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外筛窦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13例报告

曹家龙;范静平;廖建春;王海青

关键词:筛窦入路, 视神经管减压术, 视神经管骨折, 视神经损伤, 视力下降, 发病机制, 外伤性, 诊治, 失明, 临床
摘要: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引起同侧视神经损伤,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临床并不罕见.结合收治的13例,就其发病机制和诊治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平阳霉素在喉海绵状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在喉海绵状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1年收治的5例喉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的治疗经验.结果 5例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剂量为24~120 mg,平均59.2 mg.治愈3例,明显好转1例,好转1例.观察1~6年无复发或加重,无1例出现肺纤维化或白细胞下降、出血、声嘶、呼吸及吞咽困难等症状.结论应用平阳霉素治疗喉海绵状血管瘤有一定效果,但要防止剂量过大引起肺纤维化等并发症.

    作者:张劲;郭宏;吾买尔;韩治国;张瑾;阿不都;吴雯;古丽加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突聋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脂代谢研究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和血清脂质代谢变化与突发性耳聋(突聋)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突聋病人及50例对照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及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和脂蛋白(a)[LP(a)]的含量.结果突聋组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突聋组TG、LDL-CH、ApoB和LP(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HDL-CH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CHO和ApoA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血脂代谢的异常改变可能与突聋的发生相关.

    作者:唐青来;谢鼎华;伍伟景;殷团芳;杨泽芳;钱文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联合径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52例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令人满意,在治疗上颌窦其他病变也有取代传统柯-陆氏手术之势.但在处理上颌窦较严重病变(如息肉、囊肿等)时常受到视野、进路等限制,效果不尽如人意.1997年4月~2001年5月,笔者对52例上颌窦病变采用柯一陆氏进路鼻内镜鼻窦手术,取得很好的疗效,扩大了鼻内镜治疗上颌窦病变的适应范围,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俊德;龙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功能保全性上颌骨切除术治疗上颌窦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上颌窦晚期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佳方案.方法对30例病人进行前瞻性分组研究:根治性手术组14例,其中行根治性上颌骨切除术10例、上颌骨切除合并眶内容物摘除术4例;功能保全性手术组16例,均行功能保全性上颌骨切除术.两组病例术前均行辅助性短程化疗,术后均行放射治疗.病人出院前及术后半年以上随访期间,分别应用直接和间接收集法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结果根治性手术组术后2,3,5年生存率依次为64.3%(9/14),50.0%(6/12),45.5%(5/11);功能保全性手术组术后2,3,5年生存率依次为75.0%(12/16),60.0%(9/15),53.8%(7/13).功能保全性手术组的2,3,5年生存率均高于根治性手术组,但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根治性手术组病人心理反应评价为积极型3例、消极型11例;而功能保全性手术组病人心理反应为积极型12例、消极型4例.与根治性手术比较,功能保全性上颌骨切除术对病人的心理反应有积极影响.结论功能保全性上颌骨切除术可作为晚期上颌窦恶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孙爱华;林顺涨;吴建;彭玉成;王海青;郑宏良;温武;周义德;丁晋澄;章如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孤立性蝶窦病变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蝶窦CT扫描片,分析其病理类型和外科治疗效果.结果 CT扫描片显示,21例病例中,翼内型的蝶窦7例(33.3%),翼外型的蝶窦14例(66.6%).术后病理学检查,霉菌病7例,蝶窦囊肿5例,炎症6例,息肉3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19例(90%)一次性治愈,2例复发病例经再手术治愈.结论对霉菌、囊肿、炎症和息肉等孤立性蝶窦病变,根据蝶窦的类型,选择恰当的鼻内镜进路的术式,效果满意.

    作者:叶晓英;谭国林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鼻源性头痛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源性头痛诊断及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分析63例以头痛为主诉的病人的鼻内镜和鼻窦CT扫描等资料及其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的方法.结果鼻内镜及CT扫描检查发现钩突、筛泡变异和窦口鼻道复合体区域的病变为明显.鼻内镜术后随访6个月~5年,46例头痛完全消失,15例术后头痛明显减轻,2例无效.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变异和病变是引起头痛的主要原因,鼻内镜结合鼻窦CT扫描,可较准确地发现引起鼻源性头痛病灶的确切部位,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作者:范静平;王海青;吴建;郎军添;孙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鼻外筛窦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13例报告

    外伤性视神经管骨折引起同侧视神经损伤,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临床并不罕见.结合收治的13例,就其发病机制和诊治情况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曹家龙;范静平;廖建春;王海青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9例小儿气管变位性异物窒息的救治报告

    小儿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窒息性异物变位为危险,抢救正确及时可迅速转危为安,稍有疏忽或救治不当,极易死亡.我院近20年来共收治19例变位性气管异物而窒息的患儿,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黎明;陈宪宝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管内栓塞在鼻咽血管纤维瘤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前超选择性血管内栓塞对鼻咽血管纤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在术前3~5 d,对21例鼻咽部血管纤维瘤进行DSA检查和微导管超选择栓塞肿瘤供血动脉,栓塞的材料包括PVA颗粒、明胶海绵和真丝线段等.栓塞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鼻咽血管纤维瘤主要由同侧的颌内动脉供血19例,主要由咽升动脉供血2例,同侧或双侧的颈内动脉参与供血为9例.21例病人均栓塞成功,其中13例肿瘤染色完全消失,8例肿瘤染色大部分或部分消失.肿瘤全切除者19例,部分切除者2例,全切除率为90.5%.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咽血管纤维瘤的术前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及全切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方法.

    作者:周政;刘俊;杨辉;孟祥贵;张可成;杨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鼻腔乳头状瘤鼻侧切开术后并发视神经网膜炎1例

    男,55岁.因持续性左侧鼻塞伴左面部胀满感2年收入院.入院时检查:左侧外鼻稍隆起,鼻腔充满暗红色新生物,表面粗糙,质稍硬,触之易出血.经CT检查报告左鼻腔占位性病变(良性可能性大).

    作者:杨建洪;覃艾球;朱会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鼻内镜下射频术后并发症2例

    射频结合鼻内镜技术的应用,使鼻咽部病变的治疗更加准确而安全,但也会产生一些并发症.现就笔者所遇术后鼻腔大出血及动眼神经麻痹各1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勇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上鼓室重建及鼓室成形术在开放式乳突根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在开放式乳突根治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开放式乳突根治的病人,同时应用同种异体鼻中隔软骨或自体乳突皮质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完成上鼓室成形术20例.结果 20例手术均获得干耳,术后3~6个月平均气导听力提高20 dB以上4耳,10~20 dB 13耳.结论应用同种异体鼻中隔软骨或自体乳突皮质骨,重建上鼓室外侧壁,能改善行开放式乳突根治病人的听力.

    作者:佘万东;曹咏梅;张倩;王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15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气管支气管异物、先天性心脏病伴气管支气管异物、肺段支气管异物、围手术期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气道异物取出方法.方法全麻加表麻,经Storz小儿支气管镜取出143例,从气管切开处取出3例,用Hopkins带钳潜窥镜取出6例.结果 152例成功取出异物,无异物变位所致窒息死亡和气管支气管壁损伤等严重并发症,2例经抗炎治疗后自行咳出,1例在去手术室途中死亡(未行手术).结论特殊类型体积较大的气道异物,估计难以通过声门者应先行气管切开,以防止异物变位窒息,抢救失败.如异物堵塞于气管内已引起窒息,可立即行气管插管、加压给氧,待窒息解除,恢复部分通气,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0%以上再取异物;心脏病及围手术期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气道异物,要根据不同的并发症和心脏病当时的心功能状况,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以提高气管支气管异物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黄友棣;陶礼华;罗欣友;李云;敬云龙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围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围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79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79例病人术后2周憋气、夜间惊醒和胸闷现象均消失,鼾声消失或减轻,所有病人术中没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应加强围术期的准备和处理,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正贤;刘阳云;孙正良;江文;冯秀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内镜鼻窦手术102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7~2001年完成随访的1023例内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I型为293例(28.6%),Ⅱ型为524例(51.2%),Ⅲ型为206例(20.2%).其中392例在全身麻醉下完成.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158例.术后随访7~15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 I型近期治愈率为93.5%,Ⅱ型近期治愈率为81.9%,Ⅲ型近期治愈率为67.0%.三者之间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鼻内镜手术疗效与临床分型、麻醉方式、手术技巧、围手术期治疗等综合因素有关.

    作者:张少如;范军;王丽娜;赵亮;刘森;王冬琴;张珂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咽胃吻合后全胃坏死1例报告

    下咽、食管癌行全喉、下咽切除,胃代食管与口咽吻合术已广泛开展,手术本身损伤较大,术后容易合并咽瘘等并发症,但出现胃坏死并不多见,若同时合并肺部、纵隔感染,而能够存活更是罕见.我科曾发生1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宋美荣;桂训海;徐志勇;海占兵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咽喉部鱼刺334例临床分析

    咽喉部鱼刺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急症,一旦咽喉部有鱼刺应尽早取出,以解决病人的痛苦.一年来, 我科诊治咽喉部鱼刺病人334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金玉;祁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与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临床对比观察

    我院自1996年3月~2002年8月采用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共81例,自2000年7月~2002年8月起应用鼻内镜行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及泪道阻塞共4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叶霞;施小恬;金国荣;胡建道;陈争鸣;茅颖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修正性鼻内镜手术23例报告

    目的探讨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原因及安全性.方法对23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术中采用Messrklinger术式,或辅以鼻中隔矫正术、经唇龈切口上颌窦开窗术.结果病人麻醉满意,病变清除彻底,窦口开放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窦腔粘连、窦口堵塞以及鼻息肉复发或持续存在是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主要原因.解剖标志定位和术中经常测量鼻腔内结构与前鼻棘的距离是保证手术安全的重要措施.

    作者:马艳红;贺广湘;刘国辉;陈江波;柳岸;孙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鼻咽癌的侵袭性的关系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9,MMP-2,9)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2(tissue inhibitors of the MMP-1,2,TIMP-1,2)与鼻咽癌侵袭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鼻咽癌组织及16例鼻咽炎组织中MMP-2,MMP-9,TIMP-1,TIMP-2的表达.结果鼻咽癌与鼻咽炎两组病人TIMP-1,TIMP-2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鼻咽癌原发灶T分期的发展,TIMP-1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TIMP-1可以作为监测鼻咽癌侵袭的参数之一.

    作者:冯海燕;黄光武;唐安洲;徐志文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