疗后继发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放疗后继发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 对3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继发慢性鼻-鼻窦炎进行鼻部主观症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窦CT检查,并以Lund-Mackay评分法记录CT分值,同期选取33例单纯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对照,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鼻咽癌放疗后继发慢性鼻-鼻窦炎组流涕或涕倒流VAS评分与单纯慢性鼻-鼻窦炎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9.138,P<0.05);鼻咽癌放疗后继发慢性鼻-鼻窦炎组鼻窦CT的Lund-Mackay评分低于单纯慢性鼻-鼻窦炎组,主要原因在于额窦、上颌窦、前筛、窦口鼻道复合体的Lund-Mackay评分、累及率低于单纯慢性鼻-鼻窦炎组.结论 鼻咽癌放疗后继发的慢性鼻-鼻窦炎病变特征与单纯慢性鼻-鼻窦炎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

    作者:薛鸣;武莉萍;郭明坤;王济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颈部残留或复发

    目的 探讨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鼻咽癌患者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留或复发灶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32例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的患者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率分析.结果 23例行分区性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9例行全颈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后随访患者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8%和46.8%.结论 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残留和复发灶,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叶飞;傅敏仪;陈国平;徐建慧;康红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T3T4期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T3T4期鼻腔鼻窦鳞癌的治疗与预后.方法 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手术治疗的65例T3T4鼻腔鼻窦鳞状细胞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中鼻侧切开联合冠状开颅行上颌骨全切20例,患侧颌下切口裂开下唇行上颌骨全切27例,上颌骨+面部皮肤及软组织切除10例,上颌骨切除+眶内容剜除术8例;颈淋巴清扫术35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硬腭和上颌骨缺损35例.单纯手术13例,术前放疗+手术20例,手术+术后放疗32例.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中局部复发16例,局部复发伴远处转移11例,远处转移9例.死于局部复发22例,颈部转移5例,远处转移8例.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T分级、N分级及是否辅助放疗与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相关性(D<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T分级、N分级及是否辅助放疗是影响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P<0.05).所有患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07%、32.28%.术前放疗+手术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43.62%、31.41%,手术+术后放疗者3、5年生存率分别为42.52%、33.36%,手术前后放疗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者疗效极差,1年生存率58.4%,2年生存率为0.结论 辅助放疗是提高晚期鼻腔鼻窦鳞癌生存率的重要手段;肿瘤T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辅助放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和独立因素.

    作者:谭平清;陈杰;黄文孝;包荣华;张海林;李晋芸;谢李;王俊琦;钟外生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翼腭窝神经纤维瘤误诊为鼻窦囊肿1例

    1病例报告患者,女,37岁.因头痛半年余以右侧上颌窦筛窦囊肿可疑而入院.患者人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间断性发作,为额颞部闷痛不适,向右侧顶枕部放射,无发热、头昏、面部疼痛、张口困难、鼻出血、鼻塞、恶心等症状,行磁共振检查提示右侧蝶筛隐窝区新生物(大小约为3.2 cm x2.4 cm,图1),鼻窦CT扫描提示右侧上颌窦后上方病灶(大小约2.7 cm×2.2 cm),考虑囊肿可能性大(图2).入院查体:神清,颜面无肿胀,眼球无外突,视力正常,鼻外形正常,双侧鼻腔通气通畅,鼻中隔无偏曲,双侧下鼻甲无肿大,鼻道内未见脓性分泌物,双侧上颌窦区、筛窦区无压痛,嗅觉正常,鼻内镜下检查下鼻道、中鼻道未见明显肿物生长.

    作者:李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儿童颈静脉扩张症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颈静脉扩张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5年8月~2013年6月诊治的颈静脉扩张症伴有声嘶的患儿27例进行声嘶治疗,通过主观评分(声嘶VAS评分和颈部隆起程度VAS)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患儿大声喊叫与平静时颈静脉扩张程度比值,R1/R2)对比治疗前后颈静脉扩张程度的改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声嘶评分(6.37±1.21)分,而治疗后(1.78±1.28)分.治疗前颈部隆起程度评分(7.20±1.03)分,而治疗后为(2.43±1.71)分.治疗前R1/R2为2.54±0.40,而治疗后为1.59±0.19.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声嘶可以有效治疗儿童颈静脉扩张症,临床上对于儿童颈静脉扩张症的治疗应避免过早手术干预或消极保守观察.

    作者:孙昌志;罗仁忠;李琰;温瑞金;刘文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观察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效果确切,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日益受到临床医生及患者的重视,已经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首选治疗方式.2011年1 0月~2014年9月我院对1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中男98例,女62例;年龄17 ~ 72岁,平均年龄(36.1±5.2)岁,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5.4±3.8)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黏性或黏脓性鼻涕、抽吸性脓痰,86例患者头面部胀痛,27例患者嗅觉减退或失嗅,息肉过大者,外鼻呈“蛙鼻”畸形,息肉可突出前鼻孔.

    作者:林庆洪;王龙海;张玉琴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鼻腔冲洗辅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鼻腔冲洗治疗急性期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期分泌性中耳炎成人患者160例(208耳)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0例(104耳);A组(盐水鼻腔冲洗组):采用常规耳内镜监视下鼓膜穿刺抽出积液并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盐酸氨溴索,间隔1周鼓室积液未消失者再行鼓膜穿刺,多3次,每天2次温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持续6个月,根据病情口服抗生素和抗过敏药治疗;B组(麻黄碱滴鼻组):其他治疗相同,用1%麻黄碱滴鼻液每天2次,持续1周.观察治疗效果及患者对鼻腔用药的反应.结果 治疗1个月和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A组91.25%和92.50%;B组86.25%和70.00%;A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 温生理盐水鼻腔冲洗方法简单、无副作用、治疗效果明显,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和复发的预防中较1%麻黄碱滴鼻方法有显著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明;商胜利;张长春;闫伟;徐淑芳;梁华;范慧君;李玲玲;李丽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揭盖法治疗鼻前庭囊肿临床分析

    我科自2008年12月~2012年10月收治鼻前庭囊肿患者44例,采用鼻内镜下揭盖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鼻前庭囊肿患者44例,其中男12例,女32例;年龄27~57岁,平均35岁;病程3个月至2年.囊肿均为单侧,右侧34例,左侧10例,1例有感染史.鼻前庭囊肿大直径3.5 cm,小直径1 cm.本文中2例患者为偶然发现、无自觉症状,23例出现鼻塞,18例出现鼻塞继鼻内、上唇胀痛,咀嚼时明显.1例并发感染,囊肿增大迅速,局部疼痛尤甚.专科检查见鼻前庭外下方轻微隆起,囊肿较大时鼻前庭底部明显膨隆、鼻唇沟消失.

    作者:慕继霞;职良喜;赵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临床型颅底外科研究生教学培养的探索和体会

    颅底外科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是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涉及神经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颌面外科的交叉学科[1-2].近20年来,随着外科理念、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变革,颅底外科获得了快速的发展[3-4],从而吸引了对这一前沿学科有兴趣的医学研究生进行颅底外科的学习和研究.然而,颅底外科涉及的解剖区域深在、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密集、疾病复杂、手术技术难度大、围手术期的处理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支撑等等,这些都对年轻的研究生深入掌握和学习颅底外科构成了障碍.近5年来,为克服这些难题并培养出学科发展所需的优秀的临床型颅底外科专业研究生,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现将我们的初步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王振霖;张名霞;张慧智;吕海丽;苏金霏;张秋航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的个体化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中耳胆固醇肉芽肿(cholesterol granuloma,CG)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接受手术治疗的38例中耳CG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行鼓室探查+鼓膜置管,19例患者行完壁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鼓膜置管,12例患者行开放式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鼓膜置管.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手术前后数据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7例患者复发,其中行鼓室探查+鼓膜置管术复发1例;行完整式乳突切开+鼓室成形+鼓膜置管术复发3例;行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鼓膜置管术复发3例;其中4例接受再次手术后未再复发.3种术式患者术后听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结论 中耳CG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听力下降、耳闷塞感、耳鸣、蓝色鼓膜、外耳道酱油或血水样液.治疗中耳CG应根据病情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提高听力.

    作者:刘谦虚;张志钢;赵晓明;伍慧卿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5例大涎腺淋巴上皮癌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大涎腺淋巴上皮癌(lymphoepithehal carcinoma,LEC)的病因、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进一步提高诊治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1982 ~ 2008年经病理证实的25例LEC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4例因术前已发生面瘫而行腮腺+面神经切除外,行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7例,行腮腺大部分切除术6例,行腮腺全切除术5例,行颌下腺全切3例,其中因肿瘤位置高深切除困难而断离下颌骨升支3例.颈上、中部淋巴颈清扫术21例;根治性淋巴清扫术4例.全组患者术后接受放疗50~ 70 Gy.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 25例患者中腮腺LEC 22例,颌下腺LEC 3例,均为单侧腺体发病;除2例未做EB病毒血清学检查外,其余患者血清学检查结果显示EBV-VCA-IGA、EBV-EA-IGA、EBV-DNA阳性率分别为95.6%(22/23)、78%(18/23)、60%(14/23).术后随访2~4年,1、3、5年总生存率分别约为96%(24/25)、78% (18/25)、52%(13/25);主要死亡原因为远处转移和肿瘤复发.结论 LEC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可能有密切关系,组织病理学表现酷似未分化型鼻咽癌,确诊前需详细检查鼻咽部必要时活检以排除转移病灶,LEC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局部侵袭强,手术宜行局部广泛切除和颈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作者:利伟军;傅向军;刘华盛;黄健男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一期人工听骨植入临床疗效研究与分析

    目的 观察人工听骨与自体听骨在听骨链重建术后的疗效,寻找应用于听力重建的更好材料.方法 2010年3月~2013年9月具有完整临床资料且行听骨链重建术的患耳(125耳),术后随访6~24个月,结合术前听力学资料,分析不同术式的听力疗效.结果 125耳患者中,行人工听骨听力重建81耳,其中部分人工听骨57耳,全人工听骨24耳;行自体听骨听力重建44耳.部分人工听骨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平均听阈分别为(56.72±10.20)、(34.13±8.36)、(32.67±10.12)dB,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人工听骨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平均听阈分别为(65.19±8.63)、(37.47±9.23)、(35.14±8.96)dB,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听骨组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平均听阈分别为(51.32±16.31)、(36.13±10.07)、(42.13-9.25) dB,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工听骨是一种可在听骨链重建中推广的人工听骨材料,术后能取得良好的听力效果.

    作者:吴松林;李茜;肖章建;龙卫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麻醉直接喉镜下取小儿颈段食管异物的临床分析

    食管异物在小儿中有很高的发生率,特别是6岁以下的儿童[1-2].小儿食管异物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这与小儿年龄及生活习性有关.小儿喜欢把小物件含在嘴里,遇到哭笑时常造成误咽,而小儿食管较细,异物大多停留于食管人口环咽肌处[34],小部分停留于主动脉弓、支气管压迹平面狭窄区等,异物种类多为硬币、纽扣、果核等.我院2010 ~2012年收治小儿食管异物共47例,有43例食管异物位于第一狭窄处,占91.4%.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晓华;张凯扬;黄宇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外耳道耵聍腺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发生于外耳道耵聍腺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收集我院2004年9月~2012年3月确诊为外耳道耵聍腺瘤和耵聍腺癌的3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中,初次诊断均为耵聍腺瘤(年龄6 ~81岁),均行手术治疗.随访过程中3例患者均复发,且有1例耵聍腺瘤患者在术后2年复发确诊为耵聍腺癌,行放射治疗后,肿瘤于3余年后再次复发,因基础情况差,未再行手术及放射治疗.另2例耵聍腺瘤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随访4年以上,未再复发.结论 耵聍腺肿瘤的确诊有赖于结合临床特点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特别注意耵聍腺瘤与低度恶性耵聍腺癌的鉴别.早期诊断困难,术后容易复发,治疗以扩大切除为主,对于耵聍腺癌患者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

    作者:吕丹;杨慧;江丹;周鹏;刘均;辜德英;乔怡歆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气管切开术后金属外套管断裂1例

    我院2014年2月收治了1例脑干出血患者,住院第2天行气管切开术,使用纯银质金属套管,术后15 d发现外套管管状部分从底盘断裂脱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因突然意识消失2h于2014年2月20日入住我院神经内科.人院查体:患者痰多,呈深昏迷,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3分,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头颅CT检查报告提示中脑出血.入院诊断:①中脑出血;②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因患者病情危重,征得家属同意于2014年2月21日住我院ICU治疗,并行气管切开术.

    作者:杨成桂;兰芸;唐荣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66例耳前瘘管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耳前瘘管的临床特征、治疗以及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6例耳前瘘管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x2检验分析与耳前瘘管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166例患者共计进行了189耳耳前瘘管切除术.耳轮脚前方是常见的发病部位(98.4%),术前感染病程、切开引流次数与耳前瘘管复发相关,感染期手术和感染控制期手术的术后复发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切除耳前瘘管时切除相邻软骨组织与未切除相邻软骨组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耳前瘘管发病的常见位置是耳轮脚前方,耳前瘘管切除术的复发率为5.3%,耳前瘘管的复发主要与术前感染病程和切开引流次数相关.

    作者:赖志刚;黄宇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大龄语前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一个不容忽略的群体

    自1995年我国首次开展了多道人工耳蜗植入以来,在众多临床耳科医生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人工耳蜗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国内已有近万人接受了人工耳蜗的植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对于提高我国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甚至全聋患者重建听力,回到有声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内外的人工耳蜗应用逐渐呈现低龄化,各种政府和社会慈善支持项目也多限定在1~6岁的儿童.然而随着人工耳蜗技术的日趋成熟,大龄语前聋患者的人工耳蜗需求日益扩大,但是,大龄语前聋植入后出现的言语功能和社会心理等问题使这个群体的选择和预后等面临艰难的抉择.笔者自2002年完成第1例22岁语前聋男性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后,便一直关注和追踪大龄语前聋患者这个特殊群体,结合本人的工作体会及国内外关于该群体的文献报道,认为大龄语前聋患者是人工耳蜗临床应用中一个不容忽略的群体.

    作者:冯永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皮下注射脱敏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安全性及依从性观察

    目的 探讨阿罗格脱敏液皮下注射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的安全性、依从性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接受阿罗格脱敏试剂皮下注射脱敏治疗的68例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的速发和迟发不良反应以及患儿对皮下脱敏治疗的依从性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 速发反应的总例数和总次数分别为2(2.94%)、2(0.08%);迟发反应的总例数和总次数分别为30(44.12%)、122(5.12%),迟发反应以局部骚痒多,例数、次数分别为12(17.65%)、72(3.02%);治疗的依从性为86.76%.结论 阿罗格螨虫长效脱敏液按高敏人群剂量脱敏从低浓度、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的方法皮下脱敏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比较安全,且做好患儿的解释工作和心理护理,依从性也是比较高的.

    作者:刘碧霞;梁月娥;李玉云;金丽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