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艺武
目的:研究分析MRI和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接收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60例,患者先后运用MRI和CT进行检查,对比两组诊断价值.结果:MRI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且MRI组的检出时间也显著早于CT组,MRI组在24h内和24-72h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运用MRI检查比CT检查的检出率更高,且检出时间更快,但综合考虑两者在临床中各具优势,各有不足,临床中应该合理选择.
作者:闫俊国;高生江;麻春玲;唐静;陈彩云 刊期: 2018年第52期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候群为主要表现的妊娠并发症 [1],是妊娠期所特有的严重并发症,可发生抽搐、昏迷及心肝肾功能衰竭,妊高症是造成我国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我院于2015年1月31日收治1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伴肝肾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晚期孕产妇.行剖宫产加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入ICU,于术后第四天回产一科病房,术后十五天出院,未出现并发症,现具体报告如下.
作者:李会;张大葵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观察耳针治疗脑梗后头痛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16年6月-2017年11月住院的102例脑梗死恢复期伴头痛症状的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治疗组5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耳针(选取内分泌、神门、额颞顶区、肝、皮质下、交感6处耳穴区)治疗,用视觉模拟评级法(VAS)观察2组实验前后受试者疼痛程度.结果:耳针治疗脑梗后头痛症状可明显减少或减轻发作次数、发作程度以及患者对疼痛的感受,无不良反应,且费用低廉,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耳针治疗脑梗后头痛症状疗效肯定.
作者:苏洁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62例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6年9月至2018年6月期间本院接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治疗日期均分成干预组(n=31)和常规组(n=31),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将两种护理结果分析比较.结果:干预组在护理满意度和复发率上,均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再出血危险,并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雪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究大部切除术、单纯修补术对急性胃穿孔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43例和研究组43例.参照组采用胃大部切除术,研究组采用单纯修补术,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治疗情况方面,研究组均要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复发率方面,参照组为4.6%,研究组为18.6%,参照组要明显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效果均比较理想,在手术治疗时要合理地加以选择和应用.
作者:李军伟;董伟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在胃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5月-2018年4月本科接诊的胃溃疡病患74例,按照奇偶数字分组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7).实验组应用埃索美拉唑,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溃疡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3%,比对照组的78.38%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溃疡愈合时间为(5.49±1.23)d、住院时间为(6.48±1.62)d,比对照组的(8.41±1.97)d、(9.25±3.18)d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埃索美拉唑对胃溃疡病患进行施治,可取得比奥美拉唑更显著的疗效,且有助于促进溃疡愈合,改善预后效果,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建议采纳.
作者:邓刚 刊期: 2018年第52期
脑梗死又被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脑组织因为血液循环不畅导致脑组织局部缺氧坏死,主要是由颅部内、外动脉出现闭塞性的病变,由此动脉侧支循环不畅导致的 [1].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壁上形成的动脉粥样斑块,使心肌出现急慢性的缺血,从而引发心房的重构,导致心房的纤维结构被破坏,终发生心房颤动,心房颤动促使心房率加快,使心房重构更加严重,心房颤动由此继续发生,使得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被严重损伤 [2].
作者:费网华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其影响.方法 对十堰市人民医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42例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营养支持、胰腺酶抑制剂的应用及生活护理等全面治疗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42例患者治疗痊愈30例,好转6例,中转手术治疗6例,保守治疗有效率达85.71%.结论 为患者提供细致全程的护理措施,能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摆脱不良因素干扰;能及时发现和防治并发症,提高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重大意义.
作者:张梦佳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 探讨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在基层儿童保健机构中实施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2月至我院儿童保健科进行保健服务的148例儿童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的保健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我院一站式保健服务模式,对比两组儿童的保健效果及家长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儿童保健总有效率为85.2%,观察组儿童保健总有效率为97.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儿童家长满意度为 79.7%,观察组儿童家长满意度为98.6%,观察组儿童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层儿童保健机构实施一站式保健服务模式可明显提高儿童保健的工作质量,同时广大儿童家长的满意度也得到相应的提升,值得在全国基层儿童保健机构内普及及推广.
作者:施艳;周剑峰;朱建华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分析护士分层使用在儿科护理管理的有效实践操作.方法:选取护士分层使用方法,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分析前后医院的有效运营管理办法,分析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认识.结果:选取入院2016年-2017年的儿科护理数据,统计分析显示,2018年的护理满意度相比2017年增加11%,2018年的护患纠纷人数相比2017年人数减少55人次.采用护士分层级的使用可以有效的提升儿科护理管理水平,但在工作调节缓解,奖惩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护士分层级的使用管理可以有效的提升儿科护理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水平,减少护患的纠纷,符合护理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建设,提高护理质量综合水平.
作者:张鸿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 分析CT与核磁共振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从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8纳入本研究,依据随机原则将其划分为两组,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有34例.分别对患者实施核磁共振诊断、CT检查,对比诊断结果(准确率和分期).结果 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1.18%)显著高于参照组(67.65%),P<0.05.研究组分期诊断结果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核磁共振诊断可将准确率显著提升,同时可对疾病的分期予以判定.
作者:胡凯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护理中鸟巢式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3月到2017年9月于我院出生的新生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鸟巢式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各项治疗指标.结果:试验组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出暖箱时间、睡眠时间和体温波动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新生儿护理中鸟巢式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新生儿各项指标的改善,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肖晶娥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社区在糖尿病健康管理护理中的作用.方法:以某社区200例II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其中100名为观察组,剩余100名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家庭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6个月时各项检查指标的前后差异和组间差异.结果:管理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家庭管理模式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有重要作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
作者:刘秋婵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中的疗效.方法:从我院于2015.1-2018.1期间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中选择102例进行研究,其中,有51例患者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记为实验组,另有51例患者采用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记为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7.6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1.76%.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时都可以达到满意效果,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于得水 刊期: 2018年第52期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医学也在迅速发展.在医学领域,当今为热点的话题就是医患关系的紧张,正是由于医患关系的复杂,再加上急诊科科室所面临的病人多为情况错综复杂、病种多样化,范围较广.那么这就对我们急诊护理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也说明针对护理风险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将就急诊科中护理风险的管理问题进行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急诊护理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
作者:卢盼婷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程序化护理对脑出血病人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3月~2018年3月接收的92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干预组(给予程序化护理),比较二组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程序化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FMA评分及Barthe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脑出血病人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程序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荐.
作者:陈琪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观察ICU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ICU于2017年收治200例患者为对照组未开展护理风险管理,仅做常规护理管理,自2017年我院对ICU收治的200例患者为观察组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不同护理管理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服务态度、业务熟练程度、沟通能力、责任心以及应急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护理管理中加强风险管理,可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谐护患关系,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作者:杜敏 刊期: 2018年第52期
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制药工艺也需要不断革新技术.如何在制药工艺中实现技术的创新,是这篇文章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笔者针对此问题给出了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制药工艺的发展有所帮助.
作者:孙胜霞;田玉华;段浩然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6年2月--2018年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按随机表将其分为实验组(n=50)、对照组(n=50),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分析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神经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全程优化急诊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作者:耿桂珍 刊期: 2018年第52期
目的:在社区儿童保健中应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并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社区接待的120例儿童,将儿童分为两组.对照组儿童60例,给予常规儿童保健,观察组儿童60例,给予早期综合发展干预.12个月后,对比两组儿童的发育商.结果:观察组儿童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适应性及个人社交情况等发育商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社区儿童保健中应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干预对儿童身心健康发育具有重要意义,应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何进 刊期: 2018年第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