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毒清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抗炎机制研究

郑建伟;肖宝来;邹声泉

关键词:热毒清, 免疫, 内毒素, 细胞因子, 炎症
摘要:复方中药制剂热毒清注射液(RDQ)在临床上对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通过实验研究,RDQ在抑菌抗病毒、增强机体免疫力、抗内毒素和抑制炎症介质等方面发挥作用.该文对RDQ的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研究RDQ在分子水平作用机制,使之在临床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尿激酶早期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发病12 h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溶栓治疗组56例,对照组37例,疗程14 d,治疗前后以临床表现和CT扫描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其疗效.结果溶栓治疗组治愈率50.00%,总有效率91.07%;症状出现后3 h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好,治愈率73.6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10.81%,总有效率75.67%.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刘北向;李迪;罗龙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雌激素对大鼠牙槽骨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大鼠牙槽骨骨量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和雌激素治疗组.治疗组大鼠给与雌激素100μg/(kg·d)灌胃治疗90 d,实验90 d后取大鼠的牙槽骨,脱钙,切片,染色,用骨形态计量学方法测量牙槽骨松质骨的骨量,计算牙槽骨的骨静态参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牙槽骨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减小(P<0.01)和骨小梁分离度增大(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去卵巢组相比,雌激素治疗90 d后牙槽骨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均增大(P<0.01).结论去卵巢可造成大鼠牙槽骨骨量减少导致骨质疏松,应用雌激素可预防去卵巢大鼠牙槽骨骨质疏松.

    作者:张晓燕;吴铁;崔燎;刘运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在实验诊断学实习课教学中重视医学生素质培养

    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重视基本理论讲授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引用病例分析的形式,运用PBL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技术,注重对实验诊断影响因素和化验单的分析,以适应临床医学发展的要求,培养医学生临床诊断逻辑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严谨求实的作风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全面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

    作者:何晓峰;魏信艳;张存泰;朱欢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不良心理因素对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的影响

    目的分析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心理因素.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就诊于该院宫颈中心126例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焦虑值、血压及脉搏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在治疗的同时应给予心理干预.

    作者:王慧军;郭美英;王苏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巨大肾癌经肾动脉介入性治疗

    目的评价巨大肾癌经动脉灌注栓塞技术的疗效.方法对32例巨大肾癌经肾动脉灌注栓塞术,灌注抗癌药物为表阿霉素30~40 mg.丝裂霉素20~30 mg和5-FU 500 mg.应用无水酒精、鱼肝油酸钠和碘油加明胶海绵施行肾动脉栓塞.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地施行经肾动脉灌注栓塞术,8例实施手术切除,术中可见肿瘤血供基本中断,病理检查见肿瘤细胞坏死明显,周边有少许炎性淋巴细胞及不同程度纤维增生,毛细血管栓塞.临床症状缓解率87.5%(28/32),肿瘤缩小率91.O%(29/32),6个月及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1%、68.8%、46.9%和31.3%,平均生存期24.5个月,长58个月.结论经肾动脉联合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巨大肾癌,大部分肿瘤都有不同程度坏死缩小,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黄福贵;李彦兵;张敬一;祁欣;刘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该院采用穿刺引流术治疗5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55例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均获成功,其中治愈49例(89.1%),复发6例(10.9%),发生并发症4例(7.3%),无死亡病例.结论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安全简便、疗效好、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汪孝永;袁贤瑞;黄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在入院时及恢复期的动态变化,并探讨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0例慢性乙肝患者和16例正常人进行了血浆sP-selectin的测定,同时对其肝功能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慢性乙肝组的sP-selecti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肝病病情的加重有升高趋势,治疗后随着病情的恢复sP-selectin明显下降(P<0.01),且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血浆sP-selectin的含量,与肝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说明sP-selectin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肝脏的炎症程度.

    作者:邱隆敏;王珊珊;龙骏;陈应华;黄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颅脑术后病人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附36例报告)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后病人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近期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应用抗生素后出现的腹泻及全身症状特点,相关化验结果.结果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可发生于抗生素治疗期间或停用抗生素后;36例均行粪便培养,其中5例有病原菌存在,分别为2例难辨梭状杆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法式柠檬酸杆菌,余31例培养阴性;口服甲硝唑或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有效;36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的病例,需综合治疗;其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以及良好的护理是防治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主要措施.

    作者:刘晓斌;宋锦宁;张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46例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因素、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近4年收治的962例重型颅脑损伤中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死于MOF 36例(死亡率78.26%),死亡率随着功能衰竭的器官数量增多而增高,4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者100%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差,死亡率高.强调对MOF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治疗上的统筹兼顾,防治结合.

    作者:王小言;曹作为;金虎;陈晓东;李智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使用脑保护装置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

    目的总结在使用脑保护装置下进行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7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病人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支架置入前全部通过狭窄释放脑保护装置,37例病人随访2~23个月.结果37例病人支架置入成功,脑保护装置全部收回,5例病人出现术中心动过缓,3例病人血压下降,1例术中TIA发作、2min后症状消失,1例术中血管轻度痉挛、经罂粟碱治疗后恢复,无死亡病例,全部病人随访无复发.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肯定,使用脑保护装置能提高支架置入术的安全性.

    作者:阳纲要;武衡;谢明;林百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银杏叶提取物抗氯化汞急性肾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能否诱导大鼠肾脏表达HO-1,减轻氯化汞所致的急性肾损伤.方法5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Ⅰ组(腹腔注射EGb 20 mg/kg,24 h后再注射HgCl21 mg/kg)、Ⅱ组(腹腔注射EGb 20 mg/kg+ZnPPⅨ45μlmol/kg,24 h后再注射HgCl2 1 mg/kg)、Ⅲ组(同时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HgCl21 mg/kg)、Ⅳ组(同时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等量蒸馏水).检测肾组织中HO-1蛋白表达及HO-1活力、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并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EGb明显诱导了肾内HO-1表达并增加其活力;与Ⅳ组比较,Ⅱ、Ⅲ组Cr、BUN、MDA升高,TAOC降低,组织学损伤严重(均P<0.05);与Ⅲ组比较,Ⅰ组染汞损伤前用EGb诱导HO-1表达,可逆转上述病理改变,而Ⅱ组用HO-1的抑制剂ZnPPⅨ后,则不能完全逆转上述病理改变.结论EGb能显著诱导肾内HO-1的表达并减轻HgCl2所致的急性肾损伤,其作用机制与HO-1增强肾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张英;曾维诚;陈蓉;王顺蓉;张春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地塞米松对致敏性哮喘小鼠肺组织CCR3和Eotaxin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和肺组织CC型趋化因子Eotaxin和受体CCR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哮喘模型,自第14天雾化吸入OVA前0.5 h,干预组分别雾化吸入咪喹莫特30 min及ip地塞米松.OVA雾化结束后24 h,每组小鼠眼球摘除采血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匀浆中Eotaxin水平:收集肺泡灌洗液进行细胞计数和分类;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改变;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Eotaxin和CCR3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CCR3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检测肺组织IL-4、IFN-γ、Eotaxin、和CCR3 mRNA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可见地塞米松组小鼠气道炎症程度减轻;地塞米松治疗组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哮喘组明显减少;哮喘组小鼠血清和肺组织匀浆Eotaxin水平较正常组升高,地塞米松治疗组小鼠较哮喘组下降;Eotaxin、CCR3均在气道上皮细胞表达,哮喘组小鼠气道上皮细胞Eotaxin、CCR3较正常组增加,地塞米松治疗组较哮喘组减轻;哮喘组小鼠肺组织Eotaxin CCR3和IL-4 mRNA表达较正常组增强,地塞米松治疗组小鼠肺组织Eotaxin、CCR3和IL-4 mRNA表达较哮喘组降低.结论地塞米松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与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Eotaxin、CCR3蛋白和mRNA的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金淑贤;殷凯生;卞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055例食管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食管癌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为8.06%,感染部位分布在手术部位(70.59%)和呼吸系统(29.41%);表浅切口感染占手术部位感染的83.33%,以颈部切口感染为主,占手术部位感染的75.00%,下呼吸道感染占呼吸道感染的92.00%.结论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对降低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立;黄华兰;李义贤;王逸如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内皮抑素和生理盐水处理,8周后将大鼠处死,测量血脂水平,取主动脉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测量斑块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鼠单克隆抗体CD31培养以计数新生血管数目.结果各模型组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内皮抑素组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内皮抑素组稳定性斑块比例大于模型对照组(P<0.05),新生血管计数内皮抑素组少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内皮抑素能抑制斑块内新生血管生长,抑制斑块进展,增加斑块稳定性.

    作者:冯莉萍;宋涛;夏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成人支原体肺炎(MPP)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的变化,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0例成人MPP患者的血清GGT活性,并设同期健康体检者22例为对照组.结果成人MPP组血清GG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GGT活性在成人MPP患者中明显升高,提示血清GGT参与成人MPP的疾病过程.

    作者:李澎;吴健;李胜岐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合并蚕豆病的心脏病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心脏病伴蚕豆病的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该院1990年1月~2004年6月的5例心脏病伴蚕豆病患者的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进行体外循环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心脏病伴蚕豆病的病人进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时,应注意围手术期的处理:特别注意因为溶血而引起的肾功能衰竭,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助于术后的顺利恢复.

    作者:邓志刚;王武军;蔡开灿;王振康;邹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应用焦磷酸微测序技术行HLA-DRB基因型分析

    目的应用焦磷酸微测序技术进行HLA-DRB基因型分析.方法PCR扩增外显子2基因片段,经链亲和素包被磁珠纯化、制备单链DNA测序模板,应用焦磷酸微测序技术进行实时测序和HLA-DRB基因分型.结果焦磷酸微测序技术-次可判读40~80个碱基,采用3-4个微测序可以判读全部扩增区域的多态性位点,测序结果与HLA数据库基因序列比较,可准确进行HLA-DRB基因型分析.结论焦磷酸微测序技术应用于HLA-DRB基因型分析具有高分辨率、高通量和快速等优点,该方法可应用于器官及骨髓移植的供体/受体筛查.

    作者:袁建林;武国军;薛丽;赵锦荣;白玉杰;杨芳;王禾;张运涛;杨力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试论高校学科竞赛中的激励机制

    高校学科竞赛对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该文根据管理学中激励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高校学科竞赛实际情况,提出了学科竞赛激励机制的概念,并从参赛学生、指导教师和竞赛组织模式三方面对学科竞赛激励机制的形成情境和实施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丁激文;陈立章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生长激素水平与胰岛素分泌功能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生长激素(GH)水平与胰岛分泌功能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测定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合并微血管病变组45例和合并微血管病变组41例,以及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血糖(BG)、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HbA1c、TC、TG、LDL及HDL检测,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S).结果糖尿病两组各时相血糖值及HbA1c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合并微血管病变组,HbA1c、FGH、TC、TG及LDL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Pea体on相关分析显示,FGH与HbA1c、TC及LDL呈显著正相关,而与IS呈显著负相关.HbA1c与TC、TG呈显著正相关,而与IS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严重的持续性高血糖和脂质代谢紊乱.FGH水平升高,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唐彬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果糖对阻塞性黄疸大鼠肝损伤及肝脏iNOS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阻塞性黄疸肝损害中的作用及果糖的防治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酶原位肝灌注法获取大鼠肝细胞,行原代培养,用iNOS抑制剂SMT作用于肝细胞,再用50μmol/L甘氨鹅脱氧胆酸钠(glycochenodeoxycholate,GCDC)作用后行FCM及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使用不同浓度果糖(Fructose)作用于肝细胞,100μM的GCDC作用后行FCM及TUNEL检测;结扎大鼠胆总管,有和无果糖喂养后3 d、7 d、14 d及21 d处死大鼠,分别用TUNEL技术及SABC法检测阻塞性黄疸大鼠肝脏组织细胞凋亡状态及iNOS蛋白的表达.结果随SMT浓度的增加,肝细胞的凋亡明显增加.经果糖作用后,100μM的GCDC致肝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减少,且随果糖作用浓度的增加肝细胞凋亡率减少;大鼠胆总管结扎后,无果糖作用时,随结扎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指数(AI)增加,结扎14 d后AI达高峰,iNOS蛋白表达越强,AI就越高.有果糖作用时,iNOS蛋白在14 d、21 d表达较无果糖作用时明显减少,凋亡指数较无果糖作用时均明显减少.结论果糖通过抑制iNOS的表达在阻塞性黄疸肝损伤中起保护作用.iNOS在阻塞性黄疸肝损害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剑明;肖宝来;徐立宁;邹声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南大学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