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综合医院用药风险评价

李春慧;施鹏

关键词:模糊层次分析法, 用药风险, 风险评价
摘要:目的 探讨改进医疗机构用药风险评价的方法.方法 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引入医疗机构的用药风险的评价领域.结果 解决了传统风险评估方法中易受专家主观因素干扰的缺点.结论 模糊层次分析法较好地克服了评判人的主观性,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子风险类别的权重,大限度地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风险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听神经瘤的局部控制率及对肿瘤周围的颅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 86例听神经瘤患者进行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所有患者均有患侧听力不同程度下降,均经CT和MRI检查确诊为听神经瘤.肿瘤的大径在MRI上测量,平均3.15 cm(2.0~4.3 cm),边缘总剂量为31.8~33.6Gv/6~8次(50%等剂量曲线).结果 随访12~60个月,平均26个月,5年局部控制率为93.02%,听力保护率为82.6%,三叉神经功能保护率为94.7%,无面瘫及其他并发症发生,1例治疗后半年出现脑积水,行脑室分流术后好转.结论 分次立体定向伽玛刀治疗能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听力保留率高,其他副反应小.

    作者:周燕华;徐子海;容谦;廖福锡;夏邦传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奥沙利铂对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凋亡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奥沙利铂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增殖、周期与凋亡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MTT法检测奥沙利铂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和凋亡的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力变化.结果 奥沙利铂对HepG2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细胞周期阻滞于s期(P<0.01),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奥沙利铂作用后癌细胞的侵袭力明显减弱(P<0.01).结论 奥沙利铂能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诱导癌细胞凋亡.

    作者:曾文胜;张阳德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Aurora-B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与远处转移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Aurora-B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远处转移关系的研究,探讨其是否参与肿瘤转移.方法 收集60例经外科手术切除的骨肉瘤组织,10%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urora-B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另取21例骨软骨瘤作为对照组.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urora-B蛋白在骨肉瘤细胞株U2-OS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Aurora-B表达在细胞核.骨肉瘤组织标本中53.3%阳性表达,骨软骨瘤组织中14.3%阳性表达.骨肉瘤组织和骨软骨瘤组织中Aurora-B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组织类型无相关性.在14例发生远处转移的骨肉瘤标本组织中11例Aurora-B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为78.6%明显高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标本组织中Aurora-B阳性表达率45.7%(21/46),而且有丝分裂期的骨肉瘤细胞Aurora-B染色较深.Western blot法检测同样证实Aurora-B在人骨肉瘤细胞株U2-OS中阳性表达.结论 Aurora-B极有可能参与了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和远处转移,有可能成为骨肉瘤新的诊断及分子治疗靶点.

    作者:罗赟;刘志礼;舒勇;黄山虎;黄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在诊断早期异位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对临床高度怀疑异位妊娠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对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55 例行手术治疗.13例行保守治疗,TVCDS术前诊断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21例,流产型44例,未破裂型子宫角部妊娠3例,手术及病理证实55例均系早期异位妊娠.结论 TVCDS可以提高图像质量,避免各种因素干扰,能较早、较准确地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结合临床资料,TVCDS可作为早期异位妊娠术前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叶青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桂西壮族IgA肾病转化生长因子β1-509C/T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桂西地区壮族IgA肾病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1-509C/T基因多态性在分子遗传学中的意义.方法 PCR-RFLP法及基因直接测序法分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规律,对IgA肾病患者治疗前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桂西壮族IgA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转化生长因子β13种基因型和2种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临床资料显示:补体C3、C4水平在各基因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CC基因型C3、C4值均比TT型低;血压、血红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血肌酐水平、尿酸水平、肉眼血尿、镜下血尿、高血脂、C-反应蛋白、血IgA、IgG、IgM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病理资料显示:3种基因型在Ⅰ、Ⅱ+Ⅲ、Ⅳ+V级的分布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C型的分级频率以Ⅳ+V级高,TT型的分级频率以Ⅰ级高.结论 转化生长因子β1-509C/T基因多态性与桂西地区壮族IgA肾病的遗传易感性不相关.但可能与较重的肾损伤、肾免疫病理沉积相关.

    作者:李仕良;林栩;王洁;杨发奋;尤燕舞;郭鹏威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放疗网络故障维修3例及其总结

    该文例举了3例因杀毒软件、系统漏洞和病毒引起的放射治疗网络系统的故障.提供了一些解决此类故障的方法,并得出当前通用的杀毒软件并不一定适用放疗网络系统的结论.

    作者:井建国;杨振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K-ras及PTEN在45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K-ras及PTEN在45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因子宫病变行子宫全切的标本66例,其中子宫内膜腺癌4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6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K-ras及PTEN在45岁及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K-ras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显著性(P<0.05);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逐渐降低,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6.67%、66.67%和85.71%,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②K-ras及PTE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转移无关.③在子宫内膜癌中K-ras与PTEN表达无显著性(rs值=0.187,P>0.05).K-ras阳性表达与PTEN阳性表达不一致.结论 K-ras及PTEN的异常表达发生在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早期,与预后无关.

    作者:邓开玉;徐大宝;陈芸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MIM与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的研究

    目的 检测MIM(missing in metastasis)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变化与胃癌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在含有282例胃癌标本的组织芯片上,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IM和VEGF在胃癌和胃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统计分析相关结果与胃癌临床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MIM在胃癌中阴性表达率分别为66.3%,VEGF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4.5%.MIM的阴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阳性)、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TNM分期(晚期)有关;VEGF的阳性表达和患者年龄(>60岁)、肿瘤部位(贲门、胃底)和肿瘤分化程度(低分化)有关.Cox模型结果显示,MIM和VEGF是胃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MIM和VEGF可能是胃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MIM可作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陈义钢;柳珂;朱荣;于观贞;丁厚中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依那西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etanercept,rhTNF:Fc)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0例活动性R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每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0~15mg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每周皮下注射2次,每次25mg;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MTX,联合应用其他改变病情药(DMARDs),如柳氮磺胺吡啶、来氟米特或羟氯喹.疗程均为12周.疗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评定.结果 治疗6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ACR 20%改善标准(ACR20)有效率分别为44%和16%(P<0.01),ACR 50%改善标准(ACR50)有效率为20%和4%(P<0.01).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ACR20有效率分别为64%和36%(P<0.01),ACR50有效率为48%和12%(P<0.01).进一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明疾病活动评分(DAS28)的变化,发现治疗组患者DAS28下降更明显.治疗后两组DAS28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 依那西普是安全有效的治疗RA的药物,常常可以更早期的达到诱导缓解病情的目的.

    作者:吴斌;朱宁;毛静;梁彩霞;蔡烈凤;张晓莲;薛彬;张友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手术病死率的MEWS评分预测

    目的 探讨MEWS评分对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患者手术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采用手术减压治疗的146例ACST患者的资料,根据入院时的MEWS,采用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预测校准度,采用ROC曲线评价分辨度.结果 146例患者术中及术后共死亡25例(17.1%).死亡组入院时评分高于生存组评分(t=5.979,P=0.000).分数越高,病死率也越高(x2=21.446,P=0.000).评分对ACST预后的Logistic判别模型为:Logit(P)=-8.2467+0.0321 MEWS评分,有较高的校准度(x2=1.043,P=0.884).评分预测ACST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1,95%CI 0.566~0.796.当评分为10分时,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87.5%和91.2%,预测效能佳.结论 MEWS评分是有效的术前急性重症胆管炎病情及预后的评价指标.它操作简单,适合于急诊术前应用.

    作者:李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联合检测腹水、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其比值对鉴别良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同时测定腹水、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及其腹水/血清(F/S)比值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渗出性腹水患者(恶性52例,良性43例)腹水、血清中肿瘤标志物AFP、CEA、CA19-9和CA125浓度及其F/S比值的情况.结果 ①恶性腹水组中腹水CEA、CA19-9、CA125和血清AFP、CEA、CA19-9测得值分别高于良性腹水组(P<0.001).②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结果显示CEA和CA19-9对鉴别良恶性腹水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AFP对鉴别良恶性腹水的诊断价值较小,CA125无鉴别诊断价值.③CEA、CA19-9及其F/S比值>1.76的联合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为94.2%、90.7%和92.6%,与单项肿瘤标志物腹水浓度测定或两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相比,敏感性和准确性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 腹水CEA和CA19-9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高,腹水CA125在鉴别良恶性腹水时无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腹水肿瘤标志物CEA、CA19-9及其F/S比值能显著提高对恶性腹水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作者:谷欢;邓翔宇;严璐;张桂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白藜芦醇的生理功能及其应用前景

    白藜芦醇是广泛存在于葡萄、花生、虎杖、藜芦、决明等植物中的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炎、保肝、调节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植物雌激素等多种生物作用,本文简要论述了白藜芦醇的生理功能和应用前景.

    作者:季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卡贝缩宫素在预防和治疗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卡贝缩宫素预防与治疗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疗效.方法 210例有产后出血倾向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60例术中预防使用卡贝缩宫素,对照组50例常规使用缩宫素,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卡贝缩宫素预防与治疗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张朝霞;梁丽凌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高糖、胰岛素下调心肌细胞脂联素表达

    目的 观察心肌细胞能否表达脂联素(APN),并探讨高糖、高胰岛素状态下心肌细胞APN表达的变化.方法 Sprague-Dawley(SD)大鼠的乳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分为葡萄糖6组:高渗组、5.5mmol/L组、20 mmol/L组、25 mmol/L组、30 mmol/L组及50 mmol/L组.胰岛素6组:0 mol/L组、10-10mol/L组、10-9mol/L组、10-8mol/L组、10-7mol/L组及10-6mol/L组.干预48h后,用RT-PCR法测定心肌细胞APN-mRNA表达的差异,并检测心肌细胞AP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在葡萄糖浓度小于30mmol/L组中,心肌细胞APN表达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减低(P<0.05),在大于30mmol/L组中,APN表达无显著差异;渗透压对于心肌细胞APN表达无影响;在胰岛素浓度低于10-7mol/L组中,心肌细胞APN表达随胰岛素浓度的增加而减低(P<0.05),在高于10-7mol/L组中,心肌APN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 心肌细胞能够表达脂联素.在一定范围内,随葡萄糖、胰岛素浓度增加,心肌细胞APN的表达水平下降.

    作者:王梅;杨蓉;王亚玲;刘金明;李拥军;张辉;奇钊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1998年2月~2009年12月间14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9个可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产生影响的非重复特征性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血清白蛋白、术前黄疸持续时间、术前有否减黄治疗、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6个为危险因素(均P<0.05);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有关的独立因素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持续时间(均P<0.05).结论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持续时间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冯超;姚若全;黄穰浪;黄飞舟;聂晚频;刘浔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正常豚鼠胆囊平滑肌M受体亚型mRNA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M受体亚型mRNA在正常豚鼠胆囊平滑肌的表达.方法 10周龄白化豚鼠10只,RT-PCR检测胆囊平滑肌M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结果 豚鼠胆囊平滑肌有M受体4种亚型mRNA的表达,各亚型mRNA表达从强到弱顺序依次为M3、M2、M4及M1,无M5受体mRNA的表达.M3与M2受体mRNA的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M3、M2受体mRNA的表达量分别与M4和M1受体mRNA的表达量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胆囊平滑肌有4种M受体亚型mRNA表达即M1~M4,提示这4种亚型可能均参与迷走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激发的胆囊收缩.

    作者:黎朝良;高卉;方兰;丁佑铭;汪斌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家族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家族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有高血压家族史但血压正常者100例;有高血压家族史伴有高血压者100例,无高血压家族史但高血压者100例,正常对照组100例.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ed)、室间隔厚度(L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测量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cm/s)及心房收缩期峰值速度a(cm/s),计算e/a的值.再根据LVMI、RWT划分高血压患者左室几何构型,对各几何构型中有家族史及无家族史者的左心结构及功能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有高血压家族史但血压正常者LVPWT、LVMI高于正常对照组.有家族史伴高血压者不同构型的LVIDed、LVST、LVPWT均大于无家族史伴高血压者.有家族史伴高血压者舒张功能明显降低,在向心性肥厚型中较为显著.有家族史组收缩功能下降,在离心性肥厚性中较为明显.结论 家族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结构、功能具有一定影响,在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型中表现明显.且LVPWT、LVMI在高血压发生之前就已发生改变.

    作者:张玉东;孙志丹;孔爱丽;王松男;贺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替米沙坦对早期高脂喂养OLETF大鼠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对早期高脂喂养自发性2型糖尿病(T2DM)OLETF大鼠代谢综合征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OLETF大鼠48只,根据OGTT 2 h血糖和体重随机分为5组:替米沙坦组(L)、替米沙坦联合二甲双胍组(LM)、吡格列酮组(P)、二甲双胍组(M)和高脂对照组(O).LETO大鼠12只,为非糖尿病对照组(NC).22周龄对未发生T2DM大鼠实施药物干预.48周龄观察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T2DM发病率、FFA、血脂及体重变化.结果 L组糖尿病发病率与O组比较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85).LM组糖尿病发病率与O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5);FFA、TC、TG、LDL均低于O组,差异有显著性(P分别为0.040、0.023、0.037和0.000).P组体重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二甲双胍能够降低高脂喂养OLETF大鼠T2DM发病率,并调节FFA及血脂水平且不增加OLETF大鼠体重,从而改善代谢综合征状况.

    作者:郑喜兰;田凤石;雒瑢;赵紫琴;姚瑞栋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人类红细胞膜二氧化碳转运相关蛋白AQP-1和FRhAG的研究

    目的 探讨人类红细胞膜上二氧化碳膜转运相关蛋白-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和RhAG蛋白(Rh-associated glycoprotein,RhAG)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采集新鲜人血抗凝,离心制备红细胞悬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仪及Westem blot法检测在二氧化碳浓度为5%、10%、15%、20%及25%时人类红细胞膜上AQP-1和RhAG的表达情况.结果 AQP-1和Rh蛋白随不同浓度二氧化碳表达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AQP-1在二氧化碳浓度为20%时达到高峰,二氧化碳浓度为10%、15%、20%、25%与5%的AQP-1的表达量相比明显增强(P<0.05).10%、15%、25%浓度之间AQP-1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RhAG的表达量在二氧化碳浓度为10%时达到高峰,且10%、15%、20%、25%与5%的二氧化碳浓度下RhAG的表达量相比显著增强(P<0.05).二氧化碳浓度为10%、15%、20%、25%RhAG之间浓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QP-1和RhAG表达量随不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而变化,表明两者在二氧化碳跨膜转运过程中,可能在不同二氧化碳浓度下发挥转运蛋白质的功能.

    作者:赵红;张倩茹;袁伟;覃虹;张海鹏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醛固酮对H9C2细胞胶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醛固酮对H9C2细胞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培养的H9C2细胞为模型,观察100nM醛固酮刺激H9C2细胞后0、1、3、6、12、24及48 h后盐皮质激素受体、转化生长因子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印记检测可见醛固酮刺激H9C2细胞3h开始,盐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增高,6 h达高峰.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醛固酮刺激后,转化生长因子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在6h开始增高,12h达高峰.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在6 h开始增高,24h达高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醛固酮刺激H9C2细胞后,通过与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后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进而促进胶原表达.

    作者:卢晓梅;金玉楠;于艳秋 刊期: 2011年第14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