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娟;梁艳
目的:探讨儿童非外伤性纵隔气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总结回顾2011年1月~2015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非外伤性纵隔气肿住院儿童的临床资料,对病因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非外伤性纵隔气肿住院儿童33例,中位年龄30.0(IQR 14.0-69.0)m,中位住院天数13.0(9.5-19.5)d。病因诊断以重症肺炎为常见,共22例(病原以呼吸道病毒感染常见,包括腺病毒8例,流感病毒4例),其他诊断包括气道异物、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自发性气胸等。临床表现以咳嗽、气促、发绀常见,常伴皮下气肿及气胸。大部分非外伤性纵隔气肿患儿需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26/33,78.8%),常需应用气管前筋膜切开引流减压(22/33,66.7%),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在不同年龄组(<5y和5-14y)非外伤性纵隔气肿患儿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儿童非外伤性纵隔气肿发生病因以重症肺炎多见,尤其是呼吸道病毒感染。非外伤性纵隔气肿的治疗主要是原发病治疗及气管前筋膜切开减压治疗。
作者:曾赛珍;周淼;胡限;王涛;张兵;余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对患儿围术期焦虑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摘除或腺样体刮除术的患儿142例,年龄2~12岁,ASA分级Ⅰ~Ⅱ级,发育正常,无精神系统及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在术前对家长进行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指导,手术当天由家长陪伴进行麻醉诱导,术毕家长陪伴患儿苏醒。对照组术前常规访视,手术当天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师陪伴麻醉诱导及苏醒。结果:年龄大、有手术经历、家长不焦虑、心理控制源类型为内控型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年龄大、有手术经历、家长不焦虑且心理控制源为内控型的患儿实施父母陪伴舒适麻醉可以有效减低其焦虑程度。
作者:曹兴华;刘松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佳恢复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79例(132耳),行腺样体切除术,分别在术后1月、3月、6月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腺样体切除术后1月痊愈13例(9.8%)、有效32例(24.2%)、无效87例(65.9%);术后3月痊愈82例(62.1%)、有效29例(22.0%)、无效21例(15.9%);术后6月痊愈111例(84.1%)、有效17例(12.9%)、无效4例(3.0%),术后6月的痊愈例数显著高于术后3月和1月,术后3月的痊愈例数显著高于术后1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3月、6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4.1%、84.1%和97.0%,3者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期间有效率为术后1月~3月高(50.0%),其次是术后1月内(34.1%),再次则是术后3月~6月(12.9%),且3者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极好的临床疗效,术后1月~3月是儿童腺样体切除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佳恢复期,到术后6月前均要注意分泌性中耳炎的恢复。
作者:蔡娟;梁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中老年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126例,其中合并脑梗死的患者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96例,选择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对照者36例。测定所有受试者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Cys-C、Hcy、MMP-9的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单纯2型糖尿病的受试者的FBG、TG、TC、LDL、HDL、HbA1C、血清Cys-C、Hcy、MMP-9及CIMT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差异,且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各指标与单纯2型糖尿病差异亦有显著差异。血清Cys-C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血清Cys-C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联合血清CYS-C、Hcy、MMP-9水平的测定对预测中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可能更优。
作者:刘超;郑桃林;戴忠友;杜万红;贾巧;张勇;刘小阳;刘礼军;万华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需求,为开展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供参考依据;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运用非定额抽样的方法,在沈阳市随机抽取5个非医学类院校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救电话的知晓率达到了87.1%,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的非医学类大学生对急救电话的知晓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91.1%的大学生渴望了解急救知识希望学会自助互救技能,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和态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因素对颈椎伤伤员的搬运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对现场急救相关知识的总体得分较低。结论:沈阳市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总体知晓率低,有接受相关培训的意愿,高校应尽快开设相关课程以满足学生需求。
作者:钟灵毓秀;邱雪姣;钟贵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腺苷钴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前后采用症状总评分法(TSS)对患者的神经症状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浆Hcy水平,并对患者的双侧胫总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浆Hcy水平、TSS评分及胫神经、腓神经MNCV、SNC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SS评分中疼痛、感觉异常、灼热感、麻木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以及胫神经、腓神经MNCV、SNCV明显增快;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胃纳减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结论:腺苷钴胺治疗DPN可以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文;重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76例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CPAP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睡眠治疗及血糖代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评价量表(ESS)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低血氧饱和度(mini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SaO2)水平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后ESS评分、AHI、miniSaO2、meanSaO2水平无显著性改变;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无显著性改变;观察组治疗后人工气道压力滴定试验(OGTT)-1h、OGTT-2h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AP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睡眠呼吸调节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患者血糖代谢功能。
作者:姜永刚;王东海;李阳阳;张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优劣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设为内镜组。同期将我院收治的62例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设为经肝组。比较两组患者置入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肝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内镜组患者胆道支架置入成功率为82.4%低于经肝组95.2%;内镜组患者术后胆道感染、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22.1%、8.8%高于经肝组4.8%、0%,胆道出血发生率为1.5%低于经肝组19.4%,而内镜组肝脓肿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内镜组患者ALT、TBil显著下降。结论: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姑息性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效果显著,其置入成功率高,胆道出血少,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但其胆道感染及胰腺炎的发生率较高,而经皮经肝穿刺胆道感染及胰腺炎发生较少。
作者:黄磊;施兆发;王路兵;黄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单纯性近视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检查的近视眼患者122例236眼,根据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以及等效球镜、眼压、眼轴长度和视野检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女性和年龄在各组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随着近视眼程度的增加眼轴长度和等效球镜显著性增加;全周平均、上象限、下象限和鼻侧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着近视眼程度的增加而显著性降低;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呈现为负相关。结论:单纯性近视眼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作者:肖紫云;张茂菊;李家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保护性机械通气在小儿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的46例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设为保护组,回顾性分析我科室以往采用传统机械通气法进行治疗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设为对照组。所有患儿针对病因和并发症进行积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EEP、PaO2、PaCO2、CRP、PCT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预后。结果:保护组患儿PEEP、PaO2、PaC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保护组患儿24h、撤机后CRP、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保护组46例患儿,死亡5例,病死率为10.87%;对照组46例患儿,死亡17例,病死率为36.9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保护性机械通气可以改善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分析结果,降低CRP、PCT水平,对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严慧芳;殷站茹;杜晓宁;刘兆月;刘娜;陈志民;艾秀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氧驱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从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156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选取其中的162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OPD急性加重期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氧驱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血气分析及症状缓解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占比85.29%(29/34),有效率为94.12(32/3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6%(21/34),70.59%(24/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PH、心率、PaO2、PaCO2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的PH、PaO2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更接近正常水平;两组治疗后心率、PaCO2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更接近正常水平;喘憋缓解、气促缓解、哮鸣音消失、湿啰音消失及咳嗽消失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驱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能增强疗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慧丽;焦凤梅;田昭涛;李伟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呼吸机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呼吸功能的影响及并发症出现情况。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5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41例)患者采用适用性支持通气模式(ASV),对照组(44例)患者联合采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HR、呼吸频率、MAP、PH、SpO2、PaO2、PaCO2及P(A-a)O2指标水平比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MRV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VT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吸气流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呼吸比、气道闭合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相比SIMV+PSV模式,ASV通气模式可以维持COPD伴呼衰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减少呼吸肌做功,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冼少静;石湘淋;黄奕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益精方联合环孢素A、雄激素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将7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补肾益精方内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象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联合组血象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联合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显著低于对照组(27.78%)。结论:中药补肾益精方联合环孢素A、雄激素能显著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象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作者:陈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通过检测支气管灌洗(BAL)液与血清中趋化因子(IL-8),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LPI),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sCD14含量,探讨IL-8、SLPI,sCD14和sICAM-1作为具有相似病程的哮喘和COPD患者炎症和免疫应答反应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哮喘(n=13)与COPD (n=25)患者血清和支气管灌洗液中IL-8,SLPI,sCD14和sICAM-1含量。结果:哮喘和COPD患者BAL中IL-8和SLPI含量远高于血清中IL-8和SLPI含量,而BAL中sICAM-1和sCD14含量远低于血清中sICAM-1和sCD14含量。在测定的所有生物标志物中,COPD患者中只有BAL IL-8的浓度高于哮喘患者BAL IL-8的浓度。两组中, BAL IL-8与SLPI相关。COPD患者中,BAL sICAM-1和sCD14相关,而哮喘患者中BAL sICAM-1与FEV1/FVC相关。此外,哮喘患者中血清中SLPI与sCD14相关,且血清中sICAM-1与FEV1/FVC负相关。结论:分析特定生物标志物时,选择正确的生物流体至关重要。在测定的4个生物标志物中,COPD患者中只有BAL IL-8浓度高于哮喘患者BAL IL-8浓度。
作者:杨万勇;陈波;阮福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全脊椎切除术(VCR)、脊柱去松质骨截骨(VCD)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35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VCR手术组(n=17)和VCD手术组(n=18),分别行VCR、VCD手术治疗,以术后1周的全脊柱大后凸Cobb角、颌眉角、C7铅垂线评价矫正效果,评估患者满意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VCR组治疗后全脊柱大后凸Cobb角(33.5±6.7)°、颌眉角(10.1±6.5)°、C7铅垂线(11.7±5.8cm)与治疗前相比,VCD组治疗后3项指标分别为(29.4±6.8)°、(9.8±5.7)°和(12.2±5.6)c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末次随访时VCD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VC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CR和VCD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期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很高,但VCD患者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VCR组,提示VCD的长期效果可能优于VCR。
作者:马涌;欧勇;马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调查2012~2015年株洲地区献血者血液中ALT的不合格率和相关危险因素,为调整地区无偿献血策略、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5年株洲地区献血者血液标本的ALT检测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χ2检验对其中2012年~2015年的1580人份ALT阳性的血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012年~2015年株洲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ALT总不合格率为1.21%,且逐年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χ2检验结果显示,ALT与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地区等因素相关,40岁~49岁年龄组和大于等于50岁组年龄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男性阳性率较高于女性,且随献血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军人和学生中ALT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职业者,在株洲市、攸县、茶陵县、醴陵县、炎陵县、株洲县和其他地区七个地区,茶陵地区和攸县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地区。总体上看,我们发现2012年~2015年株洲地区献血者血液中ALT的流行趋势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株洲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ALT仍有一定范围的流行,可能与该地区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及所在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有关。
作者:卢艳;熊志高;曾艳清;杨小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胸背痛患者终板Modic改变在胸椎MRI上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因胸背痛在我院行胸椎MRI检查的患者,排除特异性疼痛,共纳入384例,其中男178例,女206例,年龄18~85岁,分析MRI矢状位图像资料,记录椎体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类型、分布节段及相邻椎间盘退变等级,统计并分析Modic改变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结果:21例患者23个椎间盘存在终板Modic改变,占入选患者5.5%,ModicⅠ型、Ⅱ型和Ⅲ型的个数分别为4个、10个、9个,出现Modic改变的节段为T5/6(2个),T6/7(2个),T7/8(4个),T8/9(3个),T9/10(3个),T10/11(4个),T11/12(5个);中下胸椎分布多于上胸椎;终板Modic改变相邻椎间盘退变分级,2级1个,3级5个,4级10个,5级7个,椎间盘退变与Modic改变有相关性。结论:胸椎Modic改变发生率较低,以中下胸椎多见,椎间盘退变与Modic改变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作者:陈学明;罗平;贺中云;漆建鑫;杨帆;王科;邓建平;蔡源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AC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48例。治疗方法:对照组:传统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6.5%和9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和70.8%;两组患者经上述治疗后,MES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上下肢FMA评分均显著增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显著增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用于ACI患者的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使患者获得更好、更快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与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探析治疗胆囊疾病的佳术式。方法: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80例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四孔法LC,40例)和对照组(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40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疤痕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包括切口出血与感染、胆漏、放射痛、胆管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四孔法LC治疗胆囊疾病患者的手术时间更少、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创伤更小,值得推广。
作者:许明亮;曹安华;李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金合金、镍铬烤瓷牙修复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的80例前牙缺损患者,根据修复内冠材料不同将其分为金合金组、镍铬合金组,观察不同时期天冬氨酸转氨酶(AST)、IL-8水平、龈沟液量(GCF)、碱性磷酸(ALP)。结果:修复后1周,两种合金烤瓷在龈沟液量、IL-8总量上与修复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修复后3、6个月时,金合金组上述指标明显下降,至6个月时逐渐恢复至修复前水平,而镍铬合金组上述指标在修复6个月时与修复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金合金组在修复3、6个月时,上述指标明显低于镍铬合金组;在IL-8含量上,两种合金烤瓷仅在修复3个月时有统计学差异,修复6个月时,两种金属烤瓷均恢复至修复前水平;镍铬合金组修复6个月时AST、ALP与修复前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而金合金组在修复6个月时,AST水平也比修复前显著提高,在ALP上,修复6个月时,金合金组与健康牙差异不大。结论:金合金对牙龈的刺激较小,是烤瓷压内冠的理想材料。
作者:孙国能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