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王恩光;杨思进;戴海安;马娟

关键词:中医针灸, 冠心病, 心绞痛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00名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名。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中医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饮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酒精中毒的抢救及护理

    酒的有效成分是酒精(乙醇),白酒含酒精30%-60%。当饮入过量的酒,发生乙醇蓄积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状态,在临床上称作酒精中毒。重度酒精中毒往往来势迅猛,如及时救治可以挽回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由于很多患者发病急,神智不清,不配合检查和治疗,给急诊救治工作带来很多不便。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饮酒人数不断提高,酒精中毒患者有上升趋势。我科在2016年抢救酒精中毒12例,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急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秦永红;李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相关因素,分析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提高产科质量。方法:从我院近的2000个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比较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各种产科因素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对策:加强孕期保健,及早发现异常,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适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终止妊娠。

    作者:吴昌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医院门诊的管理及发展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科技的发展与临床应用,对门诊的建设和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门诊部的管理体制、职能作用、运行机制、服务内容、内涵建设将随之相应地发生变化。1门诊成为名副其实的诊疗中心1.1门诊作为疾病治疗方便、快捷的途径,人们快节奏的生活,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工作面临竞争的压力使病人能不住院治疗就尽可能不住院把门诊作为疾病诊治快捷的方式,把治疗疾病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减到小程度。

    作者:侯艳腾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和评价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方法,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在37-81.按照患者的年龄和并发症数目进行分组,动态监测血糖检测系统对患者实时检测,研究分析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与低血糖之间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患者的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有并发症的患者血糖要高于无并发症的患者,数据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在无并发症患者中其发生低血糖的的情况无明显差异,数据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从年龄方面看,37-50岁之间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低,70岁以上的患者概率高,数据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现象是与患者的并发症和年龄有关系的,并发症越多,低血糖发生概率越高,年龄越大,低血糖发生的概率也越大,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从而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提高治疗效率。

    作者:崔文萍;王明霞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活体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活体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系统性回顾我院2对活体移植手术供、受者的资料,总结活体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经验。结果:本组2对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均健康存活。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及术后严密监护、疼痛护理、营养支持的同时,密切观察有无小肝综合征、肝动脉栓塞、胆道狭窄、术后出血等并发症是活体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瑾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性痴呆的预防和养生保健对策探究

    老年性痴呆一旦发病,只能对症治疗,延缓发展,改善症状,并不能根治,且只针对早中期患者才有效。因此,老年性痴呆的早期预防及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则显得尤为重要。本队总结了老年性痴呆的预防方法及养生保健措施。

    作者:陈书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医患沟通在医患纠纷中的作用

    在医疗卫生和保健领域中,医患沟通不仅是长久以来医疗卫生领域中的重要实践活动,而且也是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医学学术范畴。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现在,医患纠纷的问题也日趋严重,事件不断增加。而正常的医院秩序和医疗工作程序受到干扰,直接影响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如何正确的认识、预防和妥善处理医患纠纷,医患沟通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在介绍医患纠纷中重点说明医患沟通的意义及其在医患纠纷作用。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4O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患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围术期进行相关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患者手术围术期进行护理后,治愈率达87.5%;患者对于护理T作的评价,满意患者有33例,一般患者有6例,总满意度达97.5%.结论:于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卫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腹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探讨

    目的:分析急腹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入院的急腹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21例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本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通过胃肠减压、肠外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平衡以及常规抗炎、抗感染治疗后,除1例转为手术治疗外,均成功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15.54±4.14)天。结论:对于急腹症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应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并予以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诊断,一经确诊应尽早实施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作者:熊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Harris评分情况。结果经过护理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别(P>0.05);6个月和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重建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康复的进程。

    作者:黄丽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高职高专医学生动物实验技能现状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动物实验技能教学是外科临床基本技能学习的重要媒介,是训练学生更好的掌握手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不可替代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动物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现代医学科学水平的重要标志[1]。进一步说,具有设计性的、目的性的和综合性的动物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外科临床思维能力、手术整体意识,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手术基本技能具有传统技能教学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2]。较本科以上医学院校,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的核心任务是向社会输入应用型人才。但在大部分高职高专类医学院校,外科实验教学中的动物实验环节的设定不是很规范,缺乏正规的模式和严谨的态度。本研究在于研究找出动物实验和高职高专医学生临床基本操作能力培养的关联性。促使相关部门认识到正规的、综合的、有设计的、有针对性的动物实验在高职高专培养实用型外科人才任务中的地位,进而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作者:司金春;陈润都;崔月;豆海龙;冯文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

    概述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达2%~3.6%,20年前的34倍[1]。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已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糖尿病患者数居世界第一[2]。近年来,糖尿病教育引起WHO、国际糖尿病联盟和国内外糖尿病专家的高度重视,指出饮食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基本措施[3]。有研究发现在同等条件下,经过教育可使糖尿病患者更有效地控制代谢[4]。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之一,被公认为糖尿病治疗的关键[5]。糖尿病必须终生进行饮食控制,合理的饮食控制是基础和重要的治疗手段[6]。

    作者:付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补肺益气中药早期干预COPD进程作用机制的研究

    本文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发展的中医理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COPD发病主要机制及相关参与因子,探讨补肺益气中药对COPD早期干预,以达到延缓其恶化进程作用的相关研究,为延缓COPD发病进程提出早期干预新想法,并通过调控相关致病因子找到中西医结合靶向调控新思路。

    作者:邵义红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丹参川芎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者的临床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98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为对照组(常规方法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各9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T—pro—BNP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川芎嗪可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杨远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我院门诊肺结核患者实行规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的效果

    目的::对我院门诊肺结核患者实行规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使我院肺结核病患者了解结核病相关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结核病的治愈率。方法:200例门诊肺结核病人随机分为各为100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自愿原则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实行规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对照组不实行规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结果:实验组肺结核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参与规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后的肺结核患者恢复时间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家属未被传染。结论:规范化管理及健康教育模式优于一般的健康教育,同时能提高门诊肺结核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兴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分析血液透析治疗法对老年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40例2015年到医院就诊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组进行研究,每组分别为20例患者。治疗组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常规组的患者接受慢性肾衰竭的常规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发展,经过半年的治疗观察期,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半年的治疗观察期结束之后,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病情都有所好转,血液透析治疗组的患者的状况要好于常规治疗组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治疗组的患者有不良反应的仅有7例,有23.33%概率;常规治疗组的患者有不良反应的有16例,有53.33%的概率,血液透析治疗组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常规治疗组来得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中,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对于老年慢性肾衰竭的患者的疗效,比常规治疗的效果更好,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比较低。

    作者:梁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视频演示教育对ICU患者探视家属满意度影响的观察

    目的::探讨视频演示教育对ICU患者探视家属满意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9月在某医院ICU患者家属的120名为对照组。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的ICU患者家属120名为观察组,对照组家属给予常规入科宣教及每天一次,每次30min的探视时间,每次探视人员限制2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等候室给予播放视频演示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家属焦虑程度及对限制探视制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观看视频演示后探视期间询问仪器设备的次数(31次)、因限制探视人数与护士发生冲突的次数(7次),均较对照组低(分别为96次,23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焦虑程度明显降低(37.51±2.67)与对照组(49.36±4.7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对限制探视制度满意度(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ICU患者家属视频演示教育能够减少探视期间因限制探视人数与护士发生冲突的次数和询问仪器设备次数,降低患者家属焦虑程度,提高对限制探视制度的满意度。

    作者:胡雪倩;王庆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对2015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同时选取重症医学科住院非VAP患者作为对照。结果:VAP患者在白蛋白、连续使用抗生素时间、APACHE评分、机械通气时间、使用H2受体拮抗剂时间、抗生素合用种类、肠饲营养时间这7个因素方面与非VAP患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VAP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护理措施,降低其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沈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浅谈口腔修复的治疗与注意事项

    牙齿缺失后应及时镶牙。牙齿缺失后影响患者的咀嚼、发音及美观。及时修复缺牙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汪洋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血管疾病的社区教育与宣传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及劳动力损失也逐年上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担。其中,60%的患者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所以我们除了用有效的药物来治疗外,更重要的在于要让人们认识发病的因索及预防措施。本文通过讨论心血管疾病的社区教育来加深对其的认识。

    作者:傅荣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饮食保健杂志

饮食保健杂志

主管:内蒙古大学

主办:内蒙古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