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

谭显西;钟鸣;吴近森;林晨;张宇;李则群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急性出血期, 围手术期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72例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破裂性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瘤腔闭塞100%的30个,闭塞95%的36个,90%的10个;1例栓塞术后早期再出血,再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分级;Ⅰ级15例,Ⅱ级48例,Ⅲ级4例,Ⅴ级3例.结论术前主要防止再出血及严重脑血管痉挛,术后主要防治继发的神经功能损伤及改善症状,正确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动脉瘤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提高手术治愈率的关键.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大血管创伤的诊断与处理

    目的探讨心脏大血管创伤后的急诊和外科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54年6月~2002年7月收治的46例心脏大血管损伤后急救处理和后遗症的病例资料,其中:穿透性损伤18例,闭合性损伤14例和医源性损伤14例;心脏穿破17例,瓣膜破损11例,心脏异物8例,假性动脉瘤和动脉静瘘8例,右心室动脉瘤和室间隔缺损、心包缩窄和右下肺弹头各1例.结果44例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死亡2例.1例左心房撕裂后大出血导致心脏停搏,抢救无效死亡.另1例外伤引起弓降部假性动脉瘤,手术时出血死亡.结论及时诊断、紧急手术,后遗症择期手术需在体外循环准备下手术,心脏异物需在食道超声探头监测下施行手术.

    作者:蒋振斌;王哲;范清;周光华;陈安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体外循环管理

    随着冠心病外科治疗技术的逐步成熟,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手术指征逐渐放宽,许多危重的冠心病患者可通过急诊CABG进行救治,合理的体外循环(CPB)管理可为急诊CABG的进行提供重要保障.现总结急诊CABG术CPB管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黑飞龙;龙村;李桂芬;孙桂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善得定和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疗效观察

    1999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使用善得定和凝血酶原复合物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1例,并与垂体后叶素组35例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国富;范春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山莨菪碱对全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家兔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缺血20 min,再灌流2 h,观察脑线粒体呼吸功能、呼吸链氧化酶活性、线粒体内Ca2+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流后,脑线粒体呼吸控制率、磷氧化、氧化磷酸化效率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琥珀酸氧化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线粒体Ca2+、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P<0.01);再灌流早期给予山莨菪碱治疗后,上述线粒体损伤性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山莨菪碱对脑缺血-再灌流后线粒体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a2+拮抗、抑制脂质过氧化及保护呼吸链酶活性有关.

    作者:周代星;钟强;李政;邓普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侧脑室穿刺引流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的梗阻性脑积水的研究

    梗阻性脑积水常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出血后,也可继发于脑梗死.它常使原发病的症状加重、死亡率增加.本文对我科1996年7月至2001年7月间住院的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作一分析.

    作者:许志恩;赵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衰原发病关系的探讨

    甲状腺激素对心脏功能如心收缩力、心率等具有调节作用:若甲状腺激素过度分泌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可致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脉压增大;而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则可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1].

    作者:陈谱;何韶衡;王鲁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但机械通气也大大增加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和器官损伤的危险.现对1997年7月~2001年2月呼吸科重症监护室(R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黄艳芬;何梦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院外心搏呼吸骤停63min持续心肺复苏成功一例

    患者,男,58岁,因突发意识丧失10min,于2002年4月1日11:05入院.

    作者:董新锋;杨殿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急性白血病并发脑出血31例诊治分析

    我科从1990年~2001年共救治急性白血病并发脑出血患者31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邵剑峰;刘忠民;钟永根;傅佳萍;封蔚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加强法制建设,规范城市急救医疗网络的管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经济的发展,院前医疗急救作为急救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灾害医学、危重症医学、复苏医学相联系,在社会文明进步和人口逐渐老龄化的当今,其重要性日益得到显现.<成都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已经颁布实施三年半,这部地方法规在我市急救医疗体系(EMSS)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保障和促进了我市院前急救医疗网络、急诊急救医学的快速发展.

    作者:李远建;尹丹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纳洛酮救治术中呼吸骤停一例

    患者,女性,26岁,因阵发性头痛、头晕3个月人院.无肢体抽搐,无肢体功能障碍,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作者:董春雷;卢英杰;邹庆贵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破伤风抗毒素肌注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的护理

    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异性蛋白质,具有抗原性,注射后易导致过敏反应,但迟发性过敏反应不多见.据文献报道,发生迟发性反应距肌注时间短的32min,长为7d[1].我院于2000年10月~2002年6月共收治5例肌注破伤风抗毒素导致迟发性过敏反患者,时间大于7d,经急救处理、中西医结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向红;金静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胺碘酮与毛花甙C控制快速心房颤动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率即时效应及安全性的比较

    目的比较静脉应用胺碘酮与毛花甙C控制快速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室率的即时效应及安全性.方法46例房颤患者,心室率≥120次/min,心功能Ⅱ级以上(NYHA).采用随机方式分组,分别静脉应用胺碘酮、毛花甙C.结果胺碘酮、毛花甙C组控制房颤快速心室率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0%和60.9%(P<0.05);心室率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35%和25%(P<0.01);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23.1±8.2)min和(50.7±10.4)min(P<0.01).胺碘酮组有1例出现症状性低血压,l例出现Ⅰ.房室传导阻滞,无心衰加重表现.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能迅速、安全、有效地控制房颤伴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快速心室率.

    作者:占成业;周代星;杨光田;邓普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脏创伤临床救治

    目的探讨心脏创伤救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心脏创伤患者,除14例行保守治疗外,其余均分别行急诊或延迟性开胸手术、修复心脏损伤.结果全组95例除3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康复,病死率为3.15%.结论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和及时行急诊开胸手术修复心脏破口,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在处理心脏伤的同时要注意其他合并伤的诊断和处理.

    作者:易定华;刘维永;蔡振杰;汪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脏破裂早期诊断及处理

    目的探讨心脏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救治原则.方法对20例心脏破裂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患者男15例,女5例,平均年龄39.6岁.其中心脏穿通伤8例,钝性伤6例,医源性损伤6例.现场紧急开胸4例,急诊手术治疗16例.结果死亡13例,余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对胸部外伤患者应高度警惕心脏破裂可能,早期诊断及手术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刘中民;范慧敏;卢蓉;刘泳;袁国庆;郭建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量化评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神经精神损伤

    目的建立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神经精神测试方法,为急诊医师提供快速、简便、可靠的评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神经精神损伤的工具.方法本文参考国外资料,建立急诊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神经精神测试(carbon monoxide neuropsychologic battery,CONSB).并采用前瞻、对照的方法对1998年11月至2000年3月到中国医大急诊就诊的66名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和66名健康对照进行了测试.结果一氧化碳中毒病人完成CONSB的能力明显低于健康人.病人组与正常对照组首次COSB得分差异非常显著(P<0.01);1次治疗后仍有显著差异.来诊时完成CONSB能力较差的病人氧治疗后恢复的也较慢;来诊时CO-Hb小于20%与COHb大于20%的病人及来诊前有昏迷史和无昏迷史的病人CONSB得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高压氧与常压氧治疗均可改善病人状况,提高其CONSB操作能力,但高压氧治疗组病人治疗前后得分差值明显高于常压氧治疗组治疗前后得分差值(P<0.01).结论CONSB是适用于急诊进行判断CO中毒脑功能损害程度及协助诊断CO中毒的工具,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高.COHb结果和来诊前有无昏迷不能全面反映脑功能损害程度.高压氧治疗对于CO中毒病人脑功能远期恢复优于常压氧治疗.

    作者:刘郁;陈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心脏和大血管损伤的急救处理

    心脏大血管损伤是严重急症,由于病程进展迅速,可很快致死,若及时有效的抢救,有可能挽回生命.本院1976年~2001年救治了32例心脏大血管损伤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世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高位硬膜外阻滞术治疗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扩张型心肌病以起病隐匿、进展迅速、预后差为特点,近些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用药物治疗不能根本改善预后,为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该项研究,并将初步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李竹琴;刘凤岐;吴树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氨基酸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流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八种L-支链氨基酸合剂对肾脏热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急性缺血性肾损伤模型,肾缺血45 min、再灌流180 min.24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假手术组(缺血前60min及再灌流全程输注生理盐水);B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同A组);C组:治疗组(缺血前60min及再灌流全程输注氨基酸合剂),观察缺血后肾功能和肾脏组织学改变.结果该氨基酸合剂增加大鼠缺血-再灌流后肾小球滤过率,180 rmin Ccr B组(227±27.0)μl/min、C组(471.0±121.5)μl/min,P<0.01;增加尿量,90 min B组(24.37±7)μl/min、C组(63.6±15.2)μl/min,P<0.01;减缓血肌酐、尿素氮升高,24h时B组血Cr(112.71±9.5)μmol/L、血BUN(20.7±6.6)mol/L,C组血Cr(85.0±7.7)μmol/L、血BUN(11.4±3.9)mol/L,P<0.05;减轻肾小管的损伤程度,Paller评分B组(168.8±14.8),C组(108.7±15.7),P<0.01.结论该氨基酸合剂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流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郑祥毅;谢立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T血管造影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是一种危重疾患,有着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早期明确出血原因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作者:胡锦清;沈建康;凌华威;张绍彬;林东;张仲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主管:急诊医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