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与乙型肝炎DNA对肝硬化患者癌变的诊断效果研究

王万俊;夏天;韩婷婷;郑艳艳

关键词: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 乙型肝炎DNA,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
摘要:目的:探索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与乙型肝炎DNA对肝硬化患者癌变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84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6例发生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的患者为肝硬化癌变组,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和乙型肝炎DNA阳性率,比较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和乙型肝炎DNA的一致性,比较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和乙型肝炎DNA对肝硬化癌变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硬化癌变组患者的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阳性率和乙型肝炎DNA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肝硬化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与乙型肝炎DNA结果的总符合率为89.13%(164/184),Kappa=0.752,两种方法吻合程度一般.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与乙型肝炎DNA联合诊断肝硬化癌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高于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与乙型肝炎DNA分别单独检测,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和乙型肝炎DNA能够作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的重要标志物,对于肝硬化癌变的检测具有一定的一致性.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L3和乙型肝炎DNA联合检测能够显著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为临床上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提供参考.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合理可行的精细化管理方案及相应的排药模式(排药模式一),将PIVAS管理按照时间段划分为对照组(2016年1~6月)和观察组(2016年7~12月).对照组采用PIVAS常规管理流程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制定的精细化管理方案进行管理,并分别在两组的前三个月采用排药模式一,后三个月采用PIVAS常规排药模式(排药模式二),比较两组差错发生率、科室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考核成绩及两种排药模式的差错发生情况.结果:采用精细化管理的观察组,差错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PIVAS常规管理流程的对照组(0.038%VS0.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科室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95.65±2.54VS 86.76±2.76),(94.76±3.65VS 88.32±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科室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考核成绩优秀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12%VS 75.34%),(97.23%VS 84.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观察组内,排药模式一差错发生情况均优于排药模式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案及相应的排药模式能有效减少PIVAS差错发生概率,从而提高成品输液质量,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田虹;冶玉萍;马玉花;林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胃癌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术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水平的变化研究

    目的:分析胃癌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手术后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收集医院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接受腹腔镜根治术作为观察组,52例接受开腹手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统计手术并发症,检测手术前后两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表达阳性率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①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②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③手术前后两组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及癌胚抗原(CEA)mRNA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术后2d,两组CD3+、CD4+、CD4+/CD8+均降低,对照组CD8+上升,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结论:胃癌腹腔镜根治术微创,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且不会增加胃癌血行转移风险.

    作者:孙鋆泽;李志钢;戴未来;林聪华;曾建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后腹腔镜与经腰小切口肾部分切除术联合治疗T1期肾癌对患者肾功能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小切口肾部分切除术对T1期肾癌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传统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其中改良手术组采用后腹腔镜联合经腰小切口肾部分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术后炎症因子、肿瘤标志物和肾功能的差异.结果:改良手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传统手术组长,引流管留置时间较传统手术组短,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无差别;两组患者手术前炎症因子水平无差别,术后3天,改良手术组患者的IL-6、IL-10和CRP水平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患者手术前肿瘤标志物水平无差别,术后3个月,改良手术组患者的CA50、CEA和CA125水平低于传统手术组;两组患者手术前肾功能比较无差别,术后3个月,改良手术组的BUN、SCr水平低于传统手术组,GFR水平高于传统手术组.结论:后腹腔镜联合经腰小切口肾部分切除术对T1期肾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的康复情况和肾功能,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丁晓平;盖翔云;侯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拉米夫定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拉米夫定和异甘草酸镁两种药物对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2017年3月诊治的90例高病毒载量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按不同给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其中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联合组给予拉米夫定和异甘草酸镁进行联合治疗,同时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点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病毒载量情况、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耐药性.结果:联合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4.4%vs 66.7%);治疗16、24周后联合组患者HBV-DNA低于下限率明显干预对照组(24.4%vs 68.9%、62.2%vs 91.1%);治疗16、24周后联合组患者HBeAg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7%vs 20.0、35.5%vs15.6%);联合组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凝血酶原时间(INR)显著低于对照组[(25.4±6.7)U/Lvs(49.1±10.1)U/L、(31.2±6.6)U/Lvs(58.6±13.3)U/L、(13.1±1.9)μmol/L vs(17.2±2.2)μmol/L、(1.2±0.1)vs(1.4±0.3)];联合组CD3+、CD4+和CD4+/CD8+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72.4±3.9)×107/L vs(66.6±3.5)×107/L、(47.7±4.5)×107/L vs(42.5±4.7)×107/L、(1.9±0.3)vs(1.6±0.3)],联合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22.9±2.3)×107/Lvs(26.3±1.4)×107/L,P<0.05];治疗16周时,联合组完全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6.7%vs 40.0%)、联合组病毒突破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vs 8.9%,P<0.05);治疗16周、24周联合组透明质酸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174.8±47.4)μg/L vs(204.6±48.6)μg/L、(150.2±45.7)μg/L vs(183.1±48.2)μg/L],治疗24周时,联合组α2巨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6±0.6)g/L vs(3.0±0.7)g/L];联合组耐药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耐药率(12.2%vs 33.3%).结论:拉米夫定联合异甘草酸镁不仅能有效降低HBV-DNA病毒载量,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调节免疫功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物耐药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利用.

    作者:杨兰;李军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资料,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p H值、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O2/吸入气氧浓度(FiO2)〕及治疗后临床相关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临床分析,实验组的呼吸频率、PaO2、PaO2/FiO2、PaCO2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APACHEⅡ评分及胸片变化均有明显差异.机械通气耗时与VAP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辅助机械通气治疗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较好地改善肺功能,缓解急性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悦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腹膜淋巴结转移癌诱发的肠梗阻应用SMA(肠系膜上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腹膜淋巴结转移癌诱发的肠梗阻应用肠系膜上动脉(SMA)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1日收治的腹膜淋巴结转移癌诱发的肠梗阻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梗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SMA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49%vs 76.6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恢复排气时间、恢复排便时间以及腹胀、腹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肠道通畅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51%vs 23.40%),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存时间(5.28±1.16)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2.15±0.8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由于腹膜淋巴结转移癌诱发的肠梗阻患者SMA灌注化疗可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旭;李晓慧;艾旭;龙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ECL、RPR、TPPA、胶体金法检测梅毒的方法学比较

    目的:比较电化学发光法(ECL)、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及胶体金法四种方法检测梅毒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为临床上梅毒的血清学筛查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7年12月份我院确诊的梅毒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CL、RPR、TPPA、胶体金法检测两组血清样本,比较四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使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CL、TPPA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胶体金法,RPR阳性检出率高于胶体金法,TPPA阴性检出率高于其他三种检测方法,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PPA和ECL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高于胶体金法,TPPA和ECL准确率高于RPR法.TPPA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高于ECL,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CL和TPPA法灵敏度、准确率和特异度均较好,可先使用ECL和RPR法进行双筛,再经TPPA进行确诊.

    作者:张争鸣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控制性超排卵治疗过程中晚卵泡期高孕酮对卵巢中反应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学及整合素αvβ3、LIF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排卵治疗过程中晚卵泡期高孕酮(P)对卵巢中反应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学及整合素αvβ3、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宝鸡市妇幼保健院2014年9月~2016年1月期间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不孕症患者(均采用控制性超排卵)60例,根据晚卵泡期血清P水平分为正常组(n=25,P<2.5ng/mL)、升高组(n=35,P≥2.5ng/mL).于晚卵泡期起始日、取内膜日检测血清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浓度,内膜活检后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αvβ3、LIF的表达情况.结果:升高组晚卵泡期、取内膜日E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而FSH、LH与正常组相比差异不显著.整合素αvβ3、LIF多呈中等强度或强阳性表达,其中整合素αvβ3主要在内膜腺体表达,定位于细胞膜;LIF主要在内膜腺体表达,定位于细胞浆.升高组子宫内膜组织整合素αvβ3、LIF表达阳性率48.57%、42.86%略低于正常组的68.00%、64.00%,差异不显著,且两组子宫内膜组织整合素αvβ3、LIF表达情况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控制性超排卵治疗过程中晚卵泡期高P水平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组织整合素αvβ3、LIF表达水平降低,一定程度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但仅依靠此两项指标的表达来评估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并不可靠.

    作者:冯丹艳;汤芝秀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地西他滨对肝癌干样细胞DNMT1表达和自我更新的影响

    目的:研究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抑制SMMC-7721细胞系肝癌干样细胞(liver cancer stem-like cells,LCSLC)DNMT1表达和自我更新作用.方法:球细胞培养法测定细胞球形成率.5-甲基胞嘧啶检测法测量细胞甲基化程度.实时定量PCR(q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别分析DNMT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SMMC-7721细胞相比,LCSLC具有更高DNMT1表达水平和更强球形成能力.DAC能抑制SMMC-7721源性LCSLC的DNMT1表达和球形成能力.结论:DAC可能通过抑制DNMT1表达减弱SMMC-7721源性LCSLC自我更新能力.

    作者:许畅;陈阿;曹晓诚;邱叶贝;李翔;崔迎红;曹建国;杨剑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乳腺癌预防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应用于乳癌改良根治手术术后镇痛效果及抗炎作用.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选择在我院择期拟全麻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MRM)的病人48例,将其随机分均为2组,A组为全身麻醉组(TIVA组),B组为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组(TIVA+TPVB组),每组24例患者,B组通过超声辅助于T4间隙行胸椎旁神经阻滞,然后两组患者以相同的方法再进行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观察指标:术后第1h、4h、8h、16h及24 h的评估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估;测定麻醉前、手术开始0.5h、手术结束和术后8h的血清中TNF-a,IL-6及IL-10的水平;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第1h,4h和8h的VAS评分B组显著低于A组;炎性因子方面,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及术后第8h血清中TNF-a,IL-6及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麻醉前;B组患者血清中TNF-a,IL-6的水平显著低于A组,而IL-10的水平则显著高于A组;B组术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例数少于A组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应用到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提高同时并没有增加麻醉相关的不良反应,并且有效地减少炎性因子的分泌,因此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对促进行MRM患者术后快速恢复有重要价值及意义.

    作者:杨岗;刘忠玉;李刚;杨娜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凉山地区125例小于8月龄婴儿麻疹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凉山地区小于8月龄婴儿麻疹流行特征及临床特点,以及彝、汉民族间的差异,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2016年在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125例小于8月龄的婴儿麻疹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彝族及汉族婴儿麻疹临床特征进行比较,构成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凉山地区小于8月龄婴儿麻疹发病主要集中在4~8月龄,发病率为90.4%.麻疹流行时间集中在12月~次年2月,患者107例(占85.6%).流行主要人群是凉山州本地的农村婴儿110例(占88.0%),本次流行受外来流动人口的影响小.约有67.2%婴儿母亲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彝、汉族婴儿麻疹患儿临床对比调查,黏膜斑特点、多系统并发症及麻疹抗体等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临床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凉山地区本次婴儿麻疹流行主要与婴儿母亲免疫覆盖率低、疫苗免疫原性下降、胎传抗体衰减等因素有关;控制8月龄内婴儿麻疹发病率应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开展育龄妇女等成人强化免疫,重视保护易感婴儿.应不断加大我州偏远山区的医疗投入,尤其需加强村民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陈雪;杨尧;段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枸橼酸抗凝对延长高危出血风险患者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滤器寿命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寻枸橼酸抗凝对延长高出血风险患者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滤器寿命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68例行持续肾脏替代治疗高危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A组(31例)行枸橼酸抗凝治疗、B组(69例)行肝素抗凝治疗、C组(68例)行无肝素抗凝治疗.观察三组患者滤器平均使用时间、体外循环凝血、出血情况、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血小板计数、电解质及凝血功能变化情况.结果:A组滤器平均使用时间为(39.07±10.26)h,显著低于B组及C组;A组无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17.65%)及C组(2.9%);体外循环凝血为6.45%,显著低于B组(30.43%)及C组(44.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滤器后离子钙显著低于治疗前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的APPT低于其他两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滤器后离子钙显著低于B组及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与BC的血小板计数两组不具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后碳酸氢根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但处于正常范围内;两组电解质及酸碱指标趋于稳定水平.结论:枸橼酸抗凝技术运用于高危出血患者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无不良反应发生,是抗凝的理想选择.

    作者:张湛;王晓兵;张琳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双抗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防治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及对短期预后

    目的:双抗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及对短期预后.方法:采用等距随机抽样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行PCI治疗的120例患者分为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对照组及接受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观察组各60例,对两组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发生率以及短期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发生率6.6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3%,对照组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发生率16.6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血小板凝集率、生活质量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抗疗法,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抗疗法在防治PCI术后药物支架再狭窄、改善短期预后方面取得的效果更佳,可作为优选用药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孙君;蒋建刚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奥美沙坦酯中间体I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奥美沙坦酯中间体I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ZORBAX-SB C18(4.6×150mm,5μ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0.015mol/L溶液,调节pH到2.5)-乙腈(20:80);柱温40℃;流速1.0ml/min;进样10μL;检测波长;205nm.结果:在127.69μg/ml~191.53μg/ml奥美沙坦酯中间体Ⅰ峰面积和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75.5776×C-205.8209,r=0.9988.供试品含量97.2%,RSD 0.18%(n=6).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能专属、简便、准确地测定奥美沙坦酯中间体I的含量.

    作者:杨昌华;彭民生;张坚松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同步放疗对宫颈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VEGF及SCCA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放疗对宫颈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98)和对照组(n=82),观察组接受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化疗同步放疗治疗,对照组接受顺铂化疗同步放疗治疗,两组患者根据疾病分期及临床治疗情况,接受4.5~6周治疗,期间均给予宫颈癌对症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检测两组患者血中CD3+、CD4+、CD8+、CD4+/CD8+、VEGF及SCCA水平.治疗结束6个月,分别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中CD3+、CD4+、CD8+、CD4+/CD8+、VEGF及SCCA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CD8+、VEGF及SCCA水平显著降低;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血清VEGF及SCCA水平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VEGF及SCC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8.78%)明显高于对照组(76.83%).结论: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放疗治疗宫颈癌,可以提升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减少新血管生成,临床治疗效果较顺铂同步放射治疗显著.

    作者:舒方;陈端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推拿联合功能锻炼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推拿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诊的130例膝骨性关节炎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进行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患者推拿联合功能锻炼治疗.治疗前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VAS、HSS及Lysholm评分状况,并对患者治疗后满意度及复发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肿胀及压痛中医证候积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HSS及Lysholm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HSS及Lyshol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率(95.38%)明显高于对照组(81.5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2月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研究组患者中3例患者复发,对照组中10例患者复发.研究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推拿联合功能锻炼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显著,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卜岗;孙欣;杨娜;王锁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大蒜素辅治乳腺癌及对小鼠血清CA153、CEA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大蒜素辅助治疗乳腺癌及对小鼠血清CA153、CEA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小鼠分为6组,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大蒜素组(C组),卡培他滨组(D组),低剂量大蒜素+卡培他滨组(L组),高剂量大蒜素+卡培他滨组(H组).除A组外,B组,C组,D组,L组,H组,在小鼠胸壁5~6肋间乳腺皮下接种鼠乳腺癌4TI-LUC细胞,构建乳腺癌小鼠模型.C组和L组(大蒜素20mg.kg-1/d,溶于0.2ml生理盐水),H组(大蒜素50mg.kg-1/d,溶于0.2mL生理盐水),D组(2.5mg/m2),溶于0.2mL生理盐水),A组和B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血清CA153、CEA、IL-2、TNF-α浓度,并对各组小鼠的瘤块、胸腺、脾脏称重,计算肿瘤抑制率及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结果:治疗后C组、D组、L组、H组的小鼠血清CA153、CEA浓度相比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组小鼠血清IL-2、TNF-α、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差异不显著,C组、L组、H组血清IL-2、TNF-α及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与B相比,差异显著;H组、L组、D组、C组的肿瘤抑制率差异显著,由强到弱排序为H组>L组>D组>C组.结论:大蒜素辅助治疗乳腺癌可降低血清CA153、CEA浓度,提升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肿瘤抑制率.

    作者:石国建;顾蓓;荣鸣;李惠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测量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容积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CT门静脉容积测量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我院的慢性肝病患者为研究人群,通过超声检测出30例具有典型肝硬化结节及门静脉血流异常的患者为实验组,另外30例未合并肝硬化的肝病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中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的测量数据,并比较两组门静脉容积间的差异.结果:CT测量门静脉容积与个体间的体表面积有相关性,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容积大于无肝硬化肝炎患者的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容积测量技术能够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参数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泽达;范立新;朱碧琼;刘建滨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乐伐替尼对晚期肝癌大鼠血清b-FGF、VEGF及生存时间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乐伐替尼对晚期肝癌大鼠血清b-FGF、VEGF及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低剂量组(L组),高剂量组(H组),每组10只.L组给药乐伐替尼(2mg/kg,溶于0.1mL生理盐水),H组给药乐伐替尼(4mg/kg,溶于0.1mL生理盐水),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治疗第1d,10d,20d的血清b-FGF、VEGF浓度,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治疗期间自主活动次数及生存时间.结果:A组大鼠血清b-FGF、VEGF浓度并无较大波动,B组大鼠血清b-FGF、VEGF浓度随疾病进展浓度升高,L组,H组大鼠血清b-FGF、VEGF浓度与B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H组比L组下降幅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随时间推移,次数逐渐减少,L组,H组与B组相比,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均不同程度增加,H组>L组;B组早出现死亡个体,且早全部死亡,与B组相比,L组,H组生存时间均延长,其中H组>L组.结论:乐伐替尼能降低晚期肝癌大鼠血清b-FGF、VEGF的浓度,增加肝癌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延长生存时间.

    作者:李志路;邱春丽;赵勇;高淼;乔喜婷;李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对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治疗效果.方法:急诊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的2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行冠脉内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冠脉内替罗非班单药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后10min TIMI血流分级、用药前后校正TIMI计帧数(cTFC)、血压变化、术后1个月心功能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10min TIMI 3级率94.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6%;与用药前比较,两组用药后cTFC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相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用药前后冠脉内有创血压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6.15%,较对照组的11.54%无显著差异.结论:相比替罗非班单药治疗,替罗非班联合硝普钠能显著改善PCI术中无复流现象及患者术后心功能,且不增加一过性低血压发生率风险,安全可行.

    作者:陈泽江;黄修献;李昭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