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红;孙惠兰;石一复
阑尾位于脐水平线以上位置,称肝下阑尾或高位阑尾,是盲肠下降不全位于肝下方、肠旋转不全致盲肠停留右中上腹,或移动盲肠向上移位于肝下区域,肝下急性阑尾炎临床上较少见[1].我院外科于1988年1月至2002年10月共收治阑尾炎并施行阑尾切除患者2 251例,其中肝下急性阑尾炎12例,占0.53%,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绍礼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急性期禁食、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后血清瘦素的表达,以及营养评价指标对营养支持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危重病患者血清瘦素,同时检测相关营养评价指标.结果危重病患者急性期瘦素变化不明显,TPN治疗后迅速上升,第3天达高峰,治疗后5 d仍高于正常.两组血浆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血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急性期禁食血清瘦素无显著性改变,但对TPN治疗反应迅速,血清瘦素有可能用来作为危重病患者急性期营养评价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淋巴细胞计数对危重病患者急性期营养状况无评价性作用.
作者:潘淮宁;刘汉;张铮;戴国强;杜同信;倪海滨 刊期: 2003年第11期
创伤性窒息是闭合性胸部损伤中一种较为少见的综合病征,其发生率约占胸部损伤的2%~8%[1].我们自1992年7月至2002年7月收治创伤性窒息22例,报告于下.
作者:郎宇璜;付文生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PGE1)治疗多发伤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多发伤后肝功能损害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静脉滴注肌苷1.0 g,维生素C 2.0 g,门冬氨酸钾镁20 ml 1次/d,连续用7 d;Lipo-PGE1治疗组47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ipo-PGE13 ng/(kg*min),持续2 h,两次/d,连续7 d.同时监测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总胆汁酸(TBA),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Lipo-PGE1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lipo-PGE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51%(24/47)和25%(12/49),总有效率分别为87%(41/47)和74%(36/4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脂微球-前裂腺素E1在多发伤后肝功能损害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楼兆杰;沈伟锋;干建新;应绍斌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一、S-100蛋白的特征S-100蛋白是1965年由Moore首次报道从牛脑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酸性钙结合蛋白,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各部的星形胶质细胞的胞液中,因其可100%溶解于pH值为7的饱和硫酸铵溶液里,故命名为S-100蛋白[1].
作者:王彤;黄子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我院于1982年元月至2002年12月,接收住院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5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雷具成;田建平;李文忠;马晓明;冯勇;赵自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男,20岁,因房屋装修时钢钉击中天花板反弹后击伤颈部而急送我院骨科.钢钉残端位于颈内静脉血管鞘内,局麻清创取钉时钢钉钻入血管内,X线透视下可见一约长1 cm、直径0.3 cm高密度阴影位于右心房水平,略变动体位又滑入右髂总静脉,左侧卧位于左肾静脉,向右侧卧后平卧,位于第12胸椎右侧,屈髋头低位又位于肺动脉瓣处固定,不随体位移动而变化.急诊于全麻体外循环下切开肺动脉主干,探查右室流出道未及异物,复于C型臂X线透视下发现异物位于左下肺动脉,打开左侧胸膜,C型臂引导下于左肺下叶探及并夹住异物,切开左下肺动脉,取出异物,术后抗感染、抗凝祛聚治疗12 d,治愈出院.随访1年,未发现血栓形成、心内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作者:郭敏;盖东和;蒋正怀;郑观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营养疗法是危重病患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营养不仅有助于稳定病情,而且可以促进危重病患者康复[1].近几年来,临床营养研究出现了几种与危重病治疗相关的新观点.
作者:杨兴易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发病过程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发光法定量分析36例脓毒症患者血浆中PCT含量和动态变化,并与24例非脓毒症患者及20例健康人对照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中首次测定PCT含量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和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PCT随着病情好转逐渐降至正常,而11例死亡患者的PCT因病情恶化呈上升趋势.结论 PCT定量分析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对于尽早发现脓毒症、判断其病情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田萍;王青丽;赵良;杨兴易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临床上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方法很多,且各有优缺点.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探讨一种创伤小、安全可靠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从2002年7月开始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加锥体内自固化磷酸钙(ACPC)灌注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闵继康;赵凯;杨文龙;王丹;袁永健;徐旭纯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为探讨肌钙蛋白I(cTnI)和CK-MB定量测定在判断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远期预后价值中的应用及意义,我们对UAP患者进行了近2年的前瞻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凯;刘健英;葛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分子的病理机制,为临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伤灶边缘皮层的fos蛋白及凋亡细胞.结果外伤组在伤后24 h检测到高水平表达的fos蛋白及明显增多的凋亡神经细胞.结论外伤后fos表达参与诱导了神经细胞凋亡过程.
作者:沈波;朱志安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腰池持续引流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的治疗效果.方法患者2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6例患者行腰池脑脊液持续引流,对照组122例患者行腰穿放液.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脑脊液中红细胞(RBC)<100×106/L的时间分别为伤后(5.2±2.6)d和(7.3±3.8)d(P<0.01),两组脑脊液中蛋白(TP)<0.8g/L时间分别为伤后(8.4±3.8)和(11.6±4.6)d,治疗组伤后平均颅内压、甘露醇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头痛、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短,脑积水及脑梗塞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腰池持续引流可快速廓清tSAH患者的脑脊液,患者临床症状迅速减轻,并发症明显减少,预后改善.
作者:齐一龙;季学满;周国庆;王前进;赵汉卫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急诊体外循环技术(emergency cardiopulmonary bypass,ECPB)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报道已有明显增加,特别在心血管危重病例方面,但对应用于非心脏手术中出现的意外,如普胸病例术中大出血、呼吸道窒息、心肺复苏等,则鲜有报道.本文报告我院及苏州大学附一院心胸外科10年间应用急诊体外循环救治6例普胸外科危重患者的体会,探讨ECPB在普胸外科开展的条件、指征及救治措施.
作者:游庆军;沈振亚;蒋锡初;常建华;张永健;周运乾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治疗颅内血肿的价值.方法 62例颅内血肿患者经CT下直接定位,后经颅骨钻孔、引流行尿激酶溶解术,并进行定期CT随访观察.结果术后1~4周CT复查血肿消失或大部分消失,脑内血肿者遗留脑软化灶.结论 CT引导下颅内血肿微创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有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作者:青科;赵振国;罗泽斌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为进一步提高中重型高血压性脑出血救治成功率,我科1993年1月至2002年6月用皮层小切口显微直视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内血肿(Ⅲ~Ⅴ期)患者120例,占同期住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6例)的12.7%,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501例)的24%,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418例)的28.7%,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应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感染性休克和严重感染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有着很高发病率,而且,还在进行性增长.虽然经过多年来的对于诊断治疗的研究探索,但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仍然一直居高不下,病死率仍然可高达50%.在美国,严重感染是第十位的致死原因,是加强医疗单位(ICU)患者的首要致死原因.每小时有25名患者死于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其死亡的人数超过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胰腺癌和前列腺癌致死人数的总和.
作者:刘大为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对肝硬化多普勒超声测定的腹腔血管血流参数及临床指标行优化组合,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该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肝硬化60例,其中出血31例,无出血29例,联合行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多普勒血管血流参数测定,采用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此基础上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经优化组合后建立回归模型,并以该模型对14例患者随访1年.结果出血危险性与门静脉血流量Qpv、脾静脉血流量Qspv、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Qsmv及Qspv/Qpv正相关,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Qspv、Qsmv及MPV是与出血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合Qspv、Qsmv及MPV建立的回归模型对出血预测的灵敏度83.8%,特异性86.2%,阴性预测值85.7%,阳性预测值85.7%.结论以超声多普勒联合检测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流参数及MPV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在临床上无创性预测肝硬化门脉高压出血危险性是可行的.
作者:郑永平;杨壁辉;王家刚;林奕芬;潘丽玲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早期肠内营养的优点.方法 3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N)组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在摄入同等热量、同等氮量的条件下进行比较,研究期为10 d.结果 EN组氮平衡、血清蛋白浓度高于TPN组,机械通气时间、临床费用低于TPN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感染性和营养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早期能耐受适量的EN,EN可维持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更好地提供营养,减少细菌和内毒素易位,有助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且临床费用较TPN低,值得推广.
作者:谢江霞;吴升;邝志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神经细胞中NF-κB的表达.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2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假手术组)以及实验组4组(复苏后3、6、12、24 h各为一组),对照组4只,实验组4组每组6只.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制作大鼠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停跳5 min后开始心肺复苏,采用免疫组织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复苏后神经细胞中NF-κB的表达.结果复苏后6 h海马区开始有NF-κB表达,持续至24 h,且海马区周围的胶质细胞也有NF-κB表达.结论 NF-κB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中可能具有保护和损伤双重作用.
作者:潘曙明;杨兴易;林兆奋;陈德昌;郭昌星;徐建生;李修江;景炳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