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听骨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蒋立新;柴丽;陈少茹;卢承泉;黄永宁;孙研

关键词:听骨成形术, 中耳炎, 化脓性/外科学, 听小骨/外科学
摘要:目的评估听骨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自体残存听小骨雕刻成形重建听骨连接.结果术后3个月,171/196耳听力提高>15 dB,总有效率为87.24%;143/196耳达到应用听力水平;骨-气导间距<20 dB为68%,1年后为64%,随访3~5年仍保持术后的听力水平.结论采用自体残存听小骨行听骨成形术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先天性中耳畸形及外伤性听骨链中断的一种有效方法.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声带息肉手术方式的选择

    目的探讨声带息肉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159例病人,根据息肉的大小、位置、范围及基底部的情况,选择了4种手术方式,提出了间接喉镜与纤维喉镜联合使用摘除息肉的新术式.结果随访3个月~2.5年,效果良好.结论根据不同病情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步骤.

    作者:曹洪玲;浦章杰;王海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慢性鼻窦炎伴多发或复发性鼻息肉83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提高慢性鼻窦炎伴多发或复发性鼻息肉手术治疗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Caldwell-Luc手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多发或复发性鼻息肉83例.结果对83例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至4年,治愈69例,占83.13%;好转13例,占15.66%;无效1例,占1.21%.结论采用改良的Caldwell-Luc手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伴多发或复发性鼻息肉,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施小恬;俞丽萍;金国荣;叶霞;施剑斌;张友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鼻咽癌放射治疗失败后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

    目的通过对本院1989~1992年鼻咽癌放射治疗失败后手术治疗23例的回顾性分析,探索其手术适应证、术式及禁忌证等有关问题.方法对放疗后原发灶复发5例,颈淋巴结转移灶复发7例,放疗后转移5例,颅底侵犯4例,颞下窝侵犯2例的手术,阐明有关问题.结果手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2%及35%,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结论①鼻咽癌放疗失败后的手术治疗,术前必须明确病灶是未控、复发、转移或瘢痕增生;②手术应根据病灶部位及范围选择不同径路及方式进行;③对已有远处器官转移、颅底破坏侵及脑组织或恶病质患者不宜手术治疗.

    作者:况光仪;林振群;谭业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硅胶管引导颞骨内受损面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颞骨内受损面神经在硅胶管内再生的可行性及再生质量.方法选用20只成年大耳白兔,用硅胶管桥接左耳颞骨内面神经缺损,观察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纤维直径、纤维横断面积及髓鞘厚度.结果①术后3个月电生理显示面神经再生,术后5个月传导速度明显加快;②纤维直径、纤维面积和髓鞘厚度在再生神经与正常神经之间存在较大差别,但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差距减小.结论硅胶管修复颞骨内面神经缺损可取得良好的再生效果,具有实验可行性.

    作者:蔡萍;刘公汉;华清泉;吴展元;肖伯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国际互联网上的耳科学信息

    国际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结合诞生了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即在线医学(Medicine Online),在线医学提供的丰富网上医学信息资源对医疗、科研和教学具有重要帮助作用.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通过因特网向全球生物学和基础医学研究人员提供基因和蛋白质的共享资源及分析软件.在线医学和生物信息学都包含丰富的临床和基础耳科学信息.国内外已有一些文献介绍了耳鼻咽喉科有关网站[1~3],但缺乏耳科学专业网站内容介绍,有关的一些重要网站被遗漏,大部分临床医师或研究人员仍然不能有的放矢地找到相关资料.本文介绍耳科学各专业常应用和重要的11个网站,通过这些网站也可切入其它相关网页.查询这些网站有助于全面了解耳科学研究和耳病诊疗方面的新动态和进展.

    作者:肖自安;谢鼎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貌似甲状舌管囊肿的异位甲状腺

    异位甲状腺(Etopi thyroid)与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 cyst)均为颈部先天性异常.异位甲状腺属于甲状腺胚胎发育异常或错构的甲状腺组织,是甲状腺始基向尾端生长过程中,甲状舌管下降障碍,形成部位不同、大小各异的甲状腺.而甲状舌管囊肿源于甲状舌管的残留上皮,病变常位于颈前正中部.临床上二者的鉴别仍需注意,我院近2年先后收治2例“貌似甲状舌管囊肿的异位甲状腺”,第1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第2例经综合检查后,于术前业已明确诊断.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红;田京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单蒂胸骨舌骨肌瓣在舌根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自1992年以来,用单蒂胸骨舌骨肌瓣修复舌根异位甲状腺、喉癌侵犯舌根手术后的缺损,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2例舌根部异位甲状腺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各为13岁和29岁.同位素扫描示颈部甲状腺正常,完整切除舌根异位甲状腺.术后甲状腺功能无异常,吞咽、呼吸及发音功能良好,顺利拔除气管套管.

    作者:戴长稳;秦照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听骨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听骨成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自体残存听小骨雕刻成形重建听骨连接.结果术后3个月,171/196耳听力提高>15 dB,总有效率为87.24%;143/196耳达到应用听力水平;骨-气导间距<20 dB为68%,1年后为64%,随访3~5年仍保持术后的听力水平.结论采用自体残存听小骨行听骨成形术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先天性中耳畸形及外伤性听骨链中断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蒋立新;柴丽;陈少茹;卢承泉;黄永宁;孙研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鼻内镜下摘除蝶鞍占位性病变(附7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蝶鞍手术方法的适应证、应用价值及应用前景,并探索性提出经鼻-经鼻中隔-经筛-经蝶入路摘除蝶鞍巨大肿块.方法蝶鞍占位性病变病人共7例:垂体微腺瘤5例、巨大垂体腺瘤1例、鞍区炎性坏死性肉芽肿1例.6例采用经鼻-蝶入路;1例采用经鼻-鼻中隔-筛-蝶入路.结果术前症状在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除1例术前有一眼失明者外),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6例蝶鞍占位获得全切;1例获得次全切.结论经鼻内镜下摘除蝶鞍占位性病变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内镜下经鼻-鼻中隔-筛-蝶入路为蝶鞍巨大肿块的切除提供了一条较佳的手术途径.

    作者:蒋卫红;赵素萍;肖健云;谢志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原发性喉结核18例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加强对原发性喉结核这一少见疾病的认识,以减少对此病的误诊误治.方法我们对1988~2000年12年间经病理确诊,并排除了肺结核及肠结核的18例原发性喉结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18例同以往喉结核相比,在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诸方面有极大差异.结论由于抗结核药的应用及肺结核的控制,原发性喉结核的症状日益不典型:①年龄偏大,老年患者居多;②声嘶多为首发症状;③病变部位多集中于真假声带,故在临床上对该病应有足够的认识,以期早确诊、早治疗,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世翔;徐有坤;宿天河;庄运岭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前、中、侧颅底恶性肿瘤手术径路的探讨

    目的评价前、中、侧颅底手术径路的实用性、可靠性及有效性.方法自1984年6月至1998年12月,对30例颅底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病变位于前颅底者13例,中颅底2例和侧颅底15例(包括4例中、外耳道癌患者).累及前颅底者采用发际内大冠状切口并切除部分额骨入颅,或经额窦后壁入颅,然后实行颅面联合切除肿瘤.涉及中、侧颅底肿瘤则采用经颈-下颌入路方法整块切除肿瘤.中、外耳癌则实行颞骨次全切除术.结果全组30例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合并脑脊液漏等轻度并发症者6例(20%),均经保守治愈.全组2年生存率为68%,5年生存率55.56%.结论上述资料显示所提出的颅底恶性肿瘤手术径路方法安全可靠,适合于大多数前、中、侧颅底恶性肿瘤的治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树春;石胜利;刘文中;徐成钧;方风琴;李延国;李振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声带注射地塞米松治疗声带小结及声带息肉

    自1981~1998年,我院对300例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的病人作地塞米松声带注射治疗,疗效令人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00例全部为门诊病人,男76例,女224例.年龄17~50例,平均32.5岁.其中139例为声带小结,161例为声带息肉(97例为双侧).全部病例均经药物治疗1~3个月,疗效欠佳.治疗方法:声带注射均在门诊进行.患者取坐位.用1%丁卡因咽喉部喷雾麻醉9次(上咽、下咽、喉部各3次),用注射器吸取地塞米松5mg(1ml),然后间接喉镜下用自制的长5号注射针头在声带中1/3外侧缘粘膜下约2mm,缓慢注入地塞米松药液0.3~0.5ml,至声带轻度隆起.注射完毕,嘱患者发声,声音嘶哑加重但无憋气症状者为注射成功.术后嘱患者禁声休息3~7d,7~10d后复诊,效果不满意者可于10~15d后重复注射,多者注射次数达5次,全部病例均随访6个月~3年.

    作者:赵艳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肾上腺素在鼻内镜手术中应用的体会

    肾上腺素在鼻腔鼻窦内镜手术中的应用广泛,其主要作用是收缩鼻腔以扩大术野;收缩血管以减少术中出血.但由于肾上腺素有加快心率、导致心律失常、升高血压等副作用,绝大多数鼻科学医生对术中使用肾上腺素非常慎重,一般1%丁卡因25~30ml中使用0.1%肾上腺素不超过3.0ml.我们在鼻内镜手术中对增加肾上腺素的使用量进行了尝试,并做了比较研究.将手术病例分为2组,甲组为实验组(病例数50例):1%地卡因30ml加0.1%肾上腺素7.0ml;乙组为对照组(病例数40例):1%丁卡因30ml加0.1%肾上腺素3.0ml.为消除其他因素的干扰,选择的均为Ⅱ型鼻息肉鼻窦炎病例,年龄15~45岁,既往无鼻部手术史;所有手术均在局麻下进行;只收集作者本人实施手术的病例.观测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效果及术中心率、血压的变化.麻醉效果评价分4种:①优良:手术完全无痛;②较好:术中仅某些部位有轻度疼痛;③较差:术中一半以上时间疼痛明显;④失败:术中剧痛,手术被迫中止.

    作者:柳炯;蒋卫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外伤性脑脊液漏82例报道

    颅脑损伤是脑脊液(CSF)漏的主要原因.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现将我院收治的82例外伤性CSF漏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1990年1月~2000年12月,共收治颅脑损伤1 560例,其中伴有CSF漏者82例(5.25%).男62例,女20例.年龄10~72岁,平均34.5岁.脑脊液鼻漏50例(包括1例脑脊液耳鼻漏),占同期颅脑损伤住院病人的3.2%.CSF耳漏32例,占2.05%.

    作者:张顺根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翼点入路对大脑前动脉的显微应用解剖

    目的探索经翼点入路大脑前动脉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对10具(20侧)红色乳胶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灌注头颈部标本的大脑前动脉及其穿通支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结果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多,右侧A1发育不全多见,A1外径左侧大于右侧.A2左右走行和前后走行各约占一半.大脑前动脉穿通支大多数由A1上壁、内上壁发出并向后、上方行走.A1近端3~5mm、中1/3区域穿通支少.结论 A1变异多,这可能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有关;在大脑前动脉下壁、外侧壁解剖或在A1近端3~5mm、中1/3区域临时夹闭A1可减少A1穿通支的损伤.

    作者:莫万彬;袁贤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全麻食管镜下取出疑难食管异物9例报告

    我科自1996~1999年上半年共收治各类疑难食管异物9例,均于全麻食管镜下取出.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9例患者中,男6例,女3例.年龄8~20岁2例,40~70岁6例,90岁1例.异物类型:巨大带卡环牙托(附有8颗义齿)1例,带卡环义齿1例,塑料鸡心项链坠1例,巨大鱼骨1例,扁平长条形鸡骨5例.9例均有明确误吞误咽史,均经胸片或食管钡棉透视确诊.异物存留部位:均位于食管入口下方中上段食管.8例有试图强行咽下异物史.

    作者:怀德;张亚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平阳霉素对在体喉鳞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应用平阳霉素短程化疗对在体喉鳞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以论证临床应用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方法随机选择6例经病理确诊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化疗前后分别取活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化疗后肿瘤细胞的超微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表现为细胞核及核膜变形,核仁碎裂、崩解、固缩或消失,细胞质内线粒体明显减少,嵴结构模糊不清,出现空泡变性,核内染色质变性呈不均匀粗块状,但桥粒结构和张力原纤维无明显变化.结论平阳霉素能使喉鳞癌细胞的超微结构产生明显改变,从而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术前应用平阳霉素可杀灭微小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

    作者:胡海文;汪文晓;张琨龄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喉、气管外伤的治疗体会

    喉、气管外伤是耳鼻咽喉科的危重急诊之一,约占全身外伤的10%.如果处理不及时可造成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我院自1992年6月以来收治喉、气管外伤共21例,经手术和保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21例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6岁.外伤原因为交通事故11例,暴力打击伤7例,刎颈2例,自缢1例.其中闭合性挫伤10例,开放性挫伤11例,咽喉腔与外界相通者6例,颈部复合伤2例.

    作者:吴治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大出血1例

    烧伤合并严重吸入性损伤,常需经气管切开术置入气管导管以解除下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但是此手术可能导致气管内大出血,一旦发生,可危及患者的生命.下面报道1例烧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大出血.患者男,49岁.因瓦斯爆炸致全身多处火焰烧伤16h而于1996年8月1日急送入院,患者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史.体查发现:头、面、颈、四肢及会阴等多处烧伤面积达74%并有呼吸道烧伤.入院后即行气管切开术,置F-18号导管,术后常规护理,期间曾经多次植皮手术.9月12日1pm出现呼吸急促,从气管导管处喷出鲜红色血液约10ml,立即抽吸,气管内滴入止血药物及静脉给药,出血停止,喉镜检查发现气管后壁光滑,未见出血及溃疡,前壁看不清,更换较小气管导管.9月26日下午4点再次从气管导管喷出鲜红色血液约10ml,随即大量喷血,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王先成;赵柏程;鲁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鳞癌1例报道

    小儿气管支气管鳞癌极罕见,自然人口发病率为1/50万.我院1978年9月30日曾收治1例因误吸硫酸住院的幼儿.当时行了紧急气管切开,插胃管.20 d后拔管出院.1个月后,患儿因受凉出现咳喘,口唇青紫、三凹征明显再次住院.于原切口处切开气管,但在下插气管套管时受阻,支气管镜检查:“气管切口下方约2cm至隆突处有弧形灰白色膜状物,占据约2/3管腔,右侧支气管开口处管腔亦明显变窄,表面覆盖灰白色膜状物.”

    作者:陈月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