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静
目的:构建KCTD10干扰RNA慢病毒载体.方法:合成KCTD10干扰序列,构建GV248-KCTD10-RNAi慢病毒干扰载体,利用PCR与测序验证阳性克隆.将KCTD10 siRNA干扰病毒载体与质粒pHelper1.0和质粒pHelper2.0三个载体共同转染293T细胞,使细胞合成并分泌释放病毒颗粒.收集病毒颗粒并检测病毒滴度.结果:GV248-KCTD10-RNAi慢病毒载体成功被连接转化,测序结果与设计序列一致;共转后收获KCTD10 siRNA慢病毒颗粒,检测其滴度为5×108TU/mL.结论:成功包装了KCTD10 siRNA慢病毒颗粒,为后续进一步研究KCTD10基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丰昀;张敏;彭文婷;李映蓉;杨倩;蒋乐龙;王光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阿司匹林对复发性自然流产(RM)患者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8例血栓前状态(PTS)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LMWH腹壁皮下注射,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状态改善情况及母婴结局.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中PT、TT、APTT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研究组的提高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B、D-二聚体(D-Dimer)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的改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P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MWH联合阿司匹林能显著改善RM患者的凝血状态,恢复凝血和抗凝平衡,缓解患者血栓前状态,提高妊娠活婴产率,降低流产率.
作者:唐艳;何菊;马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TodaniⅠ型胆总管囊状扩张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1例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按TodaniⅠ型胆总管囊状扩张症诊治原则进行腹腔镜手术18例,开腹手术23例.观察指标:(1)手术及恢复: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2)实验室检查:术前及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数值.结果:(1)手术及恢复: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血量少于开放组;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腔镜组较短;腔镜组住院时长短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腔镜组22.2%,开腹组26.1%,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2)实验室检查: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术前胆红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术后的总胆红素、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腔镜组较开腹组低.结论:腹腔镜治疗TodaniⅠ型胆总管囊状扩张症是安全有效的,且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性应激和炎症反应,加快术后恢复,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奕良;尹新民;徐威;刘毅;李睿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核因子 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及其配体(RANKL)、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介素-18(IL-18)、IL-33及B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BAFF-R)水平表达情况.方法:临床纳入RA患者72例,同时纳入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分别检测RA组患者以及对照组外周血RANK、RANKL、caspase-1、IL-18、IL-33及BAFF-R等水平.结果:①RA组RANK、RANKL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但RA组RANK在CD3+T淋巴细胞、CD14+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上的表达强度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RA组与对照组RANKL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②RA组caspase-1及其下游因子IL-18、IL-3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相关性分析显示,caspase-1与IL-18、IL-33呈现正相关;③RA组BAFF-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通过对RA患者进行外周血RANK、RANKL、caspase-1、IL-18、IL-33及BAFF-R水平检测,能够综合评估病情的进展.另外,RA的发生及发展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徐辉;陈永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布地奈德联合匹多莫德对支气管哮喘患儿防治的效果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了12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对象来研究并把其随机分配,对照组分别选取异丙托溴铵与布地奈德、布地奈德联合匹多莫德、异丙托溴铵联合匹多莫德三组方式来治疗,观察组使用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布地奈德联合口服匹多莫德分散片进行治疗.治疗后,对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哮喘控制程度进行比较,并比较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日间症状发作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0.42±0.11)分比(0.99±0.16)分],差异比较显著.观察组在治疗后IgA、IgM水平下降较多,IgG的水平升高,差异显著,总T淋巴细胞、抑制性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水平明显升高,而总B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显著.结论:使用复方异丙托溴铵以及布地奈德与匹多莫德联合可有效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并改善免疫功能.
作者:吉小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功能和NT-pro-BNP的影响.方法:利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2个月和链脲佐菌素制备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后继续原饲料喂养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对照组每日予生理盐水灌胃,瑞舒伐他汀组每日予瑞舒伐他汀(20mg/kg)灌胃,持续2个月.观察心脏超声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后壁厚度(LWPWT)和左室射血分数(EF)的变化;检测两组大鼠实验末血糖情况,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心功能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计算心脏重量/体重比.结果:瑞舒伐他汀组大鼠实验末的LVEDD和LWPWT指标低于对照组,EF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末两组大鼠空腹血糖相比无明显差异;TG、TC和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瑞舒伐他汀组大鼠实验末心脏重量/体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改善脂代谢紊乱,降低NT-pro-BNP水平,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功能障碍和损伤.
作者:伍媛;刘翠中;邹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为完善药品、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方法,指导合理摄入维生素C,正确推广健康饮食,找到一种准确快速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直接碘量法、2,6-二氯酚靛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系统比较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方法优缺点.结果:直接碘量法、2,6-二氯酚靛酚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邻苯二胺体系、苯甲酸体系)测得维生素C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绝对误差分别为0.094mg/mL,0.095mg/mL,0.357mg/mL,0.120mg/mL,0.009mg/mL.结论:在苯甲酸体系,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得维生素C的含量准确度高,操作简易,方便应用于果蔬中维生素C测定.
作者:陈蓉;唐弼熙;李敏;周虹延;张佩;朱源志;苏远;陈兴华;何纯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腹腔脂肪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及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入院拟诊为冠心病患者118例,根据临床症状、相关诊断标准及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分成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组3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1例和无冠心病组30例;采用酶联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vaspin浓度,分析血清vaspin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组(0.66±0.44)ng/mL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0.86±0.37)ng/mL血清vaspin浓度显著低于无冠心病组(1.27±0.37)ng/mL;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清vaspin水平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vaspin水平较低,且血清vaspin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病及病变程度有关.
作者:朱曦;朱俐俐;刘彦景;肖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Gab2对结肠癌细胞MMP合成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2015年7月~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手术的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组织标本,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接头蛋白Gab2水平,分析接头蛋白Gab2对结肠癌细胞侵袭相关蛋白MMP-2、MMP-9合成的影响.结果:结肠癌接头蛋白Gab2的阳性表达与病人的性别、年龄等临床指标无相关性,而与结肠癌的是否发生远处转移、肿瘤直径大小等临床指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头蛋白Gab2阳性组的MMP-9、MMP-2指标水平显著高于Gab2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头蛋白Gab2可通过影响结肠癌细胞MMP-9、MMP-2的表达进而影响结肠癌细胞的转移侵袭.
作者:刘玉辉;孙庆庆;郭放;刘军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对比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DuoPAP)及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CPAP)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HMD)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HMD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HMD患儿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两组均给予固尔苏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NCPAP治疗,而观察组给予DouPAP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12、24h后的动脉血气指标、氧合指数(OI),同时比较其临床疗效、治疗期间的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12、24h后的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OI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治疗1、12、24h后的上述各指标较治疗前也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24h后的pH,治疗12、24h后的PaO2、PaCO2及OI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18%)略高于对照组(85.2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其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也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4.71%)显著低于对照组(2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于鼻塞持续正压通气,双水平正压通气在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临床症状方面的效果更为显著,且治疗效率及安全性更高,在HMD的临床治疗上存在重要价值.
作者:武梦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分泌蛋白IGFBP-2在诱导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新生1 d昆明小鼠嗅球培养嗅鞘细胞(OECs),并制备无血清上清液.C17.2 NSCs置于含10%FBS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传至第3代,待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分别加入OECs无血清上清液(实验组)、H-DMEM/F12培养基(对照组)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 ng/mL、125 ng/mL、250 ng/mL、500 ng/mL的IGFBP-2.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诱导后细胞生长情况,于诱导5d后收集各组细胞,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巢蛋白(Nestin)、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及 β-微管蛋白Ⅲ(TUJ-1),蛋白激酶1/2(ERK 1/2)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染色鉴定GFAP,TUJ-1阳性细胞并计数,流式分析GFAP,TUJ-1阳性细胞.结果:Western blot、流式分析示对照组中各浓度组GFAP、TUJ-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示实验组随IGFBP-2浓度升高,GFAP表达增多,TUJ-1表达减少,且加入IGFBP-2后ERK1/2表达迅速增多,免疫荧光鉴定表明,随着IGFBP-2浓度升高,GFAP阳性细胞增多,TUJ-1阳性细胞减少,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GFBP-2可以促进OCM诱导NSCs向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其机制与ERK1/2通路有关.
作者:邓裕佳;段答;卓毅;严卫萍;卢明;滕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53例开放性骨折患者,采集感染患者伤口脓液或血液、尿液、痰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实验,并对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感染64例,感染率为8.50%.共检出10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43株占39.45%,革兰阴性菌51株占46.79%,真菌15株占13.76%.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外,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耐药率<50%,尤其是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非常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均>80%,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均<50%,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很敏感.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h、出血量≥250ml、下肢或腰髋部手术、抗菌药物应用≥25d、住院时间≥40d、侵入性操作为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因素.结论:经调查分析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2h、出血量≥250ml、下肢或腰髋部手术、抗菌药物应用≥45d、住院时间≥40d、侵入性操作为开放性骨折手术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根据相关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刘源;刘军;曾鹏;文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与不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10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不同分为两组,不置钉组(52例)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置钉组(56例)行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Cobb's角,生活质量及随访12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疗效.结果:置钉组与不置钉组在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术后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后缘高度比均明显提高,Cobb's角明显下降,且置钉组与不置钉组在伤椎高度比和Cobb's角上相比,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SF-36各项得分均明显升高,置钉组在仅躯体疼痛这一项,评分明显高于不置钉组.随访12个月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伤椎置钉联合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固定方式更符合生物力学稳定性,能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后凸畸形,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杜小平;蔺醒事;李兴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miR-122a、miR-6086含量,研究其在肝癌诊断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方法进一步检测血清中miR-122a和miR-6086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中miRNA-122a的相对含量低于对照组;miR-6086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统计分析发现,在不同年龄、分期、分型、肿瘤大小及AFP水平、肝功能等,患者间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iRNA-122a的AUC面积为0.842,大于miRNA-6086的0.782 AUC面积,且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的敏感性高于miRNA-6086,特异度无明显区别;MiRNA-6086的表达量越高患者的生存时间越短,相反表达量越低生存时间越长;miRNA-122a的表达量较正常人下调,但是其生存曲线上低表达量生存时间长于高表达的生存时间.结论:MiRNA-6086、miRNA-122a的表达水平较正常人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肝癌诊断及预后的新指标.
作者:张楚红;胡甜;阳学风;李赛;吕秀;贺莎;严汉兴;谭贻兮;陈荣如;文美玲;李金成;左建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对肺癌术后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及预后情况的相关机制.方法:分析我院胸外科2013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78例行肺癌根治术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镇痛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1例)给予芬太尼1ug/kg镇痛,观察组(37例)给予地佐辛0.5mg/kg与芬太尼1μg/kg联合镇痛.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指标、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呼吸功能指标(MVV、FEV1、FVC)、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分析,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患者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可知,患者2年累积生存率与VAS评分的高低相关,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联合芬太尼使用后可明显改善肺癌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且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VAS评分可作为肺癌术后患者预后情况的评价指标.
作者:任德全;李志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9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培哚普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两组患者蛋白尿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和尿素氮等肾功指标的变化情况和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PG)、2h餐后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PG、2h-PG和HbA1c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2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h尿蛋白量,血肌酐和尿素氮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量,血肌酐和尿素氮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培哚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肾功能,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吕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带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5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分为对照组(锁骨钩钢板治疗)及观察组(带袢钢板治疗),术后均随访10个月时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88%,同期对照组优良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肩关节活动度、VAS评分、Constant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二者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复位丢失量均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袢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崔继君;王哲;张胜杰;郭凯;樊巍;李兰涛;王立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卡介苗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Balb/c小鼠后,抗PPD IgG、IgM抗体的检测,并探索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健康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成腹部皮内注射BCG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先后进行2次免疫.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PPD IgG、IgM抗体.结果:自初次免疫第50天开始,抗PPD IgG抗体的总体OD值均数,BCG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60天再次免疫,第65天开始,抗PPD IgG抗体的总体OD值均数,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抗PPD IgM抗体的总体OD值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CG初次免疫Balb/c小鼠后,抗PPD IgG抗体整体呈上升趋势,再次免疫后,可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并在长时间内维持一个较高水平.抗PPD IgM抗体没有显示动态变化.
作者:喻勇;刘攀;许瀚元;周玉凡;文世锦;彭迁;王琼;申丽;张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影响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IMS)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急性中重度有机磷患者的救治提供合理的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5年1月期间来我就诊52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患者,根据患者的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19例,生存组33例,对比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急诊措施,临床检查指标等一系列资料.结果:利用Spa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存在显著性差异.生存组机械通气的方式,开始洗胃的时间,以及是否血液灌输与死亡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对血液检测指标的分析表明,生存组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而HCO3-浓较死亡组相比稍偏高,均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开始洗胃时间,APACHEⅡ评分,血清CK及LDH水平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APACHEⅡ评分和血清CK,LDH水平均呈正相关.结论:开始洗胃时间,机械通气方式,血液灌输等急救措施与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的预后相关,尽早洗胃可以显著提高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的生存机会,高水平的血清CK,LDH以及较高APACHEⅡ评分为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IMS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孟晓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介素-5(IL-5)、白介素-8(IL-8)和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及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湖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分为2组即常规治疗组(A组)和前列地尔干预组(B组)各30例.A组采用常规治疗即控制性氧疗、抗感染及扩张气道治疗;B组则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干乳剂10μ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滴,每日1次,连续治疗时间为1周.A组及B组均在治疗前第1天和治疗后第7天分别于清晨空腹取肘静脉血5mL,测定IL-5、IL-8和TGF-β1并进行比较,以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即显效率.结果:A组及B组治疗前血清IL-5、IL-8及TGF-β1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A、B两组各项检测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B组血清IL-5、IL-8及TGF-β1水平与A组相比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A组和B组肺功能亦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前列地尔能够降低哮喘患者体内IL-5、IL-8和TGF-β1水平,抑制气道炎症反应、缓解气道痉挛、增加通气,改善患者肺功能.
作者:张勇;杨浩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