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毒鼠强中毒致急性心肌损害酷似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马渝;史若飞;陶杨;应红

关键词:毒鼠强中毒, 急性心肌损害,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意识障碍, 对症治疗, 抽搐, 血清酶, 后意识, 诊断, 医院, 心电, 图示, 女性, 农民, 患者, 导联, 茶水
摘要:患者女性,66岁,农民.因饮入含毒鼠强茶水后反复抽搐伴意识障碍5 h入当地医院.心电图示QSI.avL.V1-5伴相应导联ST段弓背上抬0.2 mV,血清酶CK 3 000 U,CK-MB200 U,LDH 700 U,AST 100 U,ALT 80 U,入院诊断为毒鼠强中毒,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予对症治疗.1 d后意识转清,抽搐停止,2 d后转入本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兔肢体缺血-再灌流对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流时心功能的变化和心肌细胞凋亡状况.方法 健康家兔30只,随机均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C)、单纯缺血组(Ⅰ)和缺血再灌流组(IR).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通过生理记录仪观察心功能指标;光镜下观察心肌病变.结果 IR组心肌组织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其它两组,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同时IR组心肌组织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高,血清LDH活性增高,左心室功能下降,且MDA含量与LDH活性、Bax蛋白表达和凋亡指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光镜下可见心肌病变.结论 肢体缺血-再灌流可造成心肌损伤,心功能下降,与氧化损伤和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陈雷;金可可;潘景业;许益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积极推广盐酸戌乙奎醚(长托宁)在急诊领域的应用

    近四十多年来,我国莨菪类药的研究,无论在临床和基础理论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是为我国药理和临床方面的瑰宝.

    作者:王一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洗胃后立即灌注大剂量硫糖铝混悬液对上消化道出血的作用

    目的 研究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后立即灌注大剂量硫糖铝混悬液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83例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在彻底洗胃后予西米替丁0.4静推,2次/d,口服或鼻饲硫糖铝1.0/次,4次/d,连服5 d.治疗组在每次洗胃后胃管内立即注入硫糖铝3.0(研碎+温开水80 ml),并同时辅以西米替丁、硫糖铝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在隐性出血、显性出血和住院时间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后立即灌注大剂量硫糖铝混悬液对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及缩短住院时间上有明显疗效.

    作者:武巧元;马海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SIRS、MODS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的意义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在SIRS和MOD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小板活化、凝血机制的亢进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旨在探讨SIRS、MODS患者血小板活化的情况及血小板活化在MODS发展中的可能机制.

    作者:徐云祥;杨向红;孙仁华;李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丙泊酚长期镇静对重型脓毒症患者免疫平衡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泊酚长期镇静对腹内感染所致重型脓毒症患者促炎/抗炎性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15例符合重型脓毒症诊断的外科腹腔感染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丙泊酚镇静组和对照组,另设健康组3例.丙泊酚组为连续使用丙泊酚镇静超过48 h,对照组未常规应用镇静药物.比较两组患者入SICU即刻和48 h后血清TNF-α、IL-10、TNF-α/IL-10(T/I)比值.结果 两组患者入SICU后即刻细胞因子明显高于健康组,组间无差别.丙泊酚平均负荷量0.063 mg/kg,维持剂量0.054 mg/(kg·h).48 h后丙泊酚组TNF-α、IL-10较入院明显下降,T/I比值较基础值有增高趋势(P=0.057).对照组TNF-α、IL-10均较入院时差异无显著性,丙泊酚组IL-10低于对照组,而T/I比值高于对照.结论 重型脓毒症患者使用丙泊酚长期镇静可抑制促炎因子TNF-α、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但使免疫平衡向Th1方向漂移,外科高危患者术后应用镇静药物应考虑其对免疫平衡的影响.

    作者:于泳浩;李东华;崔乃强;王国林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伤亡人员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2003年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RTA)伤亡人员特征.方法 收集当年市公安局RTA资料及相关信息,回顾分析伤亡人员特征.结果 全年全市共发生5 4197起RTA,死亡1 406人,受伤11 178人;事故发生率和致死率分别为311.48/万车和11.17%,车辆与人口的致伤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4.24/万车和8.08/万车、83.31/10万人和10.48/10万人;郊区事故致死率显著高于市区;伤亡人员主要为21~50岁青壮年,以骑自行车、行人和骑摩托车者为主,头部损伤和多发伤为主要致死原因.结论 RTA伤害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教育,以及包括EMSS在内的RTA紧急救援系统建设是降低事故致死、致残的关键.

    作者:陈尔真;童建菁;史以珏;陆一鸣;喻中城;蒋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脓毒症营养疗法中不应忽略的几种物质

    脓毒症作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现象,已被广大的危重病医务工作者所重视,脓毒症营养疗法作为支持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也已经被广泛使用.

    作者:曹同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主动脉内囊反搏(intraaotic balloon counter pulsation,IABP)是治疗围术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机械辅助方法之一.作者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5年5月45例使用IA即治疗的重症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军强;陈如坤;董爱强;赵百亲;张赛;程海峰;吴明;沈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蛋白C、活化蛋白C与脓毒症

    严重脓毒症是机体对全身炎症与凝血反应的结果,可以引起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死亡.近年来虽然应用更高级的抗生素、更积极的机械通气以及监护和营养支持,但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作者:刘禹赓;李春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3例芥子气-路易氏剂混合毒剂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近年来因日本遗留的化学武器所造成的人员伤害日益增多,且多为芥子气所致的伤害,而以芥子气-路易氏剂混合毒剂中毒的情况却少见.现将2005年6月21日发生在广州番禹区3例芥子气-路易氏剂混合毒剂中毒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秦伟毅;钱洪津;周伟梁;唐绍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小儿心肺复苏后脑血流及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的变化

    目的 观察心肺复苏后小儿脑血流变化特点,与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脑血管二氧化碳收缩反应性变化.方法 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动态监测心肺复苏后患儿35例,以左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颈内动脉颅外段(extracrani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EICA)为靶血管,根据复苏后12~24 h TCD频谱形态将患儿分为低灌流组、高灌流组和大致正常组.观察血流速度、脉动指数和MCA/EICA平均流速比值,同时做Glasgow昏迷评分.选择三组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儿26例,采用过度通气法进行脑血管CO2收缩反应测定.结果 低灌流组和高灌流组患儿高Glasgow评分明显低于大致正常组(P<0.05);而死亡和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病例数明显高于大致正常组(P<0.01).低灌流、高灌流组患儿的脑血管CO2收缩反应性明显低于大致正常组患儿(P<0.05).结论 TCD监测心肺复苏后患儿脑血流变化有助于了解脑灌流,评估预后,评价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在缺乏脑血流监测的情况下,复苏后患者常规应用过度通气降颅压有加重脑缺氧的可能.

    作者:李云娟;钱素云;刘红;王雷;尹河华;高恒淼;杨明;李峥;李克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669例毒蛇咬伤的治疗分析

    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毒蛇咬伤患者达10万余人次,其中致死率5%~10%,致残率25%~30%[1].我国已知的毒蛇约50种,剧毒的蛇类10余种,多数在我省有分布.本院为福建省蛇伤救治中心,每年均诊治福州及周边地区大量患者.本文对本院毒蛇咬伤的救治进行回顾性总结.

    作者:王华新;罗春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rt-PA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置管溶栓引流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置管后对血肿溶栓引流的效果.方法 71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23例)采用定向颅内置管装置将导管置入血肿腔内,并持续引流;B组(24例)于术后6 h后注入尿激酶,夹闭导管3 h后开放导管并持续引流,每8 h后重复,共3次;C组(24例)于术后6 h后注入rt-PA,夹闭导管3 h后开放导管并持续引流,每8 h后重复,共3次.用术后一周的CT与术前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两周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与术前比较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C组在血肿引流效果上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微创置管引流术加血肿腔内rt-PA溶栓引流安全有效.

    作者:钱传云;张玮;王云徽;许汪斌;吴海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毒鼠强中毒致急性心肌损害酷似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患者女性,66岁,农民.因饮入含毒鼠强茶水后反复抽搐伴意识障碍5 h入当地医院.心电图示QSI.avL.V1-5伴相应导联ST段弓背上抬0.2 mV,血清酶CK 3 000 U,CK-MB200 U,LDH 700 U,AST 100 U,ALT 80 U,入院诊断为毒鼠强中毒,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予对症治疗.1 d后意识转清,抽搐停止,2 d后转入本院.

    作者:马渝;史若飞;陶杨;应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灾害事故中多发伤伴昏迷患者的救治分析

    随着灾害性事故的增多,多发伤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加.其伤情大多较复杂,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尤其多发伤伴昏迷者临床救治更为困难.目前国内尚未见多发伤伴昏迷大样本病例资料报道.

    作者:赵兴吉;孔令文;都定元;苏泓洁;谭远康;张为民;马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急性胆绞痛的临床观察

    盐酸乙奎醚为新型抗胆碱药,具有选择性M1、M3和N1、N2受体拮抗作用,对中枢和外周均有很强的抗胆碱作用,而对M2受体无明显作用,可有效避免阿托品缺乏M受体亚型选择性所致的心动过速与阻断突触前膜M2受体调节功能.

    作者:杨文君;蹇华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生长激素对内毒素腹腔感染大鼠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对内毒素腹腔感染大鼠中性粒细胞功能的作用,探讨生长激素对感染时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六组(n=7):对照组,腹腔感染组,腹腔感染+生长激素(0.5 mg/kg)组,腹腔感染+生长激素(1.0 mg/kg)组,腹腔感染+生长激素(2.0 mg/kg)组,生长激素对照组(2.0 mg/kg),腹腔感染用内毒素5 mg/kg腹腔注射建立,流式细胞仪分析循环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及呼吸爆发水平.结果 生长激素增加内毒素腹腔感染大鼠循环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P<0.01),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P<0.01),生长激素对照组CD11b表达及呼吸爆发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没有差异.结论 生长激素在机体急性炎症反应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可能加重严重感染机体的炎性损伤.

    作者:于镔;刘志海;李维勤;黎介寿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盐酸戊乙奎醚对氧化乐果中毒大鼠膈肌的作用

    目的 探讨氧化乐果染毒大鼠膈肌损害及盐酸戊乙奎醚对其保护作用.方法 96只Wistar大鼠腹腔注射氧化乐果建立有机磷中毒模型,并给予阿托品及盐酸戊乙奎醚治疗,随机分为四组:盐水对照组、中毒对照组、阿托品+氯磷定治疗组、盐酸戊乙奎醚+氯磷定治疗组,测定各组大鼠染毒后2 h血液胆碱酯酶(AChE)和肌酸激酶(CK),观察染毒后不同时间膈肌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大鼠各时段膈肌病理损害较阿托品治疗组明显为轻,病变恢复快.结论 膈肌纤维坏死是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肌麻痹的可能原因之一,盐酸戊乙奎醚对氧化乐果中毒大鼠的膈肌有明确的保护作用,推测其有预防中间期肌无力的作用.

    作者:董均树;刘兆润;吕萍;夏红;余剑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金钠多对脂多糖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金钠多对脂多糖(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机制及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按5 mg/kg剂量注射,复制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63只Wistar品系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损伤组、金钠多治疗组.各组再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尾静脉注射后2h、6 h和10 h.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ICAM-1(sICAM-1)水平,肺组织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定性)和蛋白印迹(定量)方法检测其NFκB核因子.结果 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可成功复制出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治疗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损伤组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实验证实,NF-κB核因子在各组中的阳性表达强度为:金钠多损伤组>脂多糖治疗组>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脂多糖可诱导急性肺损伤,金钠多对脂多糖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肺组织细胞NF-κB的活性.

    作者:陆国华;单仁飞;周建英;姚航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心脏破裂的诊治分析

    心脏破裂在各种外伤中常是致命性的[1],决定伤者能否生存并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是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2].1990年1月至2006年1月本院共收治心脏破裂18例.现就心脏破裂的诊断与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鸿伟;沈琦斌;余才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主管:急诊医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