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岩升;宋来君
目的 调查川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的分布,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172例HBV病毒载量≥1.00×104 IU的乙肝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了解基因型在不同临床类型肝病中的分布及其与患者肝功能、HBV病毒载量、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 ①共检测了172例患者,成功分型166例,占96.51%.其中B型98例,占56.98%;C型60例,占34.88%;B/C混合型8例,占4.65%;未知型6例,占3.49%;②B型多见于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占59.18%);在急、慢性肝炎(AHB、CHB)、肝硬化患者(HC)、肝细胞癌(HCC)等疾病中,C基因型比例明显高于ASC(P<0.05),但几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C基因型患者年龄高于B基因型患者(P<0.05);C基因型患者肝功能指标ALT、TBiL均高于B基因型患者(P<0.05),但GGT、HBV载量、性别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川南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B型为主,C型次之,B型和C型共占91.86%,其他型别偶见;C基因型可能与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和严重肝脏疾病的发生有关而与患者性别、HBV病毒载量高低无关.
作者:林江;邓正华;温先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T图像数据集三维重建在影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采集层厚为1mm的正常胸部CT图像,利用三维重建软件3D-DOCTOR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将重建的模型应用于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收集学生的学习感受.结果 通过3D-DOCTOR进行三维重建,可以直观地再现胸部的三维结构并可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学生普遍反应提高了学习兴趣及效率.结论 利用三维重建软件能够简单方便地显示人体的三维结构,应用于影像解剖教学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娟;李敏达;夏建国;杨韬;汤乐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ox-LDL/HDL在同型半胱氨酸(Hcy)致ApoE-/-鼠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意义.方法 选用SPF级5周龄雄性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高蛋氨酸组,folic acid and VitB12干预组.所有小鼠喂养14周后处死,进行后续实验.行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Hcy、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固醇(TC)含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ox-LDL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蛋氨酸组与folic acid and VitB12干预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不同程度的增大,高蛋氨酸组ApoE-/-小鼠主动脉内膜见灶性病变部位隆起并突入动脉腔内,富含粥样坏死物质.高蛋氨酸组血清Hcy、LDL、TC和ox-LDL均升高,血清HDL含量减少,LDL/HDL、TC/HDL及ox-LDL/HDL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叶酸与维生素B12可以改善高蛋氨酸所致的改变.血清Hcy浓度与LDL/HDL比值(γ=0.4938,P<0.05)、TC/HDL比值(γ=0.4474,P <0.05)及ox-LDL/HDL比值(y=0.5434,P <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ox-LDL/HDL比值更能预测和反映Hcy诱导AS形成及进展程度,在探索防治AS途径中更有价值.
作者:王菊;杨安宁;孙炜炜;巩慧慧;马胜超;马长剑;姜怡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口换药的佳方法.方法 将8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2例,对照组换药法使用剪口的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实验组用超薄型关皮康,剪开小口将套管围住.比较实施两组换药方法后患者气管切口局部情况及换药所需的周工作量.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气管切口局部情况的异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换药方法所需的工作量显著小于对照组.结论 实验组换药方法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节省了换药时间,减轻了临床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实用性强.
作者:曹岚;黄凤毛;唐春炫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24 h尿游离轻链(free light chains,FLCs)与其24 h尿蛋白以及病因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尿FLCs在N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NS诊断标准,资料完整的患者共80例.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24 h尿FLCs、24 h尿蛋白、病因、肾穿病理.按24 h FLCs分为FLCs 1组(FLCs>1 000 mg)和FLCs 2组(FLCs≤1 000 mg),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24 h尿FLCs与24 h尿蛋白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是否具有线性相关性.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病例,再根据24 h FLCs分为FLCs A组(FLCs>1 000 mg)和FLCs B组(FLCs≤1 000 rag),比较两组肾穿病理表现.结果 临床资料显示组间发病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当24 h FLCs>1 000 mg时,病例以继发性NS占多数,而FLCs≤1 000 mg时病例则以PNS居多.24h尿蛋白与24h尿FLCs之间有正相关,但无线性关系.对于PNS患者,A组出现尿蛋白管型、肾小管上皮变性和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的病理表现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结论 NS患者随着24h尿蛋白增多时,24 h尿FLCs也增加,两者之间成正相关,而明显的尿FLCs增多也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多考虑继发因素.尿FLCs可以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及其损伤程度.
作者:李志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艾灸对脾虚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空肠组织ATP含量及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艾灸对ATP生成与膜蛋白含量的影响,分析艾灸温补脾胃改善脾虚证的作用机理.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空白对照组,B脾虚模型组,C艾灸穴位组(脾虚+艾条温和灸组),D中药对照组(脾虚+四君子汤组),每组10只.200%大黄水浸剂灌胃造成脾虚大鼠模型,艾灸足三里、中脘、关元、脾俞、胃俞等穴,间苯三酚法测定血清D-木糖含量,比色法测定空肠组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及Na+-K+-ATP酶(Na+-K+-ATPase)和Ca2+-Mg2+-ATP酶(Ca2+-Mg2+-ATPase)活性.结果 与A组比较,B组脾虚模型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空肠组织ATP含量、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B组比较,经艾灸足三里等穴或四君子药液灌胃治疗的C、D两组血清D-木糖含量、空肠组织ATP含量、Na+-K+-ATPase 和Ca2+-Mg2+-ATPase活性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D组略优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艾灸能显著增加脾虚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增加脾虚大鼠小肠组织ATP含量、ATP酶活性,提示艾灸可促进脾虚模型大鼠小肠上皮细胞ATP的生成,增加细胞膜蛋白的含量,改善物质跨膜转运,从而改善小肠吸收功能,促进脾虚症状恢复.
作者:彭艳;易受乡;林亚平;彭芬;龙奕文;常小荣;徐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西替利嗪糖浆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丘疹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儿童丘疹性荨麻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40例,给予西替利嗪糖浆口服及地奈德乳膏涂擦,对照组40例单独采用地奈德乳膏涂擦,用药5d后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西替利嗪糖浆联合地奈德乳膏治疗儿童丘疹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用地奈德乳膏.
作者:张玉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联合低食物血糖指数(LGI)及低食物血糖负荷(LGL)的饮食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整群随机抽取湖南省长沙市金盆岭三真社区3个不同小区,分为全天饮食干预组(A组)、早餐饮食干预组(B组)及对照组(C组),分别在3个小区内各抽取确诊为T2DM且符合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的35例患者,通过3个月分组饮食干预,测定3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2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干预前后组内和组间差异.结果 ①干预后3组患者FBG(P <0.05)、HbAlc(P <0.01)均差异有显著性,2h PBG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3组患者FBG、2h PBG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HbAlc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3组患者干预前后TNF-α、CRP和IL-6水平的变化,干预后A组的改善程度优于B组、C组(P<0.05),B组TNF-α、CRP水平改善优于C组(p<0.05),但B组和C组IL-6水平改善无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LGI及LGL饮食干预能降低T2DM的FBG、HbAlc及TNF-α、CRP、IL-6水平,并且全天运用LGI和LGL饮食干预较单纯早餐应用LGI和LGL饮食干预更有利于改善血糖和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周雯;黄金;夏杰琼;唐大寒;张胜康;成扶真;李亚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2(Ang-2)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9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组)35例,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40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24例,以及正常对照纽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VEGF和Ang-2水平.结果 NDR组、BDR组和PDR组患者血清VEGF和Ang-2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BDR组患者血清VEGF和Ang-2水平明显高于NDR组患者,且PDR患者血清VEGF和Ang-2水平又明显高于BDR组患者(P<0.05).血清VEGF与Ang-2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VEGF和Ang-2均参与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其水平异常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作者:张冬花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对妊娠7周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妇女在妊娠全程的随访观察,确定妊娠期间甲状腺功能(甲功)的动态变化;分析该组人群在妊娠过程中的自然转归情况.方法 85名妊娠7周(G7)内亚临床甲减妇女在G12~G36,每隔4周接受随访,应用固相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TSH、TT4、FT4、TT3、FT3、TPOAb和TgAb.结果 血清TSH水平在G12降至低点(G12 vs G6,P<0.001),之后逐渐回升.血清TT4水平在G12时升至133.58 nmol/L,之后至G32一直维持在高水平(与G6比较,都有P<0.05);G36时水平略有回降.血清FT4水平自妊娠早期开始逐渐下降(G16至G36各点与G6比较,都有P<0.01).血清TT3和FT3水平则在妊娠早期逐渐上升,妊娠中期和晚期水平相对稳定.G7内诊断的亚临床甲减妇女中,68.2%(58/85)在随访中至少有一个时点维持亚临床甲减(A组),31.8%(27/85)在随访期间血清TSH水平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内(B组).A组和B组妊娠妇女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指标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妊娠期间亚临床甲减妇女甲功随妊娠进展而变化;只有不足1/3的妊娠早期诊断的亚临床甲减妇女在整个随访期甲功可以自发恢复正常.
作者:于晓会;范晨玲;滕卫平;单忠艳;李佳;陈彦彦;王薇薇;李元宾;王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的气质特征及其与行为表现的相互关系,为早期筛查高危患儿,积极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3~7岁儿童气质问卷(NYLS)”对30名孤独症儿童和60名正常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定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表现.结果 孤独症儿童气质维度“活动量”与CARS“总体印象”呈正相关(r=0.416);“规律性”与“听觉反应”、“味、嗅和触觉反应”、“焦虑反应”均呈负相关(r =-0.389,r =-0.384,r =-0.396);“适应度”与“躯体运用能力”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均呈负相关(r =-0.370,r =-0.495);“反应强度”与“语言交流”呈正相关(r=0.371);“情绪本质”与“视觉反应”、“味、嗅和触觉反应”和“焦虑反应”呈负相关(r =-0.411,r =-0.399,r =-0.467);“注意分散度”与“视觉反应”呈负相关(r =-0.376);“反应阈”与“焦虑反应”呈负相关(r=-0.574).结论 孤独症儿童的某些气质维度与其行为表现之间存在相关.
作者:马欣荣;方建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的临床可报告范围.方法 参考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6-P2文件和相关文献,在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D二聚体分析测量范围验证实验、大允许稀释度验证实验,并结合功能灵敏度建立其临床可报告范围.结果 D二聚体的分析测量范围为29~1 980 ng/mL,大允许稀释度为1:8;其临床可报告范围为54.7~15 840 ng/mL.结论 临床可报告范围的建立,对于高值有特别意义的检测项目至关重要.
作者:李广华;范小斌;梁玲;谢红东;黄锦维;叶联珍;葛艳芬;王景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槲皮素对高转移性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以12.5、25、50、100和200μM终浓度的槲皮素处理后,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生长与增殖的变化;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 经槲皮素处理后,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体外增殖及侵袭能力均明显下降,MMP-9 mRNA和蛋白表达亦明显下调,且均与药物剂量呈正相关.结论 槲皮素在体外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的侵袭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该细胞MMP-9的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李世正;张俊华;董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3例(共37个)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29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的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3例.通过分析栓塞方法、效果、并发症、预后及6~12个月随访结果来评价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操作技巧.结果 37个颅内微小动脉瘤中,共34个被栓塞;达完全栓塞者25个,动脉瘤瘤颈残留的6个,瘤腔残留3个;术中发生破裂出血者2例,发生血栓栓塞1例;术后3个月GOS评定结果示: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8例,Ⅴ级18例;27例患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未发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比较安全有效的,结合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选择合适的血管内栓塞技术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高岩升;宋来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基层医院医疗注射废物管理现状.方法 采用结构式访谈及现场观察相结合的方式于2008年10~11月调查湖南省40所基层医院对医疗注射废物的处置与管理现状.结果 26所医院下达了国家制定的有关医疗废物的处理规定,17所医院制定了一次性注射器等医疗废物的有关处理规范,现场发现多数基层医院在注射现场无标准锐器盒或锐器盒敞开、溢出,8家医院周围有随意丢弃的注射废物,个别医院有注射废物贩卖现象.结论 湖南省基层医院对医疗废物管理存在较大缺陷,医务人员对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意识不强.
作者:李丽;李映兰;龙艳芳;卢敬梅;王爱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ERβ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 用PCR扩增45例PSD患者及49例单纯脑卒中患者的ERβRsa I和Alu I基因突变点,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行凝胶电泳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两组都以r、a等位基因位点居多,等位基因R在PSD组的频率为36.67%,在单纯脑卒中组的频率为46.94%,组间差异有显著性(x2=1.197,P<0.05);两组均以aaRr型的出现频率高,但各基因型在两组间的分布频率没有显著性.结论 PSD发病与ERβRsa I和Alu I位点基因型分布无明显相关性,而等位基因R可能与PSD的发病相关.
作者:黄丽;李洵桦;钟智勇;陈定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分析不同年龄冠心病临床特点及脑钠肽水平(brain-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及BNP对冠心病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冠心病并检验BNP患者247例,用方差分析比较危险因素及BNP与年龄、冠脉病变的关联性.结果 ①青年组男性比例高于老年组;患糖尿病比例随年龄增加;老年组病变支数及BNP水平高于青年组;BNP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②三支病变组年龄及BNP水平高于青年组;患糖尿病比例随病变支数增加;BNP水平与病变支数呈正比.③单支病变比例随年龄增长而降低;三支病变与之相反(P <0.05,P<0.01).结论 ①男性冠心病发病年龄可能早于女性.②冠脉病变支数、伴发糖尿病比率及BNP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③BNP有助于评估冠脉受累程度,对冠心病可能有预测价值.
作者:康伊;贾志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观测白细胞介素-33 (interleukin,IL-33)在博莱霉素(BLM)所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中的表达.方法 健康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两组,每组30只.实验组:气管内一次性注入生理盐水稀释的BLM(5mg/kg);对照组: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0.2~o.3mL).于给药后第1、3、7、14和28天用过量氯胺酮腹腔注射的方法随机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各6只.无菌操作下取出大鼠肺组织,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IL-33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IL-33蛋白的表达及定位.结果 肺纤维化模型复制成功;IL-33基因表达相对灰度值在造模后不同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个时期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实验组中的IL-3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呈现出如下趋势:自BLM注入后第1天开始迅速升高,至第7天到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但第28天仍高于正常.在对照组仅在肺泡上皮细胞有少量表达,在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的肺泡上皮细胞中表达显著增高,在炎症细胞中的表达增加,特别在成纤维细胞灶内更明显,但在已形成纤维化的肺组织中表达有所下降.结论 IL-33是肺纤维化过程中的前炎症因子,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IL-33的水平对肺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有显著帮助.
作者:陈炜;洪永青;孟自力;朱蓉;陈亮;宋应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脊髓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A组:大鼠建立CCI模型后观察4天:B组:大鼠建立CCI模型后观察7天;C组:大鼠建立CCI模型后观察14天;D组:正常对照组,正常饲养观察16天(术前2天+术后观察14天);E组:假手术组:暴露左侧坐骨神经中段仅绕线,不结扎,术后观察14天.各组大鼠在建模前1天、建模后第1、4、7、14天测量所有未处死大鼠双后肢的热痛阈(PWTL)和机械痛阈(PWMT).达到观察时间取大鼠L4~5节段脊髓,免疫组化法观察AQP1在脊髓的定位分布和表达变化,Real time PCR法检测脊髓AQP1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 与同组右侧脊髓背角比较,和C组大鼠左侧脊髓背角AQP1阳性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和面积增高(P<0.05).A、B、C组大鼠的脊髓背角AQP1阳性颗粒的面积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5),D组与E组之间无差别(P>0.05).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A、B和C组大鼠脊髓AQP1 mRNA含量显著增高(P<0.05),D组与E组之间无差异(P>0.05),A组、B组、C组大鼠脊髓AQP1的mRNA含量分别为D组含量的1.688、4.876和5.806倍.结论 大鼠脊髓AQP1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邢纪斌;莫雪莹;程智刚;彭志勇;王云姣;黑子清;谢咏秋;郭曲练;鄢建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MMP-13)启动子区-77bp A/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我国北方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基于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3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鳞癌161例,腺癌139例)和300例健康对照个体的静脉抗凝血5mL,以蛋白酶K消化-饱和氯化钠盐析法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MMP-13-77A/G SNP进行基因分型,比较NSCLC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结果 NSCLC病例组中吸烟个体的比例(62.0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6.30%)(x2=39.54,P=0.00),经年龄、性别校正后的OR值为3.74 (95%CI=2.451~5.705).健康对照组中的MMP-13基因启动子区转录起始点上游77bp处A/G SNP的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MMP-13基因-77A/G多态性位点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为50.33%,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44.33%(x 2=4.332,P<0.05).MMP-13基因-77A/G SNP基因型分布在NSCLC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x2=8.638,P<0.05).与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能显著增加NSCLC的发病风险,(OR=1.309,95% CI=1.033~1.659).根据NSCLC病理类型进行分层分析发现MMP-13基因-77A/G SNP与肺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关;与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能够显著增加肺腺癌的发病风险,经年龄、性别和个体吸烟状况校正后的OR值为1.512(95% CI=1.128~2.028).结论 吸烟可以显著增加NSCLC的发病风险.MMP-13基因SNP与NSCLC的发病风险相关,与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可显著增加NSCLC尤其是肺腺癌的发病风险.
作者:王伟;王智超;刘歆阳;王斌;曾辉;米丽丽;王瑞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