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智群;张远强
目的 从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的角度,探讨三七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m,PNS)在急性肝功能衰竭(AHF)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00R(SPF级,江西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提供),体重180~200g,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n=30),模型组(n=100),三七皂甙组(PNS组,n=70).模型组和PNS组采用四氯化碳腹腔注射法建立AHF模型,分别在造模后1、3、7、10和14d 5个时间点开腹,采取肝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查Cx32、切开标记荧光染料传输(IL/DT)查GJIC功能.结果 动物在造模后立即出现精神萎靡、活动及摄食减少、嗜睡,严重者有全身多脏器出血、昏迷甚至死亡.PNS组与模型组的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Cx32的免疫组化显示,造模初期PNS组的Cx32分布及数量与模型组相似,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呈进行性增加的趋势.荧光染料传输发现,模型组的染料传输能力在造模后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并在第3天达到低程度,此后虽逐渐恢复,但到第14天与对照组间差异仍有极显著性(P<0.01);PNS组的染料传输在造模后第1天比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程度与模型组相仿(P>0.05),但与模型组不同的是PNS组在第3天由荧光染料传输所反映的GJIC功能已经开始恢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到第14天恢复正常,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NS可以上调AHF大鼠肝细胞问的CX/GJIC,从而加快损伤中后期肝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促进肝脏细胞的增生及肝组织结构的重建.
作者:肖樟生;黄长文;罗地来;傅华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肾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前后机体T淋巴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分析29例肾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和治疗后7、15和30 d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K)形成率.结果 所有肾癌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后7 d,CD+3,CD+4,CD+/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15 d后RBC-C3bK形成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KBC-ICK形成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肾癌,可以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
作者:张建国;王艳丽;赵崇高;孙聚葆;陈殿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非哨兵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N)转移预测的临床因素.方法 回顾该科近2年来230例乳腺癌患者行哨兵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node biopsy,SLNB),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有哨兵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N)转移的94例,分析其中非哨兵淋巴结(NSN)转移的患者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 SN有转移的94例患者,67例(72.27%)有NSN转移;原发肿瘤的大小(P<0.01),SN转移的个数(P<0.05),组织学病理分级(P<0.05)是预测NSN转移的指标.将3个因素联合起来预测NSN转移可达到94.12%(16/17)(P>0.05);而患者年龄,肿瘤生长位置、病理类型、ER、PK、C-erbB-2(Her-2/neu)、P53、nm23表达与否对NSN转移预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原发病灶的大小,SN转移的个数.组织学病理分级或3个因素联合分析对预测NSN的转移有重要意义.
作者:申郑堂;陈飞宇;欧慧英;邬玉辉;海健;罗沙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中局部应用甲氨喋呤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61例输卵管妊娠需要行保守手术治疗患者术中用MTX作为观察组.另87例输卵管妊娠需要行保守手术治疗患者术中未用MTX作为对照组.结果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治疗中使用MTX住院时间短,血a-HCG恢复至正常时间短.PEP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生殖功能结局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中使用MTX值得应用.
作者:聂晓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低中心静脉压麻醉并急性高容血液稀释用于肝叶切除围术期的血液保护效应.方法 原发性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组Ⅰ、Ⅱ、Ⅲ,组Ⅰ患者术中常规输液,组Ⅱ患者在气管插管后即开始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D),组Ⅲ患者在肝实质切除前控制输液、加深麻醉使CVP在1~5 cmH2O之间,同时采用去甲肾上腺素维持MAP≥70 mmHg,肝实质切除后采用AHHD,其余两组CVP在5~12 cmH2O之间,观察三组患者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糖(BS)、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谷丙转氨酶(GVT)、血尿素氮(BLJN)和肌肝(Cr)变化;各时段输液量、尿量;术中失血量、异体输血量、未输血病例数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组Ⅲ患者在切皮前开始至肝实质切除后MAP、CVP较低,术毕恢复,切皮前开始至术毕HB、HCT较高,肝实质切除后至术毕WBC较低,围术期BS及GPT较稳定,肝实质切除前输液量、尿量较少,但术毕恢复.术中失血量三组分别为(905.4±557.7)mL,(943.2±479.1)mL,(490.3±311.1)mL,异体输血量分别为(4.1±2.2)u,(3.8±2.1)u,(1.2±1.5)u,组Ⅲ明显少于组Ⅰ和组Ⅱ(P<0.01),未输血病例数分别为1(5%),1(5%),11(55%),组Ⅲ明显多于组Ⅰ和组Ⅱ(P<0.01).结论 低中心静脉压麻醉并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序贯用于肝叶切除围术期,能明显减少术中失血及异体输血,并使围术期血糖和肝功能更稳定.
作者:杨金凤;高星杨;董长生;王明德;吴飞跃;常业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循环血管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与胶质瘤的关系.方法 流式细胞法检测59例初诊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的CECs的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变化与胶质瘤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负荷无关;治疗前后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变化在不同疗效、肿瘤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TTP)、1年生存率组有差异.结论 提示循环血管内皮细胞是评价胶质瘤近期和远期疗效的指标.
作者:郝继山;杨玉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误漏诊原因,提高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入院前诊断与终诊断的符合率,寻找误漏诊原因,总结肾活检后诊断和治疗的修正率及早期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5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中17例(32.7%)存在病因误诊,肾活检后有29例(55.8%)治疗有较大变动.结论 临床上有相当部分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被误诊,应及时肾活检,以免延误治疗.
作者:王岩;李子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该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制约因素.从实践上对培养儿科专业创新型医学人才的主要措施进行了探讨,为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积累了经验.
作者:郑湘榕;尹飞;余小河;李清香;宁来忠;梁莉;杨于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CpG ODN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肺组织GATA-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CpG ODN干预组(C组);GpC ODN对照组(D组).以鸡卵白蛋白(OVA)致敏小鼠建立哮喘模型.C组和D组在OVA激发前分别予CpG ODN及对照GpC ODN腹腔注射.在末次激发后24h收集各组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白细胞计数及EOS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BALF中IL-4、IL-5及IFN-?水平,肺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变化以及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中GATA-3 mRNA的表达.结果 各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IL-4、IL-5和IFN-?浓度分别为:A组为(7.46±1.77)×105个/mL、(0.75±0.48)%、(26.9±4.6)pg/mL、(41.7±5.1)pg/mL和(110.4±12.1)pg/mL,B组为(21.68±4.40)×105个/mL、(9.50±1.13)%、(267.6±24.5)pg/mL、(218.2±15.2)pg/mL和(47.9±9.6)pg/mL,C组为(8.98±2.23)×105个/mL、(2.90±0.86)%、(85.9±8.1)pg/mL、(63.0±9.6)pg/mL和(221.0±29.9)pg/mL,D组为(20.41±3.47)×105个/mL、(9,60±1.30)%、(260.7±15.7)pg/mL、(205.1±15.8)pg/mL和(52.2±10.7)pg/mL.B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D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小鼠肺组织GATA-3 mRNA的表达较B组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D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pG ODN可以抑制哮喘小鼠Th2型细胞因子生成,抑制肺部GATA-3 mRNA的表达,减轻哮喘气道炎症.
作者:夏春伟;吕丽丽;刘萍莉;李若然;姚红卫;朱述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恢复情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据是否合并吞咽困难将207例卒中患者分为2组,分别评价入院时及康复治疗2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ADL分级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康复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ADL分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ADL的恢复程度比较,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病灶分布以双侧痛灶及脑干病灶为主.结论 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较差,是否合并吞咽困难可以作为评价卒中患者的预后指标.
作者:魏英玲;田晶;李宇娟;李芳华;崔勇;刘海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运动对高脂喂养大鼠内脏脂肪素(visfatin)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visfatin与内脏型肥胖、代谢紊乱的联系.方法 健康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高脂饲料喂养组(HD)和正常饲料喂养组(ND),18用后,HD组再随机分出一半大鼠为高脂喂养游泳组(HS),HS组进行游泳运动6周后,测定大鼠体重、体长、血脂、空腹胰岛素和血糖等,用正糖-高胰岛素钳夹术检测部分大鼠胰岛素敏感性.KT-PCR.检测各组大鼠肾周脂肪viffafin基因表达量.结果 第18周时HD组大鼠Lee's指数、血糖、血脂明显高于ND组;第24周时,与HD组相比,HS组大鼠血脂、胰岛素敏感性等得到明显改善,HS组大鼠内脏脂肪量明显减少(P<0.01),同时HS组肾周脂肪内visfafin基因表达下降(P<0.01).结论 visfitin的表达与内脏脂肪量、代谢紊乱有密切联系;运动可改善高脂喂养所导致的代谢紊乱和肥胖,其作用可能与visfatin的表达有关.
作者:尚敬;陈璐璐;孙晖;肖方喜;舒砚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腺细胞凋亡的意义及精氨酸促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胰腺被膜下多点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SAP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AP组及精氨酸治疗组,分别于术后6和12h对各组行血清淀粉酶、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检测、胰腺细胞凋亡TUNEL检测及胰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诱发SAP 6和12h,SAP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血清NO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治疗组血清淀粉酶水平较SAP组明显降低,血清NO含量较SAP组明显升高.术后6及12h SAP组镜下见少许凋亡细胞,而治疗组胰腺组织中见大量凋亡细胞,且其凋亡指数(AI)均较同时相点SAP组明显升高,同时胰腺组织病理损害程度明显减轻,病理学评分明显降低.胰腺细胞AI与血清NO含量呈正相关,与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SAP病程中胰腺细胞凋亡程度有利于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损害,精氨酸可通过NO途径诱导SAP胰腺细胞凋亡,改善胰腺的病理损害.
作者:周新泽;张国寿;毛勤生;于秀;陈瑞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Iga肾病(IgAN)患者与正常人的血清热聚合IgA1(algA1)对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方法 收集原发性IgAN患者及健康人的血清标本,利用Jacalin-agarose亲和层析联合Sephacryl S-200 HR分子筛层析法分离获得血清单体IgA1(mlgA1),将mlgA1热聚合为algA1.利用患者及正常人的algA1分别刺激小鼠MSC-1097系膜细胞株,利用MTT法检测algA1对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algA1刺激48h组的吸光度是24h组的1.59倍(P=0.000).不同浓度algA1刺激组问MTT吸光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相比于阴性对照组(SFM).0.25 mg/mL组、0.5 mg/mL组、1 mg/mL组的吸光度分别为SFM的1.67、1.74、1.77倍(P=0.000);2 mg/mL组的吸光度是SFM的1.15倍(P=0.086).在刺激24h时患者0.25 mg.mL组的algA1就可促进系膜细胞增殖了,其吸光度是SFM的1.34倍(P<0.05),而正常对照组则耍在浓度达到1mg/mL时才引起系膜细胞增殖,其吸光度为SFM的1.33倍(P<0.05).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患者及正常人的algA1均可促进系膜细胞增殖,这种增殖表现为时间依赖性及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在高浓度时algA1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消失了;患者的algA1可能更易与系膜细胞结合,刺激相同时间时患者低浓度algA1既可引起MC增殖.
作者:马小琨;娄探奇;汤颖;游宇平;叶增纯;成彩联;余学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尿蛋白电泳与尿液中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肾脏损害部位判断的应用价值.研究尿蛋白电泳与尿液中红细胞形态镜检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关联及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 对该院262例住院病人与门诊患者采用AGE尿蛋白电泳技术进行非浓缩蛋白电泳,分析尿液中的蛋白质组分,同时对该患者的尿液进行红细胞计数与形态检验.结果 根据尿蛋白电泳图谱,可将蛋白尿分为肾小管性、肾小球性、混合性、溢出性、生理性蛋白尿;结合临床诊断,符合率达92%.红细胞形态检查与肾病临床诊断符合率达81%,尿蛋白电泳与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之间采用×2检验,P>0.05.结论 尿蛋白电泳和尿红细胞形态检查与临床诊断有良好的符合性.结果 较可靠,可判断肾脏损伤的部位与程度.2种方法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联合运用能对鉴别血尿的来源、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分型、指导治疗、疗效监控、愈后判断提供有利的依据.
作者:梁湘辉;娄美玉;刘文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血脂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K-RFLP)技术测定150例心血管病患者(病例组)和13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ApoE基因多态性,并测定血脂代谢的指标,研究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结果 在3种等位基因问,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栽脂蛋白B(ApoB)水平均按?4基因携带者>?3基因携带者>?2基因携带者的顺序递减,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均P<0.01).而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I)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中国北方汉族人的血脂代谢,?4等位基因对TC、LDL-C及ApoB有升高作用.
作者:容春莉;彭应心;刘美霞;王秀萍;宋津晓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不全流产宫内残留物声像图表现,分析其形成原因.方法 对369例不全流产宫内残留物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 不全流产宫内残留物声像图表现为:高回声型、低回声型、混合回声型、无回声型或无异常回声型.结论 超声显像在不全流产宫内残留物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沈严严;安剑萍;金敏;肖琳玲;刘瑛;李春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治疗、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例SFT肿瘤细胞Vim、CD34、CD99、bcl-2、S-100、actin、EMA、Des和PCNA的表达.结果 13例SFT患者平均年龄46岁,分别发生于胸腔、腹腔、纵隔、肺、上颔窦、眼眶、乳腺、背部软组织.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压迫症状.组织学表现为束状、编织状排列的梭形细胞和不同程度的胶原纤维,伴有黏液变性及血管外皮瘤样形态.免疫组化结果:Vim阳性率100%(13/13)、CD34 92%(12/13)、CD99 77%(10/13)、bcl-2 77%(10/13)、PCNA31%(4/13),S-100、actin、EMA、Des均阴性.平均随访21.3个月,1例复发,均无转移.结论 SFT为一组独特的梭形细胞肿瘤,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有助于SFT的诊断.由于SFT生物学行为不依赖于组织学构象,需长期随访观察.
作者:高英;毕英;智连艺;何安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对28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CD117、CD34、SMA、S-100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该组病例均手术切除,其中GIST发生部位:胃占58%(16/28)、小肠32%(9/28)、结直肠10%(3/28).良性10例,肿瘤平均直径(3.2±12)cm,交界性4例,平均直径(4.3±1.3)cm,恶性14例,平均直径(8.5±1.5)cm,CD117阳性表达率89%(25/28),CD34阳性率32%(9/28),SMA阳性率25%(7/28),S-100阳性率14%(4/28).结论 肿瘤大小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一个重要指标,CD117阳性是确诊GIST重要的诊断依据,手术是GIST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李良;徐其佐;王新美;李新兵;栾学荣;冯延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基因克隆、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茵14KDa蛋白,研究其抗原性,评价其在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技术扩增14KDa蛋白基因片断,将其插入到高效表达栽体PET-22b(+)上,构建重组质粒PET-22b(+)/14KDa,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由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金属离子整合亲和层析方法纯化,免疫印迹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分析重组蛋白的抗原性.结果 构建了具有正确基因序列的14KDa蛋白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表达,重组蛋白的表达量占菌体蛋白的40.8%,经过一步金属离子鳌合亲和层析后得到纯度为94.3%的目的蛋白.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该蛋白能与羊抗结核血清发生特异免疫结合反应.应用ELISA方法对结核血清参考品进行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6%和96.0%.结论 获得了能高效表达14KDa蛋白的大肠杆菌工程菌,目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望成为结核血清学的诊断抗原之一.
作者:周丽蓉;徐敬华;罗永艾;王国治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起较好及较稳定的的血清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方法 对血清双向凝胶电泳中血清标本的收集、保存,血清高丰度蛋白的去除,电泳条件,上样量,IPG干胶条的选择及缓冲液的配制等多种条件和技术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结果 建立了较稳定和较好重复性的血清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辨率得到一定的提高,有效分离的蛋白质点明显增多,许多低丰度蛋白被分离出来.结论 通过不断的摸索和验证,可以建立起较好的血清双向凝胶电泳技术,为进一步的分析、鉴定和寻找与疾病相关的血清蛋白质奠定一定基础.
作者:廖秋林;陈晓东;赵亮;丁彦青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