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 MPT64的克隆与表达

蒋华科;袁仕善;谢琳;郭靖玮;任琪琪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 MPT64, 克隆, 表达
摘要:目的:克隆和表达结核分枝杆菌抗原 MPT64,并分析其免疫活性。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 H37Rv 基因组 DNA 为模板,PCR 扩增 mpt64基因,克隆至 T 载体 pMD18-T,转化入 E.coli DH5α,菌落 PCR 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分析。将测序正确的 pMD18-T-mpt64的 mpt64基因亚克隆至表达载体 pET-28a,构建重组质粒 pET-28a-mpt64,转化 E.coli BL21中,PCR 和双酶切鉴定阳性重组子,IPTG 诱导 MPT64表达,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blot 分析其免疫活性。结果:成功构建 pET28a-mpt64重组表达质粒,表达、纯化获得分子量约为26kDa 的 MPT64,并能被结核病人血清识别。结论:克隆表达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重组结核分枝杆菌 MPT64蛋白。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GnRH、SS 及其受体表达与急性末端回肠炎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 GnRH、SS 及其受体在实验性急性末端回肠炎中的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4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5只,将后四组分别给予手枪弹颅脑火器伤造模,观察其 GnRH、SS 及其受体的变化。结果:术后各组实验犬血浆中 GnRH、SS 浓度的变化,在0.5h 时各组实验犬血浆中 GnRH、SS 浓度明显下降,以后随时间延长 GnRH、SS 浓度呈现递增趋势;术后末端回肠组织 GnRH 受体、SS 受体的表达变化,GnRHR、SSTR 表达亦呈现先降低后增多的趋势,且 GnRH、SS 受体与对应 GnRH、SS 浓度呈现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急性末端回肠炎血浆中 GnRH、SS 浓度升高及其受体的表达增多,GnRH、SS 及其受体参与了急性末端回肠炎的调控。

    作者:周国华;肖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Mir-148a 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及其稳定表达细胞系的筛选

    目的:构建人源性 mir-148a 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并筛选过表达 mir-148a 稳定细胞株 U251、U87、BT325,鉴定 mir-148a 在稳定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方法:设计并合成 mir-148a 上下游引物,PCR 扩增 mir-148a基因片段,经过酶切后克隆至慢病毒载体上,构建 pGC-FU-3FLAG-SV40-EGFP-IRES-puromycin-mir-148a 过表达载体,在293T 细胞中与 pHelper1.0、pHelper2.0包装产生慢病毒,测定 mir-148a 慢病毒滴度。用构建好的慢病毒感染神经胶质瘤细胞系 U251、U87、BT325,用嘌呤霉素筛选,筛选稳定细胞系后 qRT-PCR 检测 mir-148a 的表达情况。结果:测序结果证明 mir-148a 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获得了相应的慢病毒。嘌呤霉素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mir-148a 的 U251、U87、BT325细胞系,mir-148a 表达水平在三种细胞中分别升高167.38倍、7.19倍、11.46倍。结论:成功构建了 mir-148a 的慢病毒载体,筛选得到了 mir-148a 过表达稳定胶质瘤细胞系 U251、U87、B325。

    作者:李悦;罗艳红;谌思;王照飞;彭小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薯蓣皂苷元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Dio)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 组和 Dio 组,每组10只。MCT 组和 Dio 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Dio 组每天给予 Dio 80mg/kg 灌胃,对照组和 MCT 组给予相同量溶剂灌胃。待药物干预满4周后,分别测量各组干预后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管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MCT 组的 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Dio 组;经薯蓣皂苷元干预后,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薯蓣皂苷元能够缓解 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NF-κB 的表达有关。

    作者:颜涛;徐勇刚;姚永新;杨德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m23-H1蛋白的表达及其同免疫分型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m23-H1蛋白的表达及其同免疫分型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2013年5月~2015年6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 ALL 患者46例,根据医治情况分为初治组20例,完全缓解组12例,复发组14例。另外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 nm23-H1基因进行检测,观察 nm23-H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免疫表型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比较,初治组患者nm 23-H1表达水平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完全缓解组 nm23-H1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复发组与正常对照组、完全缓解组比较,nm23-H1表达水平显著上升,而与初治组比较则无明显差异。对46例 ALL 患者进行免疫分型,其中 B 细胞系 ALL26例,nm 23-H1阳性12例,主要表达 CD19占100.00%、CD22占57.69%、HLA-DR 占15.38%、CD20占23.07%;T 细胞系 ALL20例,CD7占100.00%、CD3占30.00%、CD5占35.00%、CD22占10.00%、CD34占25.00%、HLA-DR 占90.00%,20例 T 细胞系 ALL 中变异型 My + ALLI,主要表达髓系抗原 CD33占10.00%,B 细胞 ALL 中未见髓系抗原表达情况。T-ALL 组阳性率和 nm23-H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 B-ALL 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nm23-H1高表达可能是影响 ALL 病患预后的一个危险因素,nm23-H1基因可能是未来治疗 ALL 的一个有效分子靶点,可以作为 ALL 临床诊断的指标,对观察ALL 病情变化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任羽;贺爱军;葛繁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湖南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了解湖南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现状,并分析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龙塘乡、清溪乡为研究现场,使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符合要求的144例湖南农村老年人进行睡眠障碍的评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所调查的144例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得分为(6.07±3.386),其中,有睡眠障碍者为47人,占32.6%;②调查老年人中,有焦虑者41人,占28.4%,抑郁者47人,占32.3%;③老年睡眠障碍者焦虑19人,睡眠得分与焦虑、抑郁22人,睡眠得分与抑郁,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焦虑、抑郁对老年人睡眠障碍有较大影响,应积极制定相宜措施,促进农村老年人的睡眠健康。

    作者:汪瑶;杨斯棋;王卫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沙利度胺+环孢素+EPO 3联用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环孢素+EPO 3联用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效果。方法:收治60例MDS 患者,将60例患者分成三组,A 组给予沙利度胺,B 组给予沙利度胺+环孢素,C 组给予沙利度胺+环孢素+EPO 三种药物。结果:三组患者病情改善效果、治疗后预后有差异,并发症比较无差异。结论:沙利度胺+环孢素+EPO 3联用药治疗 MDS 可减轻病症,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限,增加治愈疾病的可能性,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产前彩超对 FCHD 复杂畸形胎儿的筛查价值

    目的:探析产前彩超筛查对孕中期先天性心脏病(FCHD)-复杂畸形胎儿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产前彩超筛查的848例孕中期妇女(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比较胎儿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与产后的随访结果、尸解结果以及新生儿彩超检查结果。结果:848例孕中期妇女中共检出26例FCHD-复杂畸形胎儿,其检出率为3.1%。与产后随访结果相比,彩超筛查对大动脉转位、心内膜垫缺损等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有5例漏诊(0.6%),其中2例室间隔缺损、2例合并心外畸形,1例法洛四联症。产前超声筛查结果与尸解结果、新生儿彩超检查结果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产前彩超筛查对孕中期 FCHD-复杂畸形胎儿的检出率较高,可以使此类新生儿的出生率得到显著降低,有助于优生优育政策的落实。

    作者:张伟;李倩;王瑞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6例首次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且顺利完成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1、3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测,分析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与肺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放疗后1个月的 FEV1%、FVC%值明显高于放疗前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放疗后1个月、3个月的 DLCO%值明显低于放疗前,且放疗前的与放疗后3个月的差异具有显著性;V5≦45%、45%55%三组放疗前后的 FEV1%值和 FVC%值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V5≦45%、45%55%三组放疗前后的 DLCO%值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 V5>55%组的放疗前后 DLCO%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 V5≦45%组和45%55%时,DLCO%值降低的趋势更加显著。

    作者:陈璇;周光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评价 HAART 治疗后艾滋病患者颈动脉弹性

    目的: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检测艾滋病患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后颈动脉弹性,探讨 ET 对艾滋病患者 HAART 治疗后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指导价值。方法: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跟踪描记 HAART 治疗后艾滋病患者50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颈总动脉(CCA)的运动轨迹,测量其僵硬度(β),弹性系数(Ep),顺应性(AC)以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HAART 治疗后艾滋病患者较健康志愿者测量颈动脉 IMT 稍增厚,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β,Ep 以及 PWVβ均增高,AC 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可评价艾滋病患者 HAART 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

    作者:骆周展;周启昌;张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肿瘤患者下肢肿胀原因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肿瘤患者下肢肿胀原因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5年1月因下肢肿胀进行超声检查的86例肿瘤患者,对其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显示,肿瘤引起下肢肿胀各种原因的超声图像表现特征明显;根据超声图像特征发现,引起下肢肿胀的主要原因中,静脉性水肿65例,占75.58%;淋巴性水肿9例,占10.46%;超声未发现异常12例,占13.9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肿胀原因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作为肿瘤患者下肢肿胀的首选检查方式。

    作者:曹迎盈;周平;唐石初;唐水娟;周纯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早期切开复位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及克氏针治疗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实施早期切开复位加克氏针联合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7月2014年9月收治的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均实施早期切开复位,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行单纯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联合加压空心螺钉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1.67%,与对照组患者77.78%相比较,显著较高;观察组患者术后肿胀消除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短,腕关节活动范围明显较对照组大;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同对照组22.22%比较,明显较低。结论:对于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患者,实施早期切开复位加克氏针联合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孙建筑;王向华;陆明瑶;隆全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IL-18、OPN、INF-γ及 hs-CRP 在肺结核中的检测意义

    目的:探析血清白介素18(IL-18)、骨桥蛋白(OPN)、干扰素-γ(INF—γ)以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肺结核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体温超过39.0℃(高热症状),30例痰涂片抗酸杆菌呈阳性。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部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5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高热组与非高热组、痰菌阴性与阳性组以及不同病变程度组间血清 INF—γ、IL-18、OPN、hs-CRP 的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INF—γ、IL-18、OPN、hs-CRP 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非高热者血清 INF—γ、IL-18、OPN、hs-CRP 水平明显低于高热者。痰菌阴性者的血清 INF—γ、IL-18、OPN 水平均明显低于痰菌阳性者,而两组间的血清 hs-CRP 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病变程度相对严重的粟粒性组、空洞性组患者的血清 INF—γ、IL-18、OPN 水平均比浸润性组、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高;而各组间的血清 hs-CRP 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肺结核患者的血清 INF—γ、IL-18、OPN、hs-CRP 水平显著上升,IL-18和 OPN 是肺结核患者病情严重性和病变活动性判断的敏感指标。

    作者:袁媛;陈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苯扎贝特促进小鼠体内胆固醇逆转运的研究

    目的:检测苯扎贝特干预后小鼠血脂浓度,以及血清、肝脏及粪便中3H-胆固醇占经腹腔注射3H-胆固醇总量的百分比,探讨苯扎贝特对小鼠体内胆固醇逆转运的影响。方法35只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不同剂量的苯扎贝特(0.1%、0.25%、0.5%、0.75%)添加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经 ac-LDL 及3H-胆固醇处理过的小鼠巨噬细胞悬液(0.5 mL/鼠,细胞数达5.0×106),单独笼养24h 后取血,酶法测定血脂;测定血清、肝脏和粪便中的3H-胆固醇含量(占注射总量的百分比)。结果不同剂量苯扎贝特(0.1%、0.25%、0.5%、0.75%)干预小鼠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并呈剂量相关性趋势。0.75%苯扎贝特组 HDL-C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增幅为30.3%;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降幅为40.3%。苯扎贝特干预各组(0.1%、0.25%、0.5%、0.75%)小鼠血清、肝脏、粪便3H 的总含量显著增多,苯扎贝特干预组(0.1%、0.25%、0.5%、0.75%)小鼠粪便3H-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增幅分别为+1.11,+1.40,+1.60,+1.70倍。结论苯扎贝特剂量依赖性增加 HDL-C 和降低 TG,能加速胆固醇由粪便清除,促进体内胆固醇逆转运,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作者:骆杨平;郑昭芬;傅庆华;胡勇军;谢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奥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6例于我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皮质醇(Cor)和神经功能相关因子 S100B 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治疗后,两组血清 BDNF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Hcy、Cor 和神经功能相关因子 S100B、MBP 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结论:奥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清 BDNF、Hcy、Cor 和神经功能相关因子 S100B、MBP 水平。

    作者:邓旭瑶;卓恺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治疗妊娠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CSII)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II)方案治疗妊娠糖尿病(G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GDM 患者64例随机分为 CSII 组32例和 MSII 组32例,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 FPG、2hPG、HbA1C、24h 血糖波动情况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 FPG 和 HbA1C 均较治疗前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CSII 组24h 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全天血糖值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低于 MSII 组,[MAGE:(1.9±0.5)VS(2.2±0.4)mmol/L;SDBG:(2.1±0.3)VS(2.4±0.4)mmol/L;MODD:(3.3±1.4)VS(4.1±1.5)mmol/L,P<0.05];(3)CSII 组低血糖发生率低 MSII 组,但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CSII 治疗血糖波动较大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 MSII。

    作者:周艳红;郭巧红;曹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炎性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比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纳入 ICU 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持续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10、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CD8+)、NK 细胞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及凝血功能接近,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所有患者 IL-10、CD4+/CD8+、PLT、FIB 均有上升;TNF-α、IL-6、APTT、PT 均有下降;对照组 NK 细胞水平出现下降,观察组出现上升,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有助于下调脓毒症患者促炎因子水平、提升抗炎因子水平、提升免疫功能、纠正凝血功能紊乱,这对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建;张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BrMC 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内皮细胞管结构形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8-溴-7-甲氧基白杨素(BrMC)对肝癌干样细胞活化的 THP-1源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人脐静脉内皮 HUVEC-12细胞系细胞管结构形成的作用。方法:存在或缺失 BrMC 处理的SMMC-7721细胞系肝癌干样细胞条件培养基孵育 THP-1源性巨噬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检测 CD68和 CD163表达。ELISA 检测 IL-10和 IL-12浓度。内皮管结构形成试验测定相应处理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UVEC-12细胞管结构形成的影响。结果: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CD163高水平表达,细胞因子分泌谱为 IL-10high/IL-12low。BrMC 降低肝癌干样细胞活化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 VEGF 浓度,抑制其诱导 HUVEC-12细胞管结构形成作用。结论:BrMC 逆转肝癌干样细胞活化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 HUVEC-12细胞管结构形成,其机制涉及减少 VEGF 分泌。

    作者:孙姝雯;崔迎红;邹辉;郑郁;任凯群;宋振威;全梅芳;李朵;曹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不同喉部分切除术患者远期吞咽相关生存质量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喉部分切除术对患者的远期吞咽相关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94例经病理证实的行喉部分切除术的喉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早期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12年随访,采取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对不同喉部分切除术【环状软骨上喉部分切除环舌骨吻合术(SCPL-CHP)、喉水平部分切除术、喉垂直部分切除术】患者的远期吞咽相关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结果:通过近期吞咽功能比较可见,除 SCPL-CHP 与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吞咽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各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通过远期吞咽相关生存质量比较可见,在困扰、进食过程、食欲、食物选择、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吞咽恐惧、症状频率、疲倦方面 SCPL-CHP 评分明显低于喉水平部分切除术与喉垂直部分切除术,而喉水平部分切除术又明显低于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在语言交流方面,SCPL-CHP 评分明显低于喉水平部分切除术与喉垂直部分切除术,而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又明显低于喉水平部分切除术。在睡眠方面,喉水平部分切除术评分明显低于 SCPL-CHP 与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结论:不同喉部分切除术对患者的远期吞咽相关生存质量影响显著,其中 SCPL-CHP 患者的远期吞咽相关生存质量差,喉垂直部分切除术佳。

    作者:马志跃;冯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肺炎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透析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合并糖尿病肾病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对2组患者肺炎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肺炎的相关因素。结果:1.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年龄大,高血压(76%)、脑卒中(32%)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63.6%、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肾病组患者 BMI 更高,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清白蛋白较低,在 BMI、eGFR、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清白蛋白等指标方面与非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共有20例(6.7%)患者发生肺炎,其中糖尿病肾病组有6例,非糖尿病肾病组14例,2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高 BMI 及低血清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发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 BMI 及低血清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发生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应注意控制体重,预防发生营养不良。

    作者:陈海燕;宗伟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羧化不全骨钙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ucOC)浓度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15年6月~2015年11月收治的131例拟诊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同时测定血清 ucOC 浓度及其它指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 ucOC 水平。冠心病组和对照组进行比较,了解冠心病组 ucOC 水平变化。结果:冠心病组血清 ucOC 浓度(1.06±0.32ng/ mL)显著低于正常冠状动脉组(1.36±0.31ng/ mL)。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的发病率与血清 ucOC 有关。结论:血清羧化不全骨钙素与冠心病的发病存在密切关系,且低水平 ucOC 可能是其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刘彦景;朱俐俐;张婷勇;裴楠;朱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