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对鼻咽癌进展和预后的影响

蔡曼波;曾益新;邵建永;左建宏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 鼻咽癌, CD4+FoxP3+Treg细胞, IL-17
摘要:目的:研究免疫微环境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进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3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石蜡标本557例。所有患者均为初次诊断且未进行任何治疗,随访时间均超过5年。采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检测Treg细胞分子标志物CD4和Foxp3、Th17细胞分子标志物CD4和IL-17,观察并计数,CD4+Foxp3+Treg细胞、CD4+IL-17+Th17细胞在癌巢和间质不同部位的表达数目,统计分析其阳性细胞数目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D4+Foxp3+Treg调节性T细胞主要在肿瘤间质浸润(中位数:2.0/HPF),然而,在557例鼻咽癌组织石蜡切片染色中均未观察到CD4+IL-17+双阳性信号。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间质中的CD4+Foxp3+Treg调节性T细胞与鼻咽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显著正相关,而与总体生存时间虽然存在正相关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肿瘤间质中CD4+Foxp3+Treg调节T细胞高数量组发生治疗后转移复发的风险低于数量较少的患者,能一定程度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CD4+Foxp3+Treg调节T细胞在NPC间质中的数量与肿瘤转移复发呈负相关。结论:肿瘤间质中CD4+Foxp3+Treg细胞浸润数量增多与鼻咽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降低局部复发,但不能降低死亡风险;在鼻咽癌肿瘤组织中未观察到CD4+IL-17+双阳性信号。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扣眼穿刺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穿刺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20例,分别采用扣眼法(试验组60例)及传统区域法(对照组60例)穿刺内瘘,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和依从性。结果:与区域穿刺组患者相比,扣眼穿刺组患者KDQOL-SF1.3分及其各条目得分和依从性均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扣眼穿刺可改善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血液透析依从性。

    作者:王琼;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胎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特点比较及其疗效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胎龄患有呼吸窘迫症的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及疗效。方法:按胎龄将49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分组,早产儿组(胎龄≤33周)25例;足月儿组(胎龄≥37周)10例;晚早产儿组(33周<胎龄<37周)14例。治疗后,对比观察各组患儿的基本情况、临床特点等临床效果。结果:不同胎龄患儿治疗反应、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并发症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发病率男性居多。结论:足月产儿组新生儿患病的主要高危因素是剖宫产;因此合理有效的控制足月产儿中剖宫产的比例对降低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同时对出现妊高症的孕妇应积极治疗,并注意剖宫产指征,有利于患儿的治愈。

    作者:向芬;易小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VCR、VCD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研究

    目的:比较全脊椎切除术(VCR)、脊柱去松质骨截骨(VCD)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35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VCR手术组(n=17)和VCD手术组(n=18),分别行VCR、VCD手术治疗,以术后1周的全脊柱大后凸Cobb角、颌眉角、C7铅垂线评价矫正效果,评估患者满意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VCR组治疗后全脊柱大后凸Cobb角(33.5±6.7)°、颌眉角(10.1±6.5)°、C7铅垂线(11.7±5.8cm)与治疗前相比,VCD组治疗后3项指标分别为(29.4±6.8)°、(9.8±5.7)°和(12.2±5.6)c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末次随访时VCD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VC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CR和VCD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期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很高,但VCD患者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VCR组,提示VCD的长期效果可能优于VCR。

    作者:马涌;欧勇;马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补肾益精方联合环孢素A、雄激素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益精方联合环孢素A、雄激素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将7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环孢素A联合雄激素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补肾益精方内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象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7.78%);两组治疗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联合组血象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降低;联合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11%)显著低于对照组(27.78%)。结论:中药补肾益精方联合环孢素A、雄激素能显著改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象水平,减轻炎症反应,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作者:陈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镍铬、金合金烤瓷牙修复后不同时期龈沟液IL-8含量水平探讨

    目的:探讨金合金、镍铬烤瓷牙修复对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期间的80例前牙缺损患者,根据修复内冠材料不同将其分为金合金组、镍铬合金组,观察不同时期天冬氨酸转氨酶(AST)、IL-8水平、龈沟液量(GCF)、碱性磷酸(ALP)。结果:修复后1周,两种合金烤瓷在龈沟液量、IL-8总量上与修复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修复后3、6个月时,金合金组上述指标明显下降,至6个月时逐渐恢复至修复前水平,而镍铬合金组上述指标在修复6个月时与修复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金合金组在修复3、6个月时,上述指标明显低于镍铬合金组;在IL-8含量上,两种合金烤瓷仅在修复3个月时有统计学差异,修复6个月时,两种金属烤瓷均恢复至修复前水平;镍铬合金组修复6个月时AST、ALP与修复前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而金合金组在修复6个月时,AST水平也比修复前显著提高,在ALP上,修复6个月时,金合金组与健康牙差异不大。结论:金合金对牙龈的刺激较小,是烤瓷压内冠的理想材料。

    作者:孙国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OPD和哮喘患者血清与支气管灌洗液中IL-8,SLPI,sCD14和sICAM-1含量比较

    目的:通过检测支气管灌洗(BAL)液与血清中趋化因子(IL-8),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LPI),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sCD14含量,探讨IL-8、SLPI,sCD14和sICAM-1作为具有相似病程的哮喘和COPD患者炎症和免疫应答反应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哮喘(n=13)与COPD (n=25)患者血清和支气管灌洗液中IL-8,SLPI,sCD14和sICAM-1含量。结果:哮喘和COPD患者BAL中IL-8和SLPI含量远高于血清中IL-8和SLPI含量,而BAL中sICAM-1和sCD14含量远低于血清中sICAM-1和sCD14含量。在测定的所有生物标志物中,COPD患者中只有BAL IL-8的浓度高于哮喘患者BAL IL-8的浓度。两组中, BAL IL-8与SLPI相关。COPD患者中,BAL sICAM-1和sCD14相关,而哮喘患者中BAL sICAM-1与FEV1/FVC相关。此外,哮喘患者中血清中SLPI与sCD14相关,且血清中sICAM-1与FEV1/FVC负相关。结论:分析特定生物标志物时,选择正确的生物流体至关重要。在测定的4个生物标志物中,COPD患者中只有BAL IL-8浓度高于哮喘患者BAL IL-8浓度。

    作者:杨万勇;陈波;阮福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EA、CA125及CA153在乳腺癌中的检测价值

    目的:探析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1例乳腺良性患者作为本实验的乳腺良性组、接受健康体检的63名健康女性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糖类抗原(CA)153、CA125以及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水平。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血清CA125、CA153、CEA检测结果。比较单项检测与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乳腺癌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和CEA水平均明显比乳腺良性组、对照组高;乳腺良性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及CEA水平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与单项肿瘤标志物相比,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69.1%)和准确度(85.7%)高。结论:血清CA125、CA153及CEA的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升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以及诊断性能,在鉴别诊断乳腺癌及其良性病变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泽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前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前、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伤椎高度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入路组植骨融合时间、随访12个月后凸Cobb角分别为(3.5±1.2)月、(4.7±2.0)°,均明显低于后入路组的(4.9±1.2)月、(7.1±2.3)°。两组随访12个月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入路、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合并脊髓损伤疗效均较好,前者植骨融合时间明显更短,后凸Cobb角丢失相对少,临床需根据适应证选择合适术式。

    作者:程正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左西孟旦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途径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接受心梗后心衰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选择左西孟旦进行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护理。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BNP指标为352.7±11.2pg/mL,明显低于与对照组的473.8±12.2pg/mL;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选择左西孟旦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蒋科;余一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胸椎MRI终板Modic改变在非特异性胸背痛患者中的分布情况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胸背痛患者终板Modic改变在胸椎MRI上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因胸背痛在我院行胸椎MRI检查的患者,排除特异性疼痛,共纳入384例,其中男178例,女206例,年龄18~85岁,分析MRI矢状位图像资料,记录椎体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类型、分布节段及相邻椎间盘退变等级,统计并分析Modic改变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结果:21例患者23个椎间盘存在终板Modic改变,占入选患者5.5%,ModicⅠ型、Ⅱ型和Ⅲ型的个数分别为4个、10个、9个,出现Modic改变的节段为T5/6(2个),T6/7(2个),T7/8(4个),T8/9(3个),T9/10(3个),T10/11(4个),T11/12(5个);中下胸椎分布多于上胸椎;终板Modic改变相邻椎间盘退变分级,2级1个,3级5个,4级10个,5级7个,椎间盘退变与Modic改变有相关性。结论:胸椎Modic改变发生率较低,以中下胸椎多见,椎间盘退变与Modic改变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作者:陈学明;罗平;贺中云;漆建鑫;杨帆;王科;邓建平;蔡源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经皮微创与传统切开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微创与传统切开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手术组合传统手术组。其中微创组30例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传统组30例行传统切开螺钉内固定术,分析比较围手术期参数、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及术后三次访视记录的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随访3月VAS评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而在术前、术后第1天、1月VAS评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组内术前术后各影像学指标等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两组之间比较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传统切开手术方式相比,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上能取得与传统手术相同的固定效果,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舒冬平;李绍刚;邓汉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与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探析治疗胆囊疾病的佳术式。方法:分析2013年3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80例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四孔法LC,40例)和对照组(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40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术后疤痕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包括切口出血与感染、胆漏、放射痛、胆管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四孔法LC治疗胆囊疾病患者的手术时间更少、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创伤更小,值得推广。

    作者:许明亮;曹安华;李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改进硝基四氮唑蓝比色法用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筛选

    目的:建立简单方便的测定黄嘌呤氧化酶的方法。方法: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终止剂,改进硝基四氮唑蓝法测定了黄嘌呤氧化酶的方法。SDS浓度为10%。酶反应时间为25min。结果:与原方法相比,改进的方法具有不产生蓝色沉淀、不必离心就可直接测定,准确度、精密度好的优点。适合于测定在紫外区有吸收的化合物对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结论:以SDS为终止剂的硝基四氮唑蓝法简单易行,适合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的筛选。

    作者:高晓慧;唐晶晶;刘浩然;刘英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株洲地区献血者中ALT的筛查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调查2012~2015年株洲地区献血者血液中ALT的不合格率和相关危险因素,为调整地区无偿献血策略、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5年株洲地区献血者血液标本的ALT检测结果,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χ2检验对其中2012年~2015年的1580人份ALT阳性的血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012年~2015年株洲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ALT总不合格率为1.21%,且逐年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χ2检验结果显示,ALT与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地区等因素相关,40岁~49岁年龄组和大于等于50岁组年龄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男性阳性率较高于女性,且随献血者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军人和学生中ALT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职业者,在株洲市、攸县、茶陵县、醴陵县、炎陵县、株洲县和其他地区七个地区,茶陵地区和攸县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几个地区。总体上看,我们发现2012年~2015年株洲地区献血者血液中ALT的流行趋势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结论:株洲地区无偿献血者人群中ALT仍有一定范围的流行,可能与该地区献血者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及所在地区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有关。

    作者:卢艳;熊志高;曾艳清;杨小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肿瘤微环境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对鼻咽癌进展和预后的影响

    目的:研究免疫微环境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进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3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石蜡标本557例。所有患者均为初次诊断且未进行任何治疗,随访时间均超过5年。采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检测Treg细胞分子标志物CD4和Foxp3、Th17细胞分子标志物CD4和IL-17,观察并计数,CD4+Foxp3+Treg细胞、CD4+IL-17+Th17细胞在癌巢和间质不同部位的表达数目,统计分析其阳性细胞数目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D4+Foxp3+Treg调节性T细胞主要在肿瘤间质浸润(中位数:2.0/HPF),然而,在557例鼻咽癌组织石蜡切片染色中均未观察到CD4+IL-17+双阳性信号。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间质中的CD4+Foxp3+Treg调节性T细胞与鼻咽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显著正相关,而与总体生存时间虽然存在正相关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肿瘤间质中CD4+Foxp3+Treg调节T细胞高数量组发生治疗后转移复发的风险低于数量较少的患者,能一定程度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CD4+Foxp3+Treg调节T细胞在NPC间质中的数量与肿瘤转移复发呈负相关。结论:肿瘤间质中CD4+Foxp3+Treg细胞浸润数量增多与鼻咽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降低局部复发,但不能降低死亡风险;在鼻咽癌肿瘤组织中未观察到CD4+IL-17+双阳性信号。

    作者:蔡曼波;曾益新;邵建永;左建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PAP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将76例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CPAP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睡眠治疗及血糖代谢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睡眠评价量表(ESS)评分、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低血氧饱和度(mini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eanSaO2)水平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后ESS评分、AHI、miniSaO2、meanSaO2水平无显著性改变;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无显著性改变;观察组治疗后人工气道压力滴定试验(OGTT)-1h、OGTT-2h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AP能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OSAHS患者睡眠呼吸调节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患者血糖代谢功能。

    作者:姜永刚;王东海;李阳阳;张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对患儿围术期焦虑的影响

    目的:探讨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对患儿围术期焦虑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摘除或腺样体刮除术的患儿142例,年龄2~12岁,ASA分级Ⅰ~Ⅱ级,发育正常,无精神系统及认知功能障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在术前对家长进行父母陪伴舒适麻醉技术指导,手术当天由家长陪伴进行麻醉诱导,术毕家长陪伴患儿苏醒。对照组术前常规访视,手术当天由手术室护士和麻醉医师陪伴麻醉诱导及苏醒。结果:年龄大、有手术经历、家长不焦虑、心理控制源类型为内控型的患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年龄大、有手术经历、家长不焦虑且心理控制源为内控型的患儿实施父母陪伴舒适麻醉可以有效减低其焦虑程度。

    作者:曹兴华;刘松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儿童腺样体切除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佳恢复期

    目的:分析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探讨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佳恢复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间收治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79例(132耳),行腺样体切除术,分别在术后1月、3月、6月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腺样体切除术后1月痊愈13例(9.8%)、有效32例(24.2%)、无效87例(65.9%);术后3月痊愈82例(62.1%)、有效29例(22.0%)、无效21例(15.9%);术后6月痊愈111例(84.1%)、有效17例(12.9%)、无效4例(3.0%),术后6月的痊愈例数显著高于术后3月和1月,术后3月的痊愈例数显著高于术后1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月、3月、6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4.1%、84.1%和97.0%,3者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期间有效率为术后1月~3月高(50.0%),其次是术后1月内(34.1%),再次则是术后3月~6月(12.9%),且3者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极好的临床疗效,术后1月~3月是儿童腺样体切除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佳恢复期,到术后6月前均要注意分泌性中耳炎的恢复。

    作者:蔡娟;梁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影像学联合多项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误诊率的影响

    目的:探析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多种肿瘤标志物和肺部影像学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70例良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肺良性病组,另外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5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各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度。结果:肺癌组患者的血清NSE、CEA及CYFRA21-1的水平均比肺良性病组和对照组患者高,肺癌组的SCC值比对照组高。各肿瘤标志物的特异度均较高;CEA的敏感度(63.8%)高,其次是CYFRA21-1(44.1%);CEA的阴性、阳性预测值均高,分别是76.6%、75.0%。CEA+SCC+CYFRA21-1+NSE+影像学联合检测的误诊率低,为0.82%。结论:肿瘤标志物和肺部影像学的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肺癌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显著降低误诊率。

    作者:李艳萍;殷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单纯性近视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单纯性近视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检查的近视眼患者122例236眼,根据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以及等效球镜、眼压、眼轴长度和视野检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女性和年龄在各组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随着近视眼程度的增加眼轴长度和等效球镜显著性增加;全周平均、上象限、下象限和鼻侧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着近视眼程度的增加而显著性降低;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呈现为负相关。结论:单纯性近视眼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作者:肖紫云;张茂菊;李家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