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双极头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姜荣华;刘建军;吴敢龙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老年, 人工股骨头置换, 双极头
摘要:目的 通过对人工双极头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病例分析,了解人工双极头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极头人工股骨头骨水泥型置换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5例.结果 平均随访3.5年,97.1%的患者的关节功能良好满意.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要严格控制适应证,好年龄大于65岁的股骨颈骨折才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仅有癫痫表现颞叶肿瘤的外科治疗和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仅有癫痫表现的颞叶脑肿瘤适合的治疗方式、策略和预后评估.方法 对仅有癫痫表现的38例颞叶脑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按病灶位于左侧和右侧分组,术中通过皮层脑电图监测对病灶和致痫灶准确定位,术前后对患者进行韦氏智力量表测试,术后随访.分析肿瘤的病理学特点.结果 38例患者行病灶切除术、致痫灶切除术、前颞叶切除术、海马杏仁核切除术、软膜下多处横切术或皮层热灼术.术后平均随访3.5年,按Engel术后效果分级,Ⅰ级28例(73.6%),Ⅱ级5例(13.2%),Ⅲ级3例(7.9%),Ⅳ级2例(5.3%).随访期间本组无复发.术后MQ下降有显著性(P<0.05),病灶位于左侧组的患者术后IQ和MQ的下降有显著性(P<0.05).结论 仅有癫痫表现的颞叶脑肿瘤有趋向良性的病理学特点.手术切除病灶或致痫灶的疗效满意.而术后短期内的认知功能受到影响.

    作者:谢竹青;廖军华;叶友忠;周向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leptin、CRP与CEA对癌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瘦素(1eptin)、C-反应蛋白(CRP)和癌胚抗原(CEA)对癌性胸腔积液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良性和癌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和血清标本中的leptin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CRP采用免疫比浊法和CEA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来测定.结果 恶性组胸水和血清的leptin含量[(38.29±18.22)ng/L和(19.49±13.27)ng/L]高于良性组[(25.24±23.69)ng/L和(10.73±11.56)ng/L];恶性组胸水和血清的CRP含量[(1631±13.79)mg/L和(40.76±26.15)mg/L]低于良性组[(28.59±15.61)mg/L和(61.54±31.96)mg/L];恶性组胸水和血清的CEA含量[(76.40±136.32)ng/mL和(22.72±48.04)ng/mL]明显高于良性组[(5.35±11.95)ng/mL和(2.88±4.59)ng/mL],差异均有显著性;胸水中联合检测leptin和CEA对癌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3%和97%.结论 癌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与胸水中的leptin、CRP和CEA浓度对诊断癌性胸腔积液有临床价值,其中以胸水中联合检测leptin和CEA对癌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高.

    作者:何军;朱述阳;陈亮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人工双极头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分析

    目的 通过对人工双极头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病例分析,了解人工双极头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双极头人工股骨头骨水泥型置换术,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5例.结果 平均随访3.5年,97.1%的患者的关节功能良好满意.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是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要严格控制适应证,好年龄大于65岁的股骨颈骨折才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

    作者:姜荣华;刘建军;吴敢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医院药房管理探讨

    药房管理是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对药房从业人员、药房制度建设、药品质量管理和药房自动化系统应用等方面的论述,阐述了作者在多年的药房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作者:赵凯;杨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1629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类型,提高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按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分类标准,对1 629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629例肿瘤中,神经上皮组织肿瘤509例(占39.67%);脑神经和脊神经根肿瘤155例(占12.08%),脑膜肿瘤495例(占38.58%),淋巴瘤和造血组织肿瘤16例(占1.25%),生殖细胞肿瘤10例(占0.78%),颅咽管瘤35例(占2.73%),转移性肿瘤63例(占4.91%).成人组以脑膜瘤、高级别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和神经鞘瘤为常见类型,而<16岁儿童组则以髓母细胞瘤、低级别神经上皮肿瘤和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常见.神经上皮组织肿瘤、胚胎性肿瘤和转移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脑膜瘤女性多于男性.1 629例肿瘤的发病部位以幕上1 234例(占75.75%)为主,幕下272例(占16.70%),椎管内123例(占7.55%).幕上主要以大脑半球的神经上皮组织肿瘤、脑膜瘤和鞍区的垂体腺瘤、颅咽管瘤为多见;幕下常见的肿瘤为小脑的血管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和小脑桥脑角的神经鞘瘤、脑膜瘤;椎管内多见的肿瘤为神经鞘瘤.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神经上皮肿瘤多见,其次为脑膜肿瘤.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部位等因素有关,了解其特点,对于正确的病理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俊芝;马遇庆;张巍;哈德提·别克米托夫;李巧新;卿松;崔文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奥曲肽预处理对兔肝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奥曲肽预处理对兔肝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Pring's兔肝脏再灌注模型,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Ⅰ组(假手术组)、Ⅱ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和Ⅲ组(奥曲肽预适应组).Ⅲ组新西兰大白兔腹腔内注射20μg/kg奥曲肽和皮下注射30μg/kg奥曲肽,均用0.9%的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其他组在同一时间点用同样途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3组动物肝门阻断前(T1)、阻断后30min(T2)、再灌注后30 min(T3)、60 min(T4)、120 min(T5)和240 min(T6)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再灌注后240min时处死兔子,取脑组织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分别观察各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脑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并采用TUNEL法检测其凋亡细胞,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①Ⅱ组和Ⅲ组的MAP和HR在T2时间点时明显低于Ⅰ组,而Ⅱ组在T2至T4时间点时显著低于Ⅲ组(P<0.05或P<0.01).②Ⅲ组光镜下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电镜下脑的亚细胞结构损伤显著轻于Ⅱ组.③Ⅱ组和Ⅲ组在5个高倍视野下采用TUNEL法检测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多于Ⅰ组,而Ⅲ组显著少于Ⅱ组(P<0.05).④奥曲肽预处理组脑组织中的MDA水平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而SOD水平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奥曲肽可减少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明显改善肝缺血再灌损伤导致的脑组织损伤,抑制凋亡,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对兔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作者:董长生;孙辉平;刘卫珍;杨金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基因检测服务在医学中的应用

    在临床中通过基因检测诊断疾病,明确病因,找出药物相关基因,提高治疗效果,及时发现疾病发生的风险,在预测、预防、个性化和参与性为特征的4P医学模式中占有重要作用,因此基因检测服务在医学应用中大有前景.

    作者:许林东;张伟;许林勇;唐琪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首次发病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白质异常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 用弥散张量成像的磁共振技术观察首次发病、未用药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白质的异常.方法 对23例重性抑郁障碍患者和21例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的磁共振扫描,采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来研究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全脑白质异常.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右侧上纵束、右侧额中回和左侧顶下小叶的脑白质FA值显著降低.结论 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早期就存在上纵束、右侧额中叶和顶叶的脑白质异常,这些异常可能是重性抑郁障碍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作者:汤艳清;崔文辉;吴枫;孔令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湿疹喷雾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目的 制定湿疹喷雾剂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徐长卿、黄柏、冰片、黄芩和苦参,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皮酚的含量.结果 薄层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0.59%.结论 所建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毕津莲;付成效;李湘斌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目的 对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为其在骨的缺损修复领域中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的细胞相容性、溶血百分率和急性毒性.结果 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组的细胞数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纳米复合材料的溶血百分率<5%,溶血程度属于正常范围.实验动物2周内一般情况良好,高、低剂量组动物无一死亡.各组动物体重增加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本实验证明,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向忠;李红;潘一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应用

    目的 通过检测浸润性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的表达,结合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在评估宫颈癌预后及疗效中的作用.方法 用ELISA法检测94例[其中30例接受全程同步放化疗(CCRT)1的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中的SCC-Ag水平.结果 ①血清SCC-Ag的水平与宫颈癌的组织学分型有关,鳞癌阳性率高(71.4%),腺癌亦有表达(20.0%),总灵敏度为67.0%(63/94);工血清SCC-Ag的水平与宫颈癌肿瘤的直径大小呈正相关性(P<0.05);③血清SCC-Ag≥4.00ng/mL时,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④在接受CCRT后,86.7%(26/30)的患者血清SCC-Ag水平降至正常范围;⑤在25例完全缓解的宫颈癌患者中,有96%(24/25)治疗后SCC-Ag水平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血清SCC-Ag的表达对宫颈癌的诊断、预后评估和疗效观察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黄玲莎;李美琴;黄文成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39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综合护理干预组,对照组进行正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正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3个月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综合护理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1.31±8.2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82.45±9.84)分;综合护理干预组的Zung评分为(40.64±9.66)分,低于对照组的(44.87±3.27)分.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干预组患者的床椅移动能力、平地行走能力和上下楼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给予帕金森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延缓病程的进展意义重大.

    作者:林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高血糖反应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糖浓度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7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24 h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和血糖检测,3个月后接受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结果 颅脑损伤后24h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患者的预后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的血糖浓度是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戴幸平;刘昭前;湛韬;蒋荣鑫;徐采云;彭泽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S100A13基因的高表达对HepG2细胞生物学性状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S100A13基因的高表达对HepG2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NT-GFP-S100A13,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荧光显微镜观察和RT-PCR鉴定表达S100A13的细胞克隆并检测转染前后细胞FGF1表达量的变化;MTT观察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体组和转染重组基因组的细胞生长曲线.各组分别加入化疗药物(5-Fu),24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转染后的重组细胞系S100A13表达明显增高,转染PcDNA3.1/NT-GFP-S100A13组FGF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及空载体组.但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以及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S100A13及其介导释放的FGF1在肿瘤的增殖及对抗癌药物的敏感性方面均没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刘应兰;杨靖;钟警;曹仁贤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UF-100尿沉渣细胞分析仪红细胞多参数联合分析在鉴别血尿来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UF-100尿沉渣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信息(RBC-info)、尿70%红细胞前散射光强度(RBC-P70Fsc)和红细胞前散射光分布宽度(RBC-Fsc-DW)多参数联合分析在鉴别诊断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来源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确诊为肾小球性血尿患者59例,非肾小球性血尿患者66例,分别采用UF-100尿沉渣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尿RBC-infc、RBC-P70Fsc和RBC-Fsc-DW,同时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计数,用x2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Pearson列联系数C及两种方法对诊断血尿来源的符合率和特异性.结果 相差显微镜红细胞类型与流式细胞分析仪RBC-info提示血尿类型比较相符率分别为91.4%、94.4%和83.3%,C=0.798,与RBC-P70Fsc比较相符率分别为:94.9%、95.7%和97.7%,C=0.896,与RBC-Fsc-DW比较,相符率分别为:84.4%、86.8%和90.5%,C=0.725,流式细胞分析仪多参数联分析对诊断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特异性分别为84.3%和83.3%.结论 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RBC-info、RBC-P70Fsc和RBC-Fsc-DW多参数联合分析与相差显微镜观查尿红细胞形态学比较均高度相关;对鉴别血尿来源具有很高的特异性,证明UF-100尿沉渣分析仪具有简便、快速和准确可靠等优点,对临床肾小球性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夏运成;周志芳;彭灿辉;许向青;肖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姑息性手术加药物和单纯性药物治疗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循证医学效果评价

    目的 系统评价姑息性手术加药物和单纯性药物治疗对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版)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根据所得文献的参考文献追踪检索.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未检索到随机时照研究.共纳入2个非随机对照研究,包括159例患者,姑息性手术加药物组56例,单纯性药物组103例.2个研究的合并分析结果表明:①15年生存概率:姑息性手术加药物组与单纯性药物组比较,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OR=1.04,95%CI(0.50,2.17)];②并发症发生率:姑息性手术加药物组与单纯性药物组比较,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OR=156,95%CI(0.77,3.15)].另一研究显示姑息性手术加药物组患者病情更容易恶化(P<0.0001).另一研究显示姑息性手术加药物组的影像学改善率好于单纯性药物组(P=0.008).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在患者生存概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姑息性手术加药物治疗和单纯性药物治疗的作用相同,二者无区别.此外姑息性手术加药物治疗可能会恶化包虫病患者的病情,导致患者死亡等.

    作者:阿依甫汗·阿汗;张日新;张金辉;赵晋明;曹峻;谷浩;周成明;温浩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荆门地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分析

    目的 评估荆门地区近10年来住院死亡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方法 选择荆门地区1998~2008年住院死亡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男49例,女41例),提取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及主要死因等的详细资料,分析主要死因的构成比及其与年龄和病程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荆门地区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46.7%),恶性肿瘤(22.2%),呼吸系统疾病(13.3%),消化系统疾病(7.8%),糖尿病肾病(6.7%).病程为O~5年的患者中急性心肌梗塞、恶性肿瘤和肺部感染等急危重并发症的构成比较高,死亡率高.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因,尤其以缺血性心脏病为主,提示应积极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加强对糖尿病的认识,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王小凤;谢小兵;张敬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维吾尔族CD1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目的 通过检测新疆维吾尔族人群CD14基因全长的序列信息,分析CD14基因的单核昔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nrs,SNPs)和维吾尔族遗传结构.方法 采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32例健康维吾尔族人CD14基因全长,将测序结果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及国际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计划(HapMap)中中国汉族人、日本人、欧洲人及非洲人的SNP进行对比,确定维吾尔族人群CD14基因SNPs的位置、类型和频率.结果 总共有效测序长度约为4000bp,发现了11个SNP位点,这11个位点彼此都处于高度的连锁不平衡.通过11个位点计算出4个主要单倍型,频率高的是ACAGGGCTGGG,为56.2%.计算出3个频率大于10%的标签SNP(tagSNP).这11个SNP位点里有9个位点在NCBI的dpSNP数据库中已存在,2个是新发现的低频SNP,其中rs2569192和rs4914在维吾尔族人的分布与中国汉族人、日本人、欧洲人、非洲人明显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1).rs569190和rs2569191在维吾尔族人分布与其他种族人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国维吾尔族人群CD14基因的SNPs分布和遗传结构有别于其他人种,在后续研究中应参考维吾尔族人自己的测序数据.该研究为CD14基因与疾病关联研究候选SNPs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胡海芳;王燕;张华;谭国萍;向阳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在NSCLC血管生成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非小细胞肺癌和18例正常肺组织中PDGF-B表达及MVD.结果 NSCLC组织中PDGF-B的阳性表达率为58.5%,MVD值为(34.66±8.91).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PDGF-B的表达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MVD值与癌组织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或P<0.01);NSCLC组织中,PDGF-B与MVD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8,P<0.05).结论 PDGF-B是NSCLC血管生成的正性调节因子,说明其可能在促进血管生成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对肺癌的生长、侵袭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沈令广;黄庆功;李俭银;徐鹏;王丹云;王宗明;杨长征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梅毒血清固定与梅毒螺旋体tpr基因亚型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梅毒螺旋体(TP)的tpr基因亚型分布,探讨梅毒血清固定与TP tpr基因亚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州地区多家医院确诊为早期梅毒且未经治疗的初诊患者标本102份,其中全血75份,溃疡分泌物27份,用巢式PCR扩增TP基础膜蛋白基因(bmp),阳性者再用巢式PCR扩增TPtpr基因,酶切后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RFLP)对TP菌株进行tpr基因分型;追踪正规驱梅治疗后12个月患者的血清TRUST滴度变化,分析tpr基因亚型与患者血清TRUST滴度变化的关系.结果 剔除失访病例后的86份(86/102)有效标本中,巢式PCR筛选TP阳性者48份(55.8%),成功进行tpr基因分型者40份,分出3个tpr基因亚型,其中d亚型28份,e亚型4份,I亚型8份;正规驱梅治疗后12个月,有33例(33/40)患者血清TRUST转阴,其中25例d亚型、4例I亚型及4例e亚型,7例(7/40)患者的血清TRUST滴度不转阴,包括3例d亚型和4例 I亚型.结论 TPtpr的d亚型是广东地区梅毒螺旋体的优势流行株(70%),血清固定的形成可能与TP tpr基因的I亚型相关.

    作者:杨文林;林文生;杨健;郑和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