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蕊;王书杰
目的观察慢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和血J板活化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量17例风湿性瓣膜病伴Af患者,12例非瓣膜病伴Af患者和13例窦性心律对照组血清NO水平、血浆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纤维蛋白原(Fg)浓度.结果与窦性心律相比,Af患者血清NO浓度极显著下降(78.30±37.06 VS 110.24±55.36umol/L,P<0.01)而血浆MPV则明显升高(12.13±1.68 VS 10.03±1.21 f1,P<0.05),Fg轻度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3.03±0.90 VS 3.41±1.40g/L,P>0.05).瓣膜病伴Af组与非瓣膜病伴Af组二者之间NO,MPV和F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外周血存在血小板活化和一氧化氮水平降低,这可能与房颤易于形成血栓有关.
作者:牟殷正;万薇;刘应才 刊期: 2004年第21期
Sweet综合征(SS)又名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由Robert Sweet医生在1964年首先报道[1].本病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肿瘤、自身免疫病、感染、妊娠、药物等有关,约10%~20%的Sweet综合征患者合并潜在的恶性疾病,这些恶性疾病中85%为血液病,常见的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MDS)[2].
作者:汤蕊;王书杰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腹膜内、外引流术在产科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年应用腹膜内、外引流术的3例产科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3例产科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腹腔引流管引流总量约485~3 350ml;腹膜后及腹壁各层引流总量分别为120~154 ml和40~22 ml.手术时间平均为50r血.均无再次手术.结论腹膜内、外引流术适用于产科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腹部及阴道手术,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避免腹腔内积血或及腹膜外血肿形成,准确估计失血量,有效地指导补液量等.作者认为,产科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术中应用腹膜内、外引流,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卫社;吴新华;伍招娣;刘绛仙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大量获得重组MPT64蛋白,分析其生物学、免疫学特性,并初步评估其在结核病血清学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从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中获得了MPT64基因,并构建大肠杆菌表达株;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重组蛋白;Western印迹及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分析重组蛋白免疫原性,并检测血清的抗结核抗体.结果构建了能表达重组MPT64的大肠杆菌工程菌,表达的重组蛋白蛋白为可溶性形式,表达量占细胞总蛋白的30%,分子量约23kD.经离子交换柱纯化后,重组蛋白纯度达90%以上.Western印迹结果证实该重组蛋白能与抗结核分支杆菌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免疫结合反应.ELISA分析表明该纯化的重组抗原能区别抗结核抗体阳性患者血清及正常人血清.结论该实验获得了能高效表达MPT64蛋白抗原的大肠杆菌工程菌.纯化的该重组蛋白具有特异的免疫原性,有一定的诊断运用价值.
作者:熊志红;庄玉辉;张晓刚;何秀云;董恩军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克隆人成骨肉瘤细胞CD147基因编码区并进行序列测定.方法以人成骨肉瘤细胞系MG63的m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得到人CD147的编码区cDNA,克隆至载体pcDNA3.1(+)中,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人CD147编码区基因和重组质粒pcDNA3.1(+)/asCD147,DNA序列分析证实获得了CD147基因,其序列和文献报道一致.结论采用基因克隆的方法得到人CD147基因,证明了CD147在成骨肉瘤细胞中也有表达,为进一步进行其结构和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作者:李存孝;杨彤涛;廖博;范清宇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辅助生育技术受孕与自然受孕两种不同方法受孕双胎妊娠围产期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辅助生育技术受孕双胎孕妇(助孕组)和175例自然受孕双胎孕妇(自然受孕组)病例.结果助孕组平均年龄(33.2±2.6)岁、早产73例(66.4%),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年龄(28.1±3.1)岁、早产77例(44.0%),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助孕组妊高征40例(36.4%)、剖宫产82例(74.5%),与自然受孕组妊高征86例(49.1%)、剖宫产105例(60.0%)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围产儿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自然受孕组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明显高于助孕组(p<0.01).结论助孕双胎孕妇年龄较大,早产率发生率高,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自然受孕组易发生双胎之一胎儿宫内死亡,两组国产儿结局相似.
作者:何平;张广兰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对比静滴左氧氟沙星与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77例该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A组40例,B组37例,A组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20 g静滴,每日2次,B组用氧氟沙星注射液0.20 g静滴,每日2次.7~14d为一个疗程,观察临床痊愈率、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治疗痊愈率85.00%,优于B组(54.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2%,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优于氧氟沙星,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阎敏;杨红忠;王晓希;陈文龙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复杂性肾结石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患者的取石方法及引流情况,评估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原因及术后采用的治疗方法.结果29例中发生大出血6例,尿漏11例,肾盂内粘连梗阻9例,急性肾衰3例,其中7例非手术治疗,22例再次手术,均治愈出院.结论盲目取石,操作粗暴,肾盂、肾内粘连广泛损伤,引流不妥或引流不畅,可能是发生上述并发症的原因.
作者:陈鹏飞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评价比索洛尔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心功能检查,其中合并无症状心衰患者给予小剂量比索洛尔(2.50mg/d)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率(Heart Rate,HR)、血压(Blood Pressure,BP)、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敏感性(Insulin Seasitivity Index,ISI)、左心房大小(Left Atrial,L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LVIDd)、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Depth,LVPWd)、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Depth,IV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及E/A峰>1比率的变化.结果18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生无症状心衰的有57例,占30.8%;应用小剂量比索洛尔(1.25~2.50mg/d)治疗3个月后,57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LVMI,LA,LVIDd,LVPWd和IVSd均明显小于用药前(P<0.01),而LVEF及E/A峰>1比率均明显增加,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HR、收缩压(Systole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虽FPG有所升高,FINS和ISI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无症状者心衰的发生率高,小剂量比索洛尔对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衰的治疗效果肯定且有较好的耐受性,而对血糖、胰岛素水平等的影响较小.
作者:姚强;丁晔;李惠丽;杨春云;杨彪;周强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小鼠肺组织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因子-3(SOCS-3)mRNA和粘蛋白基因Muc5ac蛋白的表达及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制作小鼠哮喘模型,应用RT-PCR法测定哮喘组及对照组肺组织SOCS-3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两组气道粘蛋白基因Muc5ac蛋白的表达.结果小鼠哮喘组肺组织SOCS-3 mRNA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两组分别为(0.9045±0.01444和(0.5010±0.0206),差异显著(P<0.01);小鼠哮喘组气道粘蛋白基因Muc5ac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两组分别为(0.1930±0.0047)和(0.1186±0.0061),差异显著(P<0.01);哮喘组小鼠肺组织SOCS-3 mRNA与气道Muc5ac蛋白呈显著的直线正相关(p<0.01).结论哮喘时肺组织SOCS-3 mRNA表达升高可能与气道Muc5ac蛋白的表达升高有关,从而促进了气道黏液过度分泌.
作者:刘剑波;张珍祥;徐永健;邢丽华;张惠兰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该科合成芳香酯酶(Arylester hydrolase EC 3.1.1.2,ArE)底物4-已酰氧基-3-甲氧基-ω-硝基乙烯;建立手工的和自动生化仪检测方法;评价在常见肝病中的应用.方法底物合成:香草醛加冰乙酸、乙酸铵.在乙醇溶液中用硝基四烷进行硝基化,滤取结晶.用乙酸酐进行酯化,滤取结晶,重结晶.方法建立.程序:取pH8.6Tris-HCL缓冲液2.5 ml,加血清30 ul,再加3mmol/l底物液0.4 ml,37℃10 min,加5 ml/dl正丁醇3 ml.混匀,在520nm,读取吸光度.摩尔消光系数(20345±280)A.计算:ArE U/L=971.3×A.结果反应条件:底物溶剂以甲醇13.65%为佳.产物光吸收峰498nm,选用520 nm,吸光度达93.20%.择取pH8.6缓冲液,加0.51 mmol/L Ca2+和68.3 mmol/L Na+可提酶活力14.00%.批间CV为3.21%~4.52%.溶血、黄疸和脂血标本对ArE结果无干扰.临床应用:90例健康人ArE(470.6±49.7)U/L,参考值:<421U/L.肝硬化、肝癌、肝炎3组ArE结果x±S,U/L分别是(266±77),(35±84)和(366±11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79,0.910和0.807.面积愈大诊断价值愈高,ArE愈低,肝功能愈差.尤其对肝硬化、肝癌.肝硬化组<421 U/L阳性率为92.30%;肝癌ArE(Y)与脂碱脂酶CHE相关系数为0.909,Y=0.045X+190.53.结论ArE简便可靠.在肝硬化、肝癌、肝炎中阳性率性高,特异性好.有望成为重要常规肝功指标.
作者:胡望平;周长邵;胡盈莹;黄兢姚;王海林;孙艳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总结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30例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行巩膜环扎、玻璃体切割、剥膜、重水、激光光凝、重水硅油交换,其中5例联合晶体粉碎治疗,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28例,部分复位2例,术后视力均有提高.手术并发症包括:术中重水进入视网膜下、脉络膜上腔硅油,术后硅油乳化、PVR复发、白内障.结论重水硅油交换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可获满意疗效,硅油-重水交换具有阻止巨大裂孔后缘下滑作用,从而提高视网膜完全复位率.
作者:郭小健;朱晓华;唐罗生;姜德咏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合并脑血管意外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探讨其机制,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对1例以脑血管意外为首发症状的AD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资料显示主动脉夹层合并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为8.70%;以脑血管意外为首发症状的AD占6.73%;误诊为脑血管意外占误诊率的5.01%(20/399).结论对于合并突发疼痛、晕阙或休克的脑血管病患者,应及时行进一步检查,以除外伴发脑血管意外的AD.
作者:李海玲;刘宏;刘楠 刊期: 2004年第21期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各种创伤尤其是严重四肢开放性损伤明显增多.各种创伤因素常导致肢体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骨骼、血管、神经、肌腱等组织缺损,一直是创伤外科领域中的难题.严重而复杂的创伤,除了全身情况受到影响外,常常伴有大面积的皮肤挫裂伤或撕脱伤,以及引起深部组织如肌肉、肌腱、神经、血管和骨骼的外露甚至缺损,处理不当就会影响肢体的功能,给患者带来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痛苦.临床报导过多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皮肤缺损,及不同性质的创面,依据就简、就近、有效的原则,采用转移、带蒂、游离(肌)皮瓣修复.
作者:江捍平;王大平;张洪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H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肥大细胞计数(MCC)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7例PHC手术切除标本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后作石蜡包埋切片,MCC染色为常规免疫组化法.结果PHC组织中MMCC均值明显高于其癌旁肝组织(P<0.01),中重度肝硬化、有转移、有癌栓及弥漫结节型PHC病例MCC均值均明显高于无或轻度肝硬化、无转移、无癌栓PHC病例,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MCC与PHC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MCC可能是评估PHC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参数之一.
作者:黄江生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研究与比较东莨菪碱和曲马多治疗剖宫产产妇寒战的效果.方法ASA Ⅰ,Ⅱ级剖宫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和C 3组.A组20例为对照组,B组20例为静注东莨菪碱0.3ng组;C组20例为静注曲马多1.5 mg/kg组.研究中分别观察和记录术中患者的呼吸、循环参数改变、给药后的寒战转归情况.结果B组5和10min寒战评分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C组3,5和10 min寒战评分与注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B和C两组3,5min寒战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东莨菪碱和曲马多对剖宫产产妇的寒战均有治疗作用,且曲马多效果优于东莨菪碱.
作者:郭静;刘秋秋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本实验通过维甲酸对乳腺癌细胞的钠碘转运体(NIS)基因及蛋白表达和摄碘功能的影响,探讨乳腺癌细胞NIS的表达特点和调控因素.方法我们采用乳腺癌细胞MDA-MB453进行培养,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维甲酸(RA)进行刺激72 h.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中NIS的mRNA表达;用WesternBloot方法检测NIS蛋白水平;采用125I测定乳腺癌细胞摄碘功能的变化.结果乳腺癌细胞MDA-MB453在经过RA刺激后,细胞中NIS的mRNA表达比对照组有明显增加,并且与RA浓度成正比.细胞中NIS的蛋白表达比对照组也有明显增加,并且与RA浓度相关.经过RA刺激的乳腺癌细胞摄碘能力明显增加.结论维甲酸对乳腺癌细胞MDA-MB453的NIS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有促进作用,而且促进乳腺癌细胞的摄碘,这提示维甲酸可能通过调节乳腺癌NI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乳腺癌细胞对放射性碘治疗的敏感性.
作者:贾悦;刘超;覃又文;刘翠萍;唐伟;袁庆欣;狄福松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羊膜应用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例20只眼晚期青光眼及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并于巩膜板层间植入羊膜片,观察术后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术后6个月眼压控制率95%(1例发育性青光眼需加用药物控制),1例年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未能控制眼压.术后视力85%稳定或稍改善,15%稍下降.浅前房发生率10%,滤过泡较厚实弥散、充血期较长,但有滤过功能.未见慢性感染、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羊膜用于小梁切除术中安全有效,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差.其作用机制、羊膜制备方法优化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平宝;王华;许惠卓;黄佩刚;闵小珊;刘双珍;许雪亮 刊期: 2004年第21期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肺脏功能严重损害,呼吸大气压空气时,由于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功能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通过机械通气抢救成功率有很大提高.而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临床上我们应用东莨菪碱与非东莨菪碱进行比较,东莨菪碱确有中枢镇静好,克服气道阻力,有利气道管理,改善微循环.
作者:柳仓生;张军;张捷;高佩凤;李红 刊期: 2004年第21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该院1960年6月~2002年11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50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结果胸腺瘤238例,畸胎瘤95例,神经源性肿瘤85例,胸骨后甲状腺肿25例,其他肿瘤61例,纵隔肿瘤完全切除459例,开胸探查肿瘤活检45例,术后死亡12例.结论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CT检查,治疗应以手术为主.
作者:申翼;景华;李德闽;常春林;李忠东;胡小南;董国华;罗立国;钱建军;许飚 刊期: 2004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