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泽民;马信文;王家干;王勇
目的:探讨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因素以及预防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 LC 的胆囊疾病患者2541例,对造成患者胆管损伤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回归性分析 LC 中胆管损伤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根据对影响 LC 手术中胆管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可知术中胆道造影、胆囊炎分期、胆囊三角解剖及手术医师经验等因素与胆管损伤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而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术中胆道造影、胆囊三角解剖及手术医师经验是影响 LC 术中胆管损伤的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胆道造影、胆囊三角解剖及手术医师经验是影响 LC 手术中胆管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术中进行胆管造影,丰富手术医师经验以及对胆囊三角解剖结构的充分认识能够降低 LC 中胆管损伤的风险,并且术中操作要尽量轻柔谨慎,而一旦出现胆管损伤应及时进行处理。
作者:王天民;曹江威;李冬雷;卢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同时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在不同浓度的索拉非尼作用下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同时设计引物VEGFR-2、VEGFR-3、PDGFR-β、c-Kit,采用Q-PCR检测索拉非尼处理后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mRNA表达水平,初步确定索拉非尼的作用靶点;后用Western-blot检测PDGFR-β与VEGFR-3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索拉非尼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U266抑制增殖及促进凋亡作用各异,且抑制率和凋亡率均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索拉非尼作用48h 之后,与对照组比较VEGFR-2、VEGFR-3、PDGFR-β、c-Kit的mRNA表达均下调,其中VEGFR-3、PDGFR-β为显著,Western-blot检测VEGFR-3、PDGFR-β蛋白表达量与Q-PCR结果一致。结论:索拉非尼有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及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索拉非尼可以抑制细胞表面相关受体激活途径有关。
作者:李璇;吴超;肖佩玲;邓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增强螺旋 CT(MDCT)及超声造影(CEUS)评估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兔肝癌疗效的价值。方法:对兔肝癌模型动物行 HIFU 治疗,在治疗前后1小时内行 MDCT 和 CEUS 检查,结合病理学结果比较影像学的评估价值。结果:MDCT 和 CEUS 对完全消融者表现为肿瘤区域无增强。对消融不全者,MDCT 表现为肿瘤区域内动脉期灶性的高密度强化信号,门脉期密度低于周围肝脏实质;CEUS 表现为肿瘤区域内动脉期早期异常的高回声增强灶,动脉期晚期或门脉相早期快速消退呈低回声增强。MDCT 和 CEUS 对消融不全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90.9%和81.8%,MDCT 与 CEUS 二者联合的诊断准确性为95.4%,均明显高于单用 CECT 或 CEUS 法。结论:MDCT 和 CEUS 均可以较为准确的对兔肝 VX2肿瘤 HIFU 消融后的疗效进行即时评估,两者联合评价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肖美丽;胡跃群;彭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时间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确诊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窗不同筛选<6h 组、6-12h 组、>12h 组患者。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 BNP 含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远期预后情况。结果:血清 BNP 含量:治疗后24h、48h、72h 和96h 时,<6h 组患者的血清 BNP 含量低于6-12h 组和>12h 组;心脏彩超指标:治疗后2周、8周时,<6h 组患者的 LVEDD 低于6-12h 组和>12h 组,LVEF 高于6-12h 组和>12h 组;远期预后:治疗后1年内,<6h 组再梗死、心衰发生率明显低于6-12h 组与>12h 组(5.74%vs28.57%vs31.43%,2.86%vs20.00%vs22.86%)。结论:尽早进行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及远期预后。
作者:李正章;薛豪平;程石;季群;冯晓贺;刘宇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螺旋 CT 二维成像与三位重建在颌面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来我院收治的颌面部外科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 X 线平片、螺旋 CT 二维成像和三维重建进行影像学诊断,并将螺旋 CT 重建后诊断结果与二维成像、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为75%,螺旋 CT 二维成像诊断准确率为80%,三维重建诊断准确率为100%。三者诊断骨折准确率比较,三者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三维重建诊断骨折准确率高。螺旋 CT 二维扫面进行颌面部肿瘤诊断,显示其可以准确诊断囊性与实性改变,并能观察病变周围软组织改变;三维 CT 重建在二维 CT 的基础可显示骨组织情况、病变周围的结构和相互关系。X 线平片与手术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X 线平片与手术结果不一致。螺旋 CT 二维成像与手术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螺旋 CT 二维成像与手术结果一致。螺旋 CT 三维重建与手术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螺旋 CT 三维重建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三维重建可反映颌面部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动态关系和外科操作术野,而且便于引导复杂解剖区域手术的进行,以提高手术质量和降低手术危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黄卫兵;于兰;张晨玥;陈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骨肽注射液治疗上肢骨折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甲襞微循环及骨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上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微创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加载骨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和疼痛、肿胀评分差异,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个月对患者进行甲襞微循环及骨代谢指标的检测,比较组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7、14d 疼痛评分和肿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愈合时间则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3、14d,观察组患者形态积分、流态积分、周围状态积分和总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毛细血管流速则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7、28d,观察组患者血清 ALP、ACP、PICP、BGP 和 CT 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骨肽注射液能减轻上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和肿胀,并通过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调节骨代谢对骨折的愈合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谈志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并且总结出儿童发生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本次研究进行回顾分析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2010年6月~2015年6月治疗慢性咳嗽的患儿200例。抽取咳嗽症状非慢性咳嗽患儿200例。结果:研究组冬季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病因中房间异味导致急性咳嗽发病率高,研究组病因中呼吸道病史和过敏病史导致慢性咳嗽发病率高。粉尘污染和烟雾污染发病率没有临床差异。研究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随访复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咳嗽患儿主要在冬季发病,呼吸系统病史和过敏史致病率高。
作者:张立胜;陈先平;洪岩;陈垣;张莎莎;陈群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颅内占位性病变在术前、术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2例颅内占位性病变患者,对其在手术前后行常规 MRI。结果:不同类型的病变在功能区的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病变的类型改变不了手指功能区的分布,其有着自己的特定位置;病灶与功能区的距离与术前肌力呈正相关;与术后肌力无相关性;观察组肌力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 对神经外科手术前的评价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术中保留运动功能,并可在术后评价手术效果及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肖小艳;侯波;肖艳;刘道军;何雄兵;朱小松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究脑梗塞患者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前后其 MMSE 积分、BBS 积分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灯盏花素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治疗一个月后,分别采用 MMSE 积分和 BBS 积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和行为能力的客观评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MMSE 积分和 BBS 积分变化情况以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 MESS 积分和 BBS 积分和血脂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 MESS 积分和 BBS 积分和血脂水平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96%)明显优于对照组(86%),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灯盏花素治疗脑梗塞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 MMSE 积分和 BBS 积分变化情况以及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娟;武兴兴;谢江涛;张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8月在中日友好医院进行诊治的9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苏黄止咳胶囊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候评分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苏黄止咳胶囊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仵倩红;程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长沙市某区不同健康状况居民对食品标签的认知度,为各类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宣教提供依据。方法:在该地区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地域分层,使用自制问卷共调查6个社区中3000名居民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和食品标签知识得分。结果:该区居民食品标签知识平均得分(41.72±14.8);有疾病史的居民得分高于健康人群;316名有疾病史居民中排名前3位的疾病分别是:高血压(21.5%)、糖尿病(18.0%)和心脑血管疾病(16.5%);疾病史不同的居民得分存在差异,其中,糖尿病患者得分高。结论:长沙市该区居民对食品标签知识总的认知度不够,影响其得分的主要因素为:居民的健康状况及疾病史的具体种类。影响居民生活质量主要的3类疾病分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夏彦昌;郑嘉祺;辛冰艳;杨双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05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入院的因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20例,选取同期收治入院的口服阿司匹林未出血的患者100例,探讨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除呕血,黑便,休克等属观察组特异性临床表现外,烧心,反酸,腹痛症状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胃镜下表现中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性胃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复合性溃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比,糖尿病比,既往溃疡史,服用 PPI,HP 感染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 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糖尿病比、既往溃疡史、HP 感染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导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患者所忽视,伴有糖尿病,既往有溃疡史、有 HP 感染的患者出血可能性高,应密切观察,及早发现进行诊治。
作者:李萍;李武良;车娅;李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产妇循环及容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 CSEA 下行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和麻黄碱纠正术中低血压,观察组产妇给予乳酸林格氏液和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纠正术中低血压。设定入室时(T0)、切子宫时(T1)、手术结束时(T2)三个监测时点,对两组产妇的输液量(IV)、失血量(SV)、尿量(UV)、容量扩张效力(VEE)、组织间液量(EVV)、血容量(BV)、血浆容量(PV)、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进行测定和比较;对两组产妇发生术中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在 T1和 T2时点的 IV 显著低于对照组;在 T2时点,对照组产妇的 VEE 和 EVV 出现了显著下降,而观察组产妇的 EVV 出现了显著上升且VEE 未出现显著的变化,在 T1、T2两个时点,观察组产妇的 VEE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 EVV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在 T1、T2时点出现了 BV 和 PV 的显著升高,而观察组产妇未出现显著变化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在 T0、T1、T2三个时点的 Hb 和 Hct 水平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观察组产妇仅在 T2时点出现了 Hb 和 Hct 水平的显著下降且在 T1、T2时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产妇术中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 CSEA 下剖宫产术中应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可减少术中的输液量和容量扩张效力,维持产妇术中血容量和组织间液的稳定性,有利于减少胶体液扩容措施对产妇的不良影响、维持产妇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郝海宁;王丽;王浩;李清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胱抑素 C(CysC)和尿微量白蛋白(U-mAlb)联合检测对诊断老年糖尿病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370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DN 组)、124例单纯糖尿病患者(DM 组)及80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同时检测三组血液中 HbAlc、CysC 和U-mAlb 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N 组的 HbAlc、CysC 和U-mAlb 水平均明显高于 DM 组和对照组,而 DM 组的三项指标也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表明,HbAlc、CysC 和U-mAlb 水平均呈现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HbAlc、CysC 和U-mAlb 水平可以作为诊断 DN 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三者对于评估老年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康春萍;徐永妮;李红光;张利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急救时机对呼吸衰竭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0例呼吸衰竭患者,80例呼吸衰竭患者未实施优化抢救时间方案,作为 A 组;80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了优化抢救时间方案,作为 B 组。研究急救时机对呼吸衰竭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结果:相对 A 组,B 组患者在实施优化抢救时间方案后,死亡率显著下降,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抢救成功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急救时机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卢丹;吴华容;方量;叶珊珊;黄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执行情况,为高血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量表对完全随机抽取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登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测量血压。结果:640名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平均得分为71.59±15.21分,各条目得分均在4分以上的个体占总数3.75%(24/640);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个体得分与其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 r 收缩压=-0.13、r 舒张压=-0.21;r 收缩压与 r 舒张压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病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另外具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得分为85.65±5.84分,而无并发症高血压患者得分为70.90±15.20分,其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深圳市光明新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执行不高,且自我管理行为与血压呈负相关,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执行力势在必行。
作者:陈小良;麦新权;叶小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比较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 BPH 患者,44例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体电切术,42例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前、术后随访6个月时的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等以及术中失血、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不良反应等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中临床指标显示,剜除组在术中冲洗液的血红蛋白丢失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方面均优于电切组;但术后短暂性尿失禁发生高于电切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6个月的结果显示,两组在 IPSS、QOL、Qmax、PVR 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长期尿失禁、尿道狭窄和继发性出血。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及手术时间短的优点,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杨精华;丁平;饶建明;江锋;何江;蒋书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微生物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确诊的支气管扩张并感染者8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吸痰前和吸痰后7d的微生物变化情况、疗效等。结果:62份标本阳性,G-4为94种,G+1为12种,真菌1种。两组治疗后各阳性菌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与后各阳性菌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杆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对 G+球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有万古霉素、红霉素。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可有效减少微生物的感染种类,降低感染率,缓解患者临床体征和症状,提高疗效。
作者:孙砚诚;林振怀;王永仓;王冬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的临床结果及其与年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按照年龄的不同将患者划分为5个年龄段,50~55岁组,56~60岁组,61~65岁组,66~70岁组,>70岁组,每组1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对比每组患者术前术后 UCLA 评分和 VAS 评分的变化。分析各组患者之间术后 UCLA 评分和 VAS 评分的差异,并对年龄与 UCLA 评分和 VAS 评分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患者手术后UCLA评分均显著高于手术前,术后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手术前,术后各组之间的 UCLA评分和 VAS评分差异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 UCLA 评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年龄与 VAS 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的术后恢复效果与年龄具有相关性,为不同年龄段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提供依据。
作者:郭家全;李玲;郭振中;索赛;褚会军;牛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研究京津冀地区458例不同妊娠时期甲状腺功能指标。方法:选取既往无甲状腺病史、B 超检测无甲状腺结节的妊娠妇女(妊娠组)4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促甲状腺素(TSH)、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另选取同期450例非妊娠育龄妇女作为对照研究(对照组)。结果:①妊娠组甲状腺疾病发生率66.59%高于对照组20.52%;②妊娠早期 FT3、FT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SH 明显低于对照组;妊娠中、晚期 FT3、FT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SH明显高于对照组;③ hCG 与孕妇 TSH 呈负相关。结论:京津冀地区孕妇甲状腺疾病发生率较高,且妊娠中晚期FT3、FT4明显降低,TSH 明显升高。
作者:车素侠;倪宏云;周力;何为社;程连赛;刘宏敏;马志军;吴倩 刊期: 201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