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乳腺癌预防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杨岗;刘忠玉;李刚;杨娜

关键词:全身麻醉, 胸椎旁阻滞, 术后镇痛, 炎性因子, 乳癌改良根治术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应用于乳癌改良根治手术术后镇痛效果及抗炎作用.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选择在我院择期拟全麻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MRM)的病人48例,将其随机分均为2组,A组为全身麻醉组(TIVA组),B组为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组(TIVA+TPVB组),每组24例患者,B组通过超声辅助于T4间隙行胸椎旁神经阻滞,然后两组患者以相同的方法再进行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观察指标:术后第1h、4h、8h、16h及24 h的评估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估;测定麻醉前、手术开始0.5h、手术结束和术后8h的血清中TNF-a,IL-6及IL-10的水平;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第1h,4h和8h的VAS评分B组显著低于A组;炎性因子方面,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及术后第8h血清中TNF-a,IL-6及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麻醉前;B组患者血清中TNF-a,IL-6的水平显著低于A组,而IL-10的水平则显著高于A组;B组术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A组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应用到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提高同时并没有增加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并且有效地减少炎性因子的分泌,因此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对促进行MRM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有重要价值及意义.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大蒜素辅治乳腺癌及对小鼠血清CA153、CEA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蒜素辅助治疗乳腺癌及对小鼠血清CA153、CEA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小鼠分为6组,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大蒜素组(C组),卡培他滨组(D组),低剂量大蒜素+卡培他滨组(L组),高剂量大蒜素+卡培他滨组(H组).除A组外,B组,C组,D组,L组,H组,在小鼠胸壁5~6肋间乳腺皮下接种鼠乳腺癌4TI-LUC细胞,构建乳腺癌小鼠模型.C组和L组(大蒜素20mg.kg-1/d,溶于0.2ml生理盐水),H组(大蒜素50mg.kg-1/d,溶于0.2mL生理盐水),D组(2.5mg/m2),溶于0.2mL生理盐水),A组和B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血清CA153、CEA、IL-2、TNF-α浓度,并对各组小鼠的瘤块、胸腺、脾脏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及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结果:治疗后C组、D组、L组、H组的小鼠血清CA153、CEA浓度相比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小鼠血清IL-2、TNF-α、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显著,C组、L组、H组血清IL-2、TNF-α及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与B相比,差异显著;H组、L组、D组、C组的肿瘤抑制率差异显著,由强到弱排序为H组>L组>D组>C组.结论:大蒜素辅助治疗乳腺癌可降低血清CA153、CEA浓度,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肿瘤抑制率.

    作者:石国建;顾蓓;荣鸣;李惠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社区感染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使用比阿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作为初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0例社区感染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分别经比阿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作为初始经验治疗,疗程均为7天,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比阿培南组、哌拉西林舒巴坦组及头孢噻肟组总有效率及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比阿培南、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均可作为社区感染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初始经验治疗.

    作者:童明;唐世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珠海市接尘工人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珠海市接尘工人人群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情况,评价对接尘工人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珠海市600名没有结核病史的接尘工人为调查对象,按照年龄性别1:2匹配,随机分为干预组(200人)和对照组(400).对干预组实施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健康教育,并对干预组和对照组使用统一问卷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63.3%)相比,干预组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89.6%)显著提高.按年龄、性别、民族和文化程度分层分析后,干预组各层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珠海市接尘工人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率仍然较低,对干预组实施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健康教育后可以显著提高接尘工人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认知.

    作者:彭黎明;李晓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毕Ⅱ式吻合与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临床应用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并对比毕Ⅱ式吻合与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行远端胃癌根治术6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消化道重建方法分为两组,36例行毕Ⅱ式吻合作为毕Ⅱ式组,24例行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作为Uncut RY组.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年发放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流质日、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毕Ⅱ式组胃管拔除时间长于Uncut RY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1年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毕Ⅱ式组胆汁反流、反流性胃炎发生率分别为36.11%、25.0%高于Uncut RY组的8.33%、4.17%,差异有显著性;毕Ⅱ式组术后1年SF-36量表中的躯体功能、生命活力、总体健康分值低于Uncut RY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与毕Ⅱ式吻合相比,非离断式Roux-en-Y吻合用于远端胃癌根治术后消化道重建,在缩短术后胃管留置时间、减少胆汁反流和反流性胃炎发生率、提高远期生活质量上更具优势.

    作者:王财庆;陈功;徐莆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HFNC与常规插管前预充氧在小儿机械通气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对比气管插管前经鼻持续高流量给氧(HFNC)与传统预充氧在小儿机械通气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儿科ICU收治的需要紧急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插管前采取HFNC,对照组给予球囊面罩预充氧,监测预充氧前(T0)、预充氧5min(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两组患儿MAP、HR和SpO2,比较两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严重呛咳及返流误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预充氧前(T0)MAP分别为(85.4+13.3)mmHg和(86.6+12.9)mmHg、HR分别为(82.3+4.6)次/min和(80.9+5.1)次/min、SPO2分别为(82.4+1.7)%和(81.7+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预充氧5min(T1)和插管前(T2),观察组SPO2低于对照组,插管后即刻(T3)观察组SPO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Δ(T0~T1)SPO2、Δ(T2~T3)SPO2、Δ(T2~T3)MAP、Δ(T2~T3)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55.0%)高于对照组(47.5%),严重呛咳、返流、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机械通气患儿插管前采取HFNC方式预充氧保证了整个插管过程中血氧饱和度,避免了SPO2、MAP、HR大幅度波动,插管一次性成功率显著提高,有效降低插管合并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静;熊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资料,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 H值、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吸入气氧浓度(FiO2)〕及治疗后临床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临床分析,实验组的呼吸频率、PaO2、PaO2/FiO2、PaCO2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APACHEⅡ评分及胸片变化均有明显差异.机械通气耗时与VAP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较好地改善肺功能,缓解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悦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艾司洛尔联合米力农对脓毒症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乳酸、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目的:研究艾司洛尔联合米力农对脓毒症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乳酸、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存在心脏指数(CI)2.2~2.5L/(min·m2)、心率≥130次/min的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平均分组,30例给予米力农治疗者为对照组,30例给予米力农+艾司洛尔治疗者归为联合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CVP、CI、SVI呈上升趋势,HR、SVRI呈降低趋势;对照组MAP、CVP呈升高趋势,HR呈降低趋势,联合组MAP在治疗第72h,HR、CI、SVI、SVRI在治疗第3、6、12、24、72h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Lac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且联合组Lac在治疗第12、24、72h显著低于对照组;ScvO2与PaO2/FiO2组间、组内差异不显著;治疗第3d两组IL-6、TNF-α、MYO、CK、CK-MB、cTnI和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第14d两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变化大于对照组;联合组入住ICU时间和28d死亡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结论:艾司洛尔联合米力农治疗脓毒症伴合并心功能不全,可明显降低血乳酸、抑制全身性炎症反应和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28d生存率,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王鹏;杜金凤;张吉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右半结肠癌顺、逆行性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顺行与逆行性淋巴结清扫切除术在右半结肠癌患者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2年8月160例在我院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患者80例,采用顺行性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患者80例,采用逆行性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复发率、肝转移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及不同Dukes分期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肝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Dukes C期患者肝转移率低于对照组Dukes C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Dukes B、C期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Dukes B、C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半结肠癌顺行性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效果明显优于逆行性,对降低患者肝转移的发生,提高患者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玮;吕成余;曹红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地西他滨对肝癌干样细胞DNMT1表达和自我更新的影响

    目的:研究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抑制SMMC-7721细胞系肝癌干样细胞(liver cancer stem-like cells,LCSLC)DNMT1表达和自我更新作用.方法:球细胞培养法测定细胞球形成率.5-甲基胞嘧啶检测法测量细胞甲基化程度.实时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别分析DNMT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SMMC-7721细胞相比,LCSLC具有更高DNMT1表达水平和更强球形成能力.DAC能抑制SMMC-7721源性LCSLC的DNMT1表达和球形成能力.结论:DAC可能通过抑制DNMT1表达减弱SMMC-7721源性LCSLC自我更新能力.

    作者:许畅;陈阿;曹晓诚;邱叶贝;李翔;崔迎红;曹建国;杨剑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双抗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防治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及对短期预后

    目的:双抗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及对短期预后.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行PCI治疗的120例患者分为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观察组各60例,对两组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以及短期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发生率6.6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3%,对照组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发生率16.6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血小板凝集率、生活质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疗法,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抗疗法在防治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改善短期预后方面取得的效果更佳,可作为优选用药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孙君;蒋建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后腹腔镜与经腰小切口肾部分切除术联合治疗T1期肾癌对患者肾功能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小切口肾部分切除术对T1期肾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其中改良手术组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腰小切口肾部分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和肾功能的差异.结果:改良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长,引流管留置时间较传统手术组短,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无差别;两组患者手术前炎症因子水平无差别,术后3天,改良手术组患者的IL-6、IL-10和CRP水平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患者手术前肿瘤标志物水平无差别,术后3个月,改良手术组患者的CA50、CEA和CA125水平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患者手术前肾功能比较无差别,术后3个月,改良手术组的BUN、SCr水平低于传统手术组,GFR水平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后腹腔镜联合经腰小切口肾部分切除术对T1期肾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肾功能,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丁晓平;盖翔云;侯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控制性超排卵治疗过程中晚卵泡期高孕酮对卵巢中反应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学及整合素αvβ3、LIF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排卵治疗过程中晚卵泡期高孕酮(P)对卵巢中反应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学及整合素αvβ3、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宝鸡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9月~2016年1月期间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不孕症患者(均采用控制性超排卵)60例,根据晚卵泡期血清P水平分为正常组(n=25,P<2.5ng/mL)、升高组(n=35,P≥2.5ng/mL).于晚卵泡期起始日、取内膜日检测血清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浓度,内膜活检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αvβ3、LIF的表达情况.结果:升高组晚卵泡期、取内膜日E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而FSH、LH与正常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整合素αvβ3、LIF多呈中等强度或强阳性表达,其中整合素αvβ3主要在内膜腺体表达,定位于细胞膜;LIF主要在内膜腺体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升高组子宫内膜组织整合素αvβ3、LIF表达阳性率48.57%、42.86%略低于正常组的68.00%、64.00%,差异不显著,且两组子宫内膜组织整合素αvβ3、LIF表达情况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控制性超排卵治疗过程中晚卵泡期高P水平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组织整合素αvβ3、LIF表达水平降低,一定程度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但仅依靠此两项指标的表达来评估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并不可靠.

    作者:冯丹艳;汤芝秀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氟哌酸联合雌三醇治疗绝经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究绝经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行氟哌酸联合雌三醇治疗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绝经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氟哌酸治疗,研究组(42例)行氟哌酸联合雌三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生殖道症状与健康评分、炎症指标与免疫指标水平、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78.9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生殖道症状及健康评分、炎症及免疫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改善,研究组生殖道症状评分及IL-8、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生殖道健康评分及IgM、IgG、IgA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产生.结论:氟哌酸联合雌三醇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绝经女性患者可显著抑制炎症因子,提高免疫指标水平,改善生殖道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宏宇;王敬华;祁建青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传统手术与应用3D打印技术手术对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传统手术与应用3D打印技术后手术治疗对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需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技术组(n=39)和常规手术组(n=39).3D技术组术前对骨折部位进行三维重建,3D打印出与骨折部位1:1的实体模型,在模型上模拟手术,选择佳复位、匹配固定材料等,制定手术方案;常规手术组根据X射线及CT扫描影像资料制定手术方案,两组均按设计方案进行手术.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相关指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Rasmussen评分,评估3D打印技术手术对患者的影响.结果:3D技术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手术组,3D技术组患者创伤性关节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但3D技术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Schatzker分型Ⅰ~Ⅲ的患者,两组患者的Rasmussen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Schatzker分型Ⅳ~Ⅵ的患者,3D技术组的Rasmussen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手术组.结论:3D打印技术有助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方案的精确制定,能提高复位质量、减少手术时间,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连志远;马少波;李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凉山地区125例小于8月龄婴儿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凉山地区小于8月龄婴儿麻疹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以及彝、汉民族间的差异,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2016年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25例小于8月龄的婴儿麻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彝族及汉族婴儿麻疹临床特征进行比较,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凉山地区小于8月龄婴儿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4~8月龄,发病率为90.4%.麻疹流行时间集中在12月~次年2月,患者107例(占85.6%).流行主要人群是凉山州本地的农村婴儿110例(占88.0%),本次流行受外来流动人口的影响小.约有67.2%婴儿母亲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彝、汉族婴儿麻疹患儿临床对比调查,黏膜斑特点、多系统并发症及麻疹抗体等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临床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凉山地区本次婴儿麻疹流行主要与婴儿母亲免疫覆盖率低、疫苗免疫原性下降、胎传抗体衰减等因素有关;控制8月龄内婴儿麻疹发病率应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开展育龄妇女等成人强化免疫,重视保护易感婴儿.应不断加大我州偏远山区的医疗投入,尤其需加强村民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陈雪;杨尧;段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确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5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观察组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手术前后残余尿量(PVR)、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PVR、IPSS、QOL较术前均降低,Qmax升高,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手术前后PVR、Qmax、IPSS、Q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近期疗效相当,但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要优于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作者:古军;车宪平;徐磊;陈化磊;胡鑫明;陈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器官/系统损害评分在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蜂蛰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观察研究多器官/系统损害评分在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蜂蛰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91例重症蜂蛰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多器官/系统损害程度评分,43例)和对照组(RIFLE分期Ⅰ期,48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前后生化指标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总费用、受伤至净化治疗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8h较12h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多器官/系统损害评分在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重症蜂蛰伤患者中临床疗效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潘文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HCV感染的母婴结局及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母婴结局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合并HCV感染的孕妇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未合并HCV感染的孕妇60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围生期结局,及观察组HCV垂直传播情况(新生儿随诊时间为18个月).ELISA法检测两组产妇胎盘组织匀浆中IL-2、IL-6、IL-10、IL-12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胎盘组织中CD3、CD68、PD-1进行染色,并计算各组阳性染色细胞数目.结果:观察组妊娠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vs13.33%),新生儿围生期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vs 20.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妊娠合并HCV感染孕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率为3.33%(2/60).观察组胎盘组织匀浆中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6、IL-10、IL-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胎盘组织中CD3、CD68、PD-1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HCV感染的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围生期不良结局发生率均较高,而且HCV可以垂直传染给新生儿.胎盘组织中IL-2、CD3、CD68、PD-1的低表达、IL-6、IL-10、IL-12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HCV感染后的胎盘抗病毒免疫过程.

    作者:赵红冰;刘君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接诊的9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观察组联合槐杞黄颗粒口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39%;治疗后,观察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D3+、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控制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X射线片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润莹;詹宁;张燕妮;何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在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前列腺癌患者68例,全部患者接受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统计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中并发症情况,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对比研究治疗前后患者IPSS评分、尿大流速、膀胱内参与尿量及血清PSA含量.结果:本研究纳入研究患者前列腺平均体积为53.3±12.38mL;出现尿路梗阻症状55例;平均手术时间为94.6±4.89mins;术中平均出血101.5±9.66mL;平均住院天数为6.4±3.18,以上3项指标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在术中共有4例患者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3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1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患者经6个月随访后IPSS评分、尿大流速、膀胱内参与尿量及血清PSA含量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慧;贺利明;王善龙;张永升;韩胜;杜凌云;郝春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