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中老年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DM)患者126例,其中合并脑梗死的患者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96例,选择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对照者36例。测定所有受试者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Cys-C、Hcy、MMP-9的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单纯2型糖尿病的受试者的FBG、TG、TC、LDL、HDL、HbA1C、血清Cys-C、Hcy、MMP-9及CIMT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差异,且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各指标与单纯2型糖尿病差异亦有显著差异。血清Cys-C水平与CIMT呈正相关。血清Cys-C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联合血清CYS-C、Hcy、MMP-9水平的测定对预测中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可能更优。
作者:刘超;郑桃林;戴忠友;杜万红;贾巧;张勇;刘小阳;刘礼军;万华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析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中多种肿瘤标志物和肺部影像学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5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70例良性疾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肺良性病组,另外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的5种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各项指标联合检测敏感度。结果:肺癌组患者的血清NSE、CEA及CYFRA21-1的水平均比肺良性病组和对照组患者高,肺癌组的SCC值比对照组高。各肿瘤标志物的特异度均较高;CEA的敏感度(63.8%)高,其次是CYFRA21-1(44.1%);CEA的阴性、阳性预测值均高,分别是76.6%、75.0%。CEA+SCC+CYFRA21-1+NSE+影像学联合检测的误诊率低,为0.82%。结论:肿瘤标志物和肺部影像学的联合检测在早期诊断肺癌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显著降低误诊率。
作者:李艳萍;殷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ACI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48例。治疗方法:对照组:传统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56.5%和9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和70.8%;两组患者经上述治疗后,MES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后,上下肢FMA评分均显著增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ADL评分均显著增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用于ACI患者的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使患者获得更好、更快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氧驱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从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我院共收治156名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选取其中的162例患者进行临床试验,用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COPD急性加重期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氧驱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血气分析及症状缓解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占比85.29%(29/34),有效率为94.12(32/3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76%(21/34),70.59%(24/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PH、心率、PaO2、PaCO2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的PH、PaO2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更接近正常水平;两组治疗后心率、PaCO2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更接近正常水平;喘憋缓解、气促缓解、哮鸣音消失、湿啰音消失及咳嗽消失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氧驱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能增强疗效,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慧丽;焦凤梅;田昭涛;李伟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7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控制血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腺苷钴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前后采用症状总评分法(TSS)对患者的神经症状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浆Hcy水平,并对患者的双侧胫总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浆Hcy水平、TSS评分及胫神经、腓神经MNCV、SNCV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SS评分中疼痛、感觉异常、灼热感、麻木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以及胫神经、腓神经MNCV、SNCV明显增快;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观察组有2例患者出现胃纳减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结论:腺苷钴胺治疗DPN可以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文;重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与胃动力学的相关性,从而为该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以我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半流质核素胃排空试验对其胃动力学特征进行研究,同时运用Ewing方法定量分析患者心血管植物神经功能。结果:胃动力学异常患者有57例(57.0%),且其胃动力学特征与胃动力学正常患者差异明显;与胃动力学正常患者比较,异常患者心血管植物神经功能相关评价指标均出现异常,且相关性较强指标为卧立压差与乏氏指数。结论:胃动力学异常糖尿病患者,发生胃肠植物神经病变概率明显增加。因此,给予糖尿病患者及时进行胃排空试验,对于糖尿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晓雯;廖勇敢;陈思思;马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单纯性近视眼鼻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眼科接受检查的近视眼患者122例236眼,根据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以及等效球镜、眼压、眼轴长度和视野检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女性和年龄在各组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随着近视眼程度的增加眼轴长度和等效球镜显著性增加;全周平均、上象限、下象限和鼻侧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随着近视眼程度的增加而显著性降低;低度近视眼组、中度近视眼组和高度近视眼组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呈现为负相关。结论:单纯性近视眼患者鼻侧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与等效球镜和眼轴长度呈负相关。
作者:肖紫云;张茂菊;李家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前、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6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前入路组与后入路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后凸Cobb角、伤椎高度及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入路组植骨融合时间、随访12个月后凸Cobb角分别为(3.5±1.2)月、(4.7±2.0)°,均明显低于后入路组的(4.9±1.2)月、(7.1±2.3)°。两组随访12个月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入路、后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合并脊髓损伤疗效均较好,前者植骨融合时间明显更短,后凸Cobb角丢失相对少,临床需根据适应证选择合适术式。
作者:程正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中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及与年龄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列为观察组。另纳入健康体检者并列为对照组。结果:共纳入观察组42例,对照组15例。观察组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房水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房水MD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年龄与血清SOD及房水SOD呈现显著性负相关;观察组年龄与血清MDA及房水MDA呈现显著正相关。结论:白内障患者血清及房水中氧化应激指标升高且与年龄呈现相关性。
作者:李福强;熊雅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IPC)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科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80例,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护理及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加用间歇充气压力泵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指标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不同干预方法下两组间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股静脉、腘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组内在时间变化趋势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干预方法下两组间PT、APTT、Fib差异不明显,两组间PT、APTT、Fib在组内时间变化趋势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的低于常规组患者。结论:IPC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显著的效果。
作者:杨丹丹;周夏伶;滕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气囊压腹法在心脏骤停患者脑复苏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ICU内发生的心脏骤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其中实验组给予气囊压腹法-CPR处理,对照组给予标准CPR组处理。对照组按照心肺复苏指南紧急行标准心肺复苏术;实验组在行标准CPR之前通过气囊压住腹主动脉,按压力度为150~00mmHg,阻断腹主动脉血流。两组均监测有创动脉压及右房压。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5%。实验组自主循环恢复率为78.3%高于对照组52.0%;实验组的24小时自主循环恢复率以及高灌注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脑复苏成功率以及48h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意识恢复平均时间、恢复窦性心律平均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缩短。结论:气囊压腹法-CPR可明显地提高冠脉灌注压,增加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h自主循环恢复率,应用于心脏骤停患者脑复苏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春虎;代凌云;简宇;吴丰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全脊椎切除术(VCR)、脊柱去松质骨截骨(VCD)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35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VCR手术组(n=17)和VCD手术组(n=18),分别行VCR、VCD手术治疗,以术后1周的全脊柱大后凸Cobb角、颌眉角、C7铅垂线评价矫正效果,评估患者满意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VCR组治疗后全脊柱大后凸Cobb角(33.5±6.7)°、颌眉角(10.1±6.5)°、C7铅垂线(11.7±5.8cm)与治疗前相比,VCD组治疗后3项指标分别为(29.4±6.8)°、(9.8±5.7)°和(12.2±5.6)c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末次随访时VCD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VC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CR和VCD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期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很高,但VCD患者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VCR组,提示VCD的长期效果可能优于VCR。
作者:马涌;欧勇;马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手术中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于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麻醉诱导,观察组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麻醉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麻醉后,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拔管15 min苏醒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麻醉时间和手术时间两组间无差异;拔管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均逐渐恢复,观察组在2h内恢复到术前水平,而对照组认知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需要3h,观察组在拔管后1h、拔管后2h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用于腹腔镜手术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显著改善苏醒质量,加速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
作者:刘跃辉;罗雪飞;陈新莲;周妮娜;牛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免疫微环境中Treg细胞和Th17细胞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进展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3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的石蜡标本557例。所有患者均为初次诊断且未进行任何治疗,随访时间均超过5年。采用免疫组化双染色法检测Treg细胞分子标志物CD4和Foxp3、Th17细胞分子标志物CD4和IL-17,观察并计数,CD4+Foxp3+Treg细胞、CD4+IL-17+Th17细胞在癌巢和间质不同部位的表达数目,统计分析其阳性细胞数目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CD4+Foxp3+Treg调节性T细胞主要在肿瘤间质浸润(中位数:2.0/HPF),然而,在557例鼻咽癌组织石蜡切片染色中均未观察到CD4+IL-17+双阳性信号。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间质中的CD4+Foxp3+Treg调节性T细胞与鼻咽癌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显著正相关,而与总体生存时间虽然存在正相关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肿瘤间质中CD4+Foxp3+Treg调节T细胞高数量组发生治疗后转移复发的风险低于数量较少的患者,能一定程度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但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CD4+Foxp3+Treg调节T细胞在NPC间质中的数量与肿瘤转移复发呈负相关。结论:肿瘤间质中CD4+Foxp3+Treg细胞浸润数量增多与鼻咽癌患者预后呈正相关,降低局部复发,但不能降低死亡风险;在鼻咽癌肿瘤组织中未观察到CD4+IL-17+双阳性信号。
作者:蔡曼波;曾益新;邵建永;左建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胸背痛患者终板Modic改变在胸椎MRI上的分布情况,分析其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4月因胸背痛在我院行胸椎MRI检查的患者,排除特异性疼痛,共纳入384例,其中男178例,女206例,年龄18~85岁,分析MRI矢状位图像资料,记录椎体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类型、分布节段及相邻椎间盘退变等级,统计并分析Modic改变的分布规律及其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结果:21例患者23个椎间盘存在终板Modic改变,占入选患者5.5%,ModicⅠ型、Ⅱ型和Ⅲ型的个数分别为4个、10个、9个,出现Modic改变的节段为T5/6(2个),T6/7(2个),T7/8(4个),T8/9(3个),T9/10(3个),T10/11(4个),T11/12(5个);中下胸椎分布多于上胸椎;终板Modic改变相邻椎间盘退变分级,2级1个,3级5个,4级10个,5级7个,椎间盘退变与Modic改变有相关性。结论:胸椎Modic改变发生率较低,以中下胸椎多见,椎间盘退变与Modic改变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作者:陈学明;罗平;贺中云;漆建鑫;杨帆;王科;邓建平;蔡源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析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乳腺癌患者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3年11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1例乳腺良性患者作为本实验的乳腺良性组、接受健康体检的63名健康女性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法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糖类抗原(CA)153、CA125以及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水平。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血清CA125、CA153、CEA检测结果。比较单项检测与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乳腺癌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和CEA水平均明显比乳腺良性组、对照组高;乳腺良性组患者的血清CA125、CA153及CEA水平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与单项肿瘤标志物相比,多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69.1%)和准确度(85.7%)高。结论:血清CA125、CA153及CEA的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升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以及诊断性能,在鉴别诊断乳腺癌及其良性病变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泽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对卵巢癌细胞Skov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机械研磨法制备纳米雄黄;以Skov3细胞为靶细胞,分别采用MTT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和凋亡情况;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纳米雄黄能够显著抑制细胞增殖能力;40mg/L和80mg/L纳米雄黄处理Skov3细胞48小时,细胞凋亡显著增加;40mg/L纳米雄黄处理Skov3细胞48小时,Skov3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纳米雄黄能够显著抑制Skov3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上调Bax蛋白表达发挥抑制卵巢癌的发生发展的作用。
作者:马淑云;冯志红;唐阳芳;杨洋;严佳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固定矫治后导致患者的复发相关因素,为预防正畸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固定矫治后结束的患者152名进行回访,根据复发的标准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患者的依从性、保持器类型、拔牙数、错牙合畸形类型差异等六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差异显著性分析。再将分析结果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分析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保持器类型与复发关系的OR值为3.586,表明使用Hawley保持器与压膜保持器相比更容易产生复发,是复发的危险因素。患者的依从性与复发关系的OR值为0.86,是复发的保护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保持器类型、患者依从性两项指标中,只有患者依从性与复发密切相关,OR值为0.86,是复发的保护因素。表明患者依从性越好越不易发生复发。结论:复发与否与按时复查,是否良好戴用保持器密切相关,与拔牙数,年龄,性别,错牙合畸形类型,保持器类型相关性不大。
作者:应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左西孟旦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途径的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接受心梗后心衰常规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选择左西孟旦进行联合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综合护理。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BNP指标为352.7±11.2pg/mL,明显低于与对照组的473.8±12.2pg/mL;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选择左西孟旦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蒋科;余一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Hcy、hS-CRP和BNP的变化水平以及关系。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病情将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另外选取8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三组患者血浆中Hcy、hS-CRP和BNP的变化水平以及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影响情况。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中的Hcy、hS-CRP和BNP三种水平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浆随着Hcy水平增加而升高,与hS-CRP以及BN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浆中的Hcy、hS-CRP和BNP三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反映出患者冠心病不同疾病表征,根据血液中三种物质的水平高低可以对患者疾病进行判定,同时还可根据血浆中Hcy、hS-CRP和BNP三种水平来评估患者的预后能力。
作者:陈婧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