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宫牛黄丸对大鼠重型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

何民;章国军;杜杭根;殷利春

关键词:
摘要:颅脑创伤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不仅病死率高且存活的患者中大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颅脑创伤后继发性损伤中主要的细胞死亡形式之一[1-2].安宫牛黄丸是临床上治疗高热惊厥、脑卒中的要药,并逐渐开始应用于急性期颅脑损伤的治疗,但其临床治疗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观察安宫牛黄丸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Bc1-2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安宫牛黄丸对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曲古抑素A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曲古抑素A (trichostatin-A,TSA)是否可以作用于JAK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信号通路对大鼠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n=12):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组、TSA处理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其中假手术组不进行线栓栓塞,TSA组栓塞前20min通过阴茎静脉注射TSA 0.05 mg/kg.3组制模成功后再灌注24 h,按照Longa 5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定,脑切片TTC染色,ipp 6.0软件计算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每组随机取6只(n=6) Elisa检测JAK2蛋白的表达,其余6只(n=6)用于检测p-JAK2蛋白的表达.使用方差分析及非参数分析统计所得数据.结果 3组均有少量JAK2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与I/R组相比,TSA处理组神经学损伤评分降低(P =0.019),脑梗死体积缩小(P<0.01),p-JAK2表达减少(P =0.00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SA可一定程度地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这可能与TSA抑制p-JAK2介导的JAK/STAT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郏蓁;张泽伟;高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肌钙蛋白与脑卒中

    脑卒中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疾病,在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上类似于心血管疾病,对二者之间的各种相关性探索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特异性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钙蛋白应用于临床,许多研究发现脑卒中后患者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明显升高[1],这一现象及其相关机制、临床意义近年来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本文将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占钻;黄亮;刘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美国心脏学会关于改善院内外心肺复苏预后的专家共识

    全球心脏骤停的发生率为20 ~ 140例/10万人,而存活率只有2%~11%.早期识别和立即启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是改善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关键,而心肺复苏的质量同样也非常重要.虽然2010年的指南强调了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但实际执行的状况与理想标准仍然有较大的差距.为此,美国心脏学会组织北美地区的专家制定了提高心肺复苏质量的共识,涉及4方面的内容:(1)复苏小组心肺复苏质量的评价指标;(2)如何监测和反馈,包括患者对复苏的反应、团队的表现;(3)如何保证复杂环境下高质量的心肺复苏;(4)心肺复苏的持续质量改进.专家共识包括当前明确的建议及将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作者:李雨林;张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益生菌应用于危重足月新生儿的临床研究

    胃肠道是一些医院感染和MODS的始发器官,具有重要的临床地位[1].目前有关益生菌的研究是危重症领域中的热点之一,但是对于儿科患者,尤其是新生儿来讲,身体各系统发育尚不成熟,胃肠道经历着从胎儿期至生后巨大的转变当中.本研究将益生菌应用于危重症足月新生儿的治疗中,以探索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为危重症新生儿寻找新的治疗措施提供资料.

    作者:王玉;高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分型鼻骨骨折的急诊诊断和治疗

    鼻外伤鼻骨骨折在头面部外伤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对鼻部结构、功能及美学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1].本文对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浙江省中医院收治有资料记载的226例鼻外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50例,女性76例;年龄5~74岁,平均28.5岁.伤后12 h内就诊209例,占92.6%.外伤原因:交通伤79例,工伤事故54例,运动时外伤35例,高处坠落4例,打架斗殴54例.

    作者:唐旭霞;张健;张爱春;张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吡格列酮抑制糖尿病兔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重构

    目的 建立四氧嘧啶介导的兔糖尿病(DM)模型,评价吡格列酮对DM兔心房肌细胞离子通道重构的干预作用.方法 本实验在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进行,选取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2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健康对照组(CN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吡格列酮A组[DPG组,4mg/ (d·kg)]和糖尿病+吡格列酮B组[DPI组,8mg/ (d·kg)].通过四氧嘧啶耳缘静脉注射建立兔DM模型,血糖水平≥14 mmol/L认为DM模型建立成功.模型建立成功后饲养8周取出心脏建立Langendorff灌流的离体兔心脏模型分离心房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细胞膜动作电位(AP)、L-型钙通道电流(ICa,L)和快钠通道电流(INa),比较各组兔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和LCa.L、INa电流密度的差别.四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各种刺激频率下DM组APD90和APD∞均明显延长(P<0.05 vs.CN组),APD90频率适应性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vs.CN组).DM组ICa.L电流密度增加,INa电流密度减少(P<0.01 vs.CN组).DPG和DPI组APD90和APD50较DM组明显缩短,应用吡格列酮减小ICa.L电流密度且增加INa电流密度,吡格列酮不同给药剂量组间各细胞电生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吡格列酮可以抑制DM导致的兔心房离子通道重构.

    作者:刘长乐;李广平;富华颖;李健;程立君;杨万松;刘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乌鲁木齐市2011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2011年乌鲁木齐市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的特点.方法 采用前瞻性资料收集的方法,对2011-01-01至2011-12-30乌鲁木齐市“120”中心所受理的患者进行性别、年龄、族别、疾病谱、出警高峰、急救时间等指标的描述性分析.结果 乌鲁木齐市“120”急救中心全年共计接警53 786人次,有效接警47 260人次,无效接警6526人次(占13.8%),男女比例为1.61:1;接警族别中汉族多,为37 043人,占78.38%;其次为维吾尔族6697人次,占14.17%;排名前五名的疾病谱为交通伤、心血管性疾病、中毒、创伤、脑血管疾病;全年各月出警在3000~3500次,平均日接警147人次;出警的高峰时段在10:00-13:00、16:00-18:00、21:00-24:00;接警患者年龄段主要集中在30~39岁、70 ~79岁,其中以30 ~39岁人群居多.结论 重视本地区的疾病谱、接警高峰、年龄好发段,为乌鲁木齐市120运转模式的改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作者:杨建中;贾志军;亚力坤·赛来;肖开提·依布拉音;帕尔哈提·拜合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脓毒症

    马里兰急诊医学必知Maryland Emergency Medicine PearlsCVP与液体复苏反应Michael Winters中心静脉压(CVP)在过去50年已被用于评估危重患者的容量状态和对液体复苏的反应.尽管其普遍的应用,CVP还没有被证实能够可靠地预测危重患者对液体复苏的反应.在近的一个更新过的荟萃分析中,Marik等对43个研究进行了总结,总患者数超过了1800例.57%的患者液体复苏有反应.对液体复苏有反应的患者的平均CVP为8.2mmHg(1 mmHg=0.133kPa),而无反应患者为9.5mmHg.对于ICU患者进行的研究中,CVP与心脏指数变化的相关系数仅为0.28.

    作者:肖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伴室壁瘤患者预后

    目的 探讨基础肾功能不全是否与STEMI伴有室壁瘤的患者的病死率相关,血清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cystatin C Cy-C)水平和Cy-C计算的eGFR来评估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壁瘤患者的基础肾功能损害的总体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连续收集201 1年1月到2012年12月间355例来自两家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183例为单纯急性心肌梗死,172例为急性心肌梗死伴有室壁瘤患者.通过检测入院时血清(creatinine Cr)和Cy-C水平,并分别计算相应的肾小球滤过率,来评估心功能.通过x2检验分析两组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别,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基线肾功能损害和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在全体患者中,住院期间总病死率是14.0%,在急性心肌梗死伴室壁瘤组为18.6%,单纯心梗组为9.8%(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基线肾功能损害,包括以Cr为基础的计算的eGFR< 60 mL/(min·1.73 m2),或以Cy-C为基础计算的eGFR< 60 mL/(min·1.73 m2)都和这些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密切相关(OR0.13,95% CI0.02~0.7,P=0.02; OR0.01,95% CI0.003~0.05,P<0.01).而Cy-C为基础计算的eGFR来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基线肾功能,以及总体的预后价值均较敏感.结论 基线肾功能损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特别是伴有室壁瘤患者中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通过Cy-C计算的eGFR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伴有室壁瘤的患者中,具有更敏感的预后价值.

    作者:郭智东;王弋;吴涛;王齐齐;张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美国东部创伤外科学会新指南荟萃

    美国东部创伤外科学会(the Easter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Trauma,EAST)是循证医学领域的先行者,早在1994年就成立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委员会,发布了创伤和急诊外科领域的系列指南,其中2012年更新或增加12个.所有指南均遵循GRADE法制定,作出推荐的级别包括:1级,基于已有的科学证据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2级,基于已有的科学证据得到的合理结论,并获得专家观点的强力支持;3级,有数据支持的结论,但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对教学和指导未来的研究方向有益.

    作者:江利冰;张茂;马岳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拮抗髓鞘抑制蛋白促进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机制

    目的 建立局灶性缺血性脑梗死模型,观察Nogo-66受体(NgR1)拮抗剂(sNgR1-Fc)促进内源性成体神经前体细胞(NPCs)定向分化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取SD大鼠12只,光化学法建立大脑皮层局灶缺血梗死(PCI)模型.设假手术组、PBS组和sNgR1-Fc治疗组.在PCI术后第1~3天,通过小型渗透性微泵持续性地向梗死灶同侧的侧脑室灌注sNgR1-Fc或同等体积的PBS;第4~6天,通过腹腔注射BrdU(bromodeoxyuridine);在PCI术后35 d,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海马齿状回NeuN+/BrdU+细胞的比率;Western blot检测梗死侧海马Notch1、Mash1及Neuro D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光化学法可以成功地建立局灶性缺血性脑梗死模型.PCI术后35 d时梗死灶同侧的海马齿状回,sNgR1-Fc处理组的BrdU+细胞的数目显著高于PBS组(P<0.01),NeuN+/BrdU+细胞的比率也显著高于PBS组(P<0.05).Western blot实验表明,sNgR1-Fc治疗组海马的Notch1、Mash1、Neuro D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PBS组,后者又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结论 NgR1拮抗剂NgR1-Fc能够促进脑梗死后大脑中的神经前体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Notch和bHLH家族信号通路而发挥的.

    作者:李欣;蔡杰;胡春林;魏红艳;荆小莉;詹红;廖晓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随访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 coronary flow,SCF)现象的危险因素;通过随访了解SCF患者的预后及导致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因可疑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的患者17 390例,试验组为通过TIMI帧数法筛选的冠状动脉正常但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的患者236例(1.36%);对照组为同期(40 ~50例/年)连续性入选的冠状动脉正常且血流速度正常的患者240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导致SCF的危险因素,并对所有研究对象于2012年3月至4月进行随访,了解其不良事件(急性冠脉综合征、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的发生情况及导致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结果 (1) SCF组男性比例(76.69% vs.42.08%,P=0.000)、吸烟率(58.48% vs.27.50%,P=0.000)、体质量指数.[(26.78±3.75) vs.926.13±3.20),P=0.043]、血尿酸浓度[(344.90±86.18) μmol/L vs.(304.43±76.44)μmol/L,P=0.000]、血肌酐浓度[(68.27±15.10) μmol/L vs.(60.92±13.17) μmol/L,P=0.000],甘油三酯水平[(1.85±1.23) mmol/Lvs.(1.65±0.81) mmol/L,P =0.037]均高于对照组,而年龄[(55.61±8.15)岁vS.(58.86±8.56)岁,P=0.000]、高密度胆固醇水平[(1.14±0.28) mmol/Lvs.(1.19 ±0.30) mmol/L,P=0.048]低于对照组.(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吸烟、高体质量指数、高尿酸是SC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3) SCF现象在冠状动脉的分布情况:单支病变7.29%,双支病变26.04%,三支病变66.67%,以三支受累常见.(4)于2012年3月至4月进行随访,随访过程中发现,SCF组2例(0.8%)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例(0.4%)患者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无猝死事件.对照组均无上述事件的发生.结论 年轻的男性吸烟者更容易发生SCF,较高的体质量指数及血尿酸水平也是SCF的独立危险因素;慢血流现象以三支冠脉同时受累常见;随访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及ACS事件均发生于慢血流组.

    作者:张伟;孙中华;米杰;罗欢;樊瑞娟;张春晓;齐向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脓毒症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盲肠结扎穿孔引流术(CLP)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健康SD大鼠96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32)、脓毒症组(CLP组,n=32)、EPO组(n=32,脓毒症模型基础上EPO 1000 IU/kg腹腔内注射).分别于造模术后3、6、12、24 h记录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测定血清炎症反应因子水平及心肌酶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心肌细胞凋亡及心肌组织核因子-κB (NF-κB p65)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的病理学变化.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与Sham组相比,CLP组大鼠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压力上升大速度(+dp/dtmax)、左室压力下降大速度(-dp/dtmax)均有不同程度恶化(P <0.05,P<0.01),EPO组各指标降低幅度小于CLP组(P<0.05,P<0.01);(2)与Sham组相比,CLP组各时间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 (IL-6)、C-反应蛋白水平(CR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心肌组织NF-κB p65表达水平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EPO组上述各指标低于CLP组(P<0.05),与之相反,EPO组血清抗炎因子白介素-10 (IL-10)各时间点均高于CLP组;(3)与Sham组相比,CLP组心肌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4)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较Sham组降低(P<0.01),与CLP组相比,EPO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叭);(5)应用EPO干预后,心脏组织损害的病理改变较脓毒症组减轻.结论 脓毒症大鼠中,外源性EPO可阻抑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同时抑制NF-κB活化,减少促炎因子生成,减轻心脏组织的炎症损伤.以上两种机制发挥保护受损心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作者:秦延军;张新亮;于悦卿;卞晓华;董士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通过北京垂杨柳医院儿科近2年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学检测,了解病原构成,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取2年间北京垂杨柳医院院儿科就诊患儿93人.咽拭子送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支原体等快速核酸检测.痰液送院内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儿童药物利用指数(children drug utilization index,cDUI)评价抗菌药物用药剂量合理性.SPSS 18.0录入数据,x2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婴幼儿占样本的70.96%,病毒检出率为62.37%,病毒阳性例数由高到低是:呼吸道合胞病毒(30.43%)、流感病毒(24.63%)、副流感病毒(10.14%)等.病毒阳性患儿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比例(43.10%)高于阴性者(42.85%).病毒阳性儿童患肺炎28例全部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其中,痰培养4例(14.28%)可见致病菌,血常规4例(14.28%)阳性,共计8例(28.56%)见细菌感染证据,cDUI中位数1.05.呼吸道合胞病毒阳性患儿肺炎18例(85.71%),cDUI中位数1.30.结论 本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感染所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高.抗菌药物cDUI>1.0现象普遍,即药物剂量偏大属于不合理用药.痰培养阳性率不高与门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前未送检合格痰培养标本有关,应提高病原学检查意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作者:王晓晖;黄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大剂量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治疗重症胰腺炎

    目的 研究大剂量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100只,实验前12 h禁食,自由饮水,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健康对照组、SAP组、SAP+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SAP+山莨菪碱治疗组、SAP乌司他丁加大剂量山莨菪碱治疗组各20只.观察各组大鼠的淀粉酶、磷脂酶A2、内毒素检测结果和组织学变化.另外再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SAP组、SAP+乌司他丁治疗对照组、SAP+乌司他丁及大剂量山莨菪碱治疗组,制作方法同前,观察生存情况.结果 SAP的血淀粉酶、PLA2、内毒素水平比三个治疗组明显升高(P<0.05),同时组织学破坏严重;而其他三个治疗组的各项指标明显降低,单独应用山莨菪碱治疗SAP也有一定效果,其中以SAP+ UTI+ 654-2组明显,病理学改变也轻,生存时间也是长.结论 山莨菪碱能够有效松弛Oddi括约肌,乌司他丁属蛋白酶抑制剂,对多种酶有抑制作用,联合应用可抑制SAP的炎性介质过度表达,对治疗SAP具有创新意义.

    作者:张更伟;单爱军;柳勋法;龙连宫;王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可溶性髓细胞触发受体-1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sTREM-1)表达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观察研究,收集浙江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机械通气前无肺部感染,使用机械通气48 h后出现发热,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增多,临床疑诊VAP患者112例.排除机械通气时已有肺部感染或机械通气时间≤48 h者.由两位ICU专家在不知道sTREM-1情况下根据临床及微生物培养结果来确诊有无VAP,根据是否合并VAP,分为VAP组(n=74)和非VAP组(n=38).在临床疑诊当天通过微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获取其BALF液体并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方法检测BALF和血清中sTREM-1水平.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采用t检验来比较VAP组与非VAP组疑诊当天BALF、血清sTREM-1水平,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敏感性、特异性及曲线下面积来分析sTREM-1对VAP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VAP患者临床疑诊当天BALF、血清sTREM-1水平分别为(232.72±83.71) pg/mL和(134.32±47.97)pg/mL,明显高于非VAP组,后者BALF、血清sTREM-1水平分别为(124.31±52.95)pg/mL和(71.14 ±36.46)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绘制ROC曲线,显示BALF中sTREM-1水平153.18 pg/mL时,诊断VAP有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49%和84.21%;血清sTREM-1为98.40 pg/mL时,诊断VAP的敏感性为77.03%,特异性为73.68%.结论 对新临床疑诊VAP的患者检测BALF和血清sTREM-1水平有利于早期诊断VAP.

    作者:杨向红;孙仁华;陈敏华;蔡文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组合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非病毒性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可由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引起,非病毒性肝炎所致者因素很多,其中包括药物中毒、毒物中毒、缺氧性和妊娠后肝功能衰竭等,常有严重的代谢紊乱及毒性物质积聚,大量内源性毒素和炎性介质持续释放和蓄积,反过来促进肝脏损伤和抑制肝细胞的再生,形成恶性循环.尽管采取了保肝、退黄、支持等多种内科治疗,临床病死率仍高达60%~70%[1].

    作者:李茂琴;李家琼;史载祥;许继元;张舟;卢飞;李琳;许艳军;王晓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脓毒症脑病大鼠血清和脑组织S100β的变化

    目的 探讨S100β在脓毒症脑病大鼠体内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30只SD大鼠安放脑电极后,18只建立盲肠结扎穿孔法诱发的脓毒症模型,余12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正常组6只,假手术组6只,利用RM6240生理信号记录仪记录心率、血压、脑电图的变化,通过脑电图变化判断脓毒症脑病的发生,8h后留取血清和脑组织标本,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和脑组织标本S100β的浓度.对各组心率、平均动脉压、神经反射评分、血清S100β、脑组织匀浆S100β及脑组织匀浆/血清S100β采用单向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8只脓毒症模型鼠死亡3只,余分为脓毒症非脑病组8只,脓毒症脑病组7只.脓毒症脑病组血清和脑组织匀浆S100β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脓毒症脑病组中脑组织匀浆/血清S100β比值高于脓毒症非脑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4 vs 1.51,P<0.05).结论 血清S100β浓度的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大鼠脓毒症脑病发生的一个良好生化标志物.

    作者:姚波;艾宇航;张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超声在评估人感染H7N9禽流感肺部病变中的应用

    自2013年3月起在我国长三角地区发现多例散发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高度关注[1-2],截至2013年4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已确诊108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病死23人.本次流感起病急,进展快,重症比例高.因此,对病情,特别是肺部病变的监测和评估成为了诊疗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嘉兴市第一医院作为嘉兴市定点收治医院,近期收治了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期间笔者应用床旁肺部超声检查结合传统影像学(胸片和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患者每日肺部情况进行对照监测.

    作者:沈鹏;宗酉明;殳儆;施云超;朱文军;钱惠江;杨茂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安宫牛黄丸对大鼠重型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

    颅脑创伤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不仅病死率高且存活的患者中大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研究表明细胞凋亡是颅脑创伤后继发性损伤中主要的细胞死亡形式之一[1-2].安宫牛黄丸是临床上治疗高热惊厥、脑卒中的要药,并逐渐开始应用于急性期颅脑损伤的治疗,但其临床治疗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观察安宫牛黄丸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及Bc1-2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安宫牛黄丸对脑外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

    作者:何民;章国军;杜杭根;殷利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主管:急诊医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