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氨磺必利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

张世伦

关键词:青少年, 精神分裂症, 氨磺必利, 阴性症状, 抑郁症状
摘要:目的研究氨磺必利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以心理康复中心就诊74例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PANSS阴性症状评分及CDSS评分减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5.68%);PANSS阴性症状评分减少(9.2±4.3分)、CDSS评分减少(6.8±1.3分)明显多于对照组(5.8±5.1,5.4±1.7);静坐不能、血压下降、心动过速、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 P ﹤0.05)。结论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其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具有显著的临床改善效果,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沙利度胺联合去甲基化治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去甲基化治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8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于去甲基化的半量预激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用沙利度胺治疗,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 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预后生存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和45.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bFGF和VEGF含量为213.33±35.33 pg/ml和2.04±0.21 ng/ml,而对照组分别为297.34±32.14 pg/ml和2.29±0.42 ng/ml。治疗后两组血清bFGF和VEGF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05),且治疗组的血清VEGF和bFGF含量降低更明显( P ﹤0.05)。随访至今,治疗组的生存期为28.45±11.73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9.87±12.45个月( P ﹤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去甲基化治疗方案治疗老年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可有效调节血清VEGF和bFGF的水平,提高临床疗效,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作者:谢晓英;史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再灌注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再灌注损伤与纤溶活性之间是否存在一定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72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后纤溶活性通过血浆D-二聚体水平反映。172例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静脉给予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100 mg或链激酶( SKZ)1500000 U,6 h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液。比较溶栓治疗前后患者间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分析冠状动脉再灌注组与未灌注组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灌注的相关性。结果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组患者及未灌注组患者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05),但再灌注组与未灌注组患者治疗后其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则无显著差异(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不是反映冠状动脉的再灌注的因素( P ﹥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浆总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但其不是影响冠状动脉再灌注的重要因素。

    作者:冯艳林;冯艳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袖状胃切除手术后胃排空功能的研究进展

    目前肥胖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主要健康问题。肥胖有很多的合并症,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1]。减肥手术是目前治疗病态肥胖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可以使患者体重长期维持在一个减轻的状态,并能显著改善糖耐量水平,改善高血压、高血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肥胖相关并发症,确保患者有更长的生存率和更高的生活质量[2,3]。袖状胃切除( sleeve gastrectomy,SG)是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减肥手术方式,主要是因为它有效(超出的体重指数下降36%~85%),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为6.2%),相对胃旁路手术更易执行且对胃肠道解剖结构的改变小[4]。在过度肥胖患者或高风险患者中,袖状胃切除术虽然开始被描述为Roux-en-Y胃旁路术( RYGBP)或十二指肠开关胆胰分流术( BPD-DS)的第一步骤,现在这一术式已被证实可以适当降低体重,降低并发症患病率和病死率[4]。

    作者:任静芸;杨吉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急诊科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执行情况分析及启示

    目的: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急诊科在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中的经验并探讨过程管理对培训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2009~2015年举办的7次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的资料,通过学员构成、学历分布、授课教师层次、授课内容等多个维度分析管理经验,探讨根据学员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对教学结果的影响。结果①参加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学员学历层次逐年提高,不同年度间学历差异显著( P ﹤0.001,χ2=63.71),二级以下医院学员逐渐成为接受培训主体( P ﹤0.001,χ2=92.814);②在学员职称上初中级成为培训主体,各年度间差异显著( P ﹤0.001,χ2=42.99);③随着教学科目倾向于解决临床问题,在评估教学结果中“开阔临床思路”、“提高临床诊断能力”、“提高理论水平”三项为学员主要收获,较其它结果差异显著( P ﹤0.001,χ2=186.46)。结论①参与培训的学员学历层次逐渐提高,来源单位逐渐基层化;②初中级职称医生为培训主体;③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基层医生的培训需求。

    作者:王国兴;郑玉;张天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髓内钉与掌侧钢板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髓内钉与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接受桡骨远端骨折手术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12例,接受髓内钉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掌侧钢板内固定。观察指标包括术后握力、腕关节活动度、X线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握力、腕关节活动度、X线均明显改善,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髓内钉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掌侧钢板内固定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髓内钉和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髓内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作者:黄定根;吴雅丽;邓雪峰;宋锦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宫颈癌后装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时盆腔主要脏器照射剂量探讨

    目的:探讨宫颈癌后装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时膀胱、直肠、小肠的照射剂量。方法选择收治的78例宫颈癌患者,采用后装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的方法,分组时将膀胱按体积大小分成3组:A组( n=24)为体积﹤80 cm3、B组(n=28)为体积80~120 cm3组、C组(n=26)为体积﹥120 cm3组;直肠按体积大小分成两组,D组(n=36)为体积﹥60 cm3组和E组( n=32)为体积≤60 cm3组。比较各组放疗时膀胱、直肠、小肠照射剂量。结果 A组患者D50%和D1cm3的照射剂量显著高于B组和C组。B组D50%和D1cm3的照射剂量显著高于C组。D组患者D50%和D1cm3的照射剂量显著低于E组。A组患者D2cm3的照射剂量显著高于B组和C组。B组D2cm3的照射剂量显著高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D组患者D2cm3的照射剂量与E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宫颈癌后装放疗前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加膀胱体积,可以直接减少小肠所受到的放射剂量。

    作者:徐洋;刘东丽;张佩娟;齐华;陈菁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产程不同时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脐动脉血一氧化氮、心钠素和内皮素-1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产程不同时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脐动脉血一氧化氮( NO)、心钠素( ANP)和内皮素-1( ET-1)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分娩临产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为潜伏期组与活跃期组各40例,分别在潜伏期(宫口开1 cm)、活跃期(宫口开2~3 cm)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观察两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及脐动脉血NO、ANP、ET-1水平。结果在宫口开1 cm、5 cm、10 cm时两组视觉模拟疼痛( 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宫口开3 cm、5 cm、10 cm时潜伏期组VAS评分均较宫口开1 cm时低( P ﹤0.01),宫口开5 cm、10 cm时活跃期组VAS评分均较宫口开1 cm、3 cm时低( P ﹤0.01),宫口开3 cm时活跃期组VAS评分高于潜伏期组( P﹤0.01);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时Apgar评分,第二产程时间、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第一产程中潜伏期与活跃期时间活跃期组均长于潜伏期组( P ﹤0.05);潜伏期组脐动脉血NO、ANP、ET-1水平明显高于活跃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从潜伏期开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能明显提高脐动脉血NO、ANP、ET-1水平,有助于改善胎盘循环,缩短产程,效果优于从活跃期开始行硬膜外分娩镇痛。

    作者:简光碧;马杰;严桃珍;杨志杰;谭祖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兰索拉唑单用与联合奥曲肽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兰索拉唑单独使用与联合奥曲肽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CBM、CNKI、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止于2015年10月。使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从兰索拉唑单独治疗(单独组)及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联合组)的止血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三个方面综合评价两组方案各自优劣性。使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总计66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与单独组在止血时间[ OR=-11.03,95%CI(-13.35,-8.72)]、显效[ OR=2.30,95%CI(1.61,3.28)]、无效[OR=0.23,95%CI(0.14,0.40)]及总有效率[OR=4.09,95%CI(2.53,6.61)]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有效[OR=0.97,95%CI(0.68,1.37)]及恶心呕吐发生率[OR=1.34,95%CI(0.46,3.92)]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兰索拉唑联合奥曲肽较奥曲肽单独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可显著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有效率,同时不会增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李芳会;王立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术后切口感染与关节内骨折手术效果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主要评估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切口感染( POWI)对功能的影响,其次评估POWI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行切复内固定术治疗的200例跟骨骨折患者参与问卷调查。采用足功能指数( FFI)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 AOFAS)作为功能评价标准,EuroQOL( EQ-5D)和视觉模拟量表(VAS)分别用于评估生活质量(QOL)和满意度。结果150例患者问卷合格,占75.0%。其中不合并POWI组104例,合并POWI组46例。FFI中位数为13分,AOFAS中位数为81分,且在不合并POWI组二者分值较高。不合并POWI组QOL值较合并POWI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OWI会影响手术效果,但差异无显著性,在QOL和体力因素方面差异也无显著性。合并POWI组患者满意度低且会增加患者负担。

    作者:孙科;雷文淼;雍波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与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23例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患者,根据其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3例采用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60例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花费(32.4±10.2 min,16.2±3.2 d和10.8±2.7万元)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9.8±23.9 min,16.2±3.2 d和1.22±0.3万元)( P ﹤0.05);两组患者术后肩、前臂、手功能( DASH)评分、EuroQol健康指数量评分表( EQ-5D)评分以及放射学评价指标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6.0%)( P ﹤0.05)。结论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操作简单,创伤小,疗效满意,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蔺广生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骨密度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患者术前膝关节周围骨密度( BMD)与术后疼痛、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在术前3 d内运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患侧膝关节周围骨端的BMD。于术前1 d和术后6个月,分别使用视觉类比法( VAS)测定疼痛积分,膝关节损伤和关节炎评分( KOOS)测定膝关节功能。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下降组。运用t检验比较两组VAS和KOOS评分的差异,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BMD与术后6个月VAS和KOOS评分的关系。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术后VAS评分和KOOS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与正常组相比,下降组的VAS评分和KOOS评分改善值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MD与 VAS评分和KOOS评分改善值均呈正相关( r =0.67和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BMD是患者术后VAS评分和KOOS评分的重要影响因素(β=0.35和0.42,P ﹤0.01)。结论 TKA患者术前BMD与术后恢复效果呈正相关,改善患者的骨密度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作者:梁凡;彭乐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α-细辛醚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跳台行为和海马P-Akt表达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α-细辛醚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 KO鼠)跳台行为和海马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α-细辛醚对KO鼠学习记忆缺陷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4周龄纯合子(-/-)FVB Fmr1基因敲除型及4周龄纯合子(+/+)FVB野生型( WT)近交系小鼠小鼠共计231只。KO及WT小鼠各分7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组),α-细辛醚治疗组3 mg/kg组,6 mg/kg组,9 mg/kg组,12 mg/kg 组,24 mg/kg组,KO小鼠每组16只;WT小鼠每组17只。4周龄小鼠予连续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α-细辛醚6 d,第7天腹腔注射30 min后行跳台实验(第1天),测定小鼠避暗及跳台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第8天腹腔注射30 min后行跳台实验(第2天),测定小鼠避暗及跳台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第9天腹腔注射30 min后取脑海马,并通过Western blot观察小鼠海马内P-Akt及Akt表达。结果跳台实验结果:KO小鼠阴性对照组,3 mg/kg,6 mg/kg,9 mg/kg及12 mg/kg用药组的跳台潜伏期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增高( P ﹤0.05),而在24 mg/kg组,虽然潜伏期较空白组有增加,但是无统计学意义差异( P ﹥0.05)。KO小鼠各组的跳台实验错误次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P ﹥0.05)。WT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及不同剂量α-细辛醚后,各组间的跳台实验的潜伏期及错误次数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05)。KO小鼠海马中的P-Akt均较WT小鼠明显减少。而Akt的表达在KO及WT小鼠中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变化( P ﹥0.05)。用药后KO小鼠各用药组之间P-Akt表达变化无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部分α-细辛醚剂量可改善KO小鼠的跳台行为, KO小鼠的Akt通路可能受损,这可能是导致KO小鼠学习记忆受损的可能原因之一。

    作者:黄小燕;陈希;张伟雯;黄月玲;孙卫文;戴丽军;陈盛强;孙褀章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绝经后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及以上患者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分型特点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及以上患者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分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CINⅡ级及以上的57例绝经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HPV感染型别与年龄、液基细胞学检查( TCT)结果异常的关系,以及不同高危HPV型别在CINII及以上级别患者中分布情况。结果 HPV16为绝经后妇女高级别CIN及宫颈癌中常见的感染型别。不同年龄组中,虽不同型别构成比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高危HPV型别在不同TCT类型组中数值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高危HPV感染组在不同病理诊断组中构成比不同,经两两比较,HPV16单独感染组和其他类型高危HPV感染组无统计学差异,其均在CIN III组中占比高,而其均与HPV16伴其他高危HPV感染组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在绝经后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中,HPV16相关感染率高,与不同年龄分组、不同TCT结果无相关性。对于绝经后妇女,直接对HPV16进行筛查,可能将更早期发现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患者。

    作者:郝敏;郝增平;金影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氨磺必利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

    目的研究氨磺必利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以心理康复中心就诊74例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利培酮治疗,观察组采用氨磺必利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PANSS阴性症状评分及CDSS评分减少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5.68%);PANSS阴性症状评分减少(9.2±4.3分)、CDSS评分减少(6.8±1.3分)明显多于对照组(5.8±5.1,5.4±1.7);静坐不能、血压下降、心动过速、体质量增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 P ﹤0.05)。结论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氨磺必利治疗,对其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具有显著的临床改善效果,且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作者:张世伦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他汀类药物对癫痫的作用进展及机制研究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由于癫痫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因此癫痫发作的常规药物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开辟癫痫防治的新思路、寻找抗癫痫新药物,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在上市药物中,因对其药代动力学特征、不良反应有着较明确研究,所以从中筛选新的抗癫痫药正日益受到重视。他汀类药物,其主要成分为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羟甲戊二酰辅酶A( 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是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类降血脂药物。近年来发现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血脂作用外,还发现其有抗癫痫、抗惊厥,从而发挥神经保护等作用,可能与其抗炎、抗氧化、抑制钙超载、清除自由基等特性有关。本文就他汀类药物对癫痫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林冠;杨志荣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厄洛替尼、奈达铂联合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

    目的:研究厄洛替尼、奈达铂联合培美曲塞治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奈达铂联合培美曲塞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奈达铂联合培美曲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生存质量,免疫改善及其耐受性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率为12.5%,明显高于对照组7.8%;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6.31±1.83)月,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及全身乏力等不良反应方面则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厄洛替尼、奈达铂联合培美曲塞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延长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康睿;王莉;李林娟;杜延玲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胸腰段脊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 n=60)行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观察组( n=60)行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JOA评分,以及随访12个月的椎体压缩程度及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丢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P均﹥0.05);观察组随访12月的椎体压缩程度及矢状面Cobb角矫正度丢失均优于对照组( P均﹤0.05)。结论后路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疗效显著,且术后伤椎椎体高度保持和减少术后矢状面Cobb角丢失方面的远期疗效优于跨伤椎治疗。

    作者:任龙龙;张军武;马永刚;高智;李天清;王林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影像学方法在甲状腺相关眼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甲状腺相关眼病( 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TAO ),原称为 Graves 眼病( Graves Ophthalmopathy or Graves Orbitopathy,GO,格雷夫斯眼病),还有称为“甲亢性突眼”、“内分泌和/或浸润性突眼”,是格雷夫斯病( Gravesˊdisease,GD)常见的重要甲状腺外表现。女性患者的发病率约为每年16/10万;男性约为2.9/10万[1]。TAO 除可发生于约30%~67%的 GD 患者外[2,3],还可发生于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癌等患者[4,5]。TAO可引起眼睑退缩、软组织受累、眼球突出、眼外肌功能障碍等,严重时会导致复视、暴露性角膜炎和压迫性视神经病变,甚至导致失明,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6,7]。

    作者:袁磊磊;杨吉刚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青少年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的主要特征是排卵功能障碍和高雄激素血症,通常于青春期开始出现症状,由于此时肾上腺皮质功能初现,很多非PCOS的女孩也会出现与PCOS类似的症状和体征,因此对青春期女孩 P-COS的诊断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青少年PCOS 的诊断标准和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商敏 刊期: 2016年第17期

  • 鼻泪管支架治疗老年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性鼻泪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4月的老年性鼻泪管阻塞患者44例(49眼),进行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手术均由科室同一位术者完成。术后前3 d每天冲洗泪道1次,连续3d;之后第1个月内每周冲洗泪道1次,连续3周;再以后每月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1次,共随访6~18个月。结果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的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个月的有效率95.74%(45/47),6个月和12个月的为93.62%(44/47),18个月的为91.49%(43/47)。中老年组的治愈率(93.33%)和有效率(100%)均高于老年组(90.63%、93.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鼻泪管支架治疗老年性鼻泪管阻塞临床效果好,操作简单、快速、安全,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生侠;陈惠;谢青 刊期: 2016年第17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