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宾疆
目的探讨早期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血浆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糖蛋白(alpha-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lysosome intact membrane protein,CD63)的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的相关性.方法87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在外伤后12 h、1 d、3 d、5 d、7 d测定血浆CD62p、CD63,并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设轻度颅脑外伤患者为对照组.结果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CD62p水平在伤后1 d、3 d、5 d比伤后12 h时有明显的升高(P<0.05),而CD63水平在伤后1 d、3 d、5 d、7 d时与伤后12h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外伤后的12 h、1 d,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的CD62p、CD6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死亡组的CD62p、CD63水平比生存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程度与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相关.
作者:蔡华波;周小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脓毒症早期呼吸肌蛋白降解代谢变化的规律及机制.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烫伤组(B组)、脓毒症组(S组)及对照组(C组).B组大鼠使用沸水致背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S组大鼠以同样方法烫伤后,立即腹腔注射内毒素(6 mg/kg)制成烧伤脓毒症动物模型.分别于伤后2 h和6 h,采用高效液相-荧光法检测胸大肌、肋间肌和膈肌内三甲基组氨酸(3-MH)的含量,Northern杂交检测泛素、蛋白酶体C2亚基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S组伤后2 h和6 h三处肌肉组织内3-MH的含量较B组和C组均显著升高(P<0.05),B组伤后2 h胸大肌和肋间肌内3-MH的含量较C组显著升高(P<0.05),伤后6 h三处肌肉组织内3-MH的含量均较C组显著升高(P<0.01).S组伤后2 h和6h三处肌肉组织内泛素mRNA和蛋白酶体C2亚基mRNA表达较B组和C组均显著增强(P<0.01),B组伤后2 h和6 h三处肌肉组织内泛素和蛋白酶体C2亚基mRNA表达较C组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严重烫伤特别是合并内毒素攻击后早期,呼吸肌细胞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性呈现持续增强现象,肌纤维蛋白降解率也显著增加.这对于进一步从蛋白降解角度探讨烧伤脓毒症时呼吸肌功能异常的机制有参考意义.
作者:申传安;柴家科;姚咏明;盛志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KGFR腺病毒表达载体在脂多糖(LPS)致A549细胞损伤模型中转基因表达KGFR的情况及其促使A549细胞对抗LPS损伤的效果,为基因治疗急性肺损伤探索有效途径.方法KGFR腺病毒表达载体感染LPS致伤前后的A549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转基因作用对LPS致伤前后A549细胞的影响,并运用western blot检测KGFR腺病毒表达载体在LPS致伤前后的A549细胞中转基因表达KGFR蛋白情况.结果KGFR腺病毒表达载体感染LPS致伤前后的A549细胞,转基因组对抗LPS致伤作用明显,western blot检测表明KGFR腺病毒表达载体转基因表达KGFR蛋白效果显著(P<0.05).结论KGFR腺病毒表达载体能够转基因表达KGFR蛋白,并具备转基因治疗急性肺损伤的能力.
作者:刘斌剑;王建民;陈林;宋瑞华;赵玲;宋维威;苟元彬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时肺力学指标的范围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Bicore-CP 100呼吸功能监测仪测定32例机械通气撤机时的新生儿在CPAP模式、脱机拔管前及拔管后20 min等条件下的肺力学指标范围,根据拔管48 h内是否重新插管并分为撤机成功组与失败组.结果成功组的呼吸力学范围为:气道阻力(Rawmean)(93.7±14.3)cmH2O/(L·s)、呼吸系统顺应性(Crs)(0.65±0.09)ml/(cmH2O·kg)、患者呼吸功(WOBp)(1 589±133.2)g·cm/(min·kg);失败组为:Rawmean(98.6±15.5)cmH2O/(L·s)、Crs(0.57±0.08)ml/(cmH2O·kg)、WOBp(1 782±148.6)g·cm/(min·kg).Crs与WOBp两组差异有显著性.Crs(0.65±0.09)ml/(cmH2O·kg),脱机成功率95.4%.撤机后拔管前两组平均WOB为(1 768±186.4)g·cm/(min·kg),Crs为(0.624±0.11)ml/(cmH2O·kg),脱机成功率为81.25%.结论肺力学的检测对新生儿呼吸机的撤离具有指导作用,特别是呼吸系统顺应性和呼吸功的检测更具有实质意义.
作者:王少华;杨军;李志勇;匡凤梧;韩玉昆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PA)与脑卒中的关系及其在脑卒中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循环酶法检测50例脑卒中患者和正常人血浆中的LPA,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其在脑卒中发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1)脑卒中急性期血浆中LPA显著高于临床体征和症状好转的患者和对照组,恢复期临床体征和症状未见好转者的LPA高于好转者(P<0.01),而急性期血浆中LPA含量虽高于临床体征和症状未见好转的患者,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以血浆中的LPA 0.85 μmol/L为临界值,实验室诊断参数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ROC下面积分别为92.5%、80.0%、94.9%,81.8%和0.89.结论血浆中LPA的改变与脑卒中的发生与好转密切相关,可作为脑卒中的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指标.
作者:邓家德;李扬;凌艳英;成秋生;李坚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前,我国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虽然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院前急救系统仍然普遍较差,与日益增加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所要求的应急处理能力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建立新的,并改造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救治医疗体系.
作者:徐鑫荣;马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及如何正确使用甘露醇.方法选择300例丘脑脑出血、入院在3 h以内,经CT检查出血量在60 ml以内的患者,无脑疝迹象,分为即刻应用甘露醇组(150例)和12 h后用甘露醇组(150例).72 h复查脑CT,血肿增大超过33%为早期血肿扩大,分析发病12 h内应用甘露醇对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结果发病12 h内使用甘露醇组发生血肿扩大106例,12 h后用甘露醇组26例,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12 h内不适当应用甘露醇可增加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使病情加重.对于脑压增高没有危及生命的患者,尤其发病12 h内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不宜盲目使用甘露醇,以免使血肿扩大,加重病情.
作者:宗碧云;张红梅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供体S-亚硝基-已酰青酶胺(SNAP)对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方法培养20×5只SD大鼠(1~3)d的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单纯缺氧/复氧组(A/R缺氧2 h复氧1 h);C组为NO预处理组加入SNAP使其终浓度分别为0.1 mmol/L,预处理20 min后行A/R;D组为NO预处理组加入SNAP使其终浓度为1 mmol/L,预处理20 min后行A/R;E组为NO预处理组加入SNAP使其终浓度为2 mmol/L,预处理20 min后行A/R.与复氧后应用特异性Ca2+荧光指示剂Fluo-3/AM负载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游离Ca2+浓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单纯缺氧/复氧组钙浓度明显升高(P<0.01);0.1 mmol/L和1 mmol/L SNAP能明显降低钙超载(与B组相比,P<0.01),2 mmol/L SNAP组加重钙超载(与B组相比,P>0.05).结论一氧化氮通过降低细胞内钙超载而减轻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其作用有浓度依赖性.
作者:高好考;王海昌;张荣庆;程何祥;李敬霞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诊骨外伤与气象要素的关系.方法分析1999-2003年天津医院急诊骨外伤的变化特征并与同期气象资料进行单相关分析.筛选气象因子对骨科急诊量变化趋势作出预测.结果骨科急诊量春季4、5月份和秋季9、10月份比较高,与气象要素相关性较好.用气象因子组成的急诊骨外伤预测方程通过了可信度检验.结论骨科急诊量与气象要素密切相关,用气温、气压和降水量等主要气象因子对骨科急诊量作分级预测,有一定的实用性.
作者:张晓云;石忠琪;郭军;刘爱霞;赵洪洲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总结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国外地震搜救现场的医疗急救工作,希望对以后的工作有所改进.方法回顾工作记录,分析搜救现场医疗急救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与不足.结果救援队在历次国外地震救援行动中从搜救现场成功营救出4名幸存者,医疗队员在营救前、中、后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医疗急救工作.结论搜救现场的医疗急救工作十分重要,下一步应针对地震现场伤员特点加强专业培训.
作者:樊毫军;彭碧波;侯世科;郑静晨 刊期: 2005年第12期
3进一步生命支持与复苏后治疗基本生命支持后的支持通常被称为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cardiovascular life support,ACLS).BLS成功的标志是自主循环恢复(retur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相继需要进行ACLS,也就是进一步的生命支持,以及处理复苏后的问题.
作者:沈洪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患女,24岁.因自服菊脂乳油原液20 ml后2 h,突发呼吸停止1 h于2005年2月2日凌晨2时入院.1 h前在急诊科洗胃时突发呼吸停止、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昏迷、大小便失禁.急行气管插管、简易人工呼吸、静注肾上腺素1 mg、阿拉明2 mg,经抢救0.5 h,病情稍有好转,转ICU治疗.
作者:毛爱萍;马金珍;匡建华;邓小琼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急诊科的建设一直是医院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科发展缓慢.为了解广西医院急诊科医疗资源情况,为制订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方案提供依据,由广西卫生厅组织于2003年9月对广西境内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的急诊科进行问卷调查,现分析如下.
作者:卢一郡;秦岭 刊期: 2005年第12期
中国国际救援队是我国第一支也是目前惟一一支国家级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紧急救援的专业队伍.组建以来,先后参加了新疆伽什-巴楚、新疆昭苏、云南大姚、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内外大型灾害救援,均获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国际社会、受援国家和地区的高度赞扬,也得到了我国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
作者:郑静晨 刊期: 2005年第12期
2002年7月至2004年4月,笔者对50例因病情紧急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不宜搬动的患者,采用普通临时起搏电极导管(以下简称导管)经右颈内静脉行床旁紧急临时心脏起搏术.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加锋;陈晓曙;张建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颅脑损伤是常见的仅次于四肢骨折之严重创伤[1],至少是组成多发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这些患者由于伤势危重,往往来不及抢救而死于现场及转运途中或送达医院后很快死亡.院前急救如能做到将院内的急救工作前移,可为院内综合抢救颅脑外伤的成功奠定基础.报道如下.
作者:吴宾疆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皮肤瘙痒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不适的症状之一,发生率可达到60%~90%,而且难以解决[1].顽固性瘙痒更使患者瘙痒难忍,烦躁不安,转辗难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对本院血液净化中心30例具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的患者在给予加强透析或口服抗组胺药疗效不满意的情况下[2],进行常规血透串联血液灌流治疗[3],收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萍;徐刚;顾红花;赖登攀;樊晓燕;邬国娟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自身骨髓间质干细胞经冠脉内移植治疗近期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2例近期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移植组各11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移植组给予自身骨髓间质干细胞经梗死相关冠脉内移植,对照组经冠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前、术后48 h、3个月和6个月分别检测血清IL-6、TNF-α和CRP,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观察血浆BNP、6 min步行试验、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和18F-脱氧葡萄糖(FDG)双核素心肌显像.结果细胞移植组术前、术后48 h、3个月和6个月血清IL-6、TNF-α和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组BNP降低,6 min步行试验增加,与自身术前比较差异亦具显著性,P<0.05.术后3月,细胞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增加,与对照组和自身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40±0.03)vs.(0.37±0.09),(0.35±0.05),P<0.05).术后6月,细胞移植组左室舒张末容积缩小,与对照组和自身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97±0.54)vs.(5.63±0.80),(5.84±0.75)cm,P<0.05].双核素心肌显像提示,移植组术后6个月灌流-代谢不匹配节段数增加,与对照组和自身术前比较差异具显著性[(7.60±1.26)vs.(6.20±1.14),(5.80±1.69)个,P<0.05].围手术期及术后6个月随访中未见任何严重致心律失常发生.结论自身骨髓间质干细胞经冠脉内移植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伴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改善心功能,延缓心室重塑,增加存活心肌,无明显的致心律失常和免疫炎症反应.
作者:王建安;谢小洁;孙勇;何红;蒋晨阳;周斌全;骆荣华;董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二氮嗪对缺血-再灌流心肌细胞凋亡,以及对Bax、Bcl-2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SO),缺血-再灌流组(ischemia/reperfusion,IR)和二氮嗪处理组(Diazoxide,DI).SO组和IR组静脉注射相应量溶媒,DI组12.5 mg/kg剂量静脉注射二氮嗪.10min后SO组不结扎前降支,4 h后取心脏,而IR组和DI组结扎前降支2 h,再灌流2 h.采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凋亡和Bax、Bcl-2、Caspase-3表达,及心肌梗死范围.结果与SO组相比,IR和DI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Bax、Bcl-2和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IR组相比,DI组明显降低心肌细胞凋亡率(P<0.05)和Bax,Caspase-3蛋白阳性细胞指数(P<0.05),增加Bcl-2蛋白阳性细胞指数(P<0.05).IR组心肌梗死范围为(36.9±2.3)%,DI组为(20.0±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二氮嗪通过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及Caspase-3表达而减少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流损伤心肌细胞凋亡.
作者:胡志伟;赵静;张凯伦;孙宗全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在脓毒症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及p38MAPK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并穿刺(CLP)来制作脓毒症模型,并在不同时相点观察大鼠血清CPK-MB、IL-1β浓度及其mRNA在心肌的表达、心肌p38MAPK的活性.结果CLP术后血清IL-1β浓度进行性升高,CPK-MB显著提高.正常心肌组织微量表达IL-1β mRNA,脓毒症时可见大量表达,且p38MAPK明显激活.血清IL-1β的水平及其mRNA在心肌中的表达与CPK-MB呈显著正相关.应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后,p38MAPK激活受抑,血清IL-1β浓度显著降低,IL-1β在心肌中的表达减少,心肌损害明显减轻.结论IL-1β的大量释放及其在心肌中显著表达是脓毒症鼠心肌损伤的原因之一,而通过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可对心肌起保护作用.
作者:乐胜;马中富;梁艳冰;詹红;唐皓;荆小莉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