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风情小食,吃出老故事与细心思(三)姜撞奶

夏焱;李艳玲

关键词:
摘要:老故事姜撞奶是广州传统特色小吃,由来是一个美好的失误.相传,一位经常咳嗽的老婆婆无法喝下辛辣的姜汁,有次她的媳妇误把牛奶倒入装姜汁的碗中,凝固成姜撞奶.老婆婆食用后却感清香可口,咳嗽也好了大半.姜撞奶从此流传至今.虽然传说有夸张成分,但这道小吃独有的甜中带辣风味却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
大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小取环术也有曲折时

    生活实例1节育环“卡”了自从绝经后,张女士就想把放在体内三十几年的节育环取出,但因为怕痛,一直不敢去医院取环.近,在女儿的鼓励下,59岁的张女士终于下定决心去医院取环.不料,医生检查后告诉她:节育环卡住了!结果,她辗转两家医院、历经三次手术,节育环才被完全取出.

    作者:钟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两次检测阴性,到底有没有感染HIV

    张先生(化名)36岁,已婚,因夫妻感情不和而发生婚外性行为数次,之后出现了下身不适、头昏、失眠、饮食差、四肢偶有丘疹、偶尔怕冷等症状.他对照了一下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注意到感染HIV者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他认为白己的情况很像,就白认为很可能是感染了“艾滋病”.在医生面前,他表示对白己的婚外性行为后悔不已、焦虑不安.抽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是阴性,患者就此回家.谁知一个多月后,这位患者又来就诊,要求进行HIV抗体检测.他说自己回家后,间隔几天又感觉全身不适.查看相关资料后,认为HIV检测有“窗口期”,自己上一次检测时间早,很可能HIV的抗体还未出现,导致检测阴性.随即又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仍为阴性,医生说这回可以放心了.谁知,患者仍不相信阴性检测结果,认为是医生保密,不告诉其真相,并打算到其他医院检测咨询……

    作者:周平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补硒抵御心血管疾病的“好帮手”

    目前,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居各种死因首位.预防心血管疾病首先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戒烟、运动、控制体重,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危险因素.研究证实,在饮食中适当进食富“硒”食物,如富硒面粉、富硒玉米、富硒土豆等产品,可以预防部分由于体内缺硒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发生.

    作者:周庆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乙肝治疗康复时,警惕脂肪肝“干扰”

    患者故事一:乙肝大三阳,不控制脂肪肝总不见疗效患者王女士,48岁,体型偏胖,三年前体检查出肝功能异常,B超检查中度脂肪肝,进一步检查出乙肝大三阳,HBV DNA(乙肝病毒DNA)为1.44×108拷贝/毫升,ALT(丙氨酸转氨酶)为203单位/升,AST(天冬氨酸转氨酶)为177单位/升.当时医生给予恩替卡韦和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三个月后检查ALT降至97单位/升,AST为83单位/升,但HBV DNA为3.07×105拷贝/毫升.

    作者:尹有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青汁实验:数据告诉你有啥功效

    主打营养素含量与实际不符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同时含有这六大营养素的天然食物比比皆是,这并不是青汁的优势.青汁的原料来源于植物类食物,所含脂肪量较低,蛋白质属于植物蛋白.经过一系列加工制备后,这些植物类食物的维生素、矿物质均有所损失.某品牌青汁广告宣称“每3克青汁含有约1个番茄的胡萝卜素、1个猕猴桃的维生素C、半个葡萄柚的钾、50克猪里脊肉的铁、65毫升牛奶的钙、7个花生的镁、半个苹果的维生素B1、4.5大勺芝麻的维生素E、2根芹菜的食物纤维等”,其营养素含量真如宣传所说吗?

    作者:曹丹丹;施咏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当发现丈夫感染艾滋病后……

    那天,一位神情焦虑的女士来到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原来,她丈夫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英文缩写为HIV),并且一直隐瞒着她.后来,她发现了很多疑点.在她的再三追问之下,丈夫才不得不承认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这位女士知道这个消息后心里非常紧张.虽然她本人没有婚外性行为,但她担心丈夫传染给她.她上网查看了很多相关知识,并决定到本市的HIV免费检测点测一下.遗憾的是,这位女士终被诊断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得知这一结果后,她的心情很糟糕.她还担心孩子会不会被感染,毕竟一家人天天都生活在一起.幸好孩子检测后并未感染.

    作者:李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孕期超声检查大盘点

    1.孕6~8周:明确孕情一般情况下,早孕期首次超声检查可在孕6~8周进行.第一次超声检查需要排除宫外孕,诊断为宫内妊娠者,需要确定宫内孕囊的位置、孕囊大小、胎儿个数、有无胎心等.对于部分月经不规律的孕妇,医生需要结合超声检查报告上的胎儿头臀长度重新确定实际孕周,纠正预产期.

    作者:谢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7类人容易得腰椎病,如何防止腰椎退化?

    这7类人,的确要高度警惕腰椎病作为从业多年的脊柱科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和调查研究,不难发现以下7类人很容易患腰椎病,可以说他们就是腰椎病的“高危人群”.老年人无论性别,脊柱退行性病变的发病率都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腰椎自我修复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加上骨质疏松的程度越来越重,渐渐地,腰椎的退行性病变的发生率就上升了.所以,65岁以上老年人患腰椎病的很多.

    作者:董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阻止丙肝迈向肝硬化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呈世界性流行,是欧美及日本等国家终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表明: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约为3%,估计约1.7亿人感染了HCV,每年新发病例约3.5万例.由于丙肝病毒不能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加之目前尚无有效的丙肝疫苗,结果导致丙肝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成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7岁的艾滋病患者,如何面对肿瘤的挑战

    这位艾滋病患者才27岁,但他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进行性消瘦,乏力6个月,还发现右侧腿部有肿块.医生切除肿块并且做了病理诊断,结果诊断为:艾滋病合并卡波西肉瘤.据此诊断,患者开始接受抗病毒治疗和化疗.

    作者:刘保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风疹有哪些特点/怎样做出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哪些人易宫外孕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性功能好与不好,四十岁是道坎吗

    读者在《大众医学》杂志网站论坛发的两则帖子1.我是一名男性,43岁.近年来,随着年龄增大,自己的阴茎感觉不再那么敏感,甚至说有些迟钝,性生活也不是十分满意.这是不是一种病呢?是不是与年龄有关?我应该如何处理?2.我今年41岁,患有甲亢.近年来,也许是年龄增长的原因,感觉性能力方面发挥得越来越不尽如人意.请问有什么好的办法?是不是与患有甲亢有关?是不是年龄增长的原因?

    作者:张春和;李焱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正宗”中医怎样有效治疗淋巴瘤

    淋巴瘤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器官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主要方法是化疗和放疗.但是,应用化疗和放疗虽然可以杀灭大部分肿瘤细胞,但患者机体内总会残存一些肿瘤细胞.这些残存的肿瘤细胞大多对放疗、化疗不敏感,往往是淋巴瘤缓解后复发的祸根,给淋巴瘤患者的康复带来了隐患.

    作者:周永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手机网络成瘾:那些让人迷惑不解的问题

    手机成瘾、网络成瘾、手机网络成瘾,三者是一回事吗?早期的手机成瘾主要表现为频繁收发短信、长时间打电话,但是随着智能手机功能不断扩展以及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机使用成瘾实质上更多地表现为网络成瘾的形式.因此可称之为“手机网络成瘾”,以区别于早期的手机(通信)成瘾.手机网络成瘾与传统的电脑网络成瘾也不完全相同,它覆盖人群大、时空范围广、成瘾形式多样、成瘾性质复杂.

    作者:李江;傅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关注CHIEF研究,关注国民血压——CHIEF研究给高血压患者带来的启示

    持续高血压状态会对人体心、脑、肾等器官造成巨大损害和功能障碍.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理想的血压水平应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以避免脑卒中、心肌梗死和高血压肾病等并发症发生,降低死亡风险.但目前,我国的高血压防治仍处于“三高三低”状态,“三高”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三低”即高血压的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基于这样的事实,如何及时、高效地控制高血压发展,使高血压患者得到持续规范的治疗,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作者:王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预防中风,需要养成好习惯

    中风(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即便抢救及时,多数中风患者也往往会留下后遗症,如手脚运动受限、说话功能受损等,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据调查,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风患病率居高不下,达2%左右.目前,中风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据统计,40岁以上中风患者人群中,40~64岁劳动力人群占近50%;高危人群中,中年人占60%以上.

    作者:王陇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后续中医保驾,让“支架”更通畅

    支架治疗是目前医学进展快、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的医学技术.顾名思义,支架就是把塌陷的东西支起来.因此支架常用于人体管道塌陷与狭窄的治疗,比如心脏的冠状动脉狭窄、周围动脉狭窄、食管狭窄.这些狭窄的管腔用了支架而扩张,如果不用支架就会塌陷变窄.

    作者:衷敬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肝豆状核变性:易被漏诊的遗传病

    医生手记半年前,一位20岁出头的年轻患者因肝硬化失代偿在我院接受了肝移植手术.健康的肝脏应该是表面平滑、柔韧的,而这名患者的肝脏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结节、坑坑洼洼、硬邦邦,十分恐怖.是什么病让这名患者年纪轻轻就得了肝硬化,终不得不换肝?答案是:肝豆状核变性.

    作者:陈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安心吃生姜,它不致癌

    姜是我国传统的烹饪调料,除具有去鱼腥、除膻味作用外,还被中医视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具有发汗斛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毒的功效.民问也有“冬吃萝卜夏吃萎,不劳医生开处方”“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然而,近来网传食用生姜会增加肝癌的患病风险,使很多人对姜望而却步.

    作者:马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感冒药:新复方大青叶片存风险

    新复方大青叶片是由复方大青叶提取物(含大青叶、羌活、拳参、金银花、大黄)及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异戊巴比妥、咖啡因、维生素C四种药物成分组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功能主治为清瘟、消炎、解热,用于伤风感冒、发热头痛、鼻流清涕、骨节酸痛.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数据库共收到涉及新复方大青叶片的不良反应报告236例,其中严重报告11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众医学杂志

大众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