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杏叶提取物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杨东林;冉珂;常业恬;徐军美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摘要: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开胸后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后处理组(IPC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再通30 s,结扎30 s,重复3次,再灌注120 min)和EGb761后处理组(E组,开放左冠状动脉即刻1 min内予以静脉推注EGb761 100mg/kg,再灌注120 min)。分别于左冠前降支阻断前20 min(T1)、左冠前降支阻断20 min(T2)、左冠前降支阻断40 min(T3)、心肌再灌注1h(T4)和心肌再灌注2 h(T5)抽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含量。再灌注末抽血离心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测定梗死面积。结果和IR组相比,IPC组和E组再灌注各个时间点cTnI均降低(P〈0.05);IPC组和E组梗死面积均小于IR组(P〈0.05);IPC组和E组血清中SOD的活性高于IR组,MDA的含量低于IR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后处理具有类似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和外周血IL-18BP表达和分泌的研究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结合蛋白(IL-18BP)在狼疮性肾炎(LN)疾病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取在该院已确诊但未治疗的LN患者30例,正常对照18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IL-18BP的表达,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8BP水平,并对LN患者肾组织和外周血IL-18BP表达和分泌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N患者肾组织IL-18BP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LN患者血清IL-18BP水平也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18BP在LN肾组织中的表达与其血清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IL-18BP的高表达和高分泌可能对IL-18的过度分泌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从而对LN发展起着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姚翠微;陶静莉;黄敏;唐德燊;刘华锋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子宫良性病变行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目的比较行子宫切除术前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确定心理障碍是否与手术适应证有关。方法对在准备行子宫切除术的97名女性患者,通过一般健康问卷(GHQ)来评估手术前后心理健康问题(MIH)的发病率。交叉制表检测子宫切除术与心理问题相关性。结果 97名患者中,术前43名患者表现焦虑相关性疾病(44.3%),7个人表现术前抑郁(7.2%);手术后,50名患者表现焦虑(51.5%,显著增加7.2%),4名患者表现抑郁(4.1%,降低3.1%),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14,0.352)。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与焦虑及抑郁有显著相关性(分别为77.6%,100%)。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较无生育要求者有明显的焦虑及抑郁(分别为40.0%,P=0.026;32.0%,P=0.015)。结论子宫切除术前后患者会发生MIH,可进行心理干预以减少患者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娇;张蔚;敖良飞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术前延迟时间对急性阑尾炎临床经过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延迟时间对急性阑尾炎临床经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7年12月,该院连续收治的2 107例术前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而接受了阑尾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将患者按术前延迟时间的不同分为〈12 h、12~24 h、24~36 h、36~48 h、48~72 h和〉72 h 6个组,分析不同的术前延迟时间与急性阑尾炎病理结果、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5.7%。术前延迟时间(主要是入院前延迟时间)对急性阑尾炎病理结果有显著影响(P〈0.0001),而入院后延迟时间对其影响无显著性。随着术前延迟时间的增加,发生晚期阑尾炎的风险逐渐上升(P〈0.0001)。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抗生素治疗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术前延迟时间呈正相关。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延迟手术是不安全的。降低晚期阑尾炎发生率应着眼于入院前的处理。

    作者:柏志斌;汤文浩;陈卫东;肖家全;蒋小华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第3次筹备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纪要

    北京报道,第2届世界(第20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暨第2届澳港外科学术交流会组委会(简称“2202大会”)在北京卫生部办公楼108会议室,召开了第3次筹备会议(第1次筹备会议在广州南沙宾馆召开,

    作者:刘刚;刘春艳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行业公布内镜下微创保胆手术取石(息肉)技术规范胆囊结石微创保胆治疗规范

    一、手术适应证①经B超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②经Te^99ECT或口服胆囊造影,胆囊显影,功能良好;③虽然Te^99ECT或口服胆囊造影不显影,但术中能取净结石证实胆囊管通畅者。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国家十一五“863”计划纳米医药制剂、纳米生物材料、纳米生物器件三大重点项目116个课题实施年度报告大会简讯

    前沿交叉新兴的年青学科、年青学科团队发表纳米医药制剂、纳米生物材料和纳米生物器件三大重点项目论文20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195余项,出版专著9本、专业杂志一本,举办培训班16次。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和世界内镜博览会成立2009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颁奖

    中国内镜新闻网香港12月20日电(记者朱玲俐、应挺),在2()10年的新年即将到来之际,由世界内镜医师大会组委会、第19届中国内镜医师大会组委会、世界内镜医师协会组委会、世界内镜博览会组委会、中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体外震波对猪心梗后微循环影响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低能量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缺血心肌微循环重建的影响。方法选取25头实验猪,随机选取20头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心脏震波治疗组(n=15)和阳性对照组(n=5),余下5头为假手术组(阴性对照)。震波治疗组动物在心肌梗死后3、5及7 d各接受一次体外心脏震波治疗(200击/点,9点,能量0.09 mJ/mm2),1月后通过血管造影评价冠状动脉侧枝循环积分,取心肌组织行RT-PCR检测梗死交界区VEGF mRNA表达水平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体外心脏震波治疗后梗死心肌局部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同时促进局部心肌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增生。通过血管造影采集冠状动脉显影后进行侧枝循环分级显示,震波治疗促进梗死区域侧枝循环建立。结论体外心脏震波可有效诱导急性缺血区血管新生,上调促血管新生因子表达水平并重建局部心肌微循环,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阶段临床应用体外心脏震波,缓解心梗后心室重塑发展,改善预后提供重要研究基础。

    作者:陶四明;郭涛;王钰;蔡红雁;羊超;孙帅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结核性胸腔积液胸水排放时间与胸膜粘连包裹的相关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胸水排放时间长短与胸膜粘连包裹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分析该科5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在不同胸水排放时间段存在的不同程度的胸膜粘连包裹情况。结果胸水排放时间小于1周者胸膜粘连与包裹发生率明显低于超过2周者。结论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尽早排放胸水是预防胸膜粘连包裹的重要方法之一。

    作者:陈世雄;阮玉姝;曾凡军;丁文柏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入选并收集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的92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48周HBV DNA转阴、48周HBeAg转阴或转换和48周ALT复常者较未转阴者的基线HBV DNA水平低;基线ALT≤1ULN、HBV DNA≤5.0 log10 copies/mL者与基线ALT〉1ULN、HBV DNA〉5.0 log10 copies/mL者比较,治疗至48周时的HBV DNA转阴率(χ2=17.321,P〈0.001)、e抗原阳性患者血清学转阴或转换率(χ2=3.88,P=0.049)、ALT复常率(χ2=25.526,P〈0.001)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HBV DNA低水平、24周HBV DNA转阴、12周YMDD变异转阴是48周获得较好疗效的相关因素。治疗24周时HBV DNA未转阴者继续治疗至48周时仍有24.1%的患者发生HBV DNA转阴。结论对拉米夫定(LAM)治疗出现YMDD变异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基线HBV DNA低水平、24周HBV DNA转阴、12周YMDD变异转阴是48周疗效较好的相关影响因素。发生病毒学突破而无生化学突破的患者早期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可获得更佳疗效;治疗24周时HBV DNA未转阴者应继续坚持治疗。

    作者:邱源旺;蒋祥虎;黄利华;胡泰洪;丁虹;蒋跃明;戴亚新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清胰汤联合地塞米松对急性重型胰腺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清胰汤联合地塞米松对大鼠重型急性胰腺炎(SAP)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治疗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100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地塞米松治疗组(D组)、清胰汤治疗组(Q组)及地塞米松联合清胰汤组(D+Q组),每组20只。每组按照不同时间点分为2、6、12和24 h 4个小组,每组5只。假手术组、SAP组经阴茎背静脉给予生理盐水,D组经阴茎背静脉给予地塞米松,Q组鼻饲给予清胰汤,D+Q组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和清胰汤。用5%牛磺胆酸钠经胰胆管逆行注射制作大鼠SAP模型,检测血清TNFa(肿瘤坏死因子a)、IL-1(白介素-1)、IL-6(白介素-6)和AMY(淀粉酶)水平,计算胰腺脏器系数并观察大体及病理学改变。结果 SAP各组血清AMY、TNFa、IL-1、IL-6水平均明显升高,胰腺病理评分明显增加,腹水量亦明显增加,镜下可见胰腺水肿、出血、炎细胞浸润、点片状坏死。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加。D组和Q组腹水量明显减少;除2 h组外胰腺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胰腺病理评分减少(P〈0.01);血清AMY、TNFa、IL-1、IL-6明显下降。两组之间上述各指标无明显差别。D+Q组与D组和Q组6、12和24 h小组相比血清AMY、TNFa、IL-1、IL-6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血清AMY、TNFa、IL-1、IL-6在SAP早期SIRS阶段明显升高,清胰汤和地塞米松对大鼠SAP早期SIRS均有治疗作用,两者有协同作用。

    作者:毕旭东;赵晶;付晓光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公布已验收15个专科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基地主任名单和基地优存劣汰质量控制措施

    2008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办公厅通知全国各地卫生厅、局,我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王字、张阳德。”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为:负责组织相关专家拟定全国内镜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标准和技术准入标准,研究并进行培训与考试模块设计等具体科学技术指导管理工作,对全国内镜专业技术考评、培训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并负责全国内镜专业技术资格考评组织实施工作。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神经外科ICU病人鼻饲的管理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ICU病房的重症患者鼻饲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该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带鼻饲48例的资料。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监测胃管深度;保证鼻饲的正确体位;严密监测胃残留量;鼻饲饮食时要适时、适量、适温,缓慢匀速;注意气套管气囊的护理;口咽部护理;注意翻身叩背的时间;重症患者为预防压疮,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鼻饲返流及误吸,并且记录病人发生误吸的次数。结果 45例未发生返流,3例发生返流,其中2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因返流并发吸入性肺炎。结论长期胃肠道营养支持是护理该类患者的一项主要措施,结合临床实践,正确留置鼻胃管和加强鼻饲护理,积极预防返流十分必要。

    作者:李勤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专家简介目录(续登)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从美国抗栓指南看产科抗凝治疗新进展

    近年研究表明,许多产科疾病均与胎盘内或母体重要脏器内血栓前状态和血栓形成有关。因此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增加对高凝状态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妊娠结局。下文将结合2008年7月颁布的《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抗栓指南8》(下称ACCP8),阐述产科抗凝治疗的适应证、药物选择、治疗监测及疾病管理等方面的新进展,以期提高抗凝治疗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黄熙琳;苏放明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全国第二届内镜微创保胆学术大会筹备会议纪要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胆囊切除术后不良反应大规模人群调查”,治疗疾病应重视保留器官和功能,是现代人文医学发展方向的新观念。①成立内镜行业微创保胆专家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内镜下《微创保胆医师》名单,并推荐申报“医师执业保险”和“银行信誉卡”。②公布了内镜下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技术规范。③公布了内镜下微创保胆医师遴选标准。

    作者:刘衍民;乔铁;刘京山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银杏叶提取物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后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只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开胸后仅行左冠脉套线而不阻断16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阻断40 min,再灌注120 min)、缺血后处理组(IPC组,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40 min,再通30 s,结扎30 s,重复3次,再灌注120 min)和EGb761后处理组(E组,开放左冠状动脉即刻1 min内予以静脉推注EGb761 100mg/kg,再灌注120 min)。分别于左冠前降支阻断前20 min(T1)、左冠前降支阻断20 min(T2)、左冠前降支阻断40 min(T3)、心肌再灌注1h(T4)和心肌再灌注2 h(T5)抽取颈内动脉血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cTnI)含量。再灌注末抽血离心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测定梗死面积。结果和IR组相比,IPC组和E组再灌注各个时间点cTnI均降低(P〈0.05);IPC组和E组梗死面积均小于IR组(P〈0.05);IPC组和E组血清中SOD的活性高于IR组,MDA的含量低于IR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后处理具有类似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杨东林;冉珂;常业恬;徐军美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综合医院神经科总住院医师会诊病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综合医院一名神经科总住院医师的945例会诊病例分析,反映总住院医师的工作情况。方法统计分析945例提出神经内科会诊的非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和急诊室患者会诊情况。结果共新会诊患者945例,女494例(52.3%),男451例(47.4%),年龄分布在15~94岁之间,平均每周新会诊39例。急诊室会诊419例(44.3%),病房会诊526例(55.7%),包括病房常规会诊432例(82.2%),病房急症会诊94例(17.8%)。内科约请会诊以脑血管病居多,86例(27.1%),其次为代谢性脑病40例(12.6%),会诊疾病出现频率较高的还有无明确器质性病因的头迷或眩晕38例(12%);头痛32例(10.1%);周围神经病,28例(8.8%)。外科和妇产科约请会诊目的主要是术前准备、围手术期神经科疾病风险评价和预防,32例(28.7%)。肿瘤科会诊病例则以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肿瘤居多,30例(36%)。结论总住院医师制度,使总住院医师获得了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神经科医生需要在神经病学、内科学及心理学方面具有广博的知识。

    作者:丛琳;刘静;郭阳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增殖能力研究

    目的探索和建立永生化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细胞生长曲线及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周期及细胞增殖指数。结果不同代次原代及冻存复苏后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均很强。结论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增殖能力上完全可以作为体细胞基因治疗的靶细胞,而且是未来有希望的永生化基因治疗细胞之一。

    作者:王晓华;姜又红;马萍;尹元琴;隋承光;孟凡东;田昕;李妍 刊期: 2010年第18期

  • 肿瘤RNA转染DCs与同源CIKs共培养调控Akt/NF-κB细胞生存信号通道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肿瘤RNA转染树突状细胞(DCs)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s)共培养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内Akt/NF-κB生存信号通道的影响,探讨这种免疫治疗引起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IKs、DC-CIKs和RNA转染的共培养的DC-CIKs作为效应细胞,以传代培养的PC3细胞作为靶细胞,分别加到TRANSWELL 6孔细胞培养板上、下室。收集靶细胞,分别提取细胞可溶性总蛋白和核蛋白,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phospho-Akt,phospho-IKKα/β以及NF-κBp65的表达量,以未干预的PC3细胞总蛋白和核蛋白作为阴性对照,以PI3K抑制剂LY294002作为实验的阳性对照。以β-actin作为内参照,利用Quantity One软件定量分析。结果以未干预的PC3细胞作为阴性对照,CIKs、DC-CIKs和RNA-DC-CIKs各免疫效应细胞处理组均显著抑制细胞浆中磷酸化Akt和磷酸化IKKα/β的表达。转录因子NF-κBp65的核定位减少,表达量降低。但胞浆中总Akt表达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实验组间表达量比较,结果显示在RNA-DC-CIKs组phospho-Akt和phospho-IKKα/β和转录因子NF-κBp65表达量比CIK组更低,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肿瘤RNA负载DC-CIKs、DC-CIKs和CIKs均能显著抑制PC3细胞内Akt的活化,降低活化的IKKα/β的表达,导致转录因子NF-κBp65核内定位和表达降低,从而抑制细胞生存信号通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庞俊;湛海伦;刘伟鹏;高新 刊期: 2010年第18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