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杨宗皓
目的:研究腹膜淋巴结转移癌诱发的肠梗阻应用肠系膜上动脉(SMA)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1日收治的腹膜淋巴结转移癌诱发的肠梗阻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梗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SMA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49%vs 76.6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恢复排气时间、恢复排便时间以及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肠道通畅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51%vs 23.40%),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5.28±1.16)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2.15±0.8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由于腹膜淋巴结转移癌诱发的肠梗阻患者SMA灌注化疗可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旭;李晓慧;艾旭;龙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老年严重脑动脉粥样硬化意识障碍患者的预后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急诊科收治的老年严重脑动脉粥样硬化意识障碍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上静脉注射纳洛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静脉滴注纳洛酮联合肌肉注射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GCS评分,记录两组预后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不同时间点的GC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GCS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治疗方式和时间之间无交互作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2/4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8%(8/45),停药后未经处理症状均逐渐消失,继续给药未出现类似症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老年严重脑动脉粥样硬化意识障碍患者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意识障碍,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艾司洛尔联合米力农对脓毒症致心功能不全患者血乳酸、炎症因子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60例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后存在心脏指数(CI)2.2~2.5L/(min·m2)、心率≥130次/min的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平均分组,30例给予米力农治疗者为对照组,30例给予米力农+艾司洛尔治疗者归为联合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CVP、CI、SVI呈上升趋势,HR、SVRI呈降低趋势;对照组MAP、CVP呈升高趋势,HR呈降低趋势,联合组MAP在治疗第72h,HR、CI、SVI、SVRI在治疗第3、6、12、24、72h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Lac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且联合组Lac在治疗第12、24、72h显著低于对照组;ScvO2与PaO2/FiO2组间、组内差异不显著;治疗第3d两组IL-6、TNF-α、MYO、CK、CK-MB、cTnI和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治疗第14d两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联合组变化大于对照组;联合组入住ICU时间和28d死亡率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结论:艾司洛尔联合米力农治疗脓毒症伴合并心功能不全,可明显降低血乳酸、抑制全身性炎症反应和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28d生存率,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王鹏;杜金凤;张吉才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资料,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 H值、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吸入气氧浓度(FiO2)〕及治疗后临床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临床分析,实验组的呼吸频率、PaO2、PaO2/FiO2、PaCO2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APACHEⅡ评分及胸片变化均有明显差异.机械通气耗时与VAP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较好地改善肺功能,缓解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悦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联合拉米夫定和异甘草酸镁两种药物对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3月诊治的90例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不同给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联合组给予拉米夫定和异甘草酸镁进行联合治疗,同时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点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病毒载量情况、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耐药性.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4%vs 66.7%);治疗16、24周后联合组患者HBV-DNA低于下限率明显干预对照组(24.4%vs 68.9%、62.2%vs 91.1%);治疗16、24周后联合组患者HBeAg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7%vs 20.0、35.5%vs15.6%);联合组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时间(INR)显著低于对照组[(25.4±6.7)U/Lvs(49.1±10.1)U/L、(31.2±6.6)U/Lvs(58.6±13.3)U/L、(13.1±1.9)μmol/L vs(17.2±2.2)μmol/L、(1.2±0.1)vs(1.4±0.3)];联合组CD3+、CD4+和CD4+/CD8+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72.4±3.9)×107/L vs(66.6±3.5)×107/L、(47.7±4.5)×107/L vs(42.5±4.7)×107/L、(1.9±0.3)vs(1.6±0.3)],联合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22.9±2.3)×107/Lvs(26.3±1.4)×107/L,P<0.05];治疗16周时,联合组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7%vs 40.0%)、联合组病毒突破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 8.9%,P<0.05);治疗16周、24周联合组透明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74.8±47.4)μg/L vs(204.6±48.6)μg/L、(150.2±45.7)μg/L vs(183.1±48.2)μg/L],治疗24周时,联合组α2巨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6±0.6)g/L vs(3.0±0.7)g/L];联合组耐药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耐药率(12.2%vs 33.3%).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异甘草酸镁不仅能有效降低HBV-DNA病毒载量,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物耐药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利用.
作者:杨兰;李军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影响因素及END发生后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6月江苏省沭阳县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316例,其中发生END患者78例,未发生END患者238例.采集患者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对END患者短期功能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在进行多因素校正后,年龄>60岁、冠心病史、白细胞计数异常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本研究初步分析显示,年龄>60岁是END患者短期功能预后较差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冠心病史、白细胞计数异常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高龄可能是患者发生END后功能预后较差的危险因素.
作者:刘爱举;仲晓艳;杨春伍;顾汉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rs6540964、rs75398396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儿童川崎病(KD)并冠状动脉损害(CAL)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法(PCR-SBT)分析100例川崎病患儿和100例健康儿童mTOR基因的rs6540964、rs75398396位点的多态性.结果:川崎病组mTOR基因rs6540964位点AA、AG、GG基因型分布和A、G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川崎病组mTOR基因rs75398396位点GG、AG、AA基因型分布和G、A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川崎病患儿合并CAL组与未合并冠脉损伤(NCAL)组mTOR基因rs6540964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川崎病患儿合并CAL组与NCAL组mTOR基因rs75398396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尚未发现mTOR基因rs6540964位点及rs75398396位点的多态性与川崎病及其CAL的发生存在关联性.
作者:罗颉;查鹭婷;袁姗;罗叶萍;李卓颖;黄利华;杨作成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寻枸橼酸抗凝对延长高出血风险患者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滤器寿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68例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高危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31例)行枸橼酸抗凝治疗、B组(69例)行肝素抗凝治疗、C组(68例)行无肝素抗凝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滤器平均使用时间、体外循环凝血、出血情况、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血小板计数、电解质及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A组滤器平均使用时间为(39.07±10.26)h,显著低于B组及C组;A组无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17.65%)及C组(2.9%);体外循环凝血为6.45%,显著低于B组(30.43%)及C组(44.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滤器后离子钙显著低于治疗前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的APPT低于其他两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滤器后离子钙显著低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与BC的血小板计数两组不具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碳酸氢根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处于正常范围内;两组电解质及酸碱指标趋于稳定水平.结论:枸橼酸抗凝技术运用于高危出血患者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无不良反应发生,是抗凝的理想选择.
作者:张湛;王晓兵;张琳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大蒜素辅助治疗乳腺癌及对小鼠血清CA153、CEA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小鼠分为6组,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大蒜素组(C组),卡培他滨组(D组),低剂量大蒜素+卡培他滨组(L组),高剂量大蒜素+卡培他滨组(H组).除A组外,B组,C组,D组,L组,H组,在小鼠胸壁5~6肋间乳腺皮下接种鼠乳腺癌4TI-LUC细胞,构建乳腺癌小鼠模型.C组和L组(大蒜素20mg.kg-1/d,溶于0.2ml生理盐水),H组(大蒜素50mg.kg-1/d,溶于0.2mL生理盐水),D组(2.5mg/m2),溶于0.2mL生理盐水),A组和B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血清CA153、CEA、IL-2、TNF-α浓度,并对各组小鼠的瘤块、胸腺、脾脏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及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结果:治疗后C组、D组、L组、H组的小鼠血清CA153、CEA浓度相比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小鼠血清IL-2、TNF-α、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显著,C组、L组、H组血清IL-2、TNF-α及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与B相比,差异显著;H组、L组、D组、C组的肿瘤抑制率差异显著,由强到弱排序为H组>L组>D组>C组.结论:大蒜素辅助治疗乳腺癌可降低血清CA153、CEA浓度,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肿瘤抑制率.
作者:石国建;顾蓓;荣鸣;李惠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母婴结局及相关机制.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合并HCV感染的孕妇6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未合并HCV感染的孕妇60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围生期结局,及观察组HCV垂直传播情况(新生儿随诊时间为18个月).ELISA法检测两组产妇胎盘组织匀浆中IL-2、IL-6、IL-10、IL-12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胎盘组织中CD3、CD68、PD-1进行染色,并计算各组阳性染色细胞数目.结果:观察组妊娠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vs13.33%),新生儿围生期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vs 20.00%),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妊娠合并HCV感染孕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率为3.33%(2/60).观察组胎盘组织匀浆中I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6、IL-10、IL-1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胎盘组织中CD3、CD68、PD-1阳性染色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HCV感染的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围生期不良结局发生率均较高,而且HCV可以垂直传染给新生儿.胎盘组织中IL-2、CD3、CD68、PD-1的低表达、IL-6、IL-10、IL-12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HCV感染后的胎盘抗病毒免疫过程.
作者:赵红冰;刘君红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取用辛伐他汀配合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讨论其对于患者外周血IL-20浓度影响,Th免疫失衡调节以及对于气道重塑的临床效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皆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辛伐他汀片剂,治疗周期为三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测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0(IL-20)、白细胞介素4(IL-4)以及γ干扰素(INF-γ)浓度水平变化;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基底膜厚度(The Thickness of bronchial mucosa's reticular basement membrane,TRBM)以及黏膜肌纤维母细胞数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肺功能皆有改善,但组间对比没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血清中IL-20浓度从(84.25±11.38)ng/L下降至(40.29±6.63)ng/L.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4和INF-γ浓度变化,观察组IL-4浓度明显下降而INF-γ则有明显上升,对照组患者此两个因子浓度变化皆不明显.对比治疗前后TRBM值,观察组患者从(18.18±1.47)μm下降至(9.35±1.29)μm,且黏膜肌纤维母细胞也从(351.68±20.22)×10-9L-1下降至(160.71±19.34)×10-9L-1.结论:辛伐他汀对于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免疫机制失衡和气道重塑皆有良好临床疗效,值得广泛采用.
作者:吕社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奥美沙坦酯中间体I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ZORBAX-SB C18(4.6×150mm,5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0.015mol/L溶液,调节pH到2.5)-乙腈(20:80);柱温40℃;流速1.0ml/min;进样10μL;检测波长;205nm.结果:在127.69μg/ml~191.53μg/ml奥美沙坦酯中间体Ⅰ峰面积和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75.5776×C-205.8209,r=0.9988.供试品含量97.2%,RSD 0.18%(n=6).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能专属、简便、准确地测定奥美沙坦酯中间体I的含量.
作者:杨昌华;彭民生;张坚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确定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抑制剂(HADCI)曲古霉素A(TSA)抑制人肝细胞癌MHCC97H源性球细胞组蛋白脱乙酰基酶-1(HADC1)表达以及自我更新作用.方法:比色法测定HADC1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HADC1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HADC1蛋白表达水平;球形成培养法检测肿瘤球形成能力.结果:与单层贴壁生长细胞比较,MHCC97H源性球细胞高表达HDAC1,并具有更强自我更新能力.TSA下调MHCC97H源性球细胞HADC1表达,并显著抑制其自我更新能力.结论:抑制HADC1表达参与曲古抑菌素A抑制MHCC97H源性球细胞自我更新作用.
作者:陈阿;曹晓诚;许畅;邱叶贝;李翔;曹建国;粟晓;曹小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α)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病理科收集的确诊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软骨组织标本48例(KOA组)、既往收集的正常人群膝关节软骨组织标本30例(对照组),采用Westren-blot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两组标i本中的HIF-α、GM-CS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KOA患病的关系.结果:KOA组患者的膝关节软骨组织标本中HIF-α、GM-CS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OA组患者的膝关节软骨组织标本中HIF-α、GM-CSF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改良Mankin评分评分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HIF-α、GM-CSF蛋白及mRNA在KOA患者软骨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病情程度关系密切.
作者:王裕祥;杨应忠;王卫东;李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乐伐替尼对晚期肝癌大鼠血清b-FGF、VEGF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低剂量组(L组),高剂量组(H组),每组10只.L组给药乐伐替尼(2mg/kg,溶于0.1mL生理盐水),H组给药乐伐替尼(4mg/kg,溶于0.1mL生理盐水),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治疗第1d,10d,20d的血清b-FGF、VEGF浓度,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治疗期间自主活动次数及生存时间.结果:A组大鼠血清b-FGF、VEGF浓度并无较大波动,B组大鼠血清b-FGF、VEGF浓度随疾病进展浓度升高,L组,H组大鼠血清b-FGF、VEGF浓度与B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组比L组下降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随时间推移,次数逐渐减少,L组,H组与B组相比,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均不同程度增加,H组>L组;B组早出现死亡个体,且早全部死亡,与B组相比,L组,H组生存时间均延长,其中H组>L组.结论:乐伐替尼能降低晚期肝癌大鼠血清b-FGF、VEGF的浓度,增加肝癌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李志路;邱春丽;赵勇;高淼;乔喜婷;李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合理可行的精细化管理方案及相应的排药模式(排药模式一),将PIVAS管理按照时间段划分为对照组(2016年1~6月)和观察组(2016年7~12月).对照组采用PIVAS常规管理流程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制定的精细化管理方案进行管理,并分别在两组的前三个月采用排药模式一,后三个月采用PIVAS常规排药模式(排药模式二),比较两组差错发生率、科室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考核成绩及两种排药模式的差错发生情况.结果:采用精细化管理的观察组,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PIVAS常规管理流程的对照组(0.038%VS0.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科室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95.65±2.54VS 86.76±2.76),(94.76±3.65VS 88.32±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科室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考核成绩优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12%VS 75.34%),(97.23%VS 8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内,排药模式一差错发生情况均优于排药模式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案及相应的排药模式能有效减少PIVAS差错发生概率,从而提高成品输液质量,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田虹;冶玉萍;马玉花;林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究绝经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行氟哌酸联合雌三醇治疗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女性绝经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行氟哌酸治疗,研究组(42例)行氟哌酸联合雌三醇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生殖道症状与健康评分、炎症指标与免疫指标水平、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62%)高于对照组(78.9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生殖道症状及健康评分、炎症及免疫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改善,研究组生殖道症状评分及IL-8、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生殖道健康评分及IgM、IgG、IgA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产生.结论:氟哌酸联合雌三醇治疗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绝经女性患者可显著抑制炎症因子,提高免疫指标水平,改善生殖道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宏宇;王敬华;祁建青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法(ECL)、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胶体金法四种方法检测梅毒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为临床上梅毒的血清学筛查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份我院确诊的梅毒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CL、RPR、TPPA、胶体金法检测两组血清样本,比较四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使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CL、TPPA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胶体金法,RPR阳性检出率高于胶体金法,TPPA阴性检出率高于其他三种检测方法,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PPA和ECL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胶体金法,TPPA和ECL准确率高于RPR法.TPPA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高于ECL,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CL和TPPA法灵敏度、准确率和特异度均较好,可先使用ECL和RPR法进行双筛,再经TPPA进行确诊.
作者:张争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治疗效果.方法: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2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行冠脉内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冠脉内替罗非班单药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10min TIMI血流分级、用药前后校正TIMI计帧数(cTFC)、血压变化、术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10min TIMI 3级率94.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6%;与用药前比较,两组用药后cTFC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用药前后冠脉内有创血压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6.15%,较对照组的11.54%无显著差异.结论:相比替罗非班单药治疗,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能显著改善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及患者术后心功能,且不增加一过性低血压发生率风险,安全可行.
作者:陈泽江;黄修献;李昭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双抗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及对短期预后.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行PCI治疗的120例患者分为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观察组各60例,对两组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以及短期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发生率6.6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3%,对照组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发生率16.6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血小板凝集率、生活质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疗法,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抗疗法在防治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改善短期预后方面取得的效果更佳,可作为优选用药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孙君;蒋建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