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不同喂养方式分析0~24月龄婴幼儿的生长速率、生长水平

张莹莹

关键词:不同喂养方式, 0--24月龄婴幼儿, 生长速率, 生长水平
摘要:目的 基于不同喂养方式分析0--24月龄婴幼儿的生长速率、生长水平.方法 挑选2016年1月—2018年3月于本院出生的0--24月龄婴幼儿210例,根据母乳喂养、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等三种方式分成A、B、C三组,每组各70例,分析三组婴幼儿不同时间段的体重、身高、头围.结果 体重:1月龄时B组>C组>A组,7—24月龄A组>C组>B组;身高:4—24月龄A组>C组>B组.结论 对0--24月龄婴幼儿来说,母乳是佳的天然食品,能为婴幼儿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婴幼儿的生长速率和生长水平,对婴幼儿健康发育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饮食保健杂志相关文献
  • MRI、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研究分析MRI和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接收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60例,患者先后运用MRI和CT进行检查,对比两组诊断价值.结果:MRI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且MRI组的检出时间也显著早于CT组,MRI组在24h内和24-72h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运用MRI检查比CT检查的检出率更高,且检出时间更快,但综合考虑两者在临床中各具优势,各有不足,临床中应该合理选择.

    作者:闫俊国;高生江;麻春玲;唐静;陈彩云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个性化护理措施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对甲状腺手术患者施予个性化护理措施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8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44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个性化护理措施的44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B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总体满意率标好于A组患者,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措施在运用到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后,能够辅助清除患者产生的各类负性心理,促使其尽早获得恢复,值得全方位推行与运用.

    作者:李慧;杜娟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从药品角度思考医药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与其他商品相比较而言,药品的品质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是由于我国药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因此患者对国内药品的质量信任度大大下降,所以相关医务人员必须重视医药管理工作,针对出现的质量问题,找到有效的解决对策.

    作者:李国勋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胃肠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外科手术治疗及护理方法在治疗胃肠肿瘤上的效果,以期找到佳的治疗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筛选后选择54例胃肠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手术治疗前,通过检查患者的病情,确定病变位置和肿瘤大小,实施手术方案,对肿瘤进行手术切除,并给予对应护理.结果:通过对54例胃肠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后采取对应护理方法,并且围手术期患者没有死亡的病例出现.对患者进行病变组织切除治疗,平均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9.1±3.32)d,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有10例患者由于后期复发进行再次手术治疗,手术后痊愈,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在手术后进行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有1例患者在痊愈出院后由于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他患者在术后7个月内没有复发.结论:通过对胃肠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并予以对应护理后,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明显,但是,由于胃肠肿瘤患者前期病症不够明显,导致患者容易错过佳的治疗时间,并且前期的病症确诊率相对较低,所以,对于胃肠肿瘤患者在治疗前,首先判定肿瘤的良恶性,并且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病变程度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并给予对应的护理,终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洪浔梅;徐禧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各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ICU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提升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尤娜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急诊科出诊的135例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有效的处理.结果 135例患者中,102例患者康复出院,19例患者截肢,14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对严重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抢救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抢救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熊苗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四川省内高校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对慢性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关系的了解的分析

    目的:本文深入探讨了四川省高校医学专业以及非医学专业学生对于慢性病与不良生活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了高校医学和非医学专业学生的个人信息,生活方式,以及慢性病患病情况,其中高校大学生所患的慢性病主要有呼吸道,内分泌,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等疾病,我们将重点以生活行为方式为主将其作为变量,利用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进而能够准确了解慢性病患病与生活方式的相关系,并对这些患者进行及时的健康指导,以降低慢性病的发生概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结果:通过对50位医学专业和50位非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100分有效问卷,终有效率达98%.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有23例,患病概率为23%.我们将是否患有慢性病作为变量,设计患者是否饮酒,吸烟,吃腌制食品时,摄入的糖类,蔬菜,水果过量,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等作为生活方式因素的自变量,采取回归分析.结果:高校大学生伴有吸烟,饮酒,吃隔夜食物,食入糖类,水果,蔬菜,油类过量等生活因素是与患有慢性病呈现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影响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的主要因素有吸烟,饮酒,睡眠质量,睡眠时间,饮食习惯,运动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指导方式改善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尽量降低大学生群体中慢性病的发生概率,以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肖玲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多层螺旋CT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析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用多层螺旋CT方式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取本院诊疗急性阑尾炎患者50例为分析对象,时间范围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间,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对患者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手术病理检查数据为依据,归纳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后顺利检出48例患者,检出率达到96.0%;与病理分型检查,包括阑尾结构完整可辨、阑尾结构难辨、阑尾结构不清楚以及团块类型,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用多层螺旋CT有突出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强;蔡卫东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预注右美托咪定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激反应和肌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激反应和肌痛反应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某医院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MECT治疗的180例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均其分为三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DEX组与高剂量DEX组.麻醉处理前对高剂量DEX组静脉匀速泵注DEX0.6μg/kg,低剂量组为0.2μg /kg.对照组患者则给与20ml的生理盐水.分别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以及注射射琥珀胆碱后癫痫发作时间、肌震颤情况、恢复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通过VAS评分法就三组术后30分钟、2小时及6小时肌痛情况.结果:患者在癫痫发作、恢复自主呼吸及苏醒的时间上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与DEX后两组肌震颤情况均减轻,高剂量组肌震颤程度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30分钟肌痛VAS 评分方面对比未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在术后2、6小时VAS评分指数均低于低剂量组,且两组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术后2、6小时VAS评分高于术后30分钟VAS评分,(P<0.05).结论: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给与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能够不同程度降低患者的肌痛情况及应激反应,具有重要的的应用价值.

    作者:高彦花;李会军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脊柱侧弯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脊柱侧弯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接受诊治的6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目标,对患儿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和指导,在手术前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评估;术后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检测,对患儿的并发症进行有效的预防.结果:通过对60例患儿进行围术期的护理和康复指导,60例患儿已经全部治愈出院,其中有1例患儿出现食欲不振,2例患儿出现肺部感染.结论:在脊柱侧弯患儿护理中,对患儿实施围术期的护理服务,给予患儿一定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有助于减少患儿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从而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有助于患儿病情早日康复,该护理模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吴文聪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注射用长春西汀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目的]通过细菌内毒素干扰试验,建立注射用长春西汀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凝胶法,对注射用长春西汀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结果]注射用长春西汀细菌内毒素限值L=5.0EU/mg,用BET水溶解为浓度为5mg/ml的溶液,经800倍稀释后,可用灵敏度为0.03EU/ml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且无干扰作用.[结论]确立的注射用长春西汀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行.

    作者:贾丛;宋翠玲;曹婉茹;何念;刘俭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本文主要是为了探讨和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性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家属陪护率加以分析和比较.结果:通过系统的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家属陪护率分别为98%和23.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家属陪护率分别为72%的97.5%.两组患者的差异比较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血管内科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措施能够产生显著的效果,对于提升护理治疗和效果有着积极作用,还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家属陪护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推广和运用.

    作者:米康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分析美托洛尔缓释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 反应蛋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4年5月-2017年4月临床治疗的20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材料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与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对照组行卡维地洛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及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在CRP水平、心功能及静息心率方面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CRP水平、静息心率等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美托洛尔缓释片的给药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CRP 水平及新功能指标,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行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董胜肖;范书平;王会肖;张会景;杨俭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研究

    目的:分析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危病患儿78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39例.对照组采用危重病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采用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方法,对小儿危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干预和指导.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治疗24小时与48小时候,治疗显效程度更高,并发症概率和死亡率更低.结论:小儿危病护理评分方法在小儿危重病的临床治疗上,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效果,值得在更进一步推广.

    作者:李亚如;王文娟;刘静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睡眠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析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睡眠障碍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282例睡眠障碍患者,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SPSS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PSS绝大部分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策略能够有效改善ICU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情况,提升睡眠的质量.

    作者:方蘅雯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咳痰、喘息、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4.35±0.45)d、(4.12±0.17)d、(2.10±0.05)d、(1.25±0.03)d、治疗有效率97.56%、患儿依从性95.12%、家长满意度90.24%.对照组患儿各项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6.78±0.36)d、(7.12±0.20)d、(4.06±0.12)d、(4.19±0.14)d、有效率85.37%、依从性53.66%、满意度68.29%.结论:实施针对性护理,有助于缩短肺炎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对其依从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莎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急危重症患者护理风险及防范研究

    急危重症,具有着发病急、危险系数较大等临床症状特征,临床护理风险性相对较大.倘若护理不当,不仅会增加致命几率,还会错失佳地救治时机.为能够降低患有急危重症病患的护理操作风险,本文综合分析了急危重症,并深度了解急危重症病患护理风险因素,构思出了急危重症病患护理风险若干防范措施.从而能够通过这些护理防范措施的科学应用,尽可能地降低急危重症病患护理期间的风险系数,提高护理质量,为临床治疗赢得更多的时间,让病患的各项生命体征可尽早恢复至正常状态.

    作者:邹志胜;谢艳梅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输尿管镜及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远端结石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输尿管镜及体外震波碎石术对于输尿管远端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接收的输尿管远端结石患者60例,将其随机且平均分为2组,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通过体外震波碎石,试验组患者运用输尿管镜进行碎石,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结石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长也明显短于对照组,各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输尿管远端结石的治疗,运用输尿管镜进行碎石比体外震波碎石术更有利于清除患者结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值得选用.

    作者:李其山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浅谈电光性眼炎的预防及控制

    电光性眼炎是由于眼睛吸收大量强烈的紫外线导致角膜上皮细胞受损引起的急性炎症,是眼科急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多为长期在太阳下或在强烈紫外线照射下工作的操作人员.电焊工电光性眼炎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操作工人长期处在紫外线强烈照射的地方下进行作业而导致眼部结膜急性病变.电光性眼炎的潜伏期通常为6~8 h,患者病发时常感到眼睛刺激,同时伴有流泪、畏光、头痛、眼睑灼痛及眼部结膜充血.

    作者:程燕 刊期: 2018年第52期

  • 口腔溃疡患者应用口腔护理结合饮食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观察口腔溃疡患者运用口腔护理结合饮食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8年1月到3月期间收治的口腔溃疡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然后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两个组,每个组30例,一个组为实验组,一个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采取不同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取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工作的基础上给予口腔护理结合饮食干预措施.结果:两组进食时间为实验组平均进食时间为(0.92±0.34)天,对照组平均进食时间为(1.34±0.94)天;两组患者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结果为实验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43±0.87)天,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3.12±0.92)天;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结果为实验组中满意率为100%,对照组中满意率为60%,我们可以看到实验组患者恢复正常进食的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的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溃疡患者运用口腔护理结合饮食干预的治疗可以减少患者恢复正常进食和口腔溃疡愈合的时间,提高患者自身抵抗能力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孙改宁 刊期: 2018年第52期

饮食保健杂志

饮食保健杂志

主管:内蒙古大学

主办:内蒙古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