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景明
目的 探讨疾控中心理化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并根据职业危害特点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方法 对疾控中心理化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结果 有效的提升了理化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防止了因职业危害而造成的职业感染,保障了理化检验人员的健康安全.结论 理化检验人员日常存在的职业危害较多,根据危害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感防护对策,可有效确保疾控中心理化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李文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研究专人健康宣教联合微信平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能独立使用微信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由非专人在透析期间进行口头宣教,并发放宣教手册给患者自行阅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专人健康宣教模式,并利用微平台推送宣教知识及疑惑解答.两组均予为期3个月的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宣教前后体质量的变化和液体摄入的依从性,以及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宣教3月后观察组体质量增加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依从性优于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人健康宣教联合微信平台能有效控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提高患者液体摄入依从性.
作者:王志会;李正胜;谢娟;卢晶晶;谭学惠;任墨樱;赵清琼 刊期: 2017年第26期
随着化学手段的普遍应用,使得农产品逐渐朝着种类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加强了对农产品安全性的重视.本文围绕注重饮食平衡、科学饮食、关注饮食卫生三个方面展开讨论,详细分析了饮食营养、卫生以及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能有效实现饮食营养与卫生满足人体健康成长的需求.
作者:葛浩兵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观察头皮针配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焦氏头皮针治疗,疗程均为21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头皮针配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石熙然;张慧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分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胸部平片或CT平扫证实存在肺部肿块的病例52例行分期动态CT增强研究,其中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8例,其他各种良性病变14例.先进行对比剂预注射扫描,测得肺动脉和主动脉增强峰值时间以确定肺动脉和主动脉的扫描时间,延迟时间至5分钟.测量肿块增强前后各时期的CT净增值并分析其差异,观察分析各时相内病灶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 肺动脉期与主动脉期及各延时期CT净增值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肺动脉期CT净增值<25HU,主动脉期≥25HU作为诊断肺癌的标准.行多期增强扫描后肺癌的定性准确率由三期增强扫描的72.7%增加到96.3%,准确率提高了23.6%.结论 (1)多期CT增强扫描对肺部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大;(2)准确设定肺动脉期和主动脉期扫描时间点,有助于肿瘤血管的观察;(3)多期增强扫描中延迟时间的选择以5分钟为宜;(4)肿块CT值的测量应以肿块强化明显区域为主,并多点测量,各期测量的位置和大小要求严格一致;(5)主动脉期内进行全胸扫描有助于对淋巴结的观察.
作者:田茂松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与讨论患者在美学修复前牙中采用纳米树脂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内接收的牙科患者中,随机抽取68名患者,72颗患牙,将这些牙科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36颗患牙采用纳米树脂填充治疗,对照组患者的36颗患牙采用全瓷冠修复,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0.5~1.5年.结果:接受纳米树脂填充治疗的牙科患者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树脂在牙科中的运用,不仅使牙齿看起来和真牙无异,而且对牙体本身的损失较小,费用也比较合理,并且使牙科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就诊的次数,值得在医学上推广运用.
作者:林云;李春秀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并大咯血的效果.方法:恢复分析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并大咯血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其中对照组接受传统介入治疗,治疗组接受双重栓塞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止咳时间.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止咳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重栓塞技术治疗术对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并大咯血病症疗效尤佳,推荐使用.
作者:李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解剖学是一门形态科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学生熟练掌握解剖学知识是医学教育的基础与医学发展的保证.但是解剖学体系庞杂,专业性强,医学名词数量多,使得解剖学的学习显得十分枯燥.对学生来说,解剖学知识的扎实程度,对后续相关学科及临床技能的学习和实践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而第二课堂的开展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高校第二课堂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创新意识、激发潜能、人格塑造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另一方面,使解剖学资源得到了高度利用,给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还有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思维能力.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作者:向平;孙建永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评价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效果,为大咯血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70例大咯血患者,按照均等比例分为接受常规治疗的参照组以及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实验组.组间例数一致、基本资料差异不明显,对比两组大咯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表现、随访3个月复发率情况.结果:组间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复发率对比,采取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实验组均优于采取常规治疗的参照组,P<0.05.结论: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复发率低等优势,可以作为治疗首选.
作者:黄循正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探究碳酸氢钠治疗使用慢阻肺无创呼吸机后患者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所收治的因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碳酸氢钠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实施制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口腔PH值高于对照组,真菌持续感染时间低于对照组,总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于因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后而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慢阻肺患者中实施碳酸氢钠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感染情况得到改善,且有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新玲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析环节质量控制在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的15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75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室医院管理的过程中加强环节质量控制.观察两组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具体研究资料显示,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7.32%,参照组的满意度为86.66%,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实验组的感染率为1.33%,参照组的感染率为9.33%,实验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可见,两组满意度、感染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的过程中应用环节质量控制,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其应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姬素芳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研究资料,共38例依据术前病史、临床检验和诊断等进行分级,其中A级29例,B级9例,依据不同级别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平均手术时间为(2.62±0.75)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085±125)ml,超过1000ml占比15.79%;共发生术后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3.15%.结论:胆石症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肝功能损坏越严重,手术难度越大,但若加强术前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则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促使患者痊愈.
作者:次仁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应用胺碘酮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我院急诊收治的112例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对照组行以常规急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急救治疗基础上加行胺碘酮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心率、血压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研究组这两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5.36%)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17.86%).结论:在急诊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中应用胺碘酮可明显改善心率及血压,同时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俞彩慧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对健康教育应用于肺结核咯血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将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再咯血发生率低、止血有效率高、护理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咯血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予以健康教育,可减少患者再次咯血情况的发生,并能够使患者有效止血,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作者:文金珠 刊期: 2017年第26期
通过分析Ⅱ型糖尿病(T2DM)发病特点、病因病机,提出中焦湿热是T2DM重要病机.清热利湿方剂如甘露饮子、葛根芩连汤、四妙散、清热渗湿汤在治疗T2DM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治疗T2DM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彬智;翟莹莹;谢斌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位可疑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采用联影UCT S160型16排螺旋CT机和美国MALLINCKRODT高压注射器,行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检查.将所得的轴位图像重建后发送到配套工作站,通过调整阈值,进行表面重建(SSD)、大密度投影(MIP)、多层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等成像技术,立体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真假腔、内膜片、确定夹层动脉瘤破裂口的位置、范围和动脉分支受累情况,准确定位,定性诊断.结果:本组29位患者中,依据DeBakey分型(三型:I型:内膜撕裂口在主动脉近端,夹层延伸到腹主动脉;II型:内膜撕裂口起于升主动脉,终止于无名动脉水平;III型:内膜撕裂口在主动脉峡部发生,夹层延伸到腹主动脉),3D DCE 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I型7例、II型3例、III型19例.结论:螺旋CT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是非侵入检查,简单、快捷、准确、安全、无痛苦.螺旋CT扫描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主动脉全程的扫描和图像重建,是寻找夹层动脉瘤内膜撕裂口的重要方法.对于急性期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急症危重病人,3D DCE SCTA检查能够快速、准确发现病变,为手术方式、支架选择提供重要信息,帮助临床拟定治疗方案,从而挽救患者生命.在血管移植术、重建术、支架放置术后进行疗效评价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1-3].
作者:赵强;刘淑萍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之后给予营养支持的治疗方式.方法 选取妇科恶性肿瘤患者50例,对其治疗的过程和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按照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提出的评估方式,评估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状况,重点观察和记录患者手术之后营养支持的主要治疗措施.结果 50例患者中,营养不足出现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营养风险发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4%.其中大于65岁的患者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的几率明显高于小于65岁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的病情中卵巢癌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的几率高;其中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人数占营养风险人数的66.7%,所有患者使用的均为肠外营养支持.讨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不佳,并且术后给予的营养支持和治疗使用不足.
作者:闵敏 刊期: 2017年第26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已成为治疗女性不孕症的重要方法,且越来越倾向年轻化,但成功率仍然不高,付志红教授认为从中医角度辨证以气虚血瘀为主,治疗上主张温肾活血方案,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徐佳;付志红 刊期: 2017年第26期
为了明确对脑卒中病人实施早期的康复治疗能够取得的临床疗效.将某院的多名患者分为两组,一组较早展开康复训练,另外一组于发生脑卒中七天之间展开康复训练,分别观察、记录卧床并发症和运动情况的变化.结果显示对脑卒中病人展开康复训练后,其运动情况有了显著改善,并且提早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比较好.这说明对脑卒中病人在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增强疗效,明显提高病人生活品质.
作者:朱晓丹;张旭;于洪艺 刊期: 2017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总结肝胆破裂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以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诊治的25例肝胆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破裂患者12例,胆囊破裂患者3例,肝胆破裂患者1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治疗方式;结果:通过治疗,23例肝胆患者痊愈,治愈率为90.63%;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0.0%,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4.38%,其中胆漏2例,膈下感染4例,胆囊窝积液1例,脐部切口感染1例;结论:对肝胆破裂患者及早进行诊断,并根据患者疾病情况进行针对性手术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愈率,降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范生平 刊期: 2017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