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旭芬;张汉荣;刘新钰;孙梅
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潜江市熊口镇血吸虫病重疫区赵脑村自1992年以来实施世行贷款血防项目人畜同步化疗后,居民感染率和家畜感染率迅速下降,但反复性很大.为了解世行贷款血防项目结束后血吸虫病疫情回升状况,我们对赵脑村居民的再感染情况进行了观察.
作者:张中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2006年3~8月,笔者用盐酸西替利嗪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与单用西替利嗪治疗组进行对照观察.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均为本院门诊病例,年龄>12 a,病程>4 wk,1 wk内未服用其它抗组胺药.孕妇、哺乳期妇女、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者、物理性荨麻疹或者血管神经性水肿者不列入.其中男24例,女18例,平均年龄27(13~65)a,平均病程4(2~14)mo.
作者:童文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在河南共发现动物寄生虫近400种,其中属于国内新记录的动物寄生虫共有21种,含原虫类15种,蠕虫类4种(即吸虫1种,线虫2种,棘头虫1种),蜘蛛类2种,简述其形态特征及鉴别要点和发现时间、地点,涉及被寄生动物9种.
作者:刘维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病例报告病人男性,34a.9a前因发热1d,乏力,纳差5d伴尿黄,门诊查肝功能SB 37.2 μmol/L,ALT299.6U/L收治.查体:全身皮肤未见黄染,未见蜘蛛痣及肝掌,眼结合膜黄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肝区无叩痛,莫菲征阴性.实验室检查:抗HAV-IgM(+),HBVM仅见HBsAb(+)、抗HEV-IgM(一)、抗HEV-IgG(一)、抗HCV(-).入院后予护肝,退黄,降酶等治疗,半月后复查肝功能SB 17.4 μmol/L,ALT 76.2U/L,继续治疗半月,复查肝功能正常,巩固治疗半月,再复查肝功能正常,临床痊愈出院.
作者:沈美蓉;裴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年1月至12月间我院神经外科386例出院病人中的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护理对策.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54例,感染率为13.99%;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等;侵入性导管、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住院天数长和高龄均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缩短住院天数,以降低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蔡珏;张雅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疗效.方法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人HBeAg阳性,HBVDNA>105拷贝/m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正常值或正常上限的2~5倍,血清总胆红素小于正常值50%的41例病人,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20例)和阿德福韦组(21例).治疗的wk2、wk4、wk8、wk12、wk16、wk24、wk48分别检测血清ALT、HBVDNA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恩替卡韦组在治疗wk2时HBVDNA水平下降幅度较阿德福韦组大,分别为-3.1 log10 copies/mL与-2.2 log10 copies/mL,ALT复常率分别为85%与76%,均高于阿德福韦组;恩替卡韦与阿德福韦酯治疗后,血清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V DNA下降幅度较阿德福韦显著,ALT复常率高,且不受ALT水平的影响.
作者:丁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初步评价应用自制抗麻疹病毒(抗MV)单克隆抗体(McAB;单抗)及其酶结合物研制的捕获法ELISA抗MV-IgM诊断试剂盒.方法 考核本试剂盒的特异性和稳定性;比较其与同类商品试剂盒的临床检测结果,以评估检测血清抗MV-IgM的敏感性.结果 ①本试剂盒仅与抗MV-IgM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而与抗甲型肝炎病毒-IgM(抗HAV-IgM)、抗乙型脑炎病毒-IgM(抗JEV-IgM)、抗乙型肝炎病毒核心-IgM(抗HBc-IgM)、抗巨细胞病毒-IgM(抗CMV-IgM)、抗EB病毒-IgM(抗EBV-IgM)及类风湿因子(RF)阳性血清均无反应;试剂盒放置37 ℃ 3 d,检测血清抗MV-IgM的活性,无明显降低.②在39例临床疑似麻疹的56份血清中,两种试剂盒仅对8例的8份血清抗MV-IgM检测结果不一致,其中6例的首份血清,本试剂盒阳性,商品试剂盒阴性(第2份血清两种试剂盒均阳性),1例的首份血清(未采到第2份血清),本试剂盒为临界值,商品试剂盒阴性.另1例的第2份血清本室试剂盒阳性,商品试剂盒阴性(两种试剂盒首份血清均阴性,第3份血清均阳性).结论 本实验室研制的捕获法ELISA抗MV-IgM诊断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和敏感性,适于麻疹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监测.
作者:周志统;陈娟娟;朱黎华;蒋伟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病人血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和前C基因变异.方法 通过DNA扩增、基因序列分析检测34例活动性肝硬化和75例慢性乙肝病人血清的HBVCP和前C基因序列,通过微粒子发光法定量检测血清中HBeAg的含量,及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血清中的HBV DNA.结果 (1) CP双变异(nt 1762A→T和1764G→A)在肝硬化(LC)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CH)组(76.5% vs 48.0%);前C终止变异(nt1896G→A)则在LC组和CH组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5.3% vs 26.7%).(2)CP双变异虽使HBeAg表达显著下降,但幅度较小;与对照组相比,CP双变异组的HBeAb阳性率也无明显升高;前C终止变异则大幅度影响HBeAg表达,显著增高HBeAg/HBeAb转换率;终止变异联合双变异组的HBeAg含量及HBeAb阳性率同终止变异组相似.(3)HBeAb阳性LC组的前C终止变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BeAb阴性LC组(75.0% vs 5.6%);而CP双变异则在两组LC中无明显差异(75.0% vs 77.8%).结论 CP双变异可能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机制有关;前C终止变异则与肝硬化病人的HBeAg/HBeAb转换有关.
作者:侯旭芬;张汉荣;刘新钰;孙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nia,M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颗粒凝集法对本院收治的11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MP-IgM)测定,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MP-IgM的总阳性率为38.98%(46/118),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以~3 a和~6 a组较高,分别为45.45%和46.67%.在4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中伴喘息者13例,占28.26%.结论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且是引起儿童喘息的重要诱因之一.
作者:陆凤凤;谷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其鉴定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较可靠的依据.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肺炎链球菌耐药现象日益严重.近年来,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临床上出现较普遍的耐药现象,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encillin nonsusceptible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NSSP)的发生率有升高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本文就肺炎链球菌的耐药性、检测方法、治疗作一综述.
作者:喻华;保勇;马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 将94例流行性腮腺炎分为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为治疗组(52例)与用利巴韦林而不用干扰素治疗的为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在腮腺肿痛减轻时间、退热时间及腮腺管口红肿消退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腮腺炎能缩短病程,优于单用利巴韦林.
作者:徐炼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鲍曼不动杆菌耐消毒剂-磺胺基因(qacE△1-sul1)存在情况.方法 自临床分离27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qacE△1-sul1基因和Ⅰ类整合酶基因(intⅠ 1).结果 27株AB菌检测qacE△1-sul Ⅰ基因阳性22株(81.4%),intⅠ 1基因阳性23株(85.2%).qacE△1-sul Ⅰ基因和intⅠ 1基因具有相关性.结论 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qacE△l-sul1基因携带率较高.这和qacE△1-sul1基因与Ⅰ类整合酶基因整合在一起有关.
作者:蔡挺;张顺;陈琳;许小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症在临床上可表现为消化道、皮肤等部位出血,更多见的是颅内出血.其中以颅内出血较为严重,如不及时治疗,常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我科近年来遇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2例.
作者:李小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株二种亲缘性分析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s)分析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的聚类分析了解铜绿假单胞菌流行状况.结果 RFLPs分析7株铜绿假单胞菌为同一克隆传播,而22种耐药基因检测结果的聚类分析则提示该7株铜绿假单胞菌为2个亚群.结论 亲缘性分析中多基因聚类分析法分辨率高于RFLPs法.
作者:王春新;金辉;糜祖煌;杨青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效果,评估结核病流行形势和防治能力.方法 比较结核病控制项目实施前后几年结核病防治能力和结核病流行特征变化.结果 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上升,传染性肺结核(涂阳)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结防机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发现能力显著提高,结核病防治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医疗机构向结防机构转诊肺结核病人的比例逐年提高.除报告发病率上升外,项目实施还造成结核病其它流行特征的变化,男女性别比提高到2.93∶1,在结核病构成比中56a以上老年人上升,占51.2%,职业分布中农民比例上升到57.7%,初复治涂阳肺结核比上升为6.6∶1.初治涂阳肺结核治愈率达到67.5%.结论 结核病控制项目的 实施促进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继续加强项目管理,落实DOTS策略,加强归口管理,加强结防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合作,是实现结核病控制目标的关键.
作者:程周祥;胡礼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我们使用伊曲康唑(商品名:美扶,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及预防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56例均已婚,年龄20~46(平均32)a,以前均发生过3次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其中2例患梅毒,4例患淋病,12例曾患非淋菌性尿道炎,此18例病人均大量使用过多种广谱抗生素.其中14例病人性伴患念珠菌性龟头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诊断依据:①自觉外阴剧烈瘙痒,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②外阴阴道黏膜红肿.其上可见乳白色薄膜;③阴道分泌物直接镜检可找到典型菌丝与芽孢.
作者:徐菊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人肝脏中信号传导途径差异 [Honda M, Yamashita T, Ueda T, et al. Different signaling pathways in the liver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or chronic hepatitis C. Hepatology,2006, 44(5): 1122-1138.] 慢性乙型和慢性丙型肝炎病人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我们先前报道了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肝脏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但二者各自的信号传导途径并未阐明.我们从256550份肝脏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文库(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SAGE)中选取9614个克隆构建一个新的cDNA微阵列,比较了24例慢性乙型肝炎和23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的肝组织的基因表达谱;用激光捕捉显微切割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从16例病人肝脏小叶分离肝细胞和门管区分离浸润的淋巴细胞,然后进行基因表达分析;慢性乙型和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的SAGE分析广泛基因网络(comprehensive gene network).
作者:欧强;张占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对《世界感染杂志》2001~2006年刊登的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本刊著者的引用文献规律以及吸收利用信息的能力.方法 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世界感染杂志》2001~2006年1588篇论文的引文量、引文率、平均引文率、引文语种、引文的时间、高频被引期刊、自引率、普赖斯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88篇论文的总引文量7240条,引文率从2001年的72.50%下降到2006年的60.22%,6年中篇均引文为4.56条,引文中外文期刊分别占49.66%和50.34%.《世界感染杂志》引用的中文期刊有669种,英文期刊有997种.所引中英文期刊的核心区域期刊:中文20种,占39.99%,英文27种,占40.05%,自引率由2001年的0.00%上升到2006年的4.07%,普赖斯指数为63.87%.结论 该刊作者的引用范围较广,引文语种以中文和英文为主,刊登的论文在新颖性方面比较好,被引文文献的时效性较强,引文数量有待于提高.
作者:任淑敏;姜莹莹;王倩飞;朱启贞;吕少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中期、晚期病人的免疫和肝生化指标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检测120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人(早期60例,中期40例,晚期20例)和1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T细胞亚群、HBVDNA载量、免疫学及肝功能指标,并总结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病人细胞免疫状态差,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相比差异显著,NK细胞分别为(7.47±4.19)%vs(13.29±4.68)%,P<0.05;CD4/CD8比值为(0.39±0.16)vs(1.12±0.26),P<0.05;CD3+(73.11±13.16)%vs(56.12±9.54)%;P<0.05;CD8+(56.74±13.91)%vs(34.26±10.58)%,P<0.05;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肝功能损害与慢性乙型肝炎相比同样有显著性差异:白蛋白分别为(20.82±3.46)g/Lvs(43.11±5.74)g/L,P<0.05;血清总胆红质(TB)(519.42±156.18)μmol/L vs(25.91±17.38)μmol/L,P<0.05;凝血酶元活动度(PTA)(15.21±6.38)%vs(92.45±10.56)%,P<0.05.结论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晚期病人的CD4/CD8、NK细胞显著下降,病人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衡可加重肝脏的损伤.
作者:吴景迪;沈芳;肖宏;陈晓飞;陈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人猪链球菌病是由人感染猪链球菌而引起的新发传染病,荚膜2型猪链球菌为主要病原.病猪和带菌猪是人猪链球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夏秋季多发.人猪链球菌病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进展期和恢复期,人猪链球菌病可分为普通型、休克型、脑膜炎型和混合型.抗菌药物治疗有效,休克型的病死率高.
作者:张占卿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