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乙状窦前入路硬脑膜切开术式的改进

梁树立;李安民;漆松涛;冯文峰;傅相平

关键词:颅骨/解剖学和组织学, 经乙状窦入路, 硬脑膜/外科学
摘要:目的研究乙状窦前入路中增加手术间隙的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对头颅标本的手术操作提出对入路中硬脑膜切口的改进方法,特别是乙状窦前置的处理措施.结果增加平行于横窦的小脑幕切口,对于乙状窦前置的标本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暴露.结论改进现有的硬脑膜切开方法可以改善经岩骨入路的暴露,特别适于处理乙状窦前置的病例.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圈套法切除会厌囊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和分析使用扁桃体圈套器圈套切除会厌囊肿的疗效.方法对37例会厌囊肿的病人行圈套切除手术治疗.结果37例随访6~18个月.症状完全消失者32例(86.5%),症状明显减轻的3例(8.1%),仍觉咽喉部异物感、咽喉不适者2例(5.4%).随访时作喉镜检查未见会厌囊肿复发.结论采用扁桃体圈套器圈套切除会厌囊肿的方法简单、出血少、疗效显著、无复发,是一种简便可行的良好手术方法.

    作者:龚政;唐永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经鼻内镜行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行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P)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6年1月~2002年1月在鼻内镜下行手术治疗的36例IP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个月~6年,仅2例在手术后复发,其余34例在随访期内均未见复发,治愈率为94.4%.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IP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该术式避免了面部切口,术中能保留鼻腔鼻窦正常结构和黏膜,创伤小,有利于鼻腔功能的恢复.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鼻外径路手术,因而必须掌握好手术适应证.

    作者:古庆家;梁传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胶原声带注射治疗周围性单侧声带麻痹

    目的观察人胶原声带注射治疗周围性单侧声带麻痹的效果.方法在强化局麻或全麻支撑喉镜下,对6例单侧声带麻痹病人行人胶原患侧声带注射.评估注射前后声带位置、声嘶改善状况及声学参数变化.结果6例中5例术后声嘶明显改善,患侧声带移向正中位,声门关闭良好;1例声嘶改善不明显,患侧声带位置无变化.6例皆未出现不良反应.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及标准噪声能量(NNE)值术后明显下降,大声时(MPT)延长,经统计学处理均有统计学意义;谐噪比(H/N)得到改善.结论人胶原声带注射治疗单侧声带麻痹是一种方法简单、疗效确切、安全、病人痛苦小、价格低廉、易于临床推广的方法.

    作者:屈季宁;周涛;肖伯奎;张晓帆;雷培香;杨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原因探讨

    我科近20年来收治的68例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8例(68耳)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14~52岁,平均34岁.

    作者:蔡祝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VEGF,PDGF和MVD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来源的内皮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PDGF),Ⅷ因子测定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与喉癌微血管生成、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ASB法检测1998~1999年40例喉鳞状细胞癌和11例喉正常粘膜VEGF、PDG、微血管密度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喉鳞状细胞癌中VEGF表达在肿瘤T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级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PDGF计数标识指数与病人肿瘤T分级、临床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测定均数在早、晚期分组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癌的发展、侵袭需要持续的新生血管,本实验提示肿瘤增殖与理论相符,VEGF、PDGF和MVD可作为临床预测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朱正华;董频;於子卫;李晓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置管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分泌性中耳炎行鼓膜置管的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小儿分泌性中耳炎117例,均行鼓膜置管术治疗,同时治疗伴发疾病,置管一般保留6~8个月.结果听力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保守治疗4周无效,伴有腺样体肥大或(和)扁桃体肥大,纯音测听提示骨导听阈改变者均应尽早行置管手术.

    作者:黄赛瑜;倪丽艳;项松洁;杨继红;高金建;金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清理(附10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清理对鼻窦结构及上皮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80例均为采取Messerklinger术式完成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病例.手术后2周进行第一次鼻腔鼻窦清理,以后每隔2周一次,共进行4或4次以上清理至术腔基本上皮化.结果112例手术后1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456例手术后2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255例手术后3个月术腔基本上皮化;98例出现术后窦口闭锁,176例出现术腔粘连,在术腔清理过程中进行处理,这些并发症均消失;95例出现术后复发而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结论术腔粘膜的再上皮化对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窦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这一过程一般需要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手术后规范化的术腔清理能早期发现并处理粘膜病变、术腔狭窄及窦口阻塞,因而术后清理对提高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疗效有重要价值.

    作者:田湘娥;蒋卫红;肖健云;贺楚峰;柳炯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蝶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初步总结蝶岩斜区肿瘤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蝶岩斜区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结果脑膜瘤5例,表皮样囊肿3例,复发性三叉神经鞘瘤1例.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死于下丘脑功能衰竭1例;术后面瘫3例,尿崩3例,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1例.随访4例,随访时间6个月~4年;其中脑膜瘤3例,复发性三叉神经鞘瘤1例,影像学上未见肿瘤复发,恢复工作能力.结论只要熟悉手术入路,掌握手术技巧,应用显微技术,蝶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治疗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古金海;孙卫;向晖;何锦华;曹文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头颈部放射治疗对味觉的损害

    放射线治疗是恶性肿瘤的常用治疗手段之一.头颈部放射治疗常引起局部疼痛、口干、味觉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以及对治疗的耐受性.近年来,对头颈部放射治疗并发症的研究已引起临床重视.灵敏的味觉是维持良好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味觉障碍既是一种客观症状,也是一种主观感受,它不仅直接抑制病人的食欲,导致营养缺失,更可加重其身心负担.本文对头颈部放疗引起味觉损害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侧重介绍味觉损害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时海波;程雷;徐其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特发性声门下狭窄的治疗

    目的探讨9例特发性声门下狭窄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14年间收治特发性声门狭窄病人的治疗经过及长期随访情况.结果9例病人全部进行了喉裂开及喉气管成形术.6例获一次性治愈,2例经过2次手术治愈,1例经过3次手术治愈.随访1~14年,全部病人拔管后未复发.结论特发性声门下狭窄需经手术治疗,去除黏膜下病变、移植加宽气道前壁、腔内放置支撑物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贵泽;高鹏飞;陈文弦;阮炎艳;崔鹏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跨乙状窦骨窗钻孔定位的解剖研究

    目的对颅底后外侧骨进行解剖学研究,为跨乙状窦入路开颅钻孔定位提拱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干颅骨及福尔马林固定头标本各15例,进行解剖研究和模拟跨乙状窦手术入路.结果枕外隆凸到颧弓根连线为横窦标志.星点、顶乳缝前角及乳突尖形成的三角区为乙状窦上、下曲之间体表投影.第一孔位置在乳突后平台,第二孔位于乳突上嵴与颞顶线夹角处.结论作者设计的骨孔定位方法简捷、实用、方便,在横拟手术中可行性好.

    作者:王仲伟;陈坚;陈刚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医源性喉气管狭窄的治疗和预防

    目的探讨医源性喉气管狭窄的病因.方法对88例病人根据喉气管狭窄的范围和程度,应用激光切除、喉气管裂开、去除瘢痕并利用颈前肌皮瓣、肋软骨、舌骨肌瓣加宽狭窄部位,术腔放入硅胶管支撑进行治疗.结果83例病人拔管治愈,成功率94%.结论医源性喉气管狭窄病情复杂、多变,并多见于儿童,治疗更加困难,因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同等重要.

    作者:阮炎艳;陈文弦;李贵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51例喉全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喉全切除术及发音重建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对1988年1月~2001年12月间51例喉癌及喉咽癌施行喉全切除术及部分施行发音重建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全部施行喉全切除术,其中17例行气管(环)咽吻合术,发音成功率88.2%(15/17).6例行新喉再造术,发音成功率100%.3例行食管气管造瘘术,发音成功率66.7%(2/3).25例行气管皮肤造口术(咽-食管发音),发音成功率52%(13/25).手术主要并发症咽瘘的发生率为17.6%(9/51).5年生存率为64.7%(33/51).结论喉全切除术仍不失为治疗各种中、晚期喉癌及喉咽癌基本、安全的手术,特别是在喉全切基础上选择施行各种发音重建术,对病人恢复发音功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具有广泛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黎万荣;殷泽登;黄英;刘水明;张薇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钳夹法下鼻甲部分切除术120例报告

    自1989年以来,我院对因下鼻甲肥大而导致的鼻腔阻塞性病变采用钳夹法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就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20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德宏;胡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经鼓膜切口加压冲洗鼓室和咽鼓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远期效果一般不够理想.近几年,笔者采用经外耳道、鼓膜切口加压注药冲洗鼓室和咽鼓管93例(116耳),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进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鼻中隔髓外浆细胞瘤1例

    病人,女,56岁,2000年7月10日入院.半月前因多次无明显诱因左鼻出血,每次约5~15ml不等,行鼻腔填塞可止血,无鼻塞、流涕、头痛、畏寒、发烧等.

    作者:余丙武;王绥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耳甲腔成形术在乳突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耳甲腔成形术对乳突根治术疗效的作用.方法对32例做耳甲腔成形术(成形组)及36例未做耳甲腔成形术(对照组)的乳突根治术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成形组干耳时间平均为5周,其中1例出现耳廓软骨膜炎,5例术腔内痂皮堆积,2例再感染.对照组干耳时间平均为9周,外耳道均较狭窄,乳突腔内痂皮易堆积,再流脓12例.结论耳甲腔成形术能缩短乳突根治术的干耳时间,可提高疗效.术前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及术后的随访是重要的.

    作者:翁祖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鼻息肉的关系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鼻息肉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取70例鼻息肉组织标本,用HPV-DNA-Typing方法进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及病毒分型,24例正常鼻腔粘膜作对照.结果70例鼻息肉中有19例(27.14%)HPV-DNA感染,24例正常鼻腔粘膜中1例感染HPV-DNA(4.17%),HPV分型发现以HPV-5型为主.结论鼻息肉发病可能与HPV感染有一定关系.

    作者:董晶;徐永昌;王欣波;邓京;焦旭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颈动脉球体瘤手术治疗

    目的讨论颈动脉球体瘤的诊断手段、术前准备和手术方法.方法总结诊治8例颈动脉球体瘤的经验.以术前磁共振、血管造影明确诊断,采用动脉外膜下剥离及颈外动脉切除,彻底切除颈动脉球体瘤.结果按Shamblin分期3例为Ⅱ期,5例为Ⅲ期,有家族史者3例.5例Ⅲ期的病人,采用了动脉外膜下剥离及颈外动脉切除的方法,均保全了颈总和颈内动脉,瘤体获全切,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本文介绍的手术方法可以成功地切除颈动脉球体瘤.

    作者:郭梦和;张宏征;李永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颈部无瘢痕的内镜甲状腺切除术

    目的应用内镜外科技术开展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切除术(Scarless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SET),解决常规甲状腺手术后颈部瘢痕给病人带来心理压力的问题.方法切口选择在乳晕上缘、胸骨旁,钝性游离胸前和颈前皮下腔隙,在内镜下行甲状腺肿瘤或腺体次全切除术.结果完成15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声嘶、呛咳,颈部水肿改善.结论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具有明显的美容效果,手术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显露和止血.

    作者:华沪玮;黄炯强;范慧光;胡明;雷建;刘衍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