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洋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手段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因骨质疏松症入我院进行治疗的108例老年患者选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手段,针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症变化情况,并且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方式进行研究数据的统计.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前疼痛症状和疾病变化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后疼痛症状和疾病变化情况有很大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次实验研究具有可参考性.结论:骨质疏松症在临床研究领域并定义为一种常见骨科疾病,老年人是此类疾病高发人群.骨质疏松症不仅会使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指标有所下降,影响正常生活,而且会使老年长期处于疼痛困扰中,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以临床护理干预为出发点,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刘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精神科夜班护士心理紧张程度的临床调查分析,并依据结果制定适宜的策略.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精神科夜班轮班护理人员为实验对象,采取心理紧张试卷对夜班护士的心理状况进行测试.结果:精神科夜班护士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情绪刺激,临床采取相应的对策十分必要.结论:精神科夜班护士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不良情绪刺激,采取科学化管理模式对于缓解夜班护士的不良情绪意义重大,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刘美红;马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对患者进行评估时应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为患者护理与诊疗提供良好的基础;健康教育可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的疾病能有正确的认识,促进患者的康复.掌握患者评估、健康教育方法与技巧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晨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锻炼在子宫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后的应用价值及对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经子宫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后1个月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未接受盆底功能锻炼的对照组(n=30)和进行盆底功能锻炼的观察组(n=30),观察两组患者盆底肌力变化及尿失禁程度改善.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盆底肌力显著高于治疗后(P<0.05),治疗后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后尿失禁评分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功能锻炼用于子宫脱垂阴式子宫全切术后可显著改善患者盆底功能障碍,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谢晓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对血糖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选取的方式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71名符合WHO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53名,女性18名,平均年龄64岁,随机分为实施健康教育组49名,非健康教育组22名.对健康教育组患者进行糖尿病方面的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血糖监测.结果:俩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有显著下降(P﹤0.05),健康教育组患者血糖下降更显著,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郜斌;邱丽梅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可视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声带白斑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0例声带白斑患者予全麻后行可视喉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对照组20例患者进行可视喉镜下单纯手术,两者术前和术后8周进行嗓音参数对比分析,术后随访1-3年.结果:术后定期随访,治疗组16例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3例复发行再次手术或多次手术后无复发,1例1.5年后恶变行垂直半喉切除术;对照组13例术后随访1-3年无复发,5例复发行再次或多次手术后无复发,2例分别于1年和2年后癌变均予垂直半喉切除术.两组术后8周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前、术后两组嗓音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声带白斑疗效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喉上皮过度增生性病变的微创手术方式.
作者:杨欢欢;窦毅;黄秋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舒适护理模式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以我院骨科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对患者分组,观察组25例,接受舒适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25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率更高(96.00%vs 68.00%,P<0.05)、护理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4.00%vs 28.00%,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降低股骨颈骨折患者预后阶段的并发症发生率,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安全性的有效途径,推荐使用.
作者:孙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妇科千金胶囊和金刚藤胶囊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盆腔炎患者84例,采用动态化随机单双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共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42例,采用妇科千金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42例,采用金刚藤胶囊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结论:金刚藤胶囊可以有效治疗盆腔炎,并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王小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的中药与针灸并用治疗运动型肢体活动受限的临床疗效.奥氮平和对照在老年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92例运动型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将其根据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为46例患者,治疗组使用中药和针灸并用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单纯的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所达到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型肢体活动受限通过中药联合针灸的方式治疗效果更佳,患者肢体恢复程度更高,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樊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讨论小儿输液护患之间的矛盾,总结减少发生护患矛盾的方法.方法:在我院急诊输液室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门诊输液24例护患矛盾随机分为2组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普通静脉注射和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普通静脉注射的同时护理人员采取沟通方式对患者进行干预.结果研究组干预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处理小儿输液过程中护患之间的矛盾,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可以有效减少护患矛盾,在临床上应当进一步广泛应用.
作者:余瑶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将护理临床路径运用在焦虑障碍患者健康教育中,并研究和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0例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到本院就诊的焦虑障碍患者来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实验组,治疗方案为结合护理临床路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另一组为对照组,治疗方案为常规健康教育.并比较和评价两组健康教育的成果.结果:从患者及其家属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和知晓率方面评价,实验组的效果比对照组的好,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焦虑障碍患者运用护理临床路径来进行健康教育是可行、科学的,值得在临床治疗上广泛运用.
作者:荣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阻肺、肺结核以及支气管哮喘患者,总共10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06月--2017年06月间,采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将100例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两组,其中常规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50例在常规治疗方案之上,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予以进一步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经统计分析,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00%,明显高于常规组80.00%的总有效率,组间结果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呼吸内科疾病进行治疗,疗效突出,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蔡斌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康复训练和针刺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7例.给予对照组针刺治疗,给予实验组康复训练加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训练加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郭纯良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治疗中穴位敷贴、穴位注射疗法联合应用下取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98例,按照随机划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茶碱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敷贴、穴位注射联合治疗方法,观察比较来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92%(47/49)高于对照组81.63%(40/49),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与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与FEV1/FVC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治疗中,穴位敷贴法、穴位注射法联合应用下,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标可发挥重要作用,应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史新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急诊应用米力农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78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给予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米力农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为89.74%,观察组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观察组为2.56%,观察组明显较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急诊治疗中应用米力农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王红;信晓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儿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诊儿科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1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服务,给予观察组15例患者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儿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不仅有效的控制患儿的病情,而且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应在临床急诊护理过程中多加推广.
作者:黄薇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的护理体会.方法: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12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俯卧位通气,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气分析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护理后PaCO2、PaO2、PaO2/FiO2、PH值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面部潮红、气胸、管路压迫/移位/脱出/扭曲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配合针对性护理具有良好效果,利于氧合状态的快速改善,减轻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婉菁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临床生化检验在肝脏疾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我院在接受治疗的48例肝脏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将同期入我院接受生化检验的4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的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CHE、AFU、GGT、AFP、BMG、TBA、ALT、AST)以及观察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情从轻到种的顺序排列时患者的AFU和AFP指标递增,ALT和AST指标递减.结论:在肝脏疾病患者中使用临床生化检验,不仅能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而且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张西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6例我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首次就诊乙肝患者,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并分为2份,分别以ELISA和CLIA两种方法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分析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对HBsAg、HBsAb、HBeAg及HBcAb的阳性检出率基本一致(>0.05),但CLIA法对HBeAb的阳性检出率略高于ELISA法,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CLIA法对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的检测灵敏度较ELISA法均更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相比于ELISA检测法,CLIA检测法对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灵敏度及符合率均明显更高,且可定量表达血清标志物,可作为临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首选检测方法.
作者:李敏;马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为了更好地适应临床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探寻阶梯式多模式融合教学法在耳鼻喉科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本校近1年的耳鼻喉科本科生临床实习,运用阶梯式多模式融合教学法进行临床教学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测试,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电话回访,对未毕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考核测试、电话回访、问卷调查的结果来有效了解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模式的评价及接受情况.结果:97.56%的学生对出科考核方式感到满意,92.68%的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全面学习临床知识,90.24%的学生认为通过阶梯式多模式融合教学方法的学习能够快速建立临床思维方式;已就业的学生均认为所学知识和技能有助于毕业后迅速适应临床工作.结论:阶梯式多模式融合教学法通过由浅入深的知识讲解和技能传授,让学生全面的认识临床,系统地学习掌握临床知识,并快速建立临床思维方式,值得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赵薇;吴丛;李骋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