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芬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气管导管的阶段性护理.方法:对689例喉癌患者术前、术后、出院后按阶段临床特点进行气管导管序贯护理.结果:689例喉癌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无一例发生气管导管引发的并发症或死亡.结论:喉癌患者气管导管的分阶段序贯性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陈妮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整体护理观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社区2014年9月-2015年8月诊治的156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医疗控制、运动、饮食和足部管理等自我效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6.787~7.552,P<0.05)结论:中医整体护理有助于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达到控制血糖血脂水平的目的.
作者:李乃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脑颅CT扫描状况及诊断中护理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对92例颅脑损伤患者,选取时间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6),以此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措施对预后影响.结果:提高CT分型,患者预后表现不理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进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患者CT诊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患者预后状况表现良好,其价值在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老年烧伤患者因其年龄特点,身体的生理状况,合并其他多种疾病等不同因素,在烧伤护理上同普通的烧伤患者有很大的不同.老年烧伤患者的治疗较为困难,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下降,体温调节功能下降,伴发的基础疾病较多,烧伤老年人的康复护理过程中也极其困难.所以本文结合他人大量研究以及本人在烧伤科临床的多年经验,浅谈老年人烧伤的护理.
作者:李其林;吉家凤;岑春柳;颜亚健;陈仕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经股动脉化疗栓塞术穿刺部位压迫方法及其优缺点;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压迫方法.随着血管闭合器及各种机械压迫装置的广泛应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术后卧床时间,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但也带来了一些并发症.
作者:石莹;徐晓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行胆囊腹腔镜切除术和延迟胆囊腹腔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2月间手术的48例急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将入选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其中观察组行早期腹腔镜切除术,对照组组采用延时切除术,对比两组不同时段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后,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观察组在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所需时间上更优于延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观察组,且P小于0.05,有统计意义.结论:从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所需时间来看,在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加适宜,能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长和住院所需费用,同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由于尽早手术,避免患者脱水等身体消耗,使患者更容易恢复健康.
作者:高建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我院急诊科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96例患者纳入研究,以数学领域盲选法为依据将患者分成2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心理量表评分.结果: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93.75%,与对照组72.92%相比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抑郁自量表评分及焦虑自量表评分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良好,能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客观上降低护理意外的发生率,有助于后期机体恢复.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及使用.
作者:潘小平;潘海燕;范牡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小儿肺炎患者时使用喘可治注射液的效果.方法:收集小儿肺炎患者共60例,根据计算机简单随机化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喘可治注射液,将两组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更短,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喘可治注射液能够迅速改善患儿症状,恢复其肺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汤德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对患者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诊治的肠造口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为(7.6±2.5)d,并发症发生率为5.82%,护理总满意度为97.06%;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2.3±2.4)d,并发症发生率为14.71%,护理总满意度为88.24%;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的护理措施应用于肠造口治疗中,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伤口快速愈合,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治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小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针对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冠心病心衰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73例,传统治疗)和观察组(73例,在传统治疗方法上给予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包括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73.1%);观察组ESV、EDV、LVESD、LVEDD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可有效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王红;信晓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舒适护理服务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8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接受胃肠道手术的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服务;经过不同理念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管拔除时间、术后不良反应(腹胀、呕吐)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理念的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在环境设施、服务态度、护理过程及护理结果方面评分及患者满意率明显低于干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管拔除时间显著缩短,与对照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组术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胃肠道手术后的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服务理念,能够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运用及推广.
作者:张冬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检验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2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8例作为对照组,对这两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人员在经过检测后,观察组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且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予以患者血清胆红素及尿酸检验,可为冠心病诊断提供准确依据,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而使临床价值得到有效提高.
作者:杨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分析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2月到2017年5月这段时间内,将我院接收治疗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8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分为人数相同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44例.对对照组进行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除了常规护理之外还进行行为护理,通过两个组患者的MBI值的变化和FMA的评分高低判定两个组患者康复的程度.结果:接受护理前后的对照组和观察组的MBI值以及FMA的得分都有明显的变化,经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的FMA运动功能评定得分、体质指数的测量指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护理有助于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良好的康复,将行为护理推广和应用于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中具有积极的帮助与作用.
作者:陈晓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使用持续与间歇牵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然后随机、平均的将其分成每组50人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间歇性牵引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持续性牵引治疗,终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等展开比较.结果: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两种方法均有治疗成效,且在治疗效率比较中,P>0.0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VAS疼痛评分与NDI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比较中,治疗后两组患者都有好转,且P<0.05,不过两组组间比较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使用持续或间歇牵引治疗方式都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效果差异并不明显,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邱北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总结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于2015年2月到2016年2月期间被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患者100例,同时选派护理人员20名进行护理不安全因素调查.结果:所有患者一共阐述不安全因素256次,平均每人2.56次,其中包括护理人员专业水平较差、职业技能欠佳、护理能力不足等;护理人员反映为60次,其中包括调查结果为患者自身因素、管理制度不合理、护患沟通效用低等;共发生不良事件65例,可避免的并发感染50例,意外事故15例,其中主要责任为院方15例占20.08%,患者20例占30.77%,护理人员30例占46.15%.结论:院方应该加强护理人员的监督与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在,增强护患沟通,在提高患者自护意识的同时,也要加强管理力度,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不安全因素,避免意外事故的出现.
作者:艾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两种开塞露灌肠方法减除肛肠病人术前肠道排空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总结2013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肛肠外科住院因术前肠道准备的病人共128例,其中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78例,采用开塞露常规灌肠(对照组).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50例,采用开塞露便捷灌肠器灌肠(观察组).对照组取3支20ml开塞露分别用石蜡油润滑前端后逐个插入肛门,直接灌肠.观察组首先裁剪5cm长度的输液管,与50ml注射器连接,将3支20ml开塞露抽吸在50ml注射器内,将其中1支开塞露空瓶剪成漏斗状,将输液管端插入漏斗中,将开塞露头端用少量开塞露润滑后轻轻插入肛门,将注射器内药液一次性缓慢推入肛门.灌肠后观察两组病人对肛周的损伤程度、药液的利用率及1小时排便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对肛周的损伤、疼痛程度低,药液的利用率为97.7%,1小时排便率为100%,对照组病人对肛周的损伤、疼痛程度高,药液的利用率为89.7%,1小时排便率为92.3%,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塞露便捷灌肠器法解决肛肠病人术前肠道排空的效果明显优于开塞露常规灌肠法,而且此项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性高、可切实解决肛肠病人术前肠道排空及减轻开塞露反复插入肛门对肛周的损伤程度低,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利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大隐静脉为人体内长的浅静脉,起自于足背静脉网,沿小腿及大腿内侧上行,至腹股沟处汇入股静脉.根据其血管走行方向,分为股内、股外、阴部外、腹壁、旋髂静脉分支,5种分支汇入的方式各有不同,且相互之间的交互方式也较多.临床上为常见的静脉曲张类型为大隐静脉曲张.目前大隐曲张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具有多种方法,本文通过对不同手术方法及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探究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研究进展.
作者:聂成禹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以我院收治的高血脂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B组、C组,每组患者各40例.A组采用辛伐他汀治疗,B组采用氟伐他汀治疗,C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的变化情况与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连续治疗8周后,所有患者的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下降,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安全性佳.结论:采用他汀类药物降血脂的效果较好,药物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推广并应用.
作者:孟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措施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12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手术后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膝关节的功能情况并统计膝关节僵硬、局部水泡和局部肿胀情况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膝关节优良率为80.36%(45/56),膝关节僵硬、局部水泡和局部肿胀的发生率分别为1.79%(1/56)、3.57%(2/56)、5.33%(4/56),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措施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预防效果显著,值得将其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邵思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析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进而为后期的社区老年人护理提供相关的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2015年10月至12月期间抽取对笔者工作社区中102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相应的系统的健康教育.在健康教育前后,采用自制的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与接受健康教育相比,社区老年人在接受健康教育后,在健康知识知晓率方面,除了对研究危害、运动作用两项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项有显著差异(P<0.05);在健康行为形成率方面,除能坚持服药戒烟方面外,其余各项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人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老年人对健康行为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的形成率,这对于改善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作者:冯金双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