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产期护理干预的分析

其米白珍

关键词:妊娠, 糖尿病, 围产期护理干预,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产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7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餐后2h血糖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酮症酸中毒、宫内窘迫及新生儿低血糖等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围产期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改善母婴的预后,值得推广及采纳。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烧伤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研究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意外伤害,由于年龄及身体发育等特点,烧伤后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直接影响烧伤病人的预后,同时患者在医院期间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丽君;孙海友;王柴良;刘鑫海;李建树;王智华;梁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分析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8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88例患者中10例死亡,死亡率为11.3%(10/88);其中3例死亡原因是脑部受到较大的创伤,6例死于脑组织受损严重导致流血过多,1例由于抢救不及时,手术过后器官出现严重衰竭导致死亡。其余78例经过抢救均得到治愈。结论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救治中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永青;郭菲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重症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5例急诊重症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患者,观察组43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形式,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躯体化、焦虑和抑郁等指标进行调查,观察组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重症患者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形式,其效果明显,能改善患者的心理情况,有助于预后治疗,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余汇何芬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被诊断为宫颈癌患者48例,根据自愿原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对两组宫颈癌患者护理后的满意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患者十分满意为20例、十分满意率为83.3%,满意为3例、满意率为12.5%,不满意为1例、不满意率为4.2%,总满意率为95.8%;观察组护理后患者十分满意为14例、十分满意率为58.3%,满意为2例、满意率为8.3%,不满意为8例、不满意率为33.4%,总满意率为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护理风险管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化疗期进行护理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的质量和水平,还能增强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胡鸣芝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探讨不稳定型骨折的救治及手术治疗

    目的:研究不稳定骨折的救治及手术治疗,为临床治疗提供现实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就诊骨盆的32例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其骨折脱位术后的固定效果以及愈合状况。对患者进行1—3年的随访,分析患者行走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的骨折脱位都得到较好的复位固定,随访发现,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理想。大部分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行走能力未受到影响,有一例患者出现了跛足,经检查发现为神经损伤所致。讨论不稳定型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骨折,对于该种骨折,需要及时稳定骨折部位,清理合并伤,并在适当的时机实施手术进行内固定,以期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降低损伤程度。

    作者:胡宏普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甲减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甲减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按要求选取82例甲减病人,其来院治疗时间2013年9月-2015年9月,等分82例病人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有41人,两组均按照常规护理流程与需求进行护理,而研究组在这一基础上,针对甲减病人所存在的抑郁情绪,经其心理状态的评估施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前后抑郁情绪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两组病人抑郁情绪评分均降低,生活质量评分均上升,与护理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病人抑郁情绪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甲减病人施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意义重大,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林丽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二维四维超声联合诊断胎儿唇腭裂的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四维超声联合诊断胎儿唇裂的价值。方法本组回顾性分析33例唇裂胎儿的超声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二维超声诊断37例唇裂胎儿,其中单纯唇裂5例,双侧2唇裂,伴腭裂28例,漏诊4例。结论二维超声检查能够较准确地检出胎儿唇裂,而对Ⅰ度和整个口唇部立体结构显示不清。四维超声能直观地显示唇裂形态,因此二维、四维超声对产前检出唇裂有很高的价值和很好的互补作用。

    作者:牟奇彬;姜川;郑远琴;李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老年人体重指数与血脂水平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社区老年人体重指数(BMI)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根据BMI值将199例老年人分为体重过轻组(BMI<18)、体重正常组(18≤BMI<24)、体重超重组(24≤BMI<28)、体重肥胖组(MBI≥28),对4组的血脂水平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血脂水平随BMI的增高而升高,4组血脂异常率分别为33.33%、49.38%、60.25%、64.86%,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的BMI与血脂水平存在密切关系,BMI增高易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加大脑血管疾病风险,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健康教育,合理膳食运动,改善辖区内老年人血脂水平。

    作者:蔡静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症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MNP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联合阿片类药物口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简表对2组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较入选时明显下降(P<0.05),给予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口服的患者疼痛VAS评分[(1.0±0.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2.6±0.5)分,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均以治疗组患者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联合阿片类药物治疗MNP疗效优于卡马西平联合阿片类药物,能进一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顾艳;李小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社区护理工作体会

    社区护理是一种针对社区人群的健康管理与保健,是一种以疾病预防、慢性病防治、维持治疗效果为目的的护理方式。随着环境形势的日益严峻与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各种慢性病、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社区护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文章结合多年工作实践,谈谈对社区护理工作的认识与建议。

    作者:韦柳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改变检测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红霉素片的含量

    建立测定罗红霉素片含量的改变波长高校液相色谱的方法。色谱柱选择了满足试验需求的种类,流动相采用了乙腈—甲醇—0.5%醋酸铵。其含量的配比为100:60:60,流速为1.0ml/min紫外线的波长在0—1.6min的时候其长度为300nm,1.6—4.0min为215nm,这种方法在应用的过程中操作非常简单,速度也非常快,精确度非常高。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加强中药药师队伍建设的途径探讨

    中药药师已经成为临床中重要的监督、管理人员,不仅能够对药房药物进行管理,同时能够保证药学服务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师队伍的建设关系到药物管理,药师队伍的建设也关系到未来药学服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因此,加强药师队伍建设是当前重要的发展目标。

    作者:苟正雷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论社会性规制的理论依据-兼论我国政府对食品与药品质量规制制度

    基于现有的理论研究体系进行分析,我国当前比较关注对经济性规制的重视,社会性规制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政府对产品质量规制制度的建立,是社会性规制当中的构成部分,理应得到关注。本次针对当前食品与药品质量这一热门话题作为切入点,提出看法,以便于当前理论研究领域对社会性规制更好把握。

    作者:朱秋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术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的盐酸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在区妇幼保健院选取150名进行择期剖宫的产妇,平均分为 A,B,C 三组,每组50名。在 L2-3间隙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之后,分别注入0.5%盐酸罗哌卡因1.3,1.5,1.7ml,另外手术中,根据需要于硬膜外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2%的利多卡因。对3组的心率,低血压,麻醉程度和不良反应进行留意观察比较。结果:A,B两组的低血压,心率过快的情况明显少于C组。A组是三组里面追加利多卡因量多的,C组利多卡因的追加量明显低于A,B两组,以上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结论:在0.5%的盐酸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时,更安全有效副作用低的0.5%盐酸罗哌卡因理想剂量为1.4ml。

    作者:胡艳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大学生颈椎情况分析及相关保健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大学生颈椎健康状况及生活中存在的不良习惯,为制定正确的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20名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7.4%的调查对象出现颈部及肩部僵硬不适的症状,16.0%的大学生对颈椎病防治方法有一定了解,仅12.9%的大学生很重视保护自己的颈椎。结论大学生颈椎健康问题普遍存在,其发病情况与不良习惯及保健措施认知情况相关,做好高校颈椎病健康宣教及防治措施推广,可有效降低颈椎病发生率。

    作者:李林洪;王兰英;章伟杰;静娴;丁乐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阿奇霉素治疗的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使用阿奇霉素治疗且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对所有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探讨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阿奇霉素用药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胃肠道系统损害、皮疹、过敏性休克、循环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及白细胞减少症等,分别占总比的34.00%、22.00%、16.00%、14.00%、8.00%及6.00%,结论阿奇霉素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较多,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胃肠道反应、循环系统反应等,故在用药过程中,应对患者的各项体征变化进行密切监测,并及时给予患者对症处理,以进一步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陈锦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清开灵分散片处方及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清开灵分散片在制备的时候也有多种的制备工艺,本文主要是研究了分散片是如何制备的以及佳的处方。方法在制备清开灵分散片的时候,应该确定一个考察的指标,而在这个指标主要是以分散时间为主,然后在筛选处方的时候,要对分散片做实试验,一般采用的实验是正交设计试验。结果在制备清开灵分散片的时候,将微晶纤维作为制备环节的填充剂,加入适当的微粉硅胶,将其作为助流剂,在加入5%的羧甲基淀粉等,在制备分散片的时候,采用湿法制备方法。结论这种方法制备的清开灵分散片还是有一定效果的,而且处方较为合理。

    作者:仉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标准化饮食宣教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肠道准备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标准化饮食教育在妇科腹腔镜术前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施以一般的饮食宣教和标准化的饮食宣教,对两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饮食知识掌握度、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士的自我满意度均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标准化饮食教育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肠道准备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有助于医生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李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浅谈对脑血管病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老年患者跌倒危险因素,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例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跌倒情况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观察跌倒的原因。结果患者跌倒发生的时间、地点、视力、肌力、使用镇静剂等情况均可能会引起患者的跌倒。结论在医院要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重视脑血管病老年患者的跌倒因素,加强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让老年患者跌倒能够真正的得到预防。

    作者:黄苹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牙隐裂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评估报道

    目的:研究评估牙隐裂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5年9月收治的112名初期牙隐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比较组,每组56名患者。常规组应用调模充填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全冠修复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比较组,两组显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显著低于比较组,两组显示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牙隐裂患者选择全冠修复临床治疗后的效果比较明显,可以显著减少牙髓炎和牙折裂等不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曾灿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东方食疗与保健杂志

主管:湖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湖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