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丽彬;路小光;林海燕;隋华;宫晓洋
心搏骤停是肝移植术中比较少见但又十分凶险的并发症.武警总医院从2002年4月至2003年7月,非体外静脉转流下施行肝移植70例,术中5例发生心跳骤停.
作者:王立祥;陈新国;李威;韦中余;雷志礼;孙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影响急性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巾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ICU 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问全部63例AIJ/ARDS患者的资料.根据病情转归分为生存组(n:39)和死亡组(n=24).根据病凶分为肺外型和肺内型.结果 ALI/ARDS发病率为5.2%(63/1201).单因素分析发现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机械通气时间(P=0.028)、血肌酐水平(P=0.031)、氧合指数(P=0.023)、转入时APACHE Ⅱ评分(P<0.001)和转入时SOFA评分(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仅转入时APACHEⅡ评分影响预后(P=0.015,OR:3.809,95%CI:1.295~11.203).肺内型和肺外型两组之间1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3.9%vs.55.4%,P=0.982).ARDS组和ALI组两组之间1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4.9%vs.88.9%,P=0.008).结论 转入时患者APACHE Ⅱ评分是判断ALI/ARD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ALI/ARDS的病因不影响ALI/ARDS患者的生存.
作者:邢学忠;高勇;肖庆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aevere type,ACST)所致的脓毒血症是胆道系统疾病发生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2],多种细胞因子在脓毒血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3].
作者:邬伟东;王屹;朱永满;房玲玲;胡训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脑室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的常见类型,其中具备两个脑室以上的脑室内血肿同时伴有不同程度脑积水的重型脑室出血有其特有的病理生理特点,起病急,进展快,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死亡率及致残率均很高.
作者:吕正文;张明然;吴承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患者女,63岁,因中上腹痛20余小时,腹泻、便血6 h入院,人院后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巨大溃疡伴出血,失血性休克,内镜下止血困难,急诊行胃大部切除手术.
作者:施云超;郁慧杰;王黎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运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对内质网应激致神经元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中体内实验于辽宁省SPF动物重点实验室完成,体外实验于辽宁省脑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完成.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220~250 g)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滋补脾阴方药(ZBPYR)组,每组6只,制备空白及ZBPYR含药血清.以N-糖链抑制剂农霉素(tunicamycin,Tm,5压计μml)刺激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euro2a)建立内质网应激模型,各浓度滋补脾阴方药含药血清(5%,10%,15%)为干预组,空白血清组为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方法观察Neuro2a细胞牛存率;流式细胞技术观察Neuro2a细胞凋亡;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凋亡促进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的蛋白表达.统计结果行SNK-q检验.结果 各浓度ZBPYR含药血清预处理组(生存率:5%0.5295±0.0373,10%0.5843±0.0428,15%0.6274±0.0324;凋亡率:5%47.8733±2.8166,10%46.3366±1.2748,15%39.8833±1.0524)与Tm组(牛存率:0.1673±0.0213;凋亡率:62.7050±1.4056)相比,细胞牛存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各浓度ZBPYR含药血清预处理组GRP 78(5%2.1228±0.2251,10%1.3293±0.9443.15%;15%0.0931±0.1168)及CHOP(5%1.1776±0.2927,10%0.7290±0.1708,15%0.6577±0.1883)蛋白表达与Tm组(GRP 78 2.9149±0.5355;CHOP 1.6611±0.2913)相比,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 ZBPYR能提高Tm刺激后的Neuro2a细胞生存率,抑制细胞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减轻内质网应激及抑制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
作者:战丽彬;路小光;林海燕;隋华;宫晓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vocarcl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尽早地进行再灌注治疗,恢复缺血心肌的血液供应,可以明显缓解症状,降低病死率及改善预后,已成为主要的急救措施[1-3].
作者:李波;张芙荣;朱建华;邱原刚;陈君柱;尚云鹏;郭晓纲;赵莉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在临床上颇为常见,且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未得到有效的治疗,可以出现股青肿、血栓后综合征以及致命的肺栓塞.
作者:蒋劲松;卢惟钦;杨光唯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稀释剂延迟肺灌洗对大鼠严重烟雾吸入伤后内源性PS功能障碍和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组,正常对照(n=14);Ⅱ组,烟雾吸入(n=27);Ⅲ组,烟雾+PS灌洗+机械通气(MV),n=21;Ⅳ组,烟雾+盐水灌洗+MV,n=10;V组,烟雾+MV,n=18.伤后2 h经气管插管注入含PS(100ms/ks)的等渗盐水30 ml/kg或等量盐水行肺灌洗,MV 4 h,观察24 h;检测动脉血气、肺水量、静态肺顺应性(Cst)、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IF)蛋白含量、BALF表面张力特性和24 h病死率等.结果 致伤动物伤后立即出现严重缺氧和一氧化碳中毒;Ⅱ组发生急性呼吸衰竭、高通透性肺水肿和PS功能障碍;Ⅲ组Cst和BALF表面张力特性显著改善(P<0.05),但氧合能力、肺水量和BALF蛋白含量无明显好转(P>0.05).Ⅳ、V组疗效不佳.结论 外源性PS稀释剂延迟肺灌洗可一定程度恢复烟雾吸入所致内源性PS功能抑制,改善肺功能,但不能显著减轻高通透性肺水肿和呼吸衰竭,不能降低早期病死率.
作者:谢尔凡;杨宗城;黎鳌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患者,女,25岁.2002-09-11 16:00被同事发现仰卧于室内地面上,身边有呕吐物,呼之不应,躁动不安,由120救护车送至我院急诊科抢救.患者入院时神志不清,按中毒给予紧急洗胃,静脉注射纳洛酮、麝香注射液等药物并补液,至22:00,病情略有缓解,神志转清,自述口服安定及马杜拉霉素约120 ml.体榆:T 37.8 ℃,P 100次/min,R 20次/min,BP 95/50 mmHg;血WBC 26.2×109/L,N 88.9%,L 11.1%;血K+3.99 mmol/L、Na+136.2 mmol/L、C1-107mmol/L.CO2-CP 25.2 nanol/L.
作者:尹庆卫;蔡跃红;宋建新;王景学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鱼油脂肪乳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7年6月入住聊城市人民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的SIRS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胃肠外营养(TEN)组(A组,20例)和鱼油脂肪乳+TPN治疗组(B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量的TPN.患者所需热量按20 kcal/(kg·d),1 kcal=4.1868 kJ,氮入量0.2 g/(kg·d).B组加用鱼油脂肪乳(商品名:尤文,批号UK1580,中国无锡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2 tml(kg·d),共7d.治疗前及治疗后1 d、3 d和7 d分别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IL-6的浓度.统计两组患者住ICU时间,NODS发生例数及28 d死亡例数.所有数据采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APACHF-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TPN治疗组比较,加用鱼油脂畴乳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清TNF-α、IL-1、IL-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住ICU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2.4)d比(15.8±2.3)d,P<0.05],MODS发生例数及28d病死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鱼油脂肪乳可降低SIRS患者TNF-α、IL-1、IL-6的水平,从而达到阻断SIRD向MODS转化的作用,减少MODS的发生,缩短住ICU时间,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作者:邹秀丽;吴铁军;曲爱君;田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高渗盐复合液(高渗盐水羟乙基淀粉 HSH)在颅脑损伤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中的疗效及对颅内压(ICP)的影响.方法 为前瞻、对照性研究.选择2007年9月至2008年7月入住广东省人民医院ICU及脑外科颅脑损伤且平均动脉压(MAP)低于60 mmHg的患者60例,其中男51例,女9例,年龄18~69岁,平均(41.5±9.5)岁.排除标准:年龄<18岁或>70岁的患者;孕妇、月经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者;大出血未止住;治疗前数小时内应用过其它血管活性物质;受伤超过24 h者;脑死亡.随机分成3组(每组加例),3组年龄性别构成具可比性,分别以平衡液(平衡液LR组)500 ml、5%氯化钠(高渗盐水HIS组)4 ml/kg、HSH(HSH组)4 ml/kg进行液体复苏,记录复苏前及复苏30、60、120 min时的血压、呼吸、心率、尿量等,抽静脉血检测凝血功能、电解质,应用颅内压无创检测分析仪测量ICP.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各组复苏前后指标应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检验分析,组间比较应用(one_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检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复苏30 min时HIS、HSH组MAP即恢复到60 mmHs以上,且ICP降低10%以上;60 min时LR组MAP恢复到60mmHg以上,但ICP无降低.120 min时HSH提高MAP和降低ICP的作用优于LR、H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3,8.99,P<0.05);各组用药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在颅脑损伤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救治中HSH复苏效果及降低颅内压作用显著且持久,有利于保护脑功能.
作者:龙怡;李辉;曾红科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室性心律失常(RV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11例患者资料,其中男41例、女70例,年龄(45.2±16.7)岁.其中右心室流出道(RVOT)室性心律失常104例[室性心动过速(VT)13例,室性早搏(PVC)91例],右心室流人道PVC 7例.根据是台采用单根消融导管技术,将患者分为两组:(1)单导管组:76例,男27例、女49例,年龄(44.5±16.9)岁;RVOT-PVC 62例,RVOT-VT9例,RVlT-PVC 5例.(2)常规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46.7±16.5)岁;ROOT-PVC 29例,RVOT-VT4例,RVIT-PVC 2例.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消融术,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单导管组手术操作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55.23±26.24)min和(9.93±5.32)min]较常规组[(68.37±21.83)min和(12.96±4.54)min]短(t:2.76和3.09,均P<0.01),手术费用(12440.32±761.24)元较常规组(22119.51±1071.07)元节省(t:46.09,P<0.001);其近、远期成功率分别为93.42%(71/76)、97.18%(69/71)与94.29%(33/35)、96.97%(3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其他符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VA安全、有效,操作简化,节省费用.
作者:林加锋;林佳选;季亢挺;兰华仙;李继武;陈鹏;杨鹏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创伤性脑损伤后早期应用局灶亚低温治疗对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模型,63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颅脑外伤组及局灶亚低温组(使用25℃水降温),每组再根据伤后不同生存时间随机分为3个亚组(每组7只).取伤灶脑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计数ICAM-1阳性血管数.数据的统计采用SPSS 10.0软件行SNK-q检验.结果 局灶亚低温组各时间点伤灶区ICAM-1阳性血管数均明显低于颅脑外伤组相应时间点(P<0.01).局灶亚低温组各时间点MPO活性均明显低于颅脑外伤组相应时问点(P<0.01).结论 局灶亚低温可减少伤灶区ICAM-1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这可能是其治疗创伤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光伟;刘运生;丰昀;李创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成年犬体外循环(CPB)相关肺损伤模型,研究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否能减轻CPB相关肺损伤及保护肺微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方法 成年犬24只,随机分为3组(n=8),C组(CPB中用生理盐水),N1(CPB前用NAC),N2组(CPB中用NAC).通过监测CPB前(To)、CPB停机后维持30 min(T1)、60 min(T2)的呼吸指数(RI)及肺组织中MDA的含量,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肺微血管通透性指数(PMPI)、电镜观察肺泡上皮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RI:CPB前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机后(T1、T2),C组的RI升高幅度明显大于N1组、N2组(P<0.05),N1组低于N2组(P<0.05).MDA:CPB前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机后(R1、T2),C组MDA的升高幅度高于N1组、N2组(P<0.05).BALF虹白细胞计数、总蛋白含量:C组显著高于N1组、N2组(P<0.05),N1组低于N2组(P<0.05).PMPI:C组显著高于NI组、N2组(P<0.05),N1组低于N2组(P<0.05).组织学检查:C组显示明显的肺部炎症改变,还可见内皮细胞间隙增宽.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胞质空泡化,板层体消失,线粒体肿胀;N1组、N2组相应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NAC可减轻CPB相关性肺损伤,并可降低肺微血管通透性,且CPB前NAC优于CPB中用NAC.
作者:谢海辉;陈淼;屈献锋;朱昭琼;余志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对伤情严重且复杂的多发伤患者常需紧急手术止血和容量复苏,但仍有一定的死亡率发生.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有很多,而低体温已被认为是严重创伤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尤其在冬季,创伤手术患者更容易发生低体温,而及时有效的保温措施在紧急抢救此类患者中常容易被忽视.笔者对一些严重创伤失血手术患者在进行容量复苏时给予加温处理,以防止其体温的下降,并对其预后进行了观察.
作者:汪飞翔;张林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子宫峡部妊娠是少见及危险的异位妊娠,在人工流产或刮宫时往往发生大出血危及生命,甚至需行子宫切除术而失去生育能力.因绝大多数有剖宫产史,胚囊种植于剖宫产疤痕处(即子宫峡部处),故临床医师对有剖宫产史的子官峡部妊娠(即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较为警惕,临床报道较多,而无剖宫产史的子宫峡部妊娠容易被误诊或漏诊,从而导致严重后果,是更为罕见及危险的异位妊娠,临床报道极少,文献[1-4]报道子宫峡部妊娠49例,其中剖官产术后瘢痕妊娠41例,无剖宫产史的病例仅8例.
作者:缪敏芳;韦浪花;黄丽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患者男,76岁,反复发作性胸闷8年,加重2个月人院.血液学及体检未见异常;心电图: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0.05 mV;心超:LVIDd47.7mm,EF 6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诊断:①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②高血压病2级中危.冠脉造影:LM正常,LAD中段85%~95%狭窄,ICX中远段85%弥漫狭窄(见图1),RCA中段狭窄95%长病变.
作者:金艳;杨承健;叶新和;徐欣;曹佳宁;李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临床特征、救治经验和转归.方法 总结2008年5月至6月收入安徽省阜阳市级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手足口病合并巾枢神经系统感染及NPE救治资料.结果 36例患儿中,平均年龄15.8个月(4月至4岁),死亡7例,病死率为19.4%.出现危重症状平均病程2.1 d(0.5~5.0 d).12例(33.3%)无皮疹.神经系统表现为脑干脑炎27例(75%)、脑干脑炎伴脊髓炎6例(16.7%)、腩炎3例(8.3%).NPE突出表现是突然呼吸急促、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非对称性肺水肿或肺出血,是直接死亡原因.主要救治措施为机械通气、甘露醇、甲基强的松龙、静脉丙种球蛋白、血管活性药物,其中9例患儿(25%)进行容量复苏.结论 EV71脑炎合并NPE,发病年龄小,进展快,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及时呼吸支持、积极降颅压、维护循环功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育才;李兴旺;朱晓东;钱素云;曾健生;尚云晓;李璧如;刘晓琳;冉献贵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再次就诊并收住院相关风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2008年5月北京地坛医院集中收治343例HFMD患儿,以其中初诊即回归社区的180例为观察对象.回顾性比较复诊住院(RVH组)患儿与其余病例(对照组)年龄、HFMD接触史、初诊时间、体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皮损情况及伴随高危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儿RVH可能风险因素及其对RVH的预测价值.结果 180例初诊回归社区的患儿中17例(9.44%)因病情未缓解或出现并发症而复诊并收住院,复诊与初诊间隔中位时间为3.26 d(0.5~14 d).两组患儿年龄(P=0.669)、性别构成(P=0.101)、HFMD接触史(P=0.104)和病毒分型(P=0.4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VH组患儿初诊体温(38.74±0.57)℃、发病至就诊间隔时间(3.71±1.10)d、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99±3.67)×10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伴有高危症状.多因素分析提示发病至就诊时间超过3 d、就诊时体温超过38.5 ℃、外周WBC>10.0×109和伴有高危症状是RVH的独立风险因素.具有上述3条以上风险因素的患儿RVH率达68.75%(11/16),诊断敏感性64.53%、特异性97.14%.结论 初诊时间>3 d、体温>38.5 ℃、外周血WBC>10.0×109或伴有高危症状的HFMD患儿应加强监护,独立风险因素达到3项的患儿不应回归社区治疗.
作者:徐灿丽;侯志文;李岩;张艳华;陈虹;李春梅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