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赓;李春盛
随着复苏技术和外伤后救助手段的进步,严重外伤后脑损伤患者(TBI)的存活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对这一人群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报道,TBI后出现的垂体功能减退可使外伤性脑损伤患者已有的生理、认知及社会心理的损害进一步加重并影响疾病的康复.
作者:何敏慧;马岳峰;狄海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重度骨盆骨折指的是骨盆环失稳定的骨盆骨折,常伴有失血性休克、严重的并发症和合并伤,早期死亡率高.本院自2002年3月至2004年8月收治骨盆骨折96例,其中32例为重度骨盆骨折,笔者均遵循损害控制(damage control,DC)原则进行救治,疗效满意.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子明;王晓军;王爱民;沈岳;吴思宇;郭庆山;尹良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心脏破裂在各种外伤中常是致命性的[1],决定伤者能否生存并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是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处理[2].1990年1月至2006年1月本院共收治心脏破裂18例.现就心脏破裂的诊断与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鸿伟;沈琦斌;余才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脓毒症作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现象,已被广大的危重病医务工作者所重视,脓毒症营养疗法作为支持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也已经被广泛使用.
作者:曹同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近年住院创伤患者伤因、年龄构成及伤情谱变化.方法 分析2000-2004年住院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并按年龄分为儿童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按简明损伤定级标准-损伤严重程度评分(AIS-ISS)法分析本组伤情谱.结果 自2000年至2004年住院创伤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中、青年组占全组病例的87%.伤因构成以交通伤占首位,中、青年组坠落伤占第二位,儿童组、老年组跌伤占第二位.轻伤(AIS<3或ISS<16)1 335例,占57.6%,重伤(AIS≥3或,ISS≥16)984例,占42.4%.手术治疗1 249例,非手术治疗1 070例.死亡73例,病死率为3.14%.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伤的发生率亦逐年增高,青年和中年是创伤的高危人群.因此,加强交通监管,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以减少各种因素造成的创伤势在必行.
作者:郎宇璜;龚梨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患者女性,66岁,农民.因饮入含毒鼠强茶水后反复抽搐伴意识障碍5 h入当地医院.心电图示QSI.avL.V1-5伴相应导联ST段弓背上抬0.2 mV,血清酶CK 3 000 U,CK-MB200 U,LDH 700 U,AST 100 U,ALT 80 U,入院诊断为毒鼠强中毒,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予对症治疗.1 d后意识转清,抽搐停止,2 d后转入本院.
作者:马渝;史若飞;陶杨;应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严重烫伤大鼠早期心肌组织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变化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8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复苏组(n=40)、治疗组(n=40),并在后两组中复制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动物模型.在烫伤后1、3、6、12和24 h分别在各组中观察心肌组织MDA及MPO含量.电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变化.结果 (1)在复苏组中,心肌组织MDA及MPO含量在伤后1 h著显升高(P<0.01),均在伤后12 h达高峰.(2)在治疗组中,上述指标变化与复苏组趋势相同.但与复苏组相比在伤后1、3、6、12 h显著降低(P<0.05或P<0.01).(3)电镜显示,伤后24 h,治疗组心肌组织损伤程度较复苏组减轻.结论 葛根素能抑制严重烫伤大鼠心肌组织MDA及MPO的生成,对烫伤早期心肌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晟;陈旭林;蔡晨;唐益中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置管后对血肿溶栓引流的效果.方法 71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23例)采用定向颅内置管装置将导管置入血肿腔内,并持续引流;B组(24例)于术后6 h后注入尿激酶,夹闭导管3 h后开放导管并持续引流,每8 h后重复,共3次;C组(24例)于术后6 h后注入rt-PA,夹闭导管3 h后开放导管并持续引流,每8 h后重复,共3次.用术后一周的CT与术前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两周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小,与术前比较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C组在血肿引流效果上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微创置管引流术加血肿腔内rt-PA溶栓引流安全有效.
作者:钱传云;张玮;王云徽;许汪斌;吴海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严重脓毒症是机体对全身炎症与凝血反应的结果,可以引起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死亡.近年来虽然应用更高级的抗生素、更积极的机械通气以及监护和营养支持,但严重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作者:刘禹赓;李春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氧化乐果染毒大鼠膈肌损害及盐酸戊乙奎醚对其保护作用.方法 96只Wistar大鼠腹腔注射氧化乐果建立有机磷中毒模型,并给予阿托品及盐酸戊乙奎醚治疗,随机分为四组:盐水对照组、中毒对照组、阿托品+氯磷定治疗组、盐酸戊乙奎醚+氯磷定治疗组,测定各组大鼠染毒后2 h血液胆碱酯酶(AChE)和肌酸激酶(CK),观察染毒后不同时间膈肌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大鼠各时段膈肌病理损害较阿托品治疗组明显为轻,病变恢复快.结论 膈肌纤维坏死是有机磷农药中毒所致呼吸肌麻痹的可能原因之一,盐酸戊乙奎醚对氧化乐果中毒大鼠的膈肌有明确的保护作用,推测其有预防中间期肌无力的作用.
作者:董均树;刘兆润;吕萍;夏红;余剑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金钠多对脂多糖(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机制及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脂多糖,按5 mg/kg剂量注射,复制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63只Wistar品系大鼠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损伤组、金钠多治疗组.各组再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尾静脉注射后2h、6 h和10 h.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可溶性ICAM-1(sICAM-1)水平,肺组织标本分别用免疫组化(定性)和蛋白印迹(定量)方法检测其NFκB核因子.结果 尾静脉注射脂多糖可成功复制出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治疗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损伤组的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实验证实,NF-κB核因子在各组中的阳性表达强度为:金钠多损伤组>脂多糖治疗组>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脂多糖可诱导急性肺损伤,金钠多对脂多糖所致的急性肺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肺组织细胞NF-κB的活性.
作者:陆国华;单仁飞;周建英;姚航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2004年8月1日,福建省漳州市郊发生一起多个氨气罐相继爆炸事件,氨气随气刮入相邻的村庄.泄露事件发生后附近约900名人员紧急疏散,因时为深夜,仍有不少人在仓库附近停留时间超过4 h.
作者:李昌;石聪辉;郑佳鹏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对内毒素腹腔感染大鼠中性粒细胞功能的作用,探讨生长激素对感染时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六组(n=7):对照组,腹腔感染组,腹腔感染+生长激素(0.5 mg/kg)组,腹腔感染+生长激素(1.0 mg/kg)组,腹腔感染+生长激素(2.0 mg/kg)组,生长激素对照组(2.0 mg/kg),腹腔感染用内毒素5 mg/kg腹腔注射建立,流式细胞仪分析循环中性粒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及呼吸爆发水平.结果 生长激素增加内毒素腹腔感染大鼠循环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P<0.01),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P<0.01),生长激素对照组CD11b表达及呼吸爆发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没有差异.结论 生长激素在机体急性炎症反应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可能加重严重感染机体的炎性损伤.
作者:于镔;刘志海;李维勤;黎介寿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003年上海市道路交通事故(RTA)伤亡人员特征.方法 收集当年市公安局RTA资料及相关信息,回顾分析伤亡人员特征.结果 全年全市共发生5 4197起RTA,死亡1 406人,受伤11 178人;事故发生率和致死率分别为311.48/万车和11.17%,车辆与人口的致伤率和死亡率分别为64.24/万车和8.08/万车、83.31/10万人和10.48/10万人;郊区事故致死率显著高于市区;伤亡人员主要为21~50岁青壮年,以骑自行车、行人和骑摩托车者为主,头部损伤和多发伤为主要致死原因.结论 RTA伤害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市民交通安全意识教育,以及包括EMSS在内的RTA紧急救援系统建设是降低事故致死、致残的关键.
作者:陈尔真;童建菁;史以珏;陆一鸣;喻中城;蒋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采用三维螺旋CT方法显示冠状静脉窦(coronary sinus,CS)及其分支的解剖关系并加以分析.方法 100例(男74例,女26例)患者,年龄(58.10±1.78)岁,行三维螺旋CT扫描并图像重建,观察CS及其分支的走行,内径大小及成角等解剖关系.结果 100例患者CS系统均能很好显像,其中CS开口处测得CS的上下径为(1.98±0.41)cm,横径为(1.08±0.06)cm,截面积(2.14±0.37)cm2;心中静脉(middle cardiac vein,MCV)与CS接口处内径为(0.49±0.04)cm.与CS夹角为(73.98±5.82)°;心大静脉(great cardiac vein,GCV)延续为CS,两者同轴无夹角,GCV内径(0.16±0.70)cm,(0.35±0.03)cm.左室后静脉(left posterior vein,LPV)只有82例得到了充分显影,4例因细小无法测量,另14例缺如.开口内径为(0.18±0.57)cm,(0.33±0.05)cm.与GCV夹角为(74.32±7.81)°,>100°的有16例(占19.51%),<60°的有24例(占29.27%).结论 三维螺旋CT能清晰地显示CS及其属支的大小及相关成角,是心衰患者行CRT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等心脏有创治疗术前无创了解冠状静脉解剖系统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勇;盛夏;王建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后立即灌注大剂量硫糖铝混悬液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83例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在彻底洗胃后予西米替丁0.4静推,2次/d,口服或鼻饲硫糖铝1.0/次,4次/d,连服5 d.治疗组在每次洗胃后胃管内立即注入硫糖铝3.0(研碎+温开水80 ml),并同时辅以西米替丁、硫糖铝的常规治疗(同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在隐性出血、显性出血和住院时间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后立即灌注大剂量硫糖铝混悬液对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及缩短住院时间上有明显疗效.
作者:武巧元;马海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没有静脉营养,很多重症患者常死于营养不良引起的并发症,如感染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992年美国重症医学会和胸科医师联合会共同制定了脓毒症诊断标准;2005年12月北京举行了脓毒症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论坛,盛志勇院士和姚咏明教授全面地总结了国内外关于脓毒症研究的成果,介绍了诸多值得推荐的综合治疗方法,但没有介绍营养疗法.
作者:曹同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主动脉内囊反搏(intraaotic balloon counter pulsation,IABP)是治疗围术期心力衰竭的有效机械辅助方法之一.作者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05年5月45例使用IA即治疗的重症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军强;陈如坤;董爱强;赵百亲;张赛;程海峰;吴明;沈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资料表明,我国每年毒蛇咬伤患者达10万余人次,其中致死率5%~10%,致残率25%~30%[1].我国已知的毒蛇约50种,剧毒的蛇类10余种,多数在我省有分布.本院为福建省蛇伤救治中心,每年均诊治福州及周边地区大量患者.本文对本院毒蛇咬伤的救治进行回顾性总结.
作者:王华新;罗春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性别差异对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核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 取4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采用腹腔注射内毒素(LPS)5 mg/kg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利用凝胶阻滞迁移分析方法(EMSA)检测肝脏组织NF-κB的活化情况,同时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雌二醇(E2)含量.结果 正常雌雄性大鼠肝脏组织有NF-κB的微弱活化,同时血清中TNF-α及ALT含量较少,各项指标在两组大鼠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脓毒症状态下各项指标明显升高,但是雌性大鼠各项指标的变化明显低于雄性(P<0.01);相关分析表明,雌雄性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NF-κB的活化以及血清中TNF-α,ALT含量均与相应组别大鼠血清中E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脓毒症大鼠肝脏组织NF-κB的活化及血清中TNF-α,ALT含量存在性别差异,内源性雌激素可能介导了对雌性脓毒症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杜晓辉;姚咏明;李荣;申传安;尹会男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