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龙;范静平;廖建春;王海青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蝶窦CT扫描片,分析其病理类型和外科治疗效果.结果 CT扫描片显示,21例病例中,翼内型的蝶窦7例(33.3%),翼外型的蝶窦14例(66.6%).术后病理学检查,霉菌病7例,蝶窦囊肿5例,炎症6例,息肉3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19例(90%)一次性治愈,2例复发病例经再手术治愈.结论对霉菌、囊肿、炎症和息肉等孤立性蝶窦病变,根据蝶窦的类型,选择恰当的鼻内镜进路的术式,效果满意.
作者:叶晓英;谭国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气管支气管异物、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支气管异物、肺段支气管异物、围手术期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气道异物取出方法.方法全麻加表麻,经Storz小儿支气管镜取出143例,从气管切开处取出3例,用Hopkins带钳潜窥镜取出6例.结果 152例成功取出异物,无异物变位所致窒息死亡和气管支气管壁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例经抗炎治疗后自行咳出,1例在去手术室途中死亡(未行手术).结论特殊类型体积较大的气道异物,估计难以通过声门者应先行气管切开,以防止异物变位窒息,抢救失败.如异物堵塞于气管内已引起窒息,可立即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待窒息解除,恢复部分通气,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再取异物;心脏病及围手术期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气道异物,要根据不同的并发症和心脏病当时的心功能状况,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以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黄友棣;陶礼华;罗欣友;李云;敬云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岩骨后壁表面标志与骨迷路的空间位置关系,为外科手术听力保护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0例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磨除岩骨后壁,充分暴露骨迷路,游标卡尺进行测量.结果乙状窦前缘与岩嵴相交点前1.24 cm、岩嵴下0.34 cm,岩骨后壁0.2 cm以内磨除骨质,可不破坏骨迷路结构.结论掌握岩骨后壁表面标志与岩骨内部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术中定位岩骨内部结构、充分磨除岩骨、扩大手术视野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李建荣;戴秀明;刘雪松;徐生义;王树超;卢亦成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下咽、食管癌行全喉、下咽切除,胃代食管与口咽吻合术已广泛开展,手术本身损伤较大,术后容易合并咽瘘等并发症,但出现胃坏死并不多见,若同时合并肺部、纵隔感染,而能够存活更是罕见.我科曾发生1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宋美荣;桂训海;徐志勇;海占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7~2001年完成随访的1023例内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I型为293例(28.6%),Ⅱ型为524例(51.2%),Ⅲ型为206例(20.2%).其中392例在全身麻醉下完成.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158例.术后随访7~15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 I型近期治愈率为93.5%,Ⅱ型近期治愈率为81.9%,Ⅲ型近期治愈率为67.0%.三者之间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鼻内镜手术疗效与临床分型、麻醉方式、手术技巧、围手术期治疗等综合因素有关.
作者:张少如;范军;王丽娜;赵亮;刘森;王冬琴;张珂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三叉神经(颅内段)血供的观察,为与三叉神经相关的疾病的手术及术中止血提供临床解剖学资料.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侧成人尸头标本进行三叉神经颅内段的显微解剖研究,观察其血供.结果三叉神经(颅内段)的血供来源广泛,其中三叉神经根的血供主要来源于小脑前下动脉(占70%)、脑桥上外侧动脉(占55%)、小脑上动脉(占45%)、脑桥下外侧动脉(15%);三叉神经节的血供主要来自海绵窦下外侧动脉(占75%),当下外侧动脉不发达或缺如时,则主要来自脑膜垂体干的外侧支(占30%);眼神经近段血供主要来自海绵窦下外侧动脉后支(占55%),远段主要来自海绵窦下外侧动脉前支(占75%);上颌神经近段血供主要来自海绵窦下外侧动脉,远段来自上颌动脉的分支翼腭动脉和颞深中动脉、脑膜中动脉;下颌神经主要由颈外动脉的分支脑膜中动脉和颞深中动脉供血.结论三叉神经根的滋养动脉主要来源于基底动脉的分支,三叉神经节和其三大分支可同时接受颈内、颈外动脉分支供血,在涉及三叉神经的手术时,既要防止损伤其滋养动脉,又要考虑病灶血供来源的复杂性.
作者:文红波;袁贤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令人满意,在治疗上颌窦其他病变也有取代传统柯-陆氏手术之势.但在处理上颌窦较严重病变(如息肉、囊肿等)时常受到视野、进路等限制,效果不尽如人意.1997年4月~2001年5月,笔者对52例上颌窦病变采用柯一陆氏进路鼻内镜鼻窦手术,取得很好的疗效,扩大了鼻内镜治疗上颌窦病变的适应范围,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俊德;龙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原因及安全性.方法对23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术中采用Messrklinger术式,或辅以鼻中隔矫正术、经唇龈切口上颌窦开窗术.结果病人麻醉满意,病变清除彻底,窦口开放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窦腔粘连、窦口堵塞以及鼻息肉复发或持续存在是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主要原因.解剖标志定位和术中经常测量鼻腔内结构与前鼻棘的距离是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措施.
作者:马艳红;贺广湘;刘国辉;陈江波;柳岸;孙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在开放式乳突根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开放式乳突根治的病人,同时应用同种异体鼻中隔软骨或自体乳突皮质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完成上鼓室成形术20例.结果 20例手术均获得干耳,术后3~6个月平均气导听力提高20 dB以上4耳,10~20 dB 13耳.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鼻中隔软骨或自体乳突皮质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能改善行开放式乳突根治病人的听力.
作者:佘万东;曹咏梅;张倩;王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引起同侧视神经损伤,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临床并不罕见.结合收治的13例,就其发病机制和诊治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曹家龙;范静平;廖建春;王海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咽喉部鱼刺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急症,一旦咽喉部有鱼刺应尽早取出,以解决病人的痛苦.一年来, 我科诊治咽喉部鱼刺病人334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金玉;祁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围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79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79例病人术后2周憋气、夜间惊醒和胸闷现象均消失,鼾声消失或减轻,所有病人术中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应加强围术期的准备和处理,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正贤;刘阳云;孙正良;江文;冯秀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维甲酸(retinoic acids, RA)对鼻咽癌细胞株HNE1生长及表型的作用,同时观察维甲酸诱导鼻咽癌细胞株HNE1后细胞角蛋白基因13(cytokeratin 13, CK13)表达情况.方法应用细胞培养的方法观察维甲酸诱导鼻咽癌细胞株HNE1细胞的生长状况,利用Northern杂交技术分析维甲酸诱导鼻咽癌细胞株HNE1后CK13基因的表达.结果维甲酸能显著抑制鼻咽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的强度取决于维甲酸的浓度和诱导持续时间,当维甲酸的浓度为1×10-4 M/L时,前4天下降约50%,第5天开始细胞停止增殖,细胞数逐渐减少,细胞逐渐老化死亡.维甲酸处理后的鼻咽癌细胞从典型的多边形变成扁平、细长,类似纤维细胞的形态.维甲酸诱导后的鼻咽癌细胞中CK13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且与维甲酸的浓度有关.结论维甲酸能促进鼻咽癌细胞的分化,可能是通过上调CK13基因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邱元正;肖健云;田勇泉;赵素萍;曹利;李桂源 刊期: 2003年第05期
我院自1996年3月~2002年8月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共81例,自2000年7月~2002年8月起应用鼻内镜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共4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叶霞;施小恬;金国荣;胡建道;陈争鸣;茅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侵犯鼻窦、鼻咽部的蝶鞍区颅咽管瘤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1983~2001年间诊治的2例侵犯鼻窦、鼻咽部的蝶鞍区颅咽管瘤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复习关于累及鼻窦、鼻咽部的颅咽管瘤的文献报道.结果 2例累及鼻窦、鼻咽部的颅咽管瘤,1例为鞍内肿瘤向下侵犯,1例源于蝶鞍底.手术治疗加放疗或根治性切除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累及鼻窦、鼻咽部的颅咽管瘤可源于蝶鞍或蝶鞍上区的肿瘤向下侵犯,也可源于蝶鞍区以下的颅咽管残迹或咽垂体,主要症状包括:鼻塞、头痛、视力下降.治疗可采用根治性切除或次全切除加放疗.
作者:吕威;张连山;倪道凤;苏长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索上颌窦晚期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佳方案.方法对30例病人进行前瞻性分组研究:根治性手术组14例,其中行根治性上颌骨切除术10例、上颌骨切除合并眶内容物摘除术4例;功能保全性手术组16例,均行功能保全性上颌骨切除术.两组病例术前均行辅助性短程化疗,术后均行放射治疗.病人出院前及术后半年以上随访期间,分别应用直接和间接收集法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结果根治性手术组术后2,3,5年生存率依次为64.3%(9/14),50.0%(6/12),45.5%(5/11);功能保全性手术组术后2,3,5年生存率依次为75.0%(12/16),60.0%(9/15),53.8%(7/13).功能保全性手术组的2,3,5年生存率均高于根治性手术组,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根治性手术组病人心理反应评价为积极型3例、消极型11例;而功能保全性手术组病人心理反应为积极型12例、消极型4例.与根治性手术比较,功能保全性上颌骨切除术对病人的心理反应有积极影响.结论功能保全性上颌骨切除术可作为晚期上颌窦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孙爱华;林顺涨;吴建;彭玉成;王海青;郑宏良;温武;周义德;丁晋澄;章如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术前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对鼻咽血管纤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术前3~5 d,对21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进行DSA检查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材料包括PVA颗粒、明胶海绵和真丝线段等.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鼻咽血管纤维瘤主要由同侧的颌内动脉供血19例,主要由咽升动脉供血2例,同侧或双侧的颈内动脉参与供血为9例.21例病人均栓塞成功,其中13例肿瘤染色完全消失,8例肿瘤染色大部分或部分消失.肿瘤全切除者19例,部分切除者2例,全切除率为90.5%.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术前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全切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方法.
作者:周政;刘俊;杨辉;孟祥贵;张可成;杨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鼻源性头痛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63例以头痛为主诉的病人的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等资料及其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结果鼻内镜及CT扫描检查发现钩突、筛泡变异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病变为明显.鼻内镜术后随访6个月~5年,46例头痛完全消失,15例术后头痛明显减轻,2例无效.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和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鼻内镜结合鼻窦CT扫描,可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作者:范静平;王海青;吴建;郎军添;孙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和血清脂质代谢变化与突发性耳聋(突聋)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突聋病人及50例对照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的含量.结果突聋组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突聋组TG、LDL-CH、ApoB和LP(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HDL-CH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CHO和Apo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血脂代谢的异常改变可能与突聋的发生相关.
作者:唐青来;谢鼎华;伍伟景;殷团芳;杨泽芳;钱文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单纯变应性鼻炎导致的嗅觉障碍不仅是机械阻塞的结果,鼻粘膜嗜酸粒细胞炎症可能是更主要的原因.变应性鼻炎合并鼻窦炎和鼻息肉者,其嗅觉障碍的原因可能为机械阻塞加炎症.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以期对炎症因素在变应性鼻炎嗅觉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原则作一阐述和初步探讨.
作者:孙栋梁;王向东;魏永祥 刊期: 200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