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柏慧
目的:认真学习并努力落实<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方法:根据要求,查找薄弱环节,并制定相应对策.结果:通过学习及实践丰富了护理人员的消毒灭菌知识,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使我院感染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结论:作为医院护理管理者,在感染管理工作中,必须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吸取新知识,不断改变管理手段,才能抓好感染管理工作,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
作者:杨宇环;冯继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摸清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的特点、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或防止职业损伤的发生,提高医护人员健康水平.方法:对潍坊市33所医院的8 063名医护人员及1 105名行管后勤人员的职业损伤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FoxBASE数据库,对所得资料运用SPLM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医生、护士、技工人员的职业损伤率分别为53.86%、74.06%、37.98%,行管后勤人员的损伤率为9.86%,医护技人员损伤率显著高于行管后勤人员;三级医院医护人员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一、二级医院;机械性损伤、物理性损伤、心理性损伤居职业损伤的前三位;护理人员为职业损伤的高危人群;防护设施、防护意识、职业性质、工作量等12项有序变量与职业损伤明显相关.结论: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关键;减少针刺伤,切断传播途径,是减少血源性疾病传播的有效途径;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加强高危人群防护,是减少职业损伤的必要措施.
作者:王立英;戴青梅;李法云;刘素美;王志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在新的护理管理模式下,为了充分发挥护理质控组织体系的职能与效能,成立护理质量督导委员会.方法:从岗位设置、人员组成、职责界定到工作模式运作,保证护理质量控制组织功能发挥.结果:护理质量督导委员会,在人力和时间上得到了保证,获得了灵敏、准确、及时的信息反馈,对动态掌握质量控制重点及科学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使护理纠纷隐患得以及时预防;维持了管理活动的动力;为继续护理教育提供了导向;保证和促进了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结论:在三级医院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孙春梅;王玉玲;王美萍;姜莉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民营医院的崛起,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它的优越性和灵活性,得以充分发挥和体现.医院的办院方针和任人为贤的用人政策,促使护理管理者树立经营理念,转变作风,实施病人满意战略,从而探索出一种新的民营医院护理管理模式,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和主动,推动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宋柏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在新形势面前探讨新的管理思路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用辩证的思维审视过去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管理思维过于求同化,护士被动执行管理条款,病人被动适应医院多种要求,管理者的主观随意性加大,降低了病人的满意度;二是管理指标多数负向化,不符合当今提倡的人本原理中激励管理原则;三是管理监控重点不突出,标准纷繁琐细,从导向上易忽略内涵质量.因此提出新的管理思路:从管理观念上要扩大创新的职能,仅仅维持有序是不够的;管理人员要注重自身的学习与管理;管理行为要体现以人为本;管理效能要体现整体性和客观性,达到真正科学化的管理.
作者:石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公正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探讨了应用公平理论指导护理管理工作的体会.一是引导职工正确选择比较对象和认识不公平现象,二是讨论制定工作量化指标、奖酬分配原则等系列评价标准和措施,建立平等竞争机制;三是合理使用公平观(贡献律、平均律、需要律).在分配上,支持以贡献为主的原则,并在做好物质分配的同时,做好精神奖励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通过物质、精神两方面激励作用,充分发挥公平理论的指导作用,达到了凝聚人心和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
作者:王小燕;杨宗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提高产科工作质量,降低或杜绝差错事故及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分析产科差错事故、护理纠纷高发的成因.通过看、听、学习、借签、奖惩等管理方式,在完善和健全产科各项工作制度及操作常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执业高风险意识的教育.结果:差错事故及护理纠纷明显下降,近三年发生率为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明显成效.结论:严格完善产科制度,强调重视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执业高风险意识的教育,在现代产科护理管理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作者:叶桂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护理人事制度改革是护理工作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操作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我院护理部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下,积极主动参与.通过合理的定编定岗、科学的效益分配机制及中级职称以上护理人员评聘分开、竞聘上岗.规范了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从而提高了管理效能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玉玲;王美萍;孙春梅;姜莉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病人对层级全责护理的满意度.方法:采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83例层级全责护理病区和51例非层级全责病区病人的意见.结果:层级全责护理病区病人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层级全责护理病区(P<0.001).结论:实施层级全责护理能较好地满足病人的身心需要,有助于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李美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加强对护士自身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探讨对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方法:制定培训目标、计划,确立培训项目及方法,并进行实施观察.结果: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增强,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使医院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健康教育落实率达90%以上,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达95%以上.结论:对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要实施目标管理,按计划进行,内容包括:强化理论学习,加强思想素质教育,熟悉健康教育标准,掌握健康教育程序,提高沟通能力.
作者:邹碧荣;万玲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常见护理缺陷与潜在的法律责任.方法:对神经外科常见的护理缺陷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外科护理缺陷分为直接责任性与间接责任性两种类型,并依据其是否产生严重后果决定当事人是否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结论:神经外科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精湛的业务知识,并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护理缺陷,防范医疗风险.
作者:王国芳;王千;杨婷;王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信息管理系统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首先在4个科室进行试运行,使其一些数据指标进行调试后正式在全院展开.结果:经过试运行及全院实施半年时间已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操作简单快捷,多数护理人员能很快地运用和掌握,调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达到护理要求.结论:整体护理信息管理系统能满足多层次管理者的需要,规范工作程序,加强环节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管理水平,实现整体护理综合信息化管理.
作者:章晓莉;毕越英;刘燕玲;沈小青;王铑;何惠玲;张晶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护理质量,该院深化了护理人事用工和劳动分配制度的改革,规范了医院及职工双方的责权利关系;采取了双向选择、择优上岗、尾数陶汰制;实行了综合考评与自荐相结合的择岗方案.在分配上,按照岗位的责任、风险、劳动强度以及质量考核拉开挡次.形成一种优胜劣汰、按需用人、公平竞争的局面.竞争上岗增加了护士的紧迫感,激发了护士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意识和主动服务的自觉性,使整体护理落到实处,护理质量明显提高,促进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云华;耿志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论述了新任护理部主任必须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与前任护理部主任关系,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与上下级及同级的关系,工作开局急与缓的关系.以利于上任后尽快打开局面,顺利地把工作开展起来.
作者:孙俊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把护理程序运用于临床教学中,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实用型高素质护理人才.通过对护生社会心理状态及学习情况的评估,确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然后分别组织实施,后作出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运用护理程序进行带教后,护生的专科知识、技能、服务意识都有了全面的提高,同时也培养了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带教的能力.揭示:护理程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尹丽燕;孟玉兰;高燕;朱继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护理质量管理是管理的核心,护理质量的评价是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1].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方法很多,但如何适应护理模式转变以及现代质量管理的要求,使护理质量的评价方法更科学、客观和可信,更有效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是护理管理者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2],建立系统的、科学的和先进的护理质量标准体系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有利于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人才培养[3].
作者:郭翠英;张玉华;张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1年我国正式被批准加入WTO,这意味着今后我国卫生工作改革必须考虑如何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大趋势,在建立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护理工作作为卫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学会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认识护理改革的必要性,加快护理管理向现代化转变的步伐.
作者:左月燃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应香港护士教育基金会邀请,笔者于2000年10月底赴港学习两周,在港期间参观访问了14所医院和医疗单位,对香港医院管理模式和特点有一些了解,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津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在急救工作中,要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不仅要达到护理技术先进高效,更要重视护理服务质量.讨论护士情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提出护理质量的提高,除了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加强自身修养外,还应注重情商的培养.
作者:任水清;刘毅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加强现代护理管理建设必须立足医院信息化发展,研究护理工作特点与医院信息系统应用管理的基本规律,强调转变护理观念、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护理服务和质量管理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新形势下实现护理管理创新,加快护理学科发展的迫切任务与要求.
作者:樊小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