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冰冰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对急件脑梗塞后偏瘫、失语的疗效,旨为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件脑梗塞后偏瘫、失语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将参与研究的患者分成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给予研究组运用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不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比较.结果 :经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结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急件脑梗塞后偏瘫、失语症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与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疾病症状明显得到改善,临床的不良反应得到减少,显著提升了患者治疗与护理期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康怡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本次实验将通过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标本质量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的新生儿血片标本进行探究,入选的新生儿共785例,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更为系统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血标本和采血卡片的合格率上存在差异.与此同时,在可疑阳性的判断上也存在差异,即观察组为0.51%,对照组则为1.78%,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系统的、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血片标本质量,从而有利于为后续的检查提供准确的依据.
作者:刘元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对特发性室性早搏(IPVCs)不同负荷与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关系间探讨.方法 :研究中纳入我院收治的特发性室早搏患者90例为对象,以不同负荷均分为A组(高负荷)、B组(中负荷)、C组(低负荷).结果 :室早负荷与左室射血分数为负相关,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血清N-末端脑钠肽为正相关.结论 :左室随室早负荷加大而扩大,并可见其心功能下降.
作者:韩小慧;李跃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以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予以内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研究对象住院时间、出血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经比较可知,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出血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内科护理干预措施对肝炎后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唐雅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肺阴虚型慢性咽炎针灸干预方案的右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从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针灸干预方案治疗的肺阴虚型慢性咽炎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甲、乙、丙、丁,每组20例患者,对四组患者采取不同的针灸干预方案.甲组采用基础针刺治疗方法,乙组在同样采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耳背刺络放血治疗方法,丙组则采用针刺联合艾条灸治疗方法,后给予丁组针刺联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对四组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展开比较.结果 :乙、丙、丁组的治疗效果都明显由于甲组,而乙组的临床效果优于丙组额丁组,其中,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丙组和丁组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针灸干预治疗方法对肺阴虚型慢性咽炎患者展开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其中,针刺联合耳背刺络放血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雨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患者ICU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 :研究中纳入我院重症监护室ICU综合征患者80例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其ICU综合征发生因素后,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优质护理.结果 :80例ICU综合征患者中高龄61例76.3%、对疾病认识不足58例72.5%、医患信息沟通不良54例67.5%、自付医疗费用50例62.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 :重症监护室患者中高龄及对疾病认识不足、医患信息沟通不良或者自付医疗费用者出现ICU综合征的风险大,经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极佳.
作者:古丽苏姆阿依·艾麦提;排则来提·阿卜杜外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规避产科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100例产科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前后对照方法,对产科科室进行PDCA循环管理,比较PDCA管理前后产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进行PDCA循环管理后,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管理前,且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也高于管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产科不良风险,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指的推广使用.
作者:李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析晚期肝癌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2例晚期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予以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心理情绪变化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结果表明经过优质护理干预两组患者SAS、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评分在数据上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在数值上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晚期肝癌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治疗积极性,并改善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更为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曼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于小儿腹泻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至2016年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分40例患者.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临床护理路径,从而比较这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结果 :两组患儿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另一方面,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腹泻的护理过程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十分显著的效果.临床护理路径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而且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临床护理模式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与尿酸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1日~2017年8月1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疾病组),同期来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80名为对照组,再将疾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分为四组,将各组间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尿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疾病组冠心病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尿酸水平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存在明显的差距(P<0.05);血清胆红素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的增加而降低,尿酸水平则逐渐升高,四组间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检验中血清胆红素和尿酸水平是重要的检测指标,可起到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作用.
作者:代晓凤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饮食指导对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积极影响.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我院血透室对进行肾透治疗的151例患者中的门诊血透患者(未住院患者)实施了有计划的血透后饮食指导,使血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我们采取的饮食计划总结如下.结果 经过饮食指导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明显.结论 饮食指导可预防血液透析并发症,提高病人的自我感受,减轻经济和心理负担,从而全面提高了血液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楼燕南;吕光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O型血孕妇血清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建档在册的302例孕妇为探究对象,孕期进行IgG抗A(B)抗体效价检测,其中153例O型血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1:64,对这153例孕妇分娩新生儿进行溶血血清学检查.结果 根据不同抗体效价孕妇分娩新生儿溶血发生率情况来看,孕妇血清抗体效价水平越高,其新生儿溶血发生率也随之升高.结论 O型血孕妇血清IgG抗体是引起孕妇分娩新生儿出现溶血病的关键因素,孕妇血清IgG抗体效价越高,其分娩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也越高,孕期加强血清抗体效价检测对检测新生儿溶血病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临床尽早诊断并治疗新生儿溶血.
作者:辛澄;陈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重症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为严重的临床类型,占全部病例的0.2%-0.5%,病死率可高达50%-80%.主要包括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和慢性重型肝炎,三种症型都对肝脏形成实质性的损坏,导致肝细胞大块坏死,肝细胞再生不足,肝脏生理功能严重受损甚至衰竭.该病病情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发病急,病情凶险.其主要的治疗要点包括一般治疗和支持治疗;促进干细胞再生;并发症防治;人工肝支持系统和肝移植;中医中药治疗[1].对于重型肝炎合并重症感染的患者护理更重要,现将我科今年收治的1例重症肝炎合并重症感染病人的护理体会做如下总结.
作者:罗丽;黄玲;王瑶;陈佩;代静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髋关节病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时手术室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实施老年髋关节病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手术室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不良心理缓解率以及切口愈合率都明显的优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的比对照组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手术室综合护理给予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髋关节病变患者实施护理,有效的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效果,使得患者围术期不良心理得到缓解,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饶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行甲状腺全切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重点选取我院在2016年2月到2017年1月间收治的14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主体,依照随机分组的重要方式,将所选患者划分成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的患者在这个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比并分析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护理质量及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明显,能够体现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患者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提升整体的护理水平,确保患者扎实掌握健康知识,对护理程序的优化有着积极影响,值得临床上应用并推广.
作者:金玉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宫腔镜围手术期子宫肌瘤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全程重视患者心理干预,对比两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宫腔镜围手术期子宫肌瘤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
作者:莫谨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健康管理模式在骨关节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0例骨关节病患者纳入本次实验,所有病例均选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健康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Mazur评分和Tegner评分更高,VAS评分更低,组间比较P<0.05.结论 :在骨关节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健康管理模式利于缓解其疼痛症状,提升关节功能,促进其病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王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对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研究参与对象为80例产检孕妇,均为我院2017年1月份到2018年1月份收治.80例孕妇均实施B族链球菌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分成阳性组以及阴性组.对两组孕妇的妊娠情况进行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的宫内感染、胎儿窘迫、早产、羊水污染、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较高,检验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阴性组相比,阳性组的新生儿宫内感染、新生儿肺炎、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窒息较高,检验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妇妊娠晚期发生B族链球菌感染,可对孕妇的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可导致新生儿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增加,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妊娠晚期孕妇B族链球菌感染的重视,尽早予以干预.
作者:林文静;温高静;周秀静;黄志琼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型带教模式应用于社区护理实习带教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017年我中心接受的护理实习生160人进行观察和研究,2015年~2017年实习生80人作为观察组,对他们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型带教模式,2013年~2014年实习生80人作为对照组,对他们实施传统的带教模式,对比分析两种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在考试成绩以及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进行社区护理实习带教时,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型带教模式能够获得更好的代教效果,实习生各个方面的成绩均能够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他们对于带教模式的满意度也非常高,是一种理想的社区护理实习带教模式,值得在社区护理实习带教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光全;吴修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RI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5例肛瘘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MRI检查,并与手术确诊结果相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其中瘘管40个、内口43个、肛周脓肿29个,肛管括约肌间型9例、经肛管括约肌型11例、肛管括约肌上型10例、肛管括约肌外形5例.经MRI检查,确诊瘘管真阳性37个、假阳性1个、假阴性2个,诊断准确率为92.5%(37/40),诊断灵敏度94.9%(37/39);内口真阳性40个、假阳性1个、假阴性2个,诊断准确率为93.0%(40/43),诊断灵敏度95.2%(40/42);肛周脓肿真阳性25个、假阳性3个、假阴性1个,诊断准确率为86.2%(25/29),诊断灵敏度96.2%(25/26).MRI诊断肛管括约肌间型8例、经肛管括约肌型9例、肛管括约肌上型9例、肛管括约肌外形4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9%、81.8%、90.0%、80.0%.结论 采用MRI诊断肛瘘,可有效检出瘘管、内口、脓肿以及肛瘘分型等情况,临床确诊率高,是临床上诊断肛瘘的有效方法,可临床推广.
作者:耿翠珍 刊期: 2018年第05期