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效果观察

古军;车宪平;徐磊;陈化磊;胡鑫明;陈文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 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住院时间
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确诊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50例,按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观察组患者行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手术前后残余尿量(PVR)、大尿流率(Qmax)、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PVR、IPSS、QOL较术前均降低,Qmax升高,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手术前后PVR、Qmax、IPSS、QO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近期疗效相当,但经尿道等离子腔内剜除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方面要优于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多索茶碱联合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参照随机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11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n=55)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观察组(n=55)给予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与炎性因子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36%(53/55),较对照组83.64%(46/55)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喘息、咳嗽及肺部啰音等症状消失时间、EOS计数、IL-10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指标较对照组低,IL-12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9.09%(5/55)与对照组5.45%(3/5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嗜酸性粒细胞侵润及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且药物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李卫;杨宗皓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控制性超排卵治疗过程中晚卵泡期高孕酮对卵巢中反应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学及整合素αvβ3、LIF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排卵治疗过程中晚卵泡期高孕酮(P)对卵巢中反应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学及整合素αvβ3、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宝鸡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9月~2016年1月期间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不孕症患者(均采用控制性超排卵)60例,根据晚卵泡期血清P水平分为正常组(n=25,P<2.5ng/mL)、升高组(n=35,P≥2.5ng/mL).于晚卵泡期起始日、取内膜日检测血清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浓度,内膜活检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αvβ3、LIF的表达情况.结果:升高组晚卵泡期、取内膜日E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而FSH、LH与正常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整合素αvβ3、LIF多呈中等强度或强阳性表达,其中整合素αvβ3主要在内膜腺体表达,定位于细胞膜;LIF主要在内膜腺体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升高组子宫内膜组织整合素αvβ3、LIF表达阳性率48.57%、42.86%略低于正常组的68.00%、64.00%,差异不显著,且两组子宫内膜组织整合素αvβ3、LIF表达情况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控制性超排卵治疗过程中晚卵泡期高P水平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组织整合素αvβ3、LIF表达水平降低,一定程度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但仅依靠此两项指标的表达来评估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并不可靠.

    作者:冯丹艳;汤芝秀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伏立康唑联合卡泊芬净序贯治疗拟诊侵袭性肺真菌病患者的疗效

    目的:了解伏立康唑序贯治疗对肺真菌病的具体疗效,分析伏立康唑联合卡泊芬净联合用药的临床优势,为联合给药、序贯治疗方法治疗肺真菌病提供理论经验.方法:将60例拟诊侵袭性肺真菌病患者根据一般资料匹配分组为4组:伏立康唑单纯性口服组、伏立康唑单纯性静滴组、伏立康唑序贯治疗组、伏立康唑联合卡泊芬净序贯治疗组,比较4组对象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肺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四组患者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伏立康唑联合卡泊芬净序贯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优于伏立康唑单纯性口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FEV1的差异显著,但是各组别之间差异不明显;FEV1/FVC治疗后差异显著,FEV1/FVC指标在伏立康唑单纯性口服组和伏立康唑序贯治疗组、伏立康唑单纯性口服组和伏立康唑联合卡泊芬净序贯治疗组、伏立康唑单纯性静滴组和伏立康唑联合卡泊芬净序贯治疗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拟诊侵袭性肺真菌病的患者,可以采用伏立康唑联合卡泊芬净序贯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其相比其他治疗方法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率低等临床优势.

    作者:李同林;周航;王俊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在治疗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前列腺癌患者68例,全部患者接受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统计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中并发症情况,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对比研究治疗前后患者IPSS评分、尿大流速、膀胱内参与尿量及血清PSA含量.结果:本研究纳入研究患者前列腺平均体积为53.3±12.38mL;出现尿路梗阻症状55例;平均手术时间为94.6±4.89mins;术中平均出血101.5±9.66mL;平均住院天数为6.4±3.18,以上3项指标与患者年龄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在术中共有4例患者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3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1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患者经6个月随访后IPSS评分、尿大流速、膀胱内参与尿量及血清PSA含量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赵慧;贺利明;王善龙;张永升;韩胜;杜凌云;郝春林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乳腺癌预防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应用于乳癌改良根治手术术后镇痛效果及抗炎作用.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选择在我院择期拟全麻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MRM)的病人48例,将其随机分均为2组,A组为全身麻醉组(TIVA组),B组为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组(TIVA+TPVB组),每组24例患者,B组通过超声辅助于T4间隙行胸椎旁神经阻滞,然后两组患者以相同的方法再进行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观察指标:术后第1h、4h、8h、16h及24 h的评估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估;测定麻醉前、手术开始0.5h、手术结束和术后8h的血清中TNF-a,IL-6及IL-10的水平;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第1h,4h和8h的VAS评分B组显著低于A组;炎性因子方面,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及术后第8h血清中TNF-a,IL-6及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麻醉前;B组患者血清中TNF-a,IL-6的水平显著低于A组,而IL-10的水平则显著高于A组;B组术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A组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应用到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提高同时并没有增加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并且有效地减少炎性因子的分泌,因此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对促进行MRM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有重要价值及意义.

    作者:杨岗;刘忠玉;李刚;杨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奈哌齐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VD)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VD患者94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多奈哌齐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瑞舒伐他汀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认知功能、氧化应激、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氧化应激LPO、MDA明显低于对照组,而SOD则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IL-6、IL-1β、TNF-α以及血脂LDL-C、TG、T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MMSE、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多奈哌齐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VD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且具较强降脂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燕;唐春霞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单用或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肥胖相关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肺功能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单用或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肥胖相关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1月~2016年10月就诊的104例肥胖型哮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大呼气流量(peak expiratory flow,PEF)、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capacity,FVC)及第1秒钟大力气呼出的气体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in one second,FEV1)、炎性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67.3%);观察组PEF、FVC、FVC占预比、FEV1及FEV1预计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80.16±55.93)vs(246.84±52.11)L/min、(2.97±0.25)vs(2.71±0.19)L、(93.18±10.03)vs(81.48±9.56)%、(2.61±0.63)vs(2.25±0.53)L/min、(91.93±9.85)vs(82.16±9.07)%];观察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2.19±3.15)vs(17.03±2.98)ng/L],同时IL-4与EC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29±0.94)vs(12.78±1.92)ng/L、(63.16±7.33)vs(92.37±10.28)ug/L];治疗后,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8%vs 46.2%).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炎性因子及ECP水平变化,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率,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陈国萍;朱兴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脊柱骨肿瘤患者64例,分析患者入院后影像学资料,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患者影像学特点.结果:①临床资料显示良性骨肿瘤17例,腰椎6例,颈椎5例,胸椎4例,骶尾椎2例,病理类型以血管瘤较常见,其次是纤维结构不良、骨瘤、骨样骨瘤;中间性骨肿瘤19例,胸椎8例,腰椎和颈椎各5例,骶尾椎1例,病理类型以骨母细胞瘤较常见,其次是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上皮样血管瘤;恶性骨肿瘤28例,胸椎11例,腰椎9例,骶尾椎5例,颈椎3例,病理类型以浆细胞骨髓瘤较常见,其次非霍奇金淋巴瘤、孤立性浆细胞癌、骨肉瘤.②MRI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准确率高(76.47%、78.95%、85.71%),其次为CT(58.82%、68.42%、75.00%),X线(52.94%、52.63%、57.14%).其中MRI诊断整体准确率(81.25%)高于X线(54.69%).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脊柱骨肿瘤采用MRI诊断准确率高.

    作者:余泽祥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双抗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防治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及对短期预后

    目的:双抗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及对短期预后.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行PCI治疗的120例患者分为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观察组各60例,对两组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以及短期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发生率6.6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3%,对照组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发生率16.6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血小板凝集率、生活质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疗法,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抗疗法在防治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改善短期预后方面取得的效果更佳,可作为优选用药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孙君;蒋建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临床合理用药中微生物以及细菌耐药性检验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及细菌耐药性检验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分离出的769株菌株,对其进行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检测以及纸片扩散法实验,以评估其药敏性.结果:769株病原菌中以革兰菌为主,其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所占比率分别为38.88%和56.96%;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肠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克雷伯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青霉素G耐药率均>80%,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率均>80%,肠球菌属对克林霉素耐药率达到95.08%;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及哌拉西林耐药率均>80%,克雷伯菌属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77.50%,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普遍较低;769株病原菌中共检测出116株多重耐药菌株,占15.08%,ICU和外科多重耐药菌构成比较分别为19.48%和18.86%,均明显高于内科和儿科.结论:临床微生物以及细菌耐药性检验对加强医院抗菌药物规范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理论依据.

    作者:傅雷宇;谢云芬;朱迪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珠海市接尘工人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珠海市接尘工人人群对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情况,评价对接尘工人实施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珠海市600名没有结核病史的接尘工人为调查对象,按照年龄性别1:2匹配,随机分为干预组(200人)和对照组(400).对干预组实施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健康教育,并对干预组和对照组使用统一问卷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63.3%)相比,干预组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89.6%)显著提高.按年龄、性别、民族和文化程度分层分析后,干预组各层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仍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珠海市接尘工人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知晓率仍然较低,对干预组实施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健康教育后可以显著提高接尘工人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的认知.

    作者:彭黎明;李晓亮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与乙型肝炎DNA对肝硬化患者癌变的诊断效果研究

    目的:探索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与乙型肝炎DNA对肝硬化患者癌变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84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6例发生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的患者为肝硬化癌变组,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和乙型肝炎DNA阳性率,比较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和乙型肝炎DNA的一致性,比较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和乙型肝炎DNA对肝硬化癌变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硬化癌变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阳性率和乙型肝炎DN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与乙型肝炎DNA结果的总符合率为89.13%(164/184),Kappa=0.752,两种方法吻合程度一般.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与乙型肝炎DNA联合诊断肝硬化癌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与乙型肝炎DNA分别单独检测,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和乙型肝炎DNA能够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的重要标志物,对于肝硬化癌变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和乙型肝炎DNA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为临床上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提供参考.

    作者:王万俊;夏天;韩婷婷;郑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凉山地区125例小于8月龄婴儿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凉山地区小于8月龄婴儿麻疹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以及彝、汉民族间的差异,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2016年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25例小于8月龄的婴儿麻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彝族及汉族婴儿麻疹临床特征进行比较,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凉山地区小于8月龄婴儿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4~8月龄,发病率为90.4%.麻疹流行时间集中在12月~次年2月,患者107例(占85.6%).流行主要人群是凉山州本地的农村婴儿110例(占88.0%),本次流行受外来流动人口的影响小.约有67.2%婴儿母亲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彝、汉族婴儿麻疹患儿临床对比调查,黏膜斑特点、多系统并发症及麻疹抗体等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临床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凉山地区本次婴儿麻疹流行主要与婴儿母亲免疫覆盖率低、疫苗免疫原性下降、胎传抗体衰减等因素有关;控制8月龄内婴儿麻疹发病率应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开展育龄妇女等成人强化免疫,重视保护易感婴儿.应不断加大我州偏远山区的医疗投入,尤其需加强村民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陈雪;杨尧;段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ECL、RPR、TPPA、胶体金法检测梅毒的方法学比较

    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法(ECL)、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胶体金法四种方法检测梅毒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为临床上梅毒的血清学筛查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份我院确诊的梅毒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CL、RPR、TPPA、胶体金法检测两组血清样本,比较四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使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CL、TPPA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胶体金法,RPR阳性检出率高于胶体金法,TPPA阴性检出率高于其他三种检测方法,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PPA和ECL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胶体金法,TPPA和ECL准确率高于RPR法.TPPA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高于ECL,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CL和TPPA法灵敏度、准确率和特异度均较好,可先使用ECL和RPR法进行双筛,再经TPPA进行确诊.

    作者:张争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乐伐替尼对晚期肝癌大鼠血清b-FGF、VEGF及生存时间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乐伐替尼对晚期肝癌大鼠血清b-FGF、VEGF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低剂量组(L组),高剂量组(H组),每组10只.L组给药乐伐替尼(2mg/kg,溶于0.1mL生理盐水),H组给药乐伐替尼(4mg/kg,溶于0.1mL生理盐水),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治疗第1d,10d,20d的血清b-FGF、VEGF浓度,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治疗期间自主活动次数及生存时间.结果:A组大鼠血清b-FGF、VEGF浓度并无较大波动,B组大鼠血清b-FGF、VEGF浓度随疾病进展浓度升高,L组,H组大鼠血清b-FGF、VEGF浓度与B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组比L组下降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随时间推移,次数逐渐减少,L组,H组与B组相比,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均不同程度增加,H组>L组;B组早出现死亡个体,且早全部死亡,与B组相比,L组,H组生存时间均延长,其中H组>L组.结论:乐伐替尼能降低晚期肝癌大鼠血清b-FGF、VEGF的浓度,增加肝癌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李志路;邱春丽;赵勇;高淼;乔喜婷;李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50例,对样本做以下分析:(1)根据患者年龄,将≤35岁者作为A组(n=72),>35岁者为B组(n=78),比较两组的就诊时间、心率、左室直径等相关危险因素.(2)根据患者的性别,分为男性组(n=109)和女性组(n=41),比较两组的吸烟和酗酒史、左室直径等相关危险因素.(3)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1)年龄与危险因素:A组在性别、就诊时间、心率、左室直径、马凡综合征、BMI均与B组有显著差异.(2)性别与危险因素:男性组在吸烟史、酗酒史、左室直径、BMI、心电图异常、死亡个数均与女性组有显著差异.(3)死亡因素单因素分析:年龄、收缩压、舒张压、血压波动、持续疼痛、主动脉大直径、动脉粥样硬化为死亡的可疑危险因素.(4)死亡因素多因素分析:性别(OR=3.755,95%CI[1.008,13.987])、舒张压(OR=1.978,95%CI[1.018,3.844])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女性、舒张压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闫醒军;张琦;王利会;高海涛;魏润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辛伐他汀对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外周血IL-20水平、Th免疫应答和气道重塑的影响

    目的:通过取用辛伐他汀配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讨论其对于患者外周血IL-20浓度影响,Th免疫失衡调节以及对于气道重塑的临床效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皆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辛伐他汀片剂,治疗周期为三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0(IL-20)、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γ干扰素(INF-γ)浓度水平变化;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底膜厚度(The Thickness of bronchial mucosa's reticular basement membrane,TRBM)以及黏膜肌纤维母细胞数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皆有改善,但组间对比没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中IL-20浓度从(84.25±11.38)ng/L下降至(40.29±6.63)ng/L.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4和INF-γ浓度变化,观察组IL-4浓度明显下降而INF-γ则有明显上升,对照组患者此两个因子浓度变化皆不明显.对比治疗前后TRBM值,观察组患者从(18.18±1.47)μm下降至(9.35±1.29)μm,且黏膜肌纤维母细胞也从(351.68±20.22)×10-9L-1下降至(160.71±19.34)×10-9L-1.结论:辛伐他汀对于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免疫机制失衡和气道重塑皆有良好临床疗效,值得广泛采用.

    作者:吕社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合理可行的精细化管理方案及相应的排药模式(排药模式一),将PIVAS管理按照时间段划分为对照组(2016年1~6月)和观察组(2016年7~12月).对照组采用PIVAS常规管理流程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制定的精细化管理方案进行管理,并分别在两组的前三个月采用排药模式一,后三个月采用PIVAS常规排药模式(排药模式二),比较两组差错发生率、科室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考核成绩及两种排药模式的差错发生情况.结果:采用精细化管理的观察组,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PIVAS常规管理流程的对照组(0.038%VS0.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科室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95.65±2.54VS 86.76±2.76),(94.76±3.65VS 88.32±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科室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考核成绩优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12%VS 75.34%),(97.23%VS 8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内,排药模式一差错发生情况均优于排药模式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案及相应的排药模式能有效减少PIVAS差错发生概率,从而提高成品输液质量,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田虹;冶玉萍;马玉花;林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氟哌酸联合雌三醇治疗绝经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究绝经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行氟哌酸联合雌三醇治疗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绝经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氟哌酸治疗,研究组(42例)行氟哌酸联合雌三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生殖道症状与健康评分、炎症指标与免疫指标水平、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78.9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生殖道症状及健康评分、炎症及免疫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改善,研究组生殖道症状评分及IL-8、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生殖道健康评分及IgM、IgG、IgA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产生.结论:氟哌酸联合雌三醇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绝经女性患者可显著抑制炎症因子,提高免疫指标水平,改善生殖道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宏宇;王敬华;祁建青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肾镜EMS第四代泌尿腔镜碎石系统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对比分析肾镜EMS第四代泌尿腔镜碎石系统与电切镜机械大力碎石钳在前列腺增生(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接受诊治的68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肾镜EMS第四代泌尿腔镜碎石系统治疗)和对照组(电切镜机械大力碎石钳治疗)两组,每组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相关指标、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碎石时间及手术总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术中出血量及膀胱冲洗时间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末次随访时的IPSS评分、Qmax及RUV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肾镜EMS第四代泌尿腔镜碎石系统在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中具有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尚向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