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少静;石湘淋;黄奕江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微创与传统切开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手术组合传统手术组。其中微创组30例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传统组30例行传统切开螺钉内固定术,分析比较围手术期参数、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及术后三次访视记录的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随访3月VAS评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而在术前、术后第1天、1月VAS评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组内术前术后各影像学指标等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两组之间比较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传统切开手术方式相比,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上能取得与传统手术相同的固定效果,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舒冬平;李绍刚;邓汉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胎龄患有呼吸窘迫症的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及疗效。方法:按胎龄将49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分组,早产儿组(胎龄≤33周)25例;足月儿组(胎龄≥37周)10例;晚早产儿组(33周<胎龄<37周)14例。治疗后,对比观察各组患儿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等临床效果。结果:不同胎龄患儿治疗反应、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并发症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发病率男性居多。结论:足月产儿组新生儿患病的主要高危因素是剖宫产;因此合理有效的控制足月产儿中剖宫产的比例对降低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同时对出现妊高症的孕妇应积极治疗,并注意剖宫产指征,有利于患儿的治愈。
作者:向芬;易小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Hcy、hS-CRP和BNP的变化水平以及关系。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病情将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另外选取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血浆中Hcy、hS-CRP和BNP的变化水平以及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影响情况。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中的Hcy、hS-CRP和BNP三种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随着Hcy水平增加而升高,与hS-CRP以及BN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浆中的Hcy、hS-CRP和BNP三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反映出患者冠心病不同疾病表征,根据血液中三种物质的水平高低可以对患者疾病进行判定,同时还可根据血浆中Hcy、hS-CRP和BNP三种水平来评估患者的预后能力。
作者:陈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5,7二甲氧基黄酮(5,7-DMF)对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DMF处理人胰腺癌Panc-1细胞,利用划痕法检测5,7-DMF干预后Panc-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5,7-DMF干预后FoxM1蛋白表达情况;FoxM1siRNA转染人胰腺癌Panc-1细胞后,用Western blot进而检测 EMT相关上皮标志分子E-cadherin、间质标志分子N-cadherin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5,7-DMF以浓度依赖方式显著抑制Panc-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5,7-DMF干预胰腺癌细胞后显著下调FoxM1表达水平;FoxM1 siRNA转染胰腺癌细胞,EMT相关分子E-cadherin表达升高,而N-cadherin表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7二甲氧基黄酮可逆转胰腺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可能通过下调FoxM1水平是其重要机制之一,但其内在的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曾德余;殷先利;李蓉蓉;杨剑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对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机械研磨法制备纳米雄黄;以Skov3细胞为靶细胞,分别采用MTT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情况;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纳米雄黄能够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能力;40mg/L和80mg/L纳米雄黄处理Skov3细胞48小时,细胞凋亡显著增加;40mg/L纳米雄黄处理Skov3细胞48小时,Skov3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纳米雄黄能够显著抑制Skov3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发挥抑制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作者:马淑云;冯志红;唐阳芳;杨洋;严佳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IPC)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科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8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护理及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加用间歇充气压力泵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指标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不同干预方法下两组间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组内在时间变化趋势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干预方法下两组间PT、APTT、Fib差异不明显,两组间PT、APTT、Fib在组内时间变化趋势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结论:IPC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杨丹丹;周夏伶;滕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中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及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列为观察组。另纳入健康体检者并列为对照组。结果:共纳入观察组42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房水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房水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年龄与血清SOD及房水SOD呈现显著性负相关;观察组年龄与血清MDA及房水MDA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中氧化应激指标升高且与年龄呈现相关性。
作者:李福强;熊雅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滴定方案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方法:2016年1月以前发表的有关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滴定方案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的国内外文献,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标准进行质量评估后,使用Q检验和I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并进行数据合并,再以RevMan 5.1和Stata 12.0软件对符合质量要求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1)根据检索词初检出5篇文献,然后进行筛选,终共纳入符合标准的4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均为以中文发表的文献,共中、重度癌痛442例,其中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滴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227例,羟考酮缓释片或者吗啡片治疗治疗215例。(2)对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恶心呕吐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间有显著差异,尿潴留发生率的Meta分析两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对于中、重度癌痛患者,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吗啡片具有疗效好、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光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金合金、镍铬烤瓷牙修复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的80例前牙缺损患者,根据修复内冠材料不同将其分为金合金组、镍铬合金组,观察不同时期天冬氨酸转氨酶(AST)、IL-8水平、龈沟液量(GCF)、碱性磷酸(ALP)。结果:修复后1周,两种合金烤瓷在龈沟液量、IL-8总量上与修复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修复后3、6个月时,金合金组上述指标明显下降,至6个月时逐渐恢复至修复前水平,而镍铬合金组上述指标在修复6个月时与修复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金合金组在修复3、6个月时,上述指标明显低于镍铬合金组;在IL-8含量上,两种合金烤瓷仅在修复3个月时有统计学差异,修复6个月时,两种金属烤瓷均恢复至修复前水平;镍铬合金组修复6个月时AST、ALP与修复前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而金合金组在修复6个月时,AST水平也比修复前显著提高,在ALP上,修复6个月时,金合金组与健康牙差异不大。结论:金合金对牙龈的刺激较小,是烤瓷压内冠的理想材料。
作者:孙国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途径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接受心梗后心衰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选择左西孟旦进行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护理。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BNP指标为352.7±11.2pg/mL,明显低于与对照组的473.8±12.2pg/mL;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选择左西孟旦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蒋科;余一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佳恢复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79例(132耳),行腺样体切除术,分别在术后1月、3月、6月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腺样体切除术后1月痊愈13例(9.8%)、有效32例(24.2%)、无效87例(65.9%);术后3月痊愈82例(62.1%)、有效29例(22.0%)、无效21例(15.9%);术后6月痊愈111例(84.1%)、有效17例(12.9%)、无效4例(3.0%),术后6月的痊愈例数显著高于术后3月和1月,术后3月的痊愈例数显著高于术后1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3月、6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4.1%、84.1%和97.0%,3者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期间有效率为术后1月~3月高(50.0%),其次是术后1月内(34.1%),再次则是术后3月~6月(12.9%),且3者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极好的临床疗效,术后1月~3月是儿童腺样体切除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佳恢复期,到术后6月前均要注意分泌性中耳炎的恢复。
作者:蔡娟;梁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海南省三亚市中医院皮肤科收治的符合条件的化妆品皮炎患者76例,按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8名,对照组患者采用纯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金银花、连翘、甘草、牛蒡子、白鲜皮、苦参、苍术、黄芩、生地黄、牡丹皮、荆芥、防风等中药联合治疗,以一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四周后判定其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治愈时间要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且在患者痊愈并停药1个月后进行随访,两组患者均无复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化妆品皮炎,内外结合、标本兼治,临床效果较好,治愈时间较短,且无不良反应和复发,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孔珍珍;陆江涛;刘春保;黄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76例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CPAP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睡眠治疗及血糖代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评价量表(ESS)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低血氧饱和度(mini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SaO2)水平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后ESS评分、AHI、miniSaO2、meanSaO2水平无显著性改变;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无显著性改变;观察组治疗后人工气道压力滴定试验(OGTT)-1h、OGTT-2h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AP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睡眠呼吸调节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患者血糖代谢功能。
作者:姜永刚;王东海;李阳阳;张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氧驱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从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156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选取其中的162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OPD急性加重期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氧驱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血气分析及症状缓解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占比85.29%(29/34),有效率为94.12(32/3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6%(21/34),70.59%(24/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PH、心率、PaO2、PaCO2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的PH、PaO2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更接近正常水平;两组治疗后心率、PaCO2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更接近正常水平;喘憋缓解、气促缓解、哮鸣音消失、湿啰音消失及咳嗽消失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驱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能增强疗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慧丽;焦凤梅;田昭涛;李伟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与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探析治疗胆囊疾病的佳术式。方法: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80例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四孔法LC,40例)和对照组(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40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疤痕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包括切口出血与感染、胆漏、放射痛、胆管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四孔法LC治疗胆囊疾病患者的手术时间更少、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创伤更小,值得推广。
作者:许明亮;曹安华;李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AC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48例。治疗方法:对照组:传统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6.5%和9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和70.8%;两组患者经上述治疗后,MES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上下肢FMA评分均显著增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显著增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用于ACI患者的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使患者获得更好、更快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1例乳腺良性患者作为本实验的乳腺良性组、接受健康体检的63名健康女性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糖类抗原(CA)153、CA125以及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水平。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血清CA125、CA153、CEA检测结果。比较单项检测与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乳腺癌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和CEA水平均明显比乳腺良性组、对照组高;乳腺良性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及CEA水平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与单项肿瘤标志物相比,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69.1%)和准确度(85.7%)高。结论:血清CA125、CA153及CEA的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升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以及诊断性能,在鉴别诊断乳腺癌及其良性病变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泽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胸背痛患者终板Modic改变在胸椎MRI上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因胸背痛在我院行胸椎MRI检查的患者,排除特异性疼痛,共纳入384例,其中男178例,女206例,年龄18~85岁,分析MRI矢状位图像资料,记录椎体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类型、分布节段及相邻椎间盘退变等级,统计并分析Modic改变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结果:21例患者23个椎间盘存在终板Modic改变,占入选患者5.5%,ModicⅠ型、Ⅱ型和Ⅲ型的个数分别为4个、10个、9个,出现Modic改变的节段为T5/6(2个),T6/7(2个),T7/8(4个),T8/9(3个),T9/10(3个),T10/11(4个),T11/12(5个);中下胸椎分布多于上胸椎;终板Modic改变相邻椎间盘退变分级,2级1个,3级5个,4级10个,5级7个,椎间盘退变与Modic改变有相关性。结论:胸椎Modic改变发生率较低,以中下胸椎多见,椎间盘退变与Modic改变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作者:陈学明;罗平;贺中云;漆建鑫;杨帆;王科;邓建平;蔡源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免疫微环境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进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3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石蜡标本557例。所有患者均为初次诊断且未进行任何治疗,随访时间均超过5年。采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检测Treg细胞分子标志物CD4和Foxp3、Th17细胞分子标志物CD4和IL-17,观察并计数,CD4+Foxp3+Treg细胞、CD4+IL-17+Th17细胞在癌巢和间质不同部位的表达数目,统计分析其阳性细胞数目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D4+Foxp3+Treg调节性T细胞主要在肿瘤间质浸润(中位数:2.0/HPF),然而,在557例鼻咽癌组织石蜡切片染色中均未观察到CD4+IL-17+双阳性信号。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间质中的CD4+Foxp3+Treg调节性T细胞与鼻咽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显著正相关,而与总体生存时间虽然存在正相关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肿瘤间质中CD4+Foxp3+Treg调节T细胞高数量组发生治疗后转移复发的风险低于数量较少的患者,能一定程度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CD4+Foxp3+Treg调节T细胞在NPC间质中的数量与肿瘤转移复发呈负相关。结论:肿瘤间质中CD4+Foxp3+Treg细胞浸润数量增多与鼻咽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降低局部复发,但不能降低死亡风险;在鼻咽癌肿瘤组织中未观察到CD4+IL-17+双阳性信号。
作者:蔡曼波;曾益新;邵建永;左建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对比研究舒利迭(美沙特罗±丙酸氟替卡松)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中度持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82例中度持续性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各41例,A组患儿给予舒利迭吸入治疗方案,B组患儿给予辅舒酮吸入联合孟鲁司特钠口服方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4周和12周哮喘控制水平、儿童哮喘测试(C-ACT)评分、肺功能、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水平等的差异,观察两组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儿鼻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A组和B组患儿哮喘控制总有效率(87.8%vs.73.2%)、C-ACT评分(23.13±2.75vs.21.47±2.2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0.35±0.12vs0.22±0.11)×109及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两组哮喘控制总有效率(100.0%vs.97.7%)、C-ACT评分(25.26±2.23vs.24.67±2.01)及各项肺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EOS计数显著高于B组(0.26±0.13vs.0.15±0.09)×109差异显著;治疗4周后,B组过敏性鼻炎患儿鼻部症状开始改善,12周后症状明显改善,A组过敏性鼻炎患儿鼻部症状无明显变化。结论:舒利迭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孟鲁司特钠方案治疗儿童中度持续性哮喘3个月后疗效相当;前者能更快的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后者对于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儿可更好缓解鼻部症状,进一步降低EOS水平。
作者:饶敏;李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